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8.2.1_《阿房宫赋》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8.2.1_《阿房宫赋》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11:43:11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请大家先看一段“阿房宫”的还原视频,这样华美富丽的建筑,大家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杜牧的《阿房宫赋》。
KE JIAN YAN JIU SUO
课件研究所
高中语文课件
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学习目标
感受古代文人对时事国运的关切,增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秦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借秦亡以讽喻时政的写法。
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特点。
理清字词,梳理文意
第一部分
文体介绍
赋,原来是《诗经》的六义之一。即“赋、比、兴、风、雅、颂。”在六义中,它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作品《赋》篇。真正繁荣在汉代,所以常称之为汉赋。
赋的发展:骚体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文赋的特点:注重铺排,极力渲染,气势如虹,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读来如江河滚滚,文气激荡。
作者介绍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请大家朗读课文,标注出重要的字词和句式,并向同桌解释文意。
1.阿(ē)房(páng)宫: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12年,至秦亡时尚未完工,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阿房,指宫殿的四阿(即四周)有宽阔宏丽的曲檐。
2.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3.一:统一,数词作动词。
4.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形容词作动词。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六王毕2,四海一3,蜀山兀,阿房出4。覆压三百余里5,隔离天日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二川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囷囷焉1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5?复道行空16,不霁何虹?高低冥迷17,不知西东1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9。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0。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
词句注释
5.覆压三百余里:指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里,这里为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6.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7.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8.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宽广而流动的样子。
9.廊腰缦(màn)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10.檐牙高啄: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六王毕2,四海一3,蜀山兀,阿房出4。覆压三百余里5,隔离天日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二川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囷囷焉1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5?复道行空16,不霁何虹?高低冥迷17,不知西东1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9。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0。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
词句注释
11.各抱地势:各随地形。指阿房宫的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
12.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13.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蜂、水,名词作状语。盘盘焉,盘旋的样子。囷囷焉,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焉,相当于“然”。
1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高耸。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龙,名词作动词。《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6.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六王毕2,四海一3,蜀山兀,阿房出4。覆压三百余里5,隔离天日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二川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囷囷焉1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5?复道行空16,不霁何虹?高低冥迷17,不知西东1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9。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0。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
词句注释
17.冥迷:分辨不清。
18.不知西东:使人不能分辨东西。西东,一作“东西”。
1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暖的样子。
2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六王毕2,四海一3,蜀山兀,阿房出4。覆压三百余里5,隔离天日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二川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囷囷焉1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5?复道行空16,不霁何虹?高低冥迷17,不知西东1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9。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0。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
词句注释
21.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2.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辇,名词作状语,乘坐辇车。
2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24.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腻,指洗脸水中浮起的胭脂、香粉。
25.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26.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7.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妃嫔媵嫱21,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24,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26,杳不知其所之也27。一肌一容28,尽态极妍,缦立远视29,而望幸焉30。有不见者31,三十六年32。燕赵之收藏33,韩魏之经营34,齐楚之精英35,几世几年,剽掠其人36,倚叠如山3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8,弃掷逦迤39,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29.缦立:久立。缦,通“慢”。
30.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31.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
32.三十六年:这里指嬴政在位执政的年数。
妃嫔媵嫱21,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24,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26,杳不知其所之也27。一肌一容28,尽态极妍,缦立远视29,而望幸焉30。有不见者31,三十六年32。燕赵之收藏33,韩魏之经营34,齐楚之精英35,几世几年,剽掠其人36,倚叠如山3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8,弃掷逦迤39,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3.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34.经营:动词作名词,指金玉珍宝等物。
35.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36.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人,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37.倚叠:积累。
38.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鼎、玉、金、珠,名词作动词,翻译为把鼎……、把玉……、把金……、把珠……看作……。
39.逦(lǐ)迤(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妃嫔媵嫱21,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24,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26,杳不知其所之也27。一肌一容28,尽态极妍,缦立远视29,而望幸焉30。有不见者31,三十六年32。燕赵之收藏33,韩魏之经营34,齐楚之精英35,几世几年,剽掠其人36,倚叠如山3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8,弃掷逦迤39,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0.心:心意,意愿。
41.奈何:怎么,为什么。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42.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43.磷(lín)磷:形容物体棱角分明而突出。也指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钉头磷磷,即“磷磷钉头”,定语后置。
44.庾(yǔ):露天的谷仓。多于在庾之粟粒,即“于在庾之粟粒多”,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45.九土:九州。
46.管弦呕(ōu)哑(yā):形容音乐声音嘈杂。管弦,管乐和弦乐,此泛指音乐。呕哑,象声词,指声音嘈杂。
47.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嗟乎!一人之心40,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41,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42,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43,多于在庾之粟粒4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45。管弦呕哑46,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47,日益骄固48。戍卒叫49,函谷举50,楚人一炬51,可怜焦土!
