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30 16: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如表是先秦时期在古皖地区存在过的部分古国。根据下表可知,古皖地区( )
徐国 嬴姓,多次抗周,后遭楚、吴、齐的攻击,率部逃离江淮。
舒 在今舒城县、庐江、桐城间,为吴楚蚕食并吞。
萧国 子姓,在今萧县西北,为殷人之后,与宋关系密切。
许国 姜姓,原在河南许昌,前533年被楚国强迁至亳县东南七十里的城父集。
胡国 归姓,在今阜阳市,胡与晋、鲁多有交往,曾从楚攻吴。
A. 文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B.是区域文化碰撞的重要地区
C. 主导中国先秦文化发展走向 D. 频繁兼并战争滞缓文明迭代
2.《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这里的“物勒工名”( )
A. 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B. 基本承袭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
C. 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 D. 不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3.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
A. 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 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C.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D. 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
4. 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 A B. B C. C D. D
5.《元史》记载:“春,帝居万安宫一月,居揭揭察哈殿二月;夏,避暑于昔刺斡儿朵;秋,居于阔阔脑儿行宫;冬,大猎于汪吉河”,“率以为常”,后在此基础上元朝建立了两都(大都和上都)巡幸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 )
A. 表明元朝政治治理奉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B.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适应了民族传统和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 D. 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6. 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郭嵩焘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 天平天国运动影响持续扩大 B. 中国边疆出现严重危机
C. 洋务新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 晚清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7.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议院为国人所设,议员即为国人所举。举自一人,贤否或有阿私;举自众人,贤否难逃公论。”“议员之论刊布无隐,朝议一事,夕登日报,俾众咸知,论是则交誉之,论非则群毁之。”材料中郑观应( )
A. 主张议员应为民意的代表 B. 强调启蒙与救亡同时并举
C. 阐述了官制改革的程序 D. 仍具有浓厚的门第观念
8. 1938年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教育计划与国防计划之联系方案大纲》,规定高等教育宜添授国防教材,如中文科添授近百年外交史之研究;中等教育须重视精神训练,“历史教学须于本国史上过去之光荣抗战英雄及抗战建国之国策特别注重”;小学社会科宜注重历史部分。该方案( )
A. 旨在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 B. 重视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
C. 彰显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D. 体现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
9.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代表会……为乡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各代表一方面将代表一定居民的意见集中到代表会,另一方面又将代表会的决议在他们所代表的居民中执行。每个代表由一定范围的选民选出,又管理一定范围的居民。”该规定( )
A. 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 B. 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 D.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设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解放军官兵连同随军家属等共计十万人,齐集黑龙江,在一片过去地图上都没有名字的荒原上建立了国营农场。经过军民数十年的努力,昔日的荒原变成了“北大仓”。“北大仓”的形成( )
A. 反映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 属于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
C. 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D. 推动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11. 在古代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地位显赫,长老会一般通过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影响大会的议程,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掌握在监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这说明( )
A. 公民大会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权 B. 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C. 监察官已经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D. 君主专制导致了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12. 中古前期,封臣率骑士作战的时间一般以40天为限。按封建法,如果服役期满,封臣就可以率军撤离战场。如果战争没有结束,而封臣因已服役期满要撤离战场,就必然导致战争失败。于是在12、13世纪,西欧诸国先后改纳盾牌钱,即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这一转变( )
A. 强化了国王的征税权 B. 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 加速骑士阶层的衰落 D. 直接提高军事战斗力
13. 意大利哲学家特勒肖(1508—1588年),发展了古希腊伊奥尼亚派的学说,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统一的物质,它是由内在矛盾,即冷与热构成的;热生于太阳,冷则生于地球,因这两极矛盾的斗争,而生出四种自然现象:空气、火、水和土地。特勒肖的学说( )
A. 高扬了人的主体地位 B. 催生了天文学的革命
C. 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 D. 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
14. 在邦联建立以后近十年时间中,美国有七个州随意发行杂乱无章的纸币,有九个州甚至建立有自己的陆军。各州各自制定和征收自己的关税,互设关卡,像对待外国人一样对待别州的居民。各州为争夺西部土地的所有权和边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局面( )
A. 反映分权制衡原则存在一定弊端 B. 凸显了建立联邦制度的必要性
C. 表明自由主义沦为政党斗争工具 D. 说明独立战争的时机并不成熟
15.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表中数据反映了( )
A. 英国垄断地位稳定 B. 美德发展后来居上
C. 世界贸易格局重构 D. 世界贸易均衡发展
16.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政府进行了多次货币贬值以鼓励出口,还进行了工业转型,却导致了大量的裁员和社会紧张局势。然而,在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与英国经济好转相关的举措是( )
A. 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息率 B. 政府加强经济管制,减少开放与竞争
C. 扩大福利开支,减少公共品市场化 D. 政府减少经济干预,鼓励自由市场经济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人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派总督进行统治,出现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生产工具与技术取得进步,北非、埃及、多瑙河地区和行省的谷物生产十分发达,成为帝国的粮仓。在法国南部与莱茵河畔,兴起了一些冶金、纺织、陶器与玻璃制作中心。一批城市兴起,其中罗马是最大的都市,拥有120万人口。帝国商业交往兴盛,以大城市为中心,以若干市镇为据点,借助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了一个联系密切的地中海区域商业交换网。罗马的商人常常到波罗的海沿岸与北欧、东欧,用精美的工艺品换取皮毛与木材及琥珀,在非洲内陆用铁器、纺织品、玻璃换取黄金、象牙与香料。在中亚、印度乃至中国,则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用金银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印度的宝石与香料等。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马可·奥勒留)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6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皇帝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交流的特点,并简要说明研究早期文明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一国的地位和影响,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还是解构和整合国际关系,推动世界格局变迁的基本力量。在以前的国际关系史上,国际关系的演变一般都是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如维也纳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就分别是一战和二战促进的。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格局转变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从科技催化经济、再以经济和军事对社会支撑作用的位移,经政治的途径而和平完成的。
——摘编自蔡长华《论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上述材料蕴含对“国际关系”的分析,从中提取一个恰当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答案
一、选择题
1—16 BCBAC CABBA BADBC D
二、非选择题
17.(1)原因:罗马疆域不断扩大,控制着欧亚非众多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帝国境内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商业和城市发展;水陆交通的便利;私法发达;商人活动范围广;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2)特点: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限,基本是相互隔绝的。问题:论从史出;不过分解读史料,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
18.(1)特点:建立统一的体系;逐渐制度化;通过法律进行规范;流程分工明确。(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建立严格的朱批文书缴回制度;缴回文书由军机处负责管理;建立惩戒制度。(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出于信息控制和保密的要求;官僚体系、监察制度的发展;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19. 论题: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
阐释: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显著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促进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调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德国迅速崛起;英国、法国逐渐落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西欧的复兴、日本的再次崛起,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压倒性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苏联经济濒临崩溃并最终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除欧盟外,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调整,国际格局经历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进程。
20.(1)意义:奠定了新中国政权的社会基础,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维护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拥护;提高了群众的建设热情;为以后城市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2)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由东部向西部推进;全国总体稳定快速发展。
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1世纪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