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京改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 京改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30 23: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京改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C.神经元没有细胞核 D.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2.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1→2→3→4→5
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人在睡着时,一旦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
A.血液中含养料的多少 B.血液中含代谢废物的多少
C.血液中含氧的多少 D.血液存在于哪种血管
4.管理着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5.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名队员成功登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迎风招展!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6.如图是人的肾单位结构模式图,①~⑥表示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浓度①>⑥ B.尿素浓度①>⑥
C.血细胞浓度③>① D.血蛋白浓度③=⑥
7.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 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 入的血液成分是 ( )
A.血小板、红细胞、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8.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和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
B.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命生存的基础
C.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D.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导管中运输
9.如图为某同学将人的血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是该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④的数目过多出现流血不止
C.②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D.在①中含有大量能与氧气结合的物质
10.国家提倡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无偿献血者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一般是( )
A.动脉 B.手背处毛细血管 C.上肢静脉 D.上肢动脉
11.一个A型血的病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输入血的血型应是( )
A.A型 B.AB型 C.O型 D.B型
12.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道由支气管和肺组成
B.吸入气体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更高
C.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D.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时气体进入肺
13.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有机物运输到( )
A.果树的根系
B.树皮内的韧皮部
C.花和果实
D.茎内髓的薄壁细胞
14.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青春期的行为表现主要受性激素调节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
15.2023年深圳电动车管理最新规定:首次饮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罚款500元,再犯罚款2000元。酒驾会大大增加行车的风险,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人体的(  )
A.大脑和小脑 B.小脑和脑干 C.脑干和脊髓 D.大脑和脊髓
16.如图为人体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
B.促胰液素是经过血液输送至胰腺的
C.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感受器是胰腺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胰液的分泌
17.下面关于“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看到最大的血细胞是血小板 B.能够看到红细胞中有细胞核
C.看到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D.看到最小的细胞是白细胞
18.遵义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园林工人们也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美化绿化名城。一些刚刚移栽的高大的树木会进行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了提高大树移栽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19.小明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扁桃体发炎,几天之后突然耳朵剧烈疼痛,医生检查确诊为中耳炎,是由于病菌通过哪个结构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
A.外耳道 B.咽鼓管 C.鼓室 D.气管
20.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这些处理不包括(  )
A.吸收氧气 B.湿润空气 C.清洁空气 D.温暖空气
21.农业生产中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留有通风孔——提供氧气,促进呼吸
C.给植物输液——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
D.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22.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鼻腔 B.咽 C.肺 D.喉
2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年幼侏儒症患者可每周口服少量生长激素治疗
B.激素的调节通常要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须的元素
D.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24.人在进食吞咽的食物,一般不会进入气管的原因是( )
A.C形软骨的阻挡
B.会厌软骨盖住了喉
C.气管缩小
D.环状软骨阻挡
25.下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流静脉血的是(  )

A.ab B.bd C.ac D.cd
2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B. C. D.
27.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的,下列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强光刺眼时闭眼 B.母鸡照料刚孵出的小鸡
C.听到感人的故事时潸然泪下 D.婴儿膀胱胀满时就排尿
28.歌唱比赛时,同学吐气唱出动听歌声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腔容积逐渐变小 B.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C.空气由外界入肺 D.膈顶部上升
二、实验探究题
29.科学探究实践对加深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兴趣小组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
实验一: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2)如图1将A、B叶片进行不同的处理,将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摘下叶片A、B,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漂洗后滴加碘液则变蓝的叶片是 。
(3)比较叶片A、B实验结果的不同,可以证明: 。
实验二:某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其操作设计如下:
①如图4所示安装整套装置,置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
③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请分析回答:
(4)装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 ;装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 。
(5)标志着本探究活动成功的现象是: 。
(6)若该同学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7)装置C用不透明的纸片密闭玻璃罩的目的是 。
三、综合题
30.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造成“尘肺病”。患者出现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机生命。下面甲图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乙图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一为 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2)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图乙中的A模拟 ,B模拟 ,C模拟 ,D模拟 。
(4)当我们在吸气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状态,此时D处于 状态。
(5)人患“尘肺病”后,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 。
3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肺炎患者的肺泡内往往积攒大量炎症物质,这将阻碍生理过程[ ] ,从而导致呼吸时进入C系统的 含量减少。
(2)在B系统中,对蛋白质的消化起作用的消化腺有 ,能进行③过程的器官有 。(至少写出两个)
(3)C系统循环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该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一部分用来建造身体,一部分在组织细胞的 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液的形成要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如果[ ] 发生病变,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5)在对肺炎患者静脉注射治疗时,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输液时之所以选静脉血管的原因是 。
32.下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过程各环节的名称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
(2)人在平静呼吸状态下, 和 舒张时,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除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3)b代表的气体是 。过程②中,气体b由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进入到肺泡里,其原因是 。
(4)呼吸的实质是 。
33.图A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B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1、2、3、4表示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 、 和 的作用。
(2)图A中,C点表示 (吸气结束或呼气结束),此时肺内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曲线AB段与图B中的 图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
(4)空气中的氧气最终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的 内,进行呼吸作用。