48.骄固:骄纵,顽固。
49.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50.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函谷,关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举,被攻占。
51.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嗟乎!一人之心40,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41,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42,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43,多于在庾之粟粒4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45。管弦呕哑46,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47,日益骄固48。戍卒叫49,函谷举50,楚人一炬51,可怜焦土!
52.族秦:灭秦。族,灭族,名词作动词。 53.使:假使。
54.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55.不暇:来不及。不暇自哀,即“不暇哀自”,宾语前置。
56.鉴: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57.哀:哀叹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52,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53,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54,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55,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7。
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天气却不相同。
前两段以描写为主!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脂膏,那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国家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视鼎如铛,视玉如石,视黄金为土块,视珍珠为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钩心斗角
明星
经营
精英
可怜
隔离
直走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明亮的星光
指金玉珠宝等物
指金玉珠宝等物
可惜
遮断,遮蔽
趋向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指优秀人才
怜悯,同情。
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行走
古义
今义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1.廊腰缦回(动词,萦绕)
2.缦立远视(形容词,久长)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2.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使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并尝试简单概括。
第一部分: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部分: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第三部分: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地写到暴秦的灭亡。
第四部分: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当朝统治者。
2.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赋,请大家思考本文作为“赋”这种文体,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骈句散行,错落有致。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情境创设,理解深意
第二部分
学校文学社剧组想要以“说秦”为主题,拍摄一个短片,身为青少年的你们,能从《阿房宫赋》中汲取灵感,帮他们一起完成吗?
拍摄
外观建筑
首先我们必须对“阿房宫”这所建筑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拍摄。请大家朗读第一段,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阿房宫建筑框架”,思考作者杜牧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始描绘“阿房宫”的,又想凸显说明什么?
第一层:
建造的背景。开头文势突兀。“ ”是建造背景,“毕”和“一”用字简练,富历史深度。“蜀山兀,阿房出”说明 。“兀”和“出”对举,讽刺帝王奢糜,形象深刻。
六王毕,四海一
用材之多,耗力之大
第二层:
阿房宫全景(概貌)。分别写了 、
阿房宫规模之大(三百余里)
、 。
建筑之高(隔离天日)
依水傍水的走势(直走咸阳,水流入宫)
第四层:
。用 的手法,借写 的冷暖,描述阿房宫“ ”的怪现象,陪衬出阿房宫的 。
第三层:
。分别写了 多而密(五步…十步…), 精而巧(廊腰……角), 布局巧妙,不计其数(盘盘焉…千万落)。长桥似龙卧波,复道如虹行空,运用 、 的手法,写出长桥 的静态美,复道 的动态美。
首先我们必须对“阿房宫”这所建筑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拍摄。请大家朗读第一段,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阿房宫建筑框架”,思考作者杜牧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始描绘“阿房宫”的,又想凸显说明什么?
阿房宫局部
楼阁
廊檐宫室
亭台楼阁
动静结合
比喻拟人
端庄宏伟
曲折绵延
阿房宫内部
夸张和衬托
歌舞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宏大宽广
【互动】你想象中的阿房宫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大家自由发表看法吧!
秦始皇认为咸阳城内的人太多,所以,在上林苑中建造新的宫殿作为办公场所,首先建造的就是朝见群臣的阿房宫,营造计划极为宏伟,以宽大直通终南山的驰道作为内部阁道,把终南山的山巅作为宫室的楼阙,使用的石料是开凿骊山秦始皇陵所出的,使用的木料是从四川和湖北运输来的,把骊山所使用的七十万刑徒分开一半来修筑阿房宫。
资料
该段逻辑顺序多角度铺排描写,从总体布局到具体建筑,从周周环境到宫内景物,从楼阁亭台到人物歌舞。全方位地展现了阿房宫的气派、规模、华丽和精巧,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劳动技艺的赞叹,也看出了统治者的奢糜。
小结
拍摄
后宫生活
提问:第二段转入对宫中宫人的叙写,作者对后宫的生活分了几层进行描写?请大家默读第二段内容,进行批注圈点勾画。
第一层(前六句):写宫人的来历。
第二层(六组“也”字句):写妃嫔们的梳洗妆扮。按时间顺序铺叙:照镜,梳头,化妆,熏香和出行。
第三层(一肌一容……三十六年):总写妃嫔们外貌的美丽和内心的辛酸。她们的肌肤容貌“尽态极妍”,但她们竟有“三十六年”而“不得见者”。
第四层(“燕赵之收藏”到“亦不甚惜”):写阿房宫中的珍宝之多, “几世几年”,写摽掠之久;“倚叠如山”写摽掠之多;“输来其间”,写结局之悲。
请大家继续思考,该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后宫生活,本段的四层又分别表达了什么?
