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二上《8.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年级学科 二年级语文 主备人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的方法,认识“瀑、布、炉、烟、遥、川”六个生字,会写“烟、炉、照”。 3.抓重点词语品词析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读诗句,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学会写“烟、炉、照”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
问学模块
教学流程 目标点 时间控制
1.上节课,我们跟随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这样的美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再去看一看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要看的这座山叫庐山(出示图片,板书“庐山”)。 2.庐山云雾飘渺、风景优美(出示图片),那你知道其中最有名的是什么吗?(相机板书:瀑布)指名读,正音。小朋友们看,“瀑”这个字就很有意思,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个?(暴),猜一猜,瀑布就是——(很大很急的水)(放瀑布视频)。 3.你看到了瀑布的样子,听到了瀑布的声音。你知道了什么是瀑布?(从山崖上直流下来的特别大、特别急的水,像一块悬挂着的布匹。)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一起去——望庐山瀑布。(补全课题后齐读。) 此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二。通过复习是上节课所学的古诗,既及时巩固旧知,又巧妙自然地引出新课学习。 5分钟
研学模块
教学流程 目标点 时间控制
【研学活动一】初读古诗,感悟节奏 组织形式:自主朗读、集中指导展示。 具体教学流程: 1.请小朋友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3.指名读。重点关注边音“炉、流”,后鼻音“生”,翘舌音“照、川”。 4.在这些字中,有哪些字的意思是你不懂的?(指名说) 5.同伴两个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请举手,我们大家一起来看。 重点理解:生:产生。疑:怀疑。 6.现在字音都读准了,字义也都懂了,那么这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吗?我们请同桌合作,一人读诗,另一人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刚才是大概地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要想真正把这首诗读好,咱们还必须学会想象画面,只有学会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画面,你的脑海中才能真正望见这庐山的瀑布!(板书:读诗句 想画面) 【研学活动二】品词析句,理解诗意 组织形式:合作探究。 具体教学流程: (一)抓“遥看”,品读一、二两句。 1.过渡:小朋友们,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他是在哪里看美景的?(遥看、远远地看)这个“遥看”可以用课题中的一个字来说,就是——(望)看,这就是大诗人的了不起之处,诗句和诗的题目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再读读题目——望庐山瀑布。 2.正是因为李白站在远处望,所以他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那他都看到了什么呢?(日照香炉生紫烟。) 3.那你能想象出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吗?(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好像产生了紫色的烟雾。)出示图片:香炉峰和香炉,体会二者的相似之处。(庐山的香炉峰,外形就像一个香炉,当阳光照射在山峰上,那雾气冉冉升起,远望就像是紫色的烟霞。好像是人们用香炉烧香时的情景。这也是“香炉峰”名字的由来。) 4.小朋友们看,由这一句诗我们看到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其实这幅画面中色彩还很丰富呢,想象一下,你除了看到红日、紫烟,还会有哪些色彩呢?(蓝天、绿树、白色的瀑布……) 5.这么美的诗句,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6.“日照香炉生紫烟”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白还看到了什么?(遥看瀑布挂前川) 7.联系生活,品味“挂”。 (1)生活中,我们挂过什么? (挂毛巾、挂衣服、挂一幅画。学生读,教师做“挂”的动作,把平放的东西垂直放。) (2)李白用了一个“挂”字,让你对庐山的瀑布有什么印象? (预设:远远地看眼前的瀑布,好像是一幅巨幅的白练悬挂在对面的山崖上。体会到瀑布的高、长、直、流水的急……) (3)我们一起来读出这样的画面。(男女生读、全班读) 过渡:小朋友们,刚才李白带着我们站在远处——望庐山瀑布。眼前有山有水,有白色的瀑布,有紫色的云烟,我们不仅看到了山水,还看到了山水的色彩。多么美丽的画面啊!接下来李白的目光由山聚焦到水上,到了瀑布上,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品读三、四两句 1.出示图片,这样的景象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形容? 飞流直下三千尺 2.你最喜欢诗句中的哪个字?为什么?(抓“飞”和“直”。) “飞”可以看出庐山很高,瀑布冲下来的速度非常快。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所以是直直的。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 “直”和“挂”是呼应的。“飞”才有三千尺。 3.指导有感情地读。 4.体会“三千尺”的夸张手法 (1)“三千尺就是真的三千尺吗? (不是真的三千尺,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就是为了说明庐山的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2)体会后指名朗读,读出气势。 (3)引读拓展。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带有“千”的诗句,都是比较夸张的说法。比如:李峤在写风时说它经过江河可以掀起千尺巨浪,读: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柳宗元在写 雪天所有的山,飞鸟都已看不见,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李白为了表达他和好朋友汪伦友情深厚时,这样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4)出示:全班齐读。 3.体会“疑、落”。 (1)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李白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2)什么是“落”?一年级就学过了。(从高处掉下来)瀑布是从哪里掉下来?(从天上掉下来)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疑”写出了李白面对这样壮观的景象,居然误以为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3)李白的诗,不止一次用到过“疑”这个字,你能想起哪一句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请学生说说两句诗的大意。) 小结:李白就是这样一位特别善于联想的诗人,由床前的月光可以联想到地上的秋霜;由云中的月亮,可以想象到瑶台的铜镜;更可以将飞泻而下的瀑布想象成落下九天的银河,多么丰富、多么奇特的想象啊!难怪人们称他是——诗仙呢! (4)带着感受朗读三四两行诗句。 4.配乐朗读。 (1)刚才,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去望庐山瀑布,先是站在远处看,后来我们又跟随他盯着瀑布看。还边看边想,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这首诗。 (2)指名2-3个学生朗读。(以评代讲:老师听出了你对庐山瀑布的喜爱;老师听出了你对瀑布的赞美……) (3)配乐朗读。 (4)一首好诗不仅可以配乐反复朗读,还可以吟诵呢!请听——(课件唱读)不仅可以吟诵,还可以唱出来呢!再听。 (5)多美的瀑布啊?让我们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6)指名背,齐背。 【研学活动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组织形式:自主学习、集中交流。 具体教学流程: 1.出示:“烟”“炉”“照”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和“火”有关,有火才会冒烟;炉中往往有火;有火才能照亮大地。) (1)看到“烟”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预设:香烟、烟火、抽烟……总之,因为有火才会有烟。所以烟是火字旁。)看到“炉”呢?(香炉、炉火、锅炉、炉子……) (2)你觉得这两个字怎么写才漂亮?(“烟”和“炉”都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火的笔顺和左窄右宽的结构。“烟”字左半边的火字旁和“因”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是点;“炉”右半边的“户”竖撇要舒展。) (3)教师范写后,学生描红、临写。 (4)实物投影反馈,师生共同评价。 (5)学生修改。 2.出示“照” 这个四点底是“火”的变形,中间的“人”变成了四点底中间的两点。(板书四点底) (1)你会给它找到哪些好朋友?(光照、照耀、照射……) (2)这个字有点难写,跟着老师一起来。(强调口诀:有日才能照,四点要托好,点点之间等距离。)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5.实物投影现场反馈。 这一环节的教学指向教学目标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初读环节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整体感受诗歌的韵味,为接下来的精读打下基础。 此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一和三,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观察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交流诗意、质疑解惑,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体会到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 这一环节的教学指向教学目标二。根据学情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5分钟 20分钟 7分钟
固学模块
教学流程 目标点 时间控制
【课内衔接】 背诵古诗,并完成习字册上今天所学的生字。 【课外拓展】 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还可以找一些描写名山大川的古诗来读一读、背一背…… 及时化检测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效果。 3分钟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读 诗 句 想 画 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