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目标
导学 掌握人类获取食物的不同手段,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食物生产的出现和农业文明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食物生产差异较大。
通过史料了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和差异,认识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重点
难点 农业革命的意义;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
农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二次备课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食物采集时期 1.食物来源: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 2.生产工具: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 3.生活方式:采集、渔猎;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二)食物生产时期 1.农耕和畜牧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呢? (1)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_________动植物,掌握了动植物生长知识。 (2)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工具的革新为原始农业的产生作了准备。 (3)人类数量增多,食物来源不足。 2. 农耕的起源 农业的起源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_____、____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______中美洲_______、________-等作物的原产地
3.畜牧的产生 畜牧的产生西亚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经饲养______和_______中国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的局面已经饲养_____和____南美距今约6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_______
4.农业出现的意义 (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从采集、渔猎转向农耕和畜牧,开始从_________者转变为_______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 ②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工业劳动。 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人类认识到天文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促进了天文历法的较快发展。 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1)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体现为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 (2)食物结构的变化: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3)生产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由原来流动的采集狩猎变为相对固定在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 (4)经济形态的变化:新的经济门类逐步产生,出现了手工业、商业、畜牧业。 (5)社会组织的变化: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步形成聚落。 (6)社会分工的变化: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等手工业劳动。 (7)精神生活的变化:食物生产也为一部分人从事原始的文学艺术、宗教活动等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四大发明 1.概况(1)西亚两河流域:_________________-; (2)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3)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中国文明。 2.生产特征: (1)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而重视修建水利工程; (2)统治者重视灌溉系统的开凿、_______和维护。 (二)不同地区的生产与生活 1.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1)食物生产: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 古巴比伦王国①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古埃及①土地主要由_____和_______占有。 ②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2.古代中国 ①农业生产: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___________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小农经济: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③国家政策: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水利工程:秦国修建的___________、西汉修建的_________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⑤生产特色: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3.古希腊 (1)食物生产 ①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_______,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______与________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2)社会生活: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4.古罗马 (1)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_______和_________。 (2)社会生活: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5.美洲 (1)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生活:____________的土地除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公有土地和家庭份地。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农业的产生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2)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私有财产的出现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 (2)表现:氏族部落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 (3)影响:氏族内部出现了_______________。 3.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节的产物。 国家与氏族社会的区别: (1)国家管理下的居民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氏族社会下的居民是以血缘来划分的。 (2)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已不再实行原始的民主,而是使用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 课堂小练 1.根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判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一速度并不快,但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己高出30倍。由此可见,农业的出现( ) A.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B.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 C.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有学者指出,从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数百件石网坠和制作精美的骨鱼又、鱼钓钩,可以想见鱼类为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先民生活主要依赖渔猎 B.原始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 C.图腾崇拜受到广泛关注 D.母系氏族社会已走向衰落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这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A.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B.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C.加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 4.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谷的自然坡度修建一系列渠道;战国时期秦国人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以上工程( ) A.都是水利枢纽工程 B.变水害为水利 C.孕育古代大河文明 D.民间自发修建 5.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人类开始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③人类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得到发展④人类完全摆脱自然资源束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陆续发现了一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和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展示了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稻作农业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B.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C.推动农业与手工业、畜牧业的分离 D.国家雏形已经形成 7.据研究,辽河流域距今8000年前的“华夏第一村”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原始龙纹中蕴含了冬至日北斗天象和赤道星宿,红山文化时代的易学体系、数理逻辑也是基于辽河流域史前发达的赤道坐标天文观测体系。这说明( ) A.天文学的进步使人类走向定居 B.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C.中国原始村落孕育了国家雏形 D.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教 师 活 动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