明星——妆镜
绿云——晓鬟
渭流——脂水
烟雾——椒兰
雷霆——宫车
比喻
夸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细节描写(特写镜头)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比喻
写宫人们的来历,他们的真实命运的平淡的语句中蕴含着沉痛的感情。
第一层
表面写宫女生活,实则烘托秦统治者的荒淫。
第二层
批判秦皇帝妃嫔众多,揭露生活荒淫,也有对六国众多妃嫔悲惨命运的同情。
第三层
写秦人对六国珍宝的轻视和糟踏,秦人暴殄天物,这既是对六国统治者小心“收藏”和辛苦“经营”的嘲笑,更是对秦统治者的批判。
第四层
拍摄阿房宫
修建场景
【提问】第三段运用了大量排比铺陈来表达强烈的感情,请大家这个排比背后你感受的是什么?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不敢言而敢怒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百姓无比的同情,对皇帝骄奢无穷的痛恨,感受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与百姓的悲哀辛劳,感受到的是表面繁华的背后隐藏的是剽掠与民怨,是繁华危机。




撰写
视频解说词
【提问】作者是如何看待此次事件的?
【明确】
第一组:呜呼……天下也。说明一切灭亡皆是“自灭灭亡”。
第二组:嗟夫……族灭也。用假设、反问,说明要“爱人”。
第三组:“秦人不暇自哀”至最后。后人应该以秦为鉴,勿蹈覆辙,否则哀之莫及——作者实则借古讽今。
宫殿
财宝
美人
(基础)
(目的)
骄奢亡国 
勿蹈覆辙
请大家联系《阿房宫赋》为“学校文学社”的视频写一个解说词吧。
杜牧写美人,正是为了写秦始皇。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所以毁灭之故,杜牧以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心,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这是历史的教训和士子的理性,这一脉相承的济世精神我们不能不传承,而时下,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活的日益富裕,奢靡浪费、炫耀攀比的气息在校园中渐渐弥散,我们更应保持理性和良知,汲取历史智慧,在思想源头上抵制奢靡。
【视频解说词总结】
拓展延伸,另有洞天
第三部分
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
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②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参考答案
C(C项“赞美之情”分析不当,主要是借写这些女子感叹当年吴王宫廷歌舞升平的生活已然不在,繁华已成过眼烟云。)
2.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水精波动”是动景,“楼台”是静景,又以一“碎”字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立体的画面。
②虚实结合。“二月春风”“江水”“楼台”是实写,“吴王宫柳”“宅房花开”是虚写,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推及往昔画面。
③渲染。通过春风、江、水波、楼台、翠柳、花等一系列景物的渲染,表面在写美景,实则是吴王城“国作荒原”的写照,以乐景衬哀情,悲叹世间的兴衰变化。
总结课堂,学有余味
第四部分
“四海一”放在开头,是秦王朝应该实施仁政的起点,但终走向相反;“一楼、一阁”“一日、一宫”“一肌一容”是秦王朝奢靡之表;“一旦”“一炬”是奢靡之果;“一人之心”则是作者议论,而这些“一”毫无疑问都指向结尾的“爱其人”。
我们知道,杜牧是一个地地道道生在长安、葬在长安的唐代著名诗人。我们经常将杜牧和杜甫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杜牧诗歌里体现着杜甫忧国忧民的一面,并且是其作品的主体和主流。他年纪轻轻写出《阿房宫赋》,而在今天,如何继承发扬杜牧的文学思想和精神,如何回答杜牧之问,如何抒写中华这块土地上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显然,杜牧精神的接力棒已交到了大家的手上。
布置作业,收束课堂
第五部分
1.背诵全文。
2.学完课文,相信大家对阿房宫的兴亡之理有了更深刻的启示,请你以“说秦”为主题拍摄一个小视频,说说你的看法。课题 阿房宫赋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课标要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阿房宫赋》是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文章,该单元作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展开任务,而本篇文章铺排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本篇文章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学生学习本篇文章有利于领会古代文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学 情 分 析 学生此前已习过众多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的翻译吸收和思路梳理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分类消化文言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作者对秦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借秦亡以讽喻时政的写法。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特点。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古代文人对时事国运的关切,增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重点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对秦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借秦亡以讽喻时政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请大家先看一段“阿房宫”的还原视频,是的,这样华美富丽的建筑,大家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杜牧的《阿房宫赋》。 从建筑地位进行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下文。
