专题02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及南极秦岭站开站(课件22张)-冲刺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探究与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及南极秦岭站开站(课件22张)-冲刺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探究与突破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30 08: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热点聚焦】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
专题02 第40次南极科考及南极秦岭站开站
热点聚焦
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返回国内。
本次考察历时5个多月,首次由“雪龙”号、“雪龙2”号、“天惠”轮3船保障实施,累计总航程8.1万海里,完成中国南极秦岭站建设,实施“五海五站”科学考察,围绕南极重点海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了大范围、多学科、系统化综合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及秦岭站开站
“雪龙”号停靠青岛码头
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秦岭站建设秉持绿色理念,执行“工完、料净、场地清”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站区周边生态环境不污染、不破坏。同时,秦岭站充分考虑南极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后勤保障特点,采用绿色技术和集成化空间体系,各功能区高度集成、彼此衔接,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是一座智能先进、低碳环保的科学考察站。
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等前沿科学问题,考察队完成了南极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邻近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的大洋调查,极地生态系统评估和海陆空立体观监测能力全面提升。
考点剖析
1.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形:以陆地为主,终年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冰雪高原
风库
白色沙漠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法国迪尔维尔站观测到100米/秒的风速,是12级风的3倍。
南极洲是各大洲中降水量最少的。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 被称为“白色沙漠”。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气候特征
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
① 地形地势:南极为冰雪高原,海拔比北极高
② 海陆热力差异:南极主体为大陆,气温变化剧烈;冬季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低。北极地区是海洋,气温变化和缓。
③ 冰雪的反射作用:南极地区冰川广布,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冷?
煤的形成需要茂密的森林和湿热的气候,南极洲为什么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呢?
南极大陆曾经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森林广布。后来大陆漂移到南极,森林被埋地下,形成煤炭。
我国南极科考站:
长城站(唯一不在南极圈以内的科考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泰山站(2014年建成)
秦岭站(2月7日开站)
从中国到南极需航行1个月,何时出发?
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
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暖季
6月-8月为北极暖季
极地目前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乱捕滥杀动物
环境污染
秦岭站的建成有以下几个意义:
拓展了考察范围。新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设计立足于南极考察的大尺度规划,综合考虑后勤运转、科学观测、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达到300至500公里的范围。
能支持智慧科考。新站采用了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设置自动检测、应急处置等智慧运维系统,以及智能通信、数据采集等专用网络系统,实现智慧化科考。
将实现长期观测。新站的海洋实验室定位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洋研究平台,可以实现对特拉诺瓦湾冰间湖的长期持续观监测,开展近岸海洋环境的在线监测与数据传输、样品预处理分析实验等。
整体保持绿色环保。新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超过60%,并集成了微电网监控、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
热点精练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并投入使用,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下图为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地理坐标约为( )
A.(74°56'N,163°42'W) B.(74°56'S,163°42'W)
C.(74°56'N,163°42'E) D.(74°56'S,163°42'E)
2.秦岭站开站当天( )
A.当地正处极夜 B.当地正处冷季
C.当地昼夜情况为昼长夜短 D.我国白昼时间在逐渐变短
3.秦岭站在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间长 B.气候条件好 C.科研价值大 D.矿产资源丰富
D
C
C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是中国极地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中国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图1是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2是南极秦岭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5.在南极设立考察站的主要目的是( )
A.勘探矿产资源,便于今后开采利用 B.进行科学考察,观测极地环境变化
C.研究极地环境,便于今后大量移民 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
6.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主要原因是( )
A.防寒 B.节约材料 C.抗雪埋 D.造型美观
D
B
C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图1为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秦岭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主要目的是( )
A.便于通风透气,利于防潮散热 B.降低地面风速,利于科学考察
C.避开深厚冰层,降低建设难度 D.避免大雪堆积,防止掩埋建筑物
8.从图中可以看出秦岭站( )
①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是中国目前纬度最高的极地考察站
③面向大西洋 ④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有( )
①极地地区环境原始,为开展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②极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
③可以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方向
④利用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获取巨大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C
A
1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2024年2月7日,秦岭站正式开站。
【科学选址】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我国南极目前有3座常年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对南极洲附近的三大洋的扇区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可知,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 洋(图中甲区域)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
(2)读图可知,乙大洲—— 洲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该大洲也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
太平
南美
【巧思命名】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以中华民族古老山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由于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3)请从气候的角度,任意写出两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重合,大致与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智慧建造】
秦岭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第一步,在国内量身定做好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第二步,南极现场拼装;第三步,安装幕墙板,给南极考察站“穿衣服”,“衣服”美观且实用。整个建造施工过程,充分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就像“搭积木”一样,科技感十足。
(4)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秦岭站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具有哪些优点
(4)可以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可以降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等。
【绿色环保】
秦岭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超过60%,并集成了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
(5)结合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你认为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6)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 。
(7)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下图主楼),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
到 。
风能
保护南极地区自然环境
避免被风雪掩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