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22:2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
2023一2024学年下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小说每每被视为史余、史补而受轻视,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成变法”前
后,一些较平接触烧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开始译介欧美及日本的小说,并充分肯定小
说的社会价住知教化功用。梁启超首侣“小说界苹命”,他肯定了小说的“戴遵”功用,以小
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者,兼之借助日渐兴盛的报纸刊物等快捷面广的传播煤介,动摇和瓦
解了以往歧親小说的正统文学观。使得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会通。这就改变了串厨文学
活域的格局,创造了一种近的文化语境·
在这样的夫化光中;整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学人开始以空前的热情对古代小说
开展了学术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亚东困书馆推出注原放标,点版的《水浒传》,胡造溪
写的《<水浒传>芳证》置于卷首作为前言。此后8年中,胡适先后为《儒林外史》《红接
梦》等章回小说换写了20余高考证及序跋文章。
在胡适的系列考证中,影响最大的首旅】921年5月置于亚东版《红楼梦》卷首的《<
红楼梦>考证》。《红接梦》对中图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可能将以与流播久远的世代累积
型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相比,但因其精神内涵丰富,艺术表现高妙,题材与
格调更近合文人读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问世后,它便受到读书人阶层的群体青睐。中国
的读书传统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读老习惯以史家笔法来阅读小说中的人如事.《金瓶梅》
同世之初,即有诗多有关本事的传闻,《红楼梦》问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开卷第一回写
出甄士鹰、贾雨村两个有待号意味的人物,脂就道是“真事隐”去、“假语存”希,导致不少
读者以“微言大义”的方式揣测《红桧梦》究竞隐去了什么本事,图此使有了“和中家事张
侯家事傅恒家事“明珠家事”等各种说法。最初它们不过是民间茶余的传闲、文人酒后的
淡娄,直至1914年王梦阮、沈瓶鹿《<红楼梦>余隐》,后又附《红楼梦》以刊行,“索隐”
族帜由此高张。1916年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次年又以单行本行世,将“索隐”往
前又推进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有过留学德国的经历,曾是民国首任教
育总长,1917年】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当时教有界、文化界成望颇高,胡适亦以“领
袖”称之。以蔡元培这样的身份、声望,论述《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默予它以重大
的内客,就在很大程度上捉高了它的价值和影响。
“稳”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
论是孔子的春秋笔法,还是屈暇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
“稳秀”一篇,与“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活。有文本之“隐”,
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