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吴瑛瑛 审核人:卜淑丹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40分, 其中选择题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戕(qiāng)害 坍圮(qǐ) 纨绔(kù) 蓊蓊郁郁(wěng)
B.赭(zhě)色 监生(jiàn) 瘦削(xiāo) 少不更事(gēng)
C.饿殍(piǎo) 慰藉(jiè) 跬(kuǐ)步 亘古不变(gèn)
D.炮烙(páo) 出殡(bīn) 熨帖(yùn) 孽根祸胎(niè)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阳光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枝照射下来,地上有着斑驳而又和谐的光影,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B.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憾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D.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傻子!”老贝尔曼对这种想法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B. 当高校毕业生深陷“史上最难就业季”时,更多前赴后继走出国门的准留学生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什么专业会在将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C. 若领导班子能够严格自律,广大群众自能上行下效,社会环境就能更加和谐安定。
D. 满园中散播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它不能写只能闻,你设身处地地去闻才能明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尽管宣布湾仔及中西区所有幼儿园9日将恢复上课,但示威者
继续瘫痪金钟、铜锣湾及旺角交通。
B.11月3日至11月12日,北京机动车辆将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公共交通出行分担
率进一步提高,预计届时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数将增加大约300万人次左右。
C.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今年仍无缘奖项。
D.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年事渐长,慢慢懂得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浪得虚名,确是各有特色。梅,剪雪裁冰, ;兰,空谷幽香, ;竹,筛风弄月, ;菊,不趋炎热, 。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
①孤芳自赏 ②凌霜自得 ③潇洒一生 ④一身傲骨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 B.以事秦之心礼天天下之奇才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 可谓智力孤危
D. 舟与哨相先后,几邂逅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别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而不知其所穷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吾从而师之
9、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洎牧以谗诛
A.为巡船所物色 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死去的人如同这东去的江水,再也不能品味人生了。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低的人就深感羞耻,官位高的就有人阿谀奉承。
C.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溃秦军。
D.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搜刮时不留颗粒,挥霍时看作泥沙?
11.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五个关键词。(3分)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美国卫生官员9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30日称,美国出现了首例在本土诊断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了消息,未透露更多细节。德州一家医院称,患者已被严格隔离。此前,美国医院成功治疗过几位在西非确诊感染“埃博拉”的本国国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校园中师生间的交流要讲究方法。以下两个情境中师生的话语不够得体,请根据其要表达的意思作调整,使听者乐于接受。(4分)
情境一:高三月考后,沈鑫成绩滑坡,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难过,就去找班主任谈心。班主任说:“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只会更糟。”
班主任说:“ ”
情境二:韩梅上数学课时有块内容没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懂,中午她去找郝老师,郝老师正在批作业。韩梅说:“老师,你今天讲课速度太快了,我没听懂,你现在给我讲一讲吧。”
韩梅说:“ ”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
B. 燕、赵之收藏 收藏:指金玉珠宝等物
C.戍卒叫,函谷举 举:举兵攻打。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杳不知其所之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盘盘焉,囷囷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开头12字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写出了秦始皇统一以后的纵心溢志,起到了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
B.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 “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C.《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抑一扬,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D.《阿房宫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前半部分铺排描写宫室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荒淫奢靡,为后部分的议论张本,意在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3分)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②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④矣。或曰:书已入圹⑤。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掠:拷打。②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③椑(bì):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④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⑤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高:高明
B.先生则躬樵汲 樵:砍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通“促”,催促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吾以尽吾年耳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守藏而布之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2分)
(2)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2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8分)
①“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我去不了一分钟。在我回来之前,千万别动。”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里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牵连,真会撒手去世。
②“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20.分别品味第②部分两处加点词语“湿透”、“还燃着”对刻画贝尔曼形象的具体作用。(2分)
21.作者为什么安排由贝尔曼来画这最后一片叶子,如果由苏艾来画,在主题表现上有什么不同?(3分)