(5)图C中,发生在③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34.如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1]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2)图二中a、b表示生理活动是 ,通过 实现;c、d表示生理活动是 ,通过 实现。
(3)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4]端流到[5]端,其成分变化是 气体含量减少。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膈肌应处于 状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和树突)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详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故B正确。
C.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故C错误。
D.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故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试题分析: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1→2→3→4→5,故不符合题意;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而不是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故符合题意;
C、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脊髓不能形成感觉,只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人的睡眠也属于高级神经活动,人在睡眠时各种感觉中枢处于休息状态,人们睡着时拍打蚊子和挠痒都是无意识的,是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枢都在脊髓,故不符合题意;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急速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C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详解】根据分析知,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脑的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C正确。
5.A
【分析】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详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类型和主要功能。
6.D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观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静脉。
【详解】A.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因此葡萄糖浓度①入球小动脉>⑥肾静脉,A正确。
B.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因此尿素浓度①入球小动脉>⑥肾静脉,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水变少了,因此血细胞浓度③出球小动脉>①入球小动脉,C正确。
D.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③出球小动脉和⑥肾静脉中血红蛋白含量相等,但是肾小管能重吸收大部分水,肾静脉中的水增多了,因此血蛋白浓度③出球小动脉>⑥肾静脉,D错误。
故选D。
7.C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创伤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是血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
故选C
【点睛】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8.A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促进了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但是不能促进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A错误。
B.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来源,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命生存的基础,B正确。
C.植物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D.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能够在木质部中运输,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图中①白细胞,②血浆,③红细胞,④血小板。
【详解】A.该液体中含量最多的不是③红细胞,是细胞内液,A错误。
B.④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凝血,④的数目过少出现流血不止,B错误。
C.②是血浆,它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还能运载血细胞,C正确。
D.③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能与氧气结合的物质,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详解】动脉是将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血管压力较小,容易止血,在抽血和输液(俗称打吊针)时,医生把针刺入静脉血管。所以,医生在给无偿献血者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一般是上肢静脉。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11.A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一个A型血的病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最佳输入血的血型应是A型。
故选A。
【点睛】掌握输血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2.B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如图:
【详解】A.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A错误。
B.从分析的图中可知,人体吸入气体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更高,B正确。
C.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因此C错误。
D.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呼气和吸气过程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一般为选择、填空和解答题,常结合呼吸系统图出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13.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叫营养生长。当绿色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形成花芽,以后开花、结果,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生殖生长。
【详解】物由营养生长转变到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要依靠植物的营养器官制造和积累一定数量的有机物,其次不同植物还需要不同的外界条件。如果植物的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是就会影响到生殖生长,所以对果树进行整形就是调整两种生长,有利于集中果树制造的有机物到强壮的枝条,使结出的果实质量提高,C正确。
【点睛】认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制约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B
【分析】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详解】A. 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A正确。
B. 青春期的行为表现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会受到性激素调节的影响,B错误。
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
D. 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D正确。
【点睛】学生正确理解人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A
【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4)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醉酒的危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视觉、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所以酒驾会大大增加行车的风险,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人体的大脑、小脑,A正确。
故选A。
16.C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详解】A.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A正确。
B.促胰液激素是经过血液输送至胰腺,B正确。
C.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感受器是口腔黏膜,C错误。
D.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胰液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7.C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最多;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白细胞最大;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
【详解】AC、看到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和异物,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A错误,C正确。
B、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错误。
D、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最大,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具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数量。
18.C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详解】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所以,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B
【分析】耳的结构图如下:
【详解】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
故选B。
20.A
【分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温暖和清洁作用。
【详解】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不能清除所有有害物质,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21.B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A正确。
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C.给植物“打针输液”是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C正确。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可以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2.C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可以使进入的空气清洁、湿润、温暖;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故选C。
【点睛】掌握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3.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蛋白质类物质),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生长激素不能口服,因为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疗效,A错误。
B.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少,作用很大,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D正确。
