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会热点2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是这样评价党的某项举措的:“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项举措( )
A.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B.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D.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2.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42名,占到了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D.有利于保障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3.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为此,我国实行(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亚非国家首次携手相聚,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体现了亚非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和信心。这次会议(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合作
C.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D.进一步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5.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材料中的“□”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全方位外交 C.“一带一路”倡议 D.“乒乓外交”
6.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地区逐渐被英国侵占。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C.中国的国力强于英国 D.国家实力决定国土命运
7.“这种经济体制巧妙地避免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弊端,它将市场经济置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这种经济体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转变
C.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使中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8.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世界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改善与欧美的关系;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力度;积极发展与中亚的关系。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表明中国政府(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D.致力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随后又陆续被写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在维基百科中,有多种语言深度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进过程与相关研究索引。在谷歌学术搜索中,有数十万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英文论述与相关报道。这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A.被联合国成员国广泛认同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D.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新课标·跨学科)下图是一枚纪念邮票,
其纪念的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
A.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B.标志着“东方魔稻”诞生
C.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D.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这次国际会议上的贡献。(2分)
(3)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事例。(2分)
参考答案
1.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名资本家评价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赎买政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C。
2.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故选D。
3. D 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三者的异同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异 目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地区不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地区 香港、澳门、台湾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社会制度不同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不同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同 ①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②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
4. B 根据材料中“洲际会议”“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亚非国家首次携手相聚”等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故选B。
5. A
6.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综合国力比较弱,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增强,中国通过和平方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正确。
7. C 根据材料“巧妙地避免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故选C。
8. B
9. C 认真分析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人联合国决议和文件并被国际媒体研究,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故选C。
10. D 根据邮票中文字信息“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故选D。
11.(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两大阵营对峙。(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具体分析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得出结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得出结论两大阵营对峙
第(2)问,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反映的会议是万隆会议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第(3)问,围绕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会热点 2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是这样评价党的某项举措的:“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
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这项举措( )
A.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B.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D.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2.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 442名,占到了代表总数的 14.85%,全国 55个
少数民族都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D.有利于保障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3.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
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为此,我国实行(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亚非国家
首次携手相聚,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体现了亚非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和信心。
这次会议(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合作
C.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D.进一步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5.邓小平在 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
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材料中的“□”
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全方位外交 C.“一带一路”倡议 D.“乒乓外交”
6.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地区逐渐被英国侵占。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1997年香港回到祖
国的怀抱。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C.中国的国力强于英国 D.国家实力决定国土命运
7.“这种经济体制巧妙地避免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弊端,它将市场经济置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之
下。”这种经济体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转变
C.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使中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世界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举办亚太经合
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改善与欧美的关系;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力度;
积极发展与中亚的关系。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表明中国政府(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D.致力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2017 年 2 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随后又陆续被写入联合国和其他
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在维基百科中,有多种语言深度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进过程与相关研究索引。
在谷歌学术搜索中,有数十万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英文论述与相关报道。这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 )
A.被联合国成员国广泛认同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D.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新课标·跨学科)下图是一枚纪念邮票,
其纪念的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
A.比常规稻增产 20%左右
B.标志着“东方魔稻”诞生
C.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D.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我们应该承
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这次国际会议上的贡献。(2分)
(3)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事例。(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名资本家评价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赎买政策,赎买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 C。
2.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这表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故选 D。
3. D 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三者的异同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目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
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 题,捍卫国家的统一和
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异 地区不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香港、澳门、台湾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海南岛等地区
社会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不同
权限不同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
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 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 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
的经济管理体制 外,享有行政管理权、 民族自治权
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和终审权等
①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
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
同 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
②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
4. B 根据材料中“洲际会议”“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亚非国家首次携手相聚”等可知,这次
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故选 B。
5. A
6.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综合国力比较弱,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
力增强,中国通过和平方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正确。
7. C 根据材料“巧妙地避免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经济体制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的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故选 C。
8. B
9. C 认真分析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人联合国决议和文件并被国际媒体研究,表明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故选 C。
10. D 根据邮票中文字信息“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
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故选 D。
11.(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两大阵营对峙。(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 分,符合题意的其
他答案也可)
(3)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 分,符
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具体分析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得出结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得出结论两大阵
营对峙
第(2)问,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反映的会议是万隆会议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第(3)问,围绕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回答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