新课教学 活动一:积累常识,了解背景 一、解题 赋,原来是《诗经》的六义之一。即“赋、比、兴、风、雅、颂。”在六义中,它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作品《赋》篇。真正繁荣在汉代,所以常称之为汉赋。赋的发展:骚体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文赋的特点:注重铺排,极力渲染,气势如虹,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读来如江河滚滚,文气激荡。 二、了解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 三、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四、疏通文意 一词多义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缦: 1.廊腰缦回(动词,萦绕) 2.缦立远视(形容词,久长) 尽: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2.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使: 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为: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古今异义 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 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行走。 五、概括大意,赏析文体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并尝试简单概括。 明确: 第一部分,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部分,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第三部分,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地写到暴秦的灭亡。 第四部分,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当朝统治者。 2.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赋,请大家思考本文作为“赋”这种文体,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骈句散行,错落有致。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即加强文学常识的积累。因此加强文学常识积累具有重要性。 通过分类梳理文言知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有所减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积累文学和文言知识,加强积累。 把握整体大意,扫清文字障碍,引领文本阅读。 针对每个部分最具特色的思路和技巧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安排的匠心,同时加深对作者写作内容的理解。 给学生一个思考框架,让学生以任务的方式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作者写作角度的思考,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清第2段内容的写作层次,将文本化繁为简。 提炼重要词语和语句,从写法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作和情感的用力点,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浅入深,探究语句背后的深意,让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总结梳理重点,加深对文体的认知。
活动二:以文为本,情境引领,梳理突破 情境创设:学校文学社剧组想要以“说秦”为主题,拍摄一个短片,身为青少年的你们,能从《阿房宫赋》中汲取灵感,帮他们一起完成吗? 一、拍摄外观建筑 提问:首先我们必须对“阿房宫”这所建筑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拍摄。请大家朗读第一段,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阿房宫建筑框架”,思考作者杜牧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始描绘“阿房宫”的,又想凸显说明什么? 第一层:建造的背景。开头文势突兀。“ ”是建造背景,“毕”和“一”用字简练,富历史深度。“蜀山兀,阿房出”说明 。“兀”和“出”对举,讽刺帝王奢糜,形象深刻。
第二层:阿房宫全景(概貌)。分别写了 、 、 。
第三层: 。分别写了 多而密(五步…十步…), 精而巧(廊腰……斗角), 布局巧妙,不计其数(盘盘焉…千万落)。长桥似龙卧波,复道如虹行空,运用 、 的手法,写出长桥 的静态美,复道 的动态美。
第四层: 。用 、 的手法,借写 的冷暖,描述阿房宫“ ”的怪现象,陪衬出阿房宫的 。 【参考答案】第一层:建造的背景。开头文势突兀。“六王毕,四海一”是建造背景,“毕”和“一”用字简练,富历史深度。“蜀山兀,阿房出”说明用材之多,耗力之大。“兀”和“出”对举,讽刺帝王奢糜,形象深刻。
第二层:阿房宫全景(概貌)。分别写了阿房宫规模之大(三百余里)、建筑之高(隔离天日)、依水傍水的走势(直走咸阳,水流入宫)。
第三层:阿房宫局部。分别写了楼阁多而密(五步…十步…),廊檐宫室精而巧(廊腰……斗角),亭台楼阁布局巧妙,不计其数(盘盘焉…千万落)。长桥似龙卧波,复道如虹行空,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长桥端庄宏伟的静态美,复道曲折绵延的动态美。
