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1 12: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丁蜀学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初三语文
出卷人: 高丽卿 审卷人:吴春兰 考试日期:2015年11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月黑雁飞高,
④ ,正是河豚欲上时。
⑤ ,白露为霜。
⑥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⑦ ,君子好逑。
⑧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⑨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
⑽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言简意赅(gān) 糟踏(tà) B、娇揉造作(ji o) 恣睢(suī)
C、心往神驰(chí) 攒聚(cuán) D、鞭僻入里(pǐ ) 殷红(yīn)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位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终因志趣不同而分道扬镳,令人唏嘘感慨。
B、夏日浓荫,黄山上松树枝桠错落有致,乘兴出游的人们显得生机盎然。
C、《天鹅舞》的乐曲响起,一个个天使从幕布后轻盈起舞了,婆娑的摆舞让我们惊叹不已。
D、雾霾笼罩着江阴城,人们只想瑟缩着脑袋远离这无形的污染。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要:通“邀”,邀请 B、妻子:妻子和儿子
C、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5、下列句子中对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国王在选拔官吏时,让人们在绳上跳舞,谁跳得高便可以当大官。内务大臣被认为是全国跳得最高的人
B、《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藐视权力,主张和平,他代表了一种理想君主的统治。
C、《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D、格列佛在“慧骃国”,发现其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的马,供马驱使的对象叫“耶胡”
6、《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革?(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12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7、下列句中与“诸将亡者以十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扶苏以数谏故
C、杀之以应陈涉 D、祭以尉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韩信心里很想得到刘邦的重用,他逃走是因为对此感到没有希望。 
B、萧何追回韩信,并劝说刘邦如果想争夺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 
C、刘邦从善如流,一经萧何劝说便很爽快地答应任命韩信做大将。  
D、文中的萧何能识别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值得赞扬。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何奇之 奇: ②何来谒上 谒: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王: ④王素慢无礼 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译文:
(2)顾王策安所决耳。
译文:
(二)初见嵩山 张耒(4分)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1、 “豁”字表现了作者初见嵩山时什么样的心情?(1分)
12、“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妙在何处?(3分)
(三)常想一二 陈鲁民 (8分)
①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②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③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 ( http: / / www.21cnjy.com )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④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⑤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⑥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⑦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14、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 (3分)
15、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 (2分)
16、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 为什么 (2分)
(四) 温暖的村庄 (15分)
①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②你端起一个异地的碗,你会想起放在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碗柜里的碗。什么碗柜呀,就是一个搁碗的木架子,也可能炉台上有一个放碗的空间,垒炉子时就丢下的放碗的地方。筷笼子就挂在墙壁上,风吹来,筷子们像占卦人抖动的卦签,那种响动忽然就搅动了你的胃口。有时候你想城里的墙上为什么不也挂这样的筷笼子,让风也吹一吹,听听筷子的响声。这样的时候,你站到了厨房的窗前,开始望着家乡的方向。你把耳朵尽力地往窗外挪,你就会想起家乡的糊涂面条,想起放在糊涂面条锅里的红薯,想起黏在红薯上的黄豆。
③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工面真好吃。儿子去老人锅里给你盛了一碗。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你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④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那里才是你最终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是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 ,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 。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已开始落了。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 ,再坚硬的钢丝绳也能铰断。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手看你慢慢地走近。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倏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种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走近院子,你看见了父亲,父亲是越来越老了,父亲的睫毛上都结上了皱纹。父亲站着,不说话,这个一生不爱说话的老人后来说,你不是爱吃梅豆嘛,霜降后的梅豆结得稠。你这才看见满院子的青绿,梅豆枝上的白花,在白花的中间拱出豆荚,还有和梅豆争着地盘的线瓜。
⑤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村庄好像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⑥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模样,城市的成长,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⑦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⑧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17、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8、第⑤段中作者先说“村庄是很大的”,又说“村庄是很小的”,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9、末段“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说说本文以“温暖的村庄”为题,有何用意?(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电子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得到普及,于是有不少中学生也悄悄地把手机带进了校园。对于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待呢?请你用一段文字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要求:(1)观点明确(2)要作简要的论证(3)字数在100——120之间
(二)(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心中的那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丁蜀学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初三语文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__________ ⑩ _______________ _
2、(3分)( )
3、(3分)( )
4、(3分)( )
5、(3分)( )
6、(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12分)
7、 (2分)( )
8、 (2分)( )
9、 (4分)① 奇: ② 谒:
③ 王: ④素:
10、 (4分)
(1) 译文:
(2) 译文:
(二)初见嵩山 张耒(4分)
11、(1分)
12、 (3分)
(三)常想一二 陈鲁民 (8分)
13、(1分)
14、(3分)
15、(2分)
16、(2分)
(四) 温暖的村庄 (15分)
17、(3分)
18、(4分)
19、(4分)
20、(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1、(一)(6分)
(二)(60分)
题目:心中的那道阳光
丁蜀学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初三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略
2、C 3、B 4、B 5、 A
6、①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用小桌和藤椅替代以前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的广告画替代了醉八仙大画;③用唱戏来招揽客人;④打算请女招待;⑤增加了“茶钱先付”的字条。(答对3点即的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 12分)
7、(2分) D 8、(2分)C
9、(4分)① 对……感到惊奇 ,以……为奇 ② 拜见
③ 称王 ④ 平素,向来,一向
10、(2分)①韩信估计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向汉王保荐他了,汉王一直不重用
自己,也就逃跑了。(得分点:度 ,数,我用,亡 )
(2分)②就看大王的计策怎么决定了。(或“就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得分点:顾,安)
(二)(4分)
11、(1分)喜悦
12、(3分)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清瘦”还含蓄的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刚直坚毅的精神气质。
(三)
13、我们应该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 (大意对即可,1分)
14、(3分)是为了用名人的事例证明引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常人不如意的事情也很多,进而引出作者“少思八九,常想一二”的观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道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或持达观者的生活态度)(每点1分,共2分)
16、不能。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一段从辨证的角度对“少思八九”和 “常想一二”进一步论述,这样就使得论述更严密,中心论点更客观,不显得片面化、绝对化。(内容1分,作用1分,共2分)
(四)(15分)
17、排比(1分),(增强语势),突出了家乡特有食物之多(之诱人)(1分),表达了作者身在异地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
18、(4分)不矛盾。“村庄很大”是因为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1分),“村庄很小”是因为它的空间范围其实很小(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1分)。但村庄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村庄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庄稼生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1分),巴掌大的地方能把久远的历史、众多游子的理想追求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蕴含其中(1分)。
19、(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2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内容上,表达了村庄对游子始终不离不弃,永远是游子的心灵家园(灵魂栖息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
20、(4分)“温暖的村庄”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给我带来温情的生养之地(故乡)(1分),又指给我带来慰藉的心灵的家园(或心灵栖息地)(1分)。以此为题,贯穿全文,从触觉角度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特点(这两点任意答对1点即得1分),表达了作者对带给自己温暖的村庄的依恋之情(1分)。
三、表达与交流
21、(6分)观点明确,分析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理清晰,得满分。观点明确,分析较充分,条理较清晰,得4分。观点不明确,分析不充分,条理不清晰,在2分以下打分(含2分)。
22、作文参考中考要求打分。
学校 初 ( )班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装………………………………订………………………………线……………………………………………
学校 初 ( )班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装………………………………订………………………………线……………………………………………
200
400
600
8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