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23:11: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
文本解读
《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值得挖掘的教学资源包括体现变化的对比手法、颇为形象的比喻运用、极具特色的环境描写、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多解深刻的创作主题、增强真实性的叙述方式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比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内涵的把握。《在沙漠里种爱》以时间为线索将易妈妈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呈现出来,将母子之爱转化为人间大爱。
两篇文章都讲述了人的力量改变自然的故事,通过“变”字,可以自然地将其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一节教读引领课,帮助学生完成默读勾画的训练。
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不仅仅是读,更要完成记的任务,所以如何通过这一手段把握文章核心便成为教学设计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2.教材依据
《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从不同方面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植树的牧羊人》虽是虚构的小说,但无论是文本自身还是背后反映出的现实意义都具有值得挖掘的教学资源,加上默读勾画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中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对文章线索、文章主旨、文中形象的把握便是整体设计的核心思路。
3.学情依据
经过第三单元的训练,七上的学生对于默读的手法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对于勾画的重点还不易把握,因此需要教师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其完成相应任务,并总结勾画时要关注的角度,以便后续持续训练默读方法。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提高默读速度,理清行文思路。
(2)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寄托在人物身上的深刻意蕴。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
(1)提高默读速度,着重勾画体现高原变化的语句。
(2)学习人物精神,培养高尚情操。
3.教学难点与突破
体会叙事手法,学习人物精神。
突破:反复默读文章,联系社会现实。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问答法、总结归纳法
2. 学法:默读勾画、小组探究、练笔实践
教学过程
(一)以“变”为引,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联系现实。
教师活动
播放《塞罕坝的“生态换算式”》视频
设计意图
提起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课前回顾——基础知识
完成一道选择题的训练,唤醒知识。
教师活动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B)
A.慷慨(kǎi) 帐蓬(peng)【篷】 废墟(xū) 薰衣草(xū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bó】 急燥(zào) 【躁】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tān】 滚烫(tàng) 光秃秃(tū)
设计意图
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
提前预习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一位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将普罗旺斯地区的荒地变为美丽富饶的田园的故事。
易妈妈带着儿子的遗愿,在内蒙古自治区植树造林,对抗自然的“沙尘暴”,也对抗人生的“沙尘暴”,最后通过努力让沙漠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教师活动
总结:
我们会发现这两篇文章都讲的是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板书“变”
设计意图
回顾原文,引出共性。
学生活动
思考:《植树的牧羊人》中变化的都有什么?有没有不变的?
变化:高原的环境、人们的生活状态、“我”的个人经历、时间线索。
不变: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地点、人物的坚守。
教师活动
导入:
那么究竟怎么变?为什么变?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感受牧羊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
初步思考,带着疑问学习。
(二)高原之变,勾画圈点
教师活动
请几位同学回答(课前预习作业,可以较快完成),师适当提示语调、节奏。
设计意图
梳理行文思路,把握情节变化。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面对牧羊人使高原发生的这些令人惊叹的变化,“我”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1)第15段“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2)第16段“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3)第17段“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4)第18段“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5)最后一段“人的力量多么伟大”“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答案所在段落。
板书“奇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提升默读的速度,留意勾画的侧重点。
(三)不变坚守,品味精神
学生活动
【小组探究】
课前预习任务:跳读课文,勾画描写和评价老人的相关语句,总结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上完成活动: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讨论时间3分钟。每组选取一个你认为牧羊人能够创造“奇迹”的最重要的品质,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填在黑板上“树干”的位置,并说明原因。
【答案预设】
(1)“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呢?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安静、忠厚、不张扬、毫无私心的人。
(2)“房顶很严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热爱生活、不愿马虎度日的人。
(3)“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毅力、坚持不懈的人。
(4)挑橡子的过程。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5)“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懂得因地制宜的人。
教师活动
支架:
我从第 段的 中,读出牧羊人是一个 的人。
补充:
老师也找到一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自动自发的行为,还可以有很多种别的选择,但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或是自暴自弃、郁郁寡欢,而是种树。
总结:
牧羊人是一个沉默寡言、做事认真、热爱生活、安静忠厚、勤劳坚毅、慷慨无私、不求回报、毫无私心、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好人。
设计意图
多角度解读文章主旨,学习牧羊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四)变与不变,映照现实
学生活动
【思考】这一虚构的故事何以打动人心?
【答案预设】
叙事技巧、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师活动
背景引入:
这篇文章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文章打动了编辑,他们就派人去寻找文中描写之地,却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位老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然而没过多久,这篇文章反而风靡(mǐ)许多国家。
设计意图
联系整篇文章的叙事特点,体会小说这一体裁的独特魅力。
学生活动
【前置任务】
联系《在沙漠里种爱》这一文本,以及现实中人们为种树付出的努力(如“蚂蚁森林”),写一段点评,200字以上。
【小组探究】
分享练笔,总结迁移。
教师活动
引入材料:
支付宝中有一个名为“蚂蚁森林”的小程序,用户可以在线上收取能量,兑换树苗、浇灌树木。与此同时,蚂蚁森林的工作人员会在荒漠地区以该用户的名义种下一棵棵真树。
总结:
在牧羊人的努力下,普罗旺斯地区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们的精神生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易妈妈在沙漠中绣出来一片片绿,将对儿子的亲情转化为无私的人间大爱。
设计意图
回顾总结,以读促写。
作业设计
完成前置学习单。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结合本课所学,修改自己的点评。
教学反思
设计前置学习单时,“行文思路”那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应该进一步说明指代的是“时间线索”,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也一直在询问是什么意思,当场解答之后才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所以支架的搭建不是特别清晰。
当堂生成部分,自我感觉思路比较清晰,由一条主线延伸出各项教学活动,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凸显出来,一方面是距离完成学习单时间较久,课前应该安排足够时间重温,另一方面,活动的多样性还不够,虽然有小组讨论,但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一形式的作用。此外,各环节时间安排还不够合理,在概括内容部分花费较多时间,导致后续环节较为紧张,实际上课前已经预习过,这部分完全可以一带而过。
教师评课
一、教学环节
首先,我带大家简要复盘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设置了视频导入和基础知识检测环节。
2初步感知,提炼出一个“变”字作为研读文本的线索,探索了两篇文章中发生变化的方方面面,随着时间的发展高原环境、牧羊人的情况发生的变化。学生小组讨论,发现高原和牧羊人的变化,勾画文中对这些变化的评价。
3又从这些变化中来观照不变的牧羊人的精神。在这里还引入了小说的体裁知识,分析真实性、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内容。
4组文阅读 与牧羊人相似的人物,易妈妈的精神品质分析。
5练笔环节,针对蚂蚁森林的公益活动进行评价。
紧扣变与不变的线索,重点探究牧羊人的精神品质。在环节设置上逻辑清晰严谨、逐步递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思考;得益于教学环节的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非常流畅自然,学生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学生的研究问题也是在逐步深入;每个环节设置一两个主问题和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聚焦集中,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意识;
二、学生活动
在活动一、二、三、四中都设置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包括音视频和图片,塞罕坝视频具有现实性、贴近学生生活,与本节课的内容非常贴切。
2、设置了让学生评价支付宝蚂蚁种树小程序的小练笔,这个小程序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这一真实现象进行评价反思,体现思想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