故选A。
24.B
【详解】试题分析: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因为有会厌软骨,所以一般不会被呛到。但是有的人一边吃饭一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吞咽时,食物一般不会进入气管的原因是会厌软骨盖住喉的入口。
考点:消化道的组成。
25.C
【分析】观图可知,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故心脏左侧的心腔和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的心腔和血管(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详解】由分析可知,a是右心房,c是右心室,它们流动的是体循环流回来的静脉血;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6.D
【分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详解】图中AC都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D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因此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可见D正确。
故选D。
27.C
【分析】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据此解答。
【详解】ABD.强光刺眼时闭眼,母鸡照料刚孵出的小鸡, 婴儿膀胱胀满时就排尿,均属于简单反射,这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故ABD不符合题意。
C.听到感人的故事时潸然泪下,属于复杂反射,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8.C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缩小,这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这就是呼气过程。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9.(1)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暗处理24小时
(2) 叶绿素 A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5)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环境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
(7)避免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详解】(1)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此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呼吸作用。
(2)将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摘下叶片A、B,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A的绿色部分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3)实验结果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色,说明该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可以观察B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B瓶进入C瓶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C瓶中茂盛的植株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果D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应该是C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6)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主要可能与该装置放置的温度低有关,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有关,同时还可能有以下因素:鼓入空气时间不够;D中石灰水浓度太小;C装置的玻璃罩漏光等。
(7)为避免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装置C用不透明的纸片密闭玻璃罩。
30.(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2)②组织细胞
(3) 气管 肺 胸廓 膈肌/膈
(4) B 收缩
(5)气管和支气管
【分析】(1)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图甲中:①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②代表组织细胞。
(2)图乙中:A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B小气球代表的是肺,C钟罩代表的是胸廓,D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A图模拟呼气,B图模拟吸气。
【详解】(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经过图甲中一过程,肺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因此,图甲中的一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因此,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②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体腔被膈肌分隔成胸腔和腹腔;由胸骨、肋骨和脊柱围成的笼状支架是胸廓。因此,图乙中的A模拟气管,B模拟肺,C模拟胸廓,D模拟膈肌。
(4)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因此,图乙中的B表示吸气,此时D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5)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31. 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氧气 胃腺、胰腺、肠腺 胃、小肠、大肠 心脏(或“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线粒体 肾脏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④肾小管 右心房 分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慢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原理完成。③表示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属于吸收过程。
A系统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
【详解】(1)肺炎患者的肺泡内积攒炎症物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会出现坏死的表现,所以阻碍了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进入循环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氧气减少。
(2)B表示消化系统,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进行初步消化,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在小肠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的,小肠中有糖类、脂肪酶和蛋白酶。整个过程参与的腺体有胃腺、肠腺和胰腺。③表示吸收,具有吸收能力的器官有胃(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C表示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上,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4)在D泌尿系统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形成全过程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时,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
(5)对肺炎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在到达肺部的途径∶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部患处。所以,肺炎患者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管壁薄、弹性小、血流慢容易止血,所以输液时选择静脉。
【点睛】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2.(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 肋间肌/膈肌 膈肌/肋间肌
(3) 二氧化碳 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4)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气体交换。具体如下图:
题图中,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详解】(1)分析题图,环节①是气体在外界和肺泡之间进行交换,故①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叫做肺通气;环节②是气体在肺泡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交换,故②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环节③是气体在血管、心脏内随血液流动的过程,故③代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环节④是气体在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交换,故④代表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3)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b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
(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因此,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3.(1) 肺 清洁 温暖 湿润
(2) 呼气结束 等于
(3) 甲 收缩
(4)线粒体
(5)扩散作用
【分析】(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 体积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图A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则表示吸气,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图B中1代表气管;2代表胸廓;3代表肺;4代表膈肌。
(2)图C表示呼吸的全过程。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图A中,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则C点表示呼气结束。由图A可知,C点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0,即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3)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则表示吸气,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增大,此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对应B图中的甲。
(4)氧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组织细胞氧气浓度低,血液中氧气浓度高,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34.(1) 肺 气体交换
(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作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3) 氧气 二氧化碳
(4)收缩
【分析】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3是膈肌。图二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4肺动脉,5肺静脉。
【详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
(2)图二中a、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c、d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图二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完成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