22.联系第一部分,分析小说结尾画线的这句话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2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23、请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六国论》)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元嘉草草,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人说,生活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人说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的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的还有许多许多。那么,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40分, 其中选择题3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情境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情境一: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13 14 15 16 17 18
19、(2分)(1)
(2分)(2)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20、(2分)
21、(3分)
22、(3分)
23、(4分)(1)
(2)
24、(3分)
25、(5分)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8分)
(1)
(2)
(3)
(4)
(5)
1.C (A圮pǐ、B削(xuē,)、D殡(bìn) 熨(yù)
2、D
3、 B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 A.改为不以为然 C B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D\设身处地:假设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此处应用“身临其境”。
4、 C(A选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是“尽管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B项“大约”与“左右”重复D句式杂糅)
5. D(找出和上文对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梅,剪雪裁冰”对应“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对应“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对应“潇洒一生”,“菊”对应“凌霜自得”,紧扣秋季的特点。所以空格处依次应为④①③②。)
6、B 7.D 8、B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9.C 10.A 11.D
12.美国 首例 本土 埃博拉病毒 (严格)隔离
(答出2个给1分,答出4个给2分,答出5个给3分)
13.情境一:你这次是考得不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心里难过我能理解,(1分)要认真反思退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1分)情境二:对不起,郝老师,打扰您工作了。(1分)课堂上我有些内容没听懂,您现在方便给我讲解一下吗?(1分)
14.答案:C(拔,攻占。)(3分)
15.答案:D介词,比(A代词/助词 B……的样子/句末语气词 C表判断语气/表揣测语气 )(3分)
16.C
16.A(高:标榜、争高低)
17.B 介词,用(A、所字结构/被动 C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
18.C(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
19.(1)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共3分,扣住被动句、“义”、“逸”给分)
(2)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共3分,扣住“冠盖”、“兹”、“是”给分)
20.“湿透”可以让人想象到贝尔曼那天晚上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墙上作画时是如何与凄风苦雨相搏斗的(1分);“还燃着”既表明贝尔曼昨晚提灯笼作画的艰难,同时也说明他为了画这一片叶子精力耗尽,回来时连将灯笼吹灭的力气也没有了。(1分)
21.由苏艾来画,小说主题只是停留于对友情的赞颂,而由老贝尔曼来画,主题更深一层,赞颂的是素昧平生的穷苦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乃至奉献生命的人间至真至纯的深情。(3分)
22.欧·亨利式的笔法形成情节突转,在结尾解开悬念,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 “杰作”一词前后照应,也使贝尔曼的人物形象从一个失意的潦倒者成为了以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的崇高英雄;最后一片叶子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贝尔曼真正的杰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其中有贝尔曼对琼珊生命的珍惜和挚爱,也有对自己艺术生命价值的体悟。(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表现的角度加以概括,1点1分,2点2分,3点3分)
23、⑴“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⑵“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下的情形,富有情趣。(每题2分。)
24、(3分)寒冷带来的美景;寒冷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一种疼痛的味道;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3分)
25、(5分)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名句默写(略)
附译文:
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微,江苏江宁县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作登、菜二府总兵官。适逢毛文龙部下反叛,诱擒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殉难而死。事情奏闻朝廷,张怡以生员身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流寇(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张怡遇到贼将,但他毫不屈服,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认为张怡有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很久之后,张怡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在这以前就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佛寺里。从不到城市去,乡里之人都称他白云先生。
当时,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有名望的前朝遗民,大多追求声望,以诗文互争高低。只有苏州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穷乡僻野中耕作为生,即使是贤德的士大夫造访也不得见他们一面,然而他们还是有笔墨文章流传于人世。白云先生则亲自挑水打柴,嘴里从不谈论诗书,学者诗人们也无从向他讨教。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
我已故的父亲和处士余佩,逢年过节都要到山中看望他。走进他的屋中,看到书架上搁着百几十卷书,都是他撰著的对经籍的阐述和史事评论。请求抄写副本,他不答应,说:“我只是借写作来度过我的余生而已。我已经买了两大瓮,死后下葬时要把这些著作一起埋葬。”他去世时八十八岁了,平生的亲朋老友,早就买了好木材,为他做好了内棺和外棺。他的病将垂危之时,听到此事落泪说:“过去我的先父死于被叛贼攻打的孤城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料理丧事。虽然后来改葬了,但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了,我能忍心用这种好棺材吗?”回头看着他的侄孙,催着赶紧换棺材,并且亲自定下盖身尸布的规格,才闭目而逝。当时我的先父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返回时已经提前葬了。有人说:先生著的书已埋入墓穴了。也有人说:经籍解说之类的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中。
乾隆三年,皇帝下令修订《三礼》,搜求散失民间著作。白云先生的某侄孙亲自把书送到府城,知府命学校教官召集生员抄写,过了很久也没完成。
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心中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向往,并且担心其失传已经很长时间了。幸亏他的家人亲自献了出来,而我又始终未能亲眼见一见。故而一并记载在文章中,以期使他的同乡晚辈们有所感触,妥善保存并能加以宣传,别让它们埋没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