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22:10:41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80分)
1. 标志者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为支持和声援学生运动,6月5日,上海工人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项正确;辛亥革命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D项。故选B项。
2. 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标语、口号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②“打土豪,分田地”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④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①是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的,②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③是1935年一二 九运动提出的,按时间排序是④①②③,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 浙江嘉兴南湖纪念馆开设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展,作为中国红色旅游重要地区之一,嘉兴南湖见证了( )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八七会议的召开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4. 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标志是( )
A. 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C.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项正确;南昌起义温泉度假以城市为中心,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是在井冈山道路开辟后,不是标志,排除B项;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5. 《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A. 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B. 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事件发生时间段是1927年4月12日——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C项正确;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在1923年,排除A项;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是1926年,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 “这次会议撤换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中共一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这次会议撤换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在组织和军事上的“左”倾错误,A项正确;中共二大、八七会议和中共一大都没有“撤换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7. 1937年7月7日 ,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其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7月7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D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8. 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台儿庄战役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排除C项;广州、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了( )
A 防御阶段 B. 局部抗战阶段 C. 相持阶段 D. 全面抗战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后,中日两国进入到相持阶段,C项正确;防御阶段是从1937年到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局部抗战是从1931年到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面抗战阶段是从1937年到194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 )
A. 百团大战 B. 淞沪会战 C. 枣宜战役 D. 青化砭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抗战初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B项正确;百团大战是在敌后战场进行的,排除A项;枣宜会战是1940年5月开始的,不属于抗战初期,排除C项;青化砭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 三大战役
C.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项正确;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时,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解放军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排除B项;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45年秋,毛泽东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A. 签署了“双十协定” B.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 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答案】A
【解析】
【详解】1945年重庆会谈签署了“双十协定”,A项正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排除B项;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通过《共同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95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即再用2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 )
A. 国民经济恢复 B. “一五”计划 C. 经济体制改革 D. 对外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一五”计划,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49年10月—1952年12月,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施是1978年12月,排除C项;对外开放也是1978年12月,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制度,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D项。故选B项。
15. 1955年,中国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会议是( )
A. 开罗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亚非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项正确;开罗会议1943年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排除A项; 雅尔塔会议指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于1945年2月4日-11日,在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82年 D. 1999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B正确;1949年诞生的《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排除A;C、D与题干中“第一部”限定不符,排除。
17.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日内瓦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4年,为了顺利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英等国参加的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因此C正确;万隆会议属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A排除;第26届联大,中国重返联合国,B排除;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D排除。故选C。
18.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其中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A项;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排除B项;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19.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如王进喜、雷锋和被称为“两弹元勋”的( )
A. 李四光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华罗庚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C项正确;李四光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排除A项;焦裕禄是前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B项;华罗庚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下列事件中,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的是(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 “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 D. “一国两制”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宣言书,B项正确;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而十四大的时间是1992年,排除A项;“两个凡是”坚持的是“文革”错误思想,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且材料和“一国两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20分)
21.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取得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把废除私有制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历史影响。
【答案】(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等。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胜利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或新中国的成立。
(3)措施:实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近代中国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外部等方面回答,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根据所学可知,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根据所学可知,胜利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或新中国的成立。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国家把废除私有制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些措施的主要影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安徽省安庆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80分)
1. 标志者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2. 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标语、口号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②“打土豪,分田地”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3. 浙江嘉兴南湖纪念馆开设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展,作为中国红色旅游重要地区之一,嘉兴南湖见证了( )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八七会议的召开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 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标志是( )
A. 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C.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 《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A. 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B. 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6. “这次会议撤换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中共一大
7. 1937年7月7日 ,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其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8. 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台儿庄战役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
9.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了( )
A. 防御阶段 B. 局部抗战阶段 C. 相持阶段 D. 全面抗战阶段
10.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 )
A. 百团大战 B. 淞沪会战 C. 枣宜战役 D. 青化砭战役
11.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 三大战役
C.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12.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A. 签署了“双十协定” B.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 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13. 195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即再用2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 )
A 国民经济恢复 B. “一五”计划 C. 经济体制改革 D. 对外开放
14.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 1955年,中国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会议是( )
A. 开罗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亚非会议
16.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82年 D. 1999年
17.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日内瓦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8.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其中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如王进喜、雷锋和被称为“两弹元勋”的( )
A. 李四光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华罗庚
20.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下列事件中,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的是(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 “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 D. “一国两制”的提出
二、材料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20分)
21.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取得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把废除私有制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历史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