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21: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一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
2024.04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二道大题,共8页。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玉琮是良诸文化的重要礼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玉琮四边雕刻良诸文化典型的兽面纹,
近顶端的一侧刻有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的日月纹,器身局部残留有切割的狼迹。由此推断
A.良渚先民玉器制作技术最为高超
B.大汶口文化较良渚文化更为先进
C.区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
D.良渚文化中己经出现了分封制度
2.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仁
者爱人”,后世儒家学者格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偶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洒是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家国情怀
D.天下为公
3.佛教传入中国后曾经一度对偶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遭到了许多儒士的反对,但却没能阻断
佛教的兴盛。宋代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商品经济发展,儒士价值取向变化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放弃了原始教义
C.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D.佛致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4.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砥砺前行。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华文化的核心变为
A.传统儒学的发展与复兴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向西方学习和救亡图存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6.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其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建筑都受到宗教影响
③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④笋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期中检测高二历史第】页共8页
6.“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
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
和创新。”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性创新性的特点
D.阿拉伯文化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不.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超和灵塊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湖亞,寻
求字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
者认为古希胎文化
A.缺乏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
D.重视理性精神
8.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的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
久。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
强调的是
A.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B.拜占庭帝国文化特点是融汇欧亚非文化
C.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9.印度史诗《摩河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
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
D.是文学瑰宝与真实历史无关
10.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
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维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
原因是
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受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11.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
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期中检测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