第四层:阿房宫内部。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互动】你想象中的阿房宫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大家自由发表看法吧! 【小结】该段逻辑顺序多角度铺排描写,从总体布局到具体建筑,从周周环境到宫内景物,从楼阁亭台到人物歌舞。全方位地展现了阿房宫的气派、规模、华丽和精巧,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劳动技艺的赞叹,也看出了统治者的奢糜。 二、拍摄后宫生活 提问:第二段转入对宫中宫人的叙写,作者对后宫的生活分了几层进行描写?请大家默读第二段内容,进行批注圈点勾画。 【明确】 第一层(前六句):写宫人的来历。 第二层(六组“也”字句):写妃嫔们的梳洗妆扮。按时间顺序铺叙:照镜,梳头,化妆,熏香和出行。 第三层(一肌一容……三十六年):总写妃嫔们外貌的美丽和内心的辛酸。她们的肌肤容貌“尽态极妍”,但她们竟有“三十六年”而“不得见者”。 第四层(“燕赵之收藏”到“亦不甚惜”):写阿房宫中的珍宝之多, “几世几年”,写摽掠之久;“倚叠如山”写摽掠之多;“输来其间”,写结局之悲。 【提问】请大家继续思考,该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后宫生活,本段的四层又分别表达了什么? 【明确】 明星——妆镜;(比喻) 绿云——晓鬟;(比喻) 渭流——脂水;(夸张) 烟雾——椒兰;(夸张) 雷霆——宫车。(夸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细节描写(特写镜头)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比喻 第一层写宫人们的来历,他们的真实命运的平淡的语句中蕴含着沉痛的感情。 第二层表面写宫女生活,实则烘托秦统治者的荒淫。 第三层批判秦皇帝妃嫔众多,揭露生活荒淫,也有对六国众多妃嫔悲惨命运的同情。 第四层写秦人对六国珍宝的轻视和糟踏,秦人暴殄天物,这既是对六国统治者小心“收藏”和辛苦“经营”的嘲笑,更是对秦统治者的批判。 补充:相关物象图片。 三、拍摄阿房宫修建场景 【提问】第三段运用了大量排比铺陈来表达强烈的感情,请大家这个排比背后你感受的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百姓无比的同情,对皇帝骄奢无穷的痛恨,感受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与百姓的悲哀辛劳,感受到的是表面繁华的背后隐藏的是剽掠与民怨,是繁华危机。 【互动】你会如何进行阿房宫修建场景的拍摄? 【互动参考答案】对比拍摄:百姓的辛苦修建与阿房宫外部的奢华;特写镜头:奇珍异宝等。 四、视频解说词 【提问】作者是如何看待此次事件的? 【明确】第一组:呜呼……天下也。说明一切灭亡皆是“自灭灭亡”。 第二组:嗟夫……族灭也。用假设、反问,说明要“爱人”。 第三组:“秦人不暇自哀”至最后。后人应该以秦为鉴,勿蹈覆辙,否则哀之莫及——作者实则借古讽今。 【视频解说词总结】杜牧写美人,正是为了写秦始皇。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所以毁灭之故,杜牧以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心,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这是历史的教训和士子的理性,这一脉相承的济世精神我们不能不传承,而时下,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活的日益富裕,奢靡浪费、炫耀攀比的气息在校园中渐渐弥散,我们更应保持理性和良知,汲取历史智慧,在思想源头上抵制奢靡。
拓展延伸 悲吴王城①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②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①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②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 【思考探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2.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C项“赞美之情”分析不当,主要是借写这些女子感叹当年吴王宫廷歌舞升平的生活已然不在,繁华已成过眼烟云。) 2.①动静结合。“水精波动”是动景,“楼台”是静景,又以一“碎”字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立体的画面。②虚实结合。“二月春风”“江水”“楼台”是实写,“吴王宫柳”“宅房花开”是虚写,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推及往昔画面。③渲染。通过春风、江、水波、楼台、翠柳、花等一系列景物的渲染,表面在写美景,实则是吴王城“国作荒原”的写照,以乐景衬哀情,悲叹世间的兴衰变化。 拓展阅读,训练思维,引导学生加深对杜牧的了解。
课堂小结 “四海一”放在开头,是秦王朝应该实施仁政的起点,但终走向相反;“一楼、一阁”“一日、一宫”“一肌一容”是秦王朝奢靡之表;“一旦”“一炬”是奢靡之果;“一人之心”则是作者议论,而这些“一”毫无疑问都指向结尾的“爱其人”。我们知道,杜牧是一个地地道道生在长安、葬在长安的唐代著名诗人。我们经常将杜牧和杜甫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杜牧诗歌里体现着杜甫忧国忧民的一面,并且是其作品的主体和主流。他年纪轻轻写出《阿房宫赋》,而在今天,如何继承发扬杜牧的文学思想和精神,如何回答杜牧之问,如何抒写中华这块土地上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显然,杜牧精神的接力棒已交到了大家的手上。 梳理总结课文,探索杜牧精神的当代传承。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学完课文,相信大家对阿房宫的兴亡之理有了更深刻的启示,请你以“说秦”为主题拍摄一个小视频,说说你的看法。 此作业的布置,可以巩固所学,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整合文本,同时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