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30 07: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关键问题:
1.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有何意义?
2.秦朝为什么短命而亡?
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一)教师讲述: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前后达550余年。群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兼并其他诸侯,统一天下。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群雄不是越打越远,而是越打越拢,最终统一?
当时,居然没有一个诸侯会这样想:我退出竞争,退出周王朝建立的天下秩序,自成一统,我不与别国争,不吞并别国,别国也不吞并我,大家相安无事,各自为政。而诸侯想的都是如何吞并别国而统一天下。历经时间长久、波及面广而严重的动乱,天下居然没有散,反而形成了更加稳固的秦汉大一统模式。
2。儒家经典中很早就有"大一统"理想的表述。《诗·小雅·北山》中写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理解为长空之下,四海之内,山野都是"王"的土地,民众都是"王"的臣仆。这一诗句,后来被频繁引用,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原则。"大一统"一语的明确提出,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形态,是儒家的文化理想,
《墨子·尚同中》也曾经提出过"一同天下"的说法。甚至《庄子》中也有类似涉及"天下"这一政治命题的讨论,如"一心定而王天下"①
是什么原因使诸侯国只思聚而不思散,最终统一为一个国家?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材料二: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材料三: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尚书·虞书·大禹谟》
材料四:天下既已治,以尚同于天。
——《墨子·尚同》
材料五:一心定而王天下
——《庄子·天道》
秦国政治建设的指南用书——《韩非子》,可能是先秦诸子中说到"天下"一词频率最高的。其中多见所谓"霸天下""强天下""制天下""有天下""取天下""治天下""王天下""一匡天下""强匡天下""进兼天下""谓天下王""为天下主""令行禁止于天下"等。
可见,"大一统"思想已经成为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共同主张。
教师讲述: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百姓家境相对殷实。据史书记载,当时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40斤左右,秦灭楚的战争打了近两年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在50万吨以上。要承担如此沉重的军粮供给,没有强大的农业,雄厚的财力和政府组织动员的支撑,根本无法保障这种大规模的战争。
"云梦睡虎地秦墓"木牍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倍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
这封木牍是身在前线淮阳(楚国所在地)的黑夫和惊兄弟俩(秦军士兵)写给家乡大哥衷的家书,在秦历二月寄往秦国秦南郡安陆县的大哥家,记载的就是秦楚淮阳之战的场景。
仔细阅读这封家书,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秦军士兵在前线打仗,要自备衣服和钱;秦军的通信发达;有些士兵能自己书写文字;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拥有强大的农业,雄厚的财力和政府组织动员能力;(物质基础雄厚)
重点探讨
秦为何能统一?
相关史料
客观条件: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条件: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一)秦统一的条件
秦国地形图
关中平原
成都平原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秦王嬴政的人生履历
公元前259年,出生于邯郸;
公元前247年,12岁时即王位;
公元前238年,21岁时"亲理朝政";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此时赢政38岁。秦王赢政年富力强,人生履历丰富,是完成统一的最佳人选。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秦统一的过程
1、灭六国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
(2)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3)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2、拓疆域
(1)征服南方越族
(2)控制云贵西南夷
(3)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朝疆域图
北起阴山至辽东
西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
东至海暨朝鲜
教师讲述:反思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是开国皇帝的惯性思维,秦始皇自然深谙其道。秦始皇当时面对的问题是:
秦始皇面临的问题
东周为什么会灭亡?春秋战国为什么那么乱?秦朝应该如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问题:那秦始皇该如何应对上述问题?
在秦始皇看来,东周王室衰微、实行分封制和百家争鸣都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一,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这是制度的一大创新。"皇帝"意在凸显皇帝个人的功业,彰显皇权至上。皇帝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处理日常国家大事。
其二,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施政,建有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其三,以法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焚书坑儒。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秦如何巩固统一?
1、政治方面:
(1)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制
特点:各司其职、互相牵制、
保证皇权。
(3)郡县制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巩固国家统一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及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中华文明史》
军事(虚设)
行政
监察
大权独揽
(一)巩固措施:
二、巩固——秦的统治
重点探讨
秦如何巩固统一?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不 同 点 划分标准
官员任免
官员权力
与中央关系
性质
历史影响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为巩固统治;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为划分基础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有封地,高度自治
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有限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探讨
秦如何巩固统一?
趣味小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尺寸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文字不统一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秦如何巩固统一?
1、政治方面:
2、其他方面:
(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法律:颁行法律,以法为教
(4)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
直道
(5)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
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统一货币:秦半两
统一度量衡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车轮距离统一为6尺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国家的统一
(一)巩固措施: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秦的统一有何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以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建立14年的秦朝为何短命而亡?
在秦朝当个老百姓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繁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
公元前 220 年,秦始皇下令征 50 万人修建从咸阳通向全国的驰道。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五路大军共50万人进攻南越。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 万大军征讨匈奴。
公元前214年,征40万人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公元前212 年,征 30 万人修建阿房宫和30万人修骊山陵墓。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原因:秦的暴政
1、表现
(1)赋役沉重:大兴土木、求仙访药、
兴师动众、征发繁重
(2)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2、影响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爆发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史记·高祖本纪》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问题:秦朝的崩溃,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再看商鞅变法。无疑,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走向强大,实现了统一。事实也证明,商鞅变法所构建的军国主义国家并不能让秦朝实现长期稳定统治。
1.商鞅变法改变了当时秦国原本质朴的社会风气。较为典型的是,当时社会上形成了畸形的财富观,即"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在年轻人的职业追求上,以杀人为最荣耀的职业。
2.连坐法要求各家相互监督,不检举揭发犯罪就会被处腰斩,告发有赏赐。诬告、打小报告之风随之盛行。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过程:
1、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前207年,刘邦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3、前206年—前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
4、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大泽乡起义
楚汉之争示意图
问题探讨
相关史料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请结合刘邦、项羽入咸阳后的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刘邦
项羽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谈谈你眼中的秦始皇?
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特定的历史背景
2、确定评估标准
3、防止以偏概全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5、克服英雄史观
如何理解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客观:①地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运动逐渐掌握政权,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③局部统一
④民心所向
⑤华夏认同
主观: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③远交近攻策略正确
④秦王赢政的个人能力
⑤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三公九卿制对当时的影响?(皇帝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这套制度的核心在于皇权至上。
政治上,三公九卿制极大地增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能力,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皇帝的统治权威。它通过明确的官职分工和严密的官僚体系,有效地执行了皇帝的意志,减少了政治动荡和权力分散的风险。
经济上,通过治粟内史等官员的专业化管理,国家财政和税收系统得以规范化运作,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文化上,奉常等官员负责宗庙礼仪和公共文化的引导,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同时也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
军事上,太尉的设立保证了国家军事行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强化了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三公九卿制对当时的影响?(皇帝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三公九卿制的优缺点
优点
●权力集中,有利于皇帝对国家的直接治理和决策;
●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官僚体系的建立,为后续封建王朝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模板。
缺点
●过度集权可能导致皇帝权力膨胀,不利于长远稳定;
●官僚体系可能滋生腐败,官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有待提高;
●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平衡,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政治风险。
重点探讨
秦如何巩固统一?
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主要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的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0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秦始皇病逝
陈胜吴广
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击破六国
秦朝
楚汉之争
时空观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