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2 12: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
2.了解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
3.认识晚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4.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式学堂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被废除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通过对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就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提炼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联系旧有知识,使学生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反对落后迷信;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
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
1.“温故而知新”。大量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力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推导出新知识的主题。
2.主线贯穿法。 在文学艺术类内容里,让学生把握近代文艺的主题,由这个主题去看待取得的成就。
3.讲解分析法。对于知识点,可由学生自己掌握,但对于内容中包含的主题思想则由教师讲解分析,以保证课堂教学深度。
4.列表归纳法。
5.例证法。把主题思想在具体例子中体现出来。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
同学们,一个社会是否进步,教育制度是衡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重要标准。中国近代在政治、经济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教育制度也受到了冲击。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第一步的是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下面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吹响了戊戌变法的号角。在这五百字的诏书里,有1/3的篇幅是关于创建京师大学堂的决定。他又在一个月里两次下旨,敦促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然而,这些部门无人懂得如何创办大学,最后找了康有为和梁启超。梁启超对兴办新式学堂早有研究,仅用几天时间就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建校章程,很快得到光绪帝的认可。凡涉及京师大学堂开办的问题,光绪帝都有求必应、大开绿灯。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导入语示例二]
同学们,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听到那嘹亮的国歌声。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国歌。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22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看一看洋务派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教师提问]在百日维新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
[教师引导]洋务派和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新式学堂?
[学生回答]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是——
[学生回答]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于是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教育的主张。
[教师提问]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成果如何?
[学生回答]戊戌政变后,维新运动失败。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考八股文。
[教师引导]这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教师提问]后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京师大学堂以经学为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不满,后来逐步增加了科学、商务、艺术等课程,并要求学生都要学一门外语,大学之前还要上预科,预科考试及格,才能入大学。
由于科举考试的弊端,洋务派大臣张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看一看新式教育的开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板书]2.新式教育的开端
[学生回答](1)创办京师大学堂
(2)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3)废除科举制度
[教师引导]为什么不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开始呢
[学生回答]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是权宜之计,不是从体制上变革,因此,不能算真正的新式教育。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奏定学堂章程》的特点。
《奏定学堂章程》从横向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从纵向看,它把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七岁入学。中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文学、算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法制等,还有以讲《四书》为主的修身和讲《五经》的经学。经学在全部课程中占25%,居首位。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一方面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另一方面又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烙印。《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奏定学堂章程》颁行的第二年,科举制废除。
[教师小结]由此可知,新式教育的开端包含有三个内容:
[板书]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科举制的废除
[教师过渡]至此,迫于形势的压力,晚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在中国近代,除了教育体制的变化外,文化方面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文学和艺术。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标志就是其主题突出地表现在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板书]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
1.五四后中华文化的主题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把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列表归纳。
[板书]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
[学生看书]……
[学生归纳]……
(教师等学生归纳完毕后,用投影打出样表。以便学生对照查漏补缺)
[投影显示]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文学 1.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2.郭沫若:《屈原》等历史剧3.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艺术 美术 徐悲鸿:《愚公移山》《九方皋》
音乐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或者把该表用板书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对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先看鲁迅。鲁迅(1881~1936),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豫人,1898年改名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学医,后改学文学。1909年回国。1912年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教育部工作。1918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他一出现使成了反封建斗争中最彻底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在这个斗争中起了极为显著的作用。鲁迅在五四时代的主要著作大部分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他的杂感、小说和论文,给《新青年》的反封建斗争带来很大的深度。他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出发,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发出了解放的呼声。他在1918年5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青年》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以特有的深刻性彻底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性质,发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的“救救孩子”的呼声。他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描写的是农民阿Q的悲剧,把以奴性为实质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当做一种国民性弱点加以暴露,以促其觉醒,是震动文坛的杰作。《孔乙己》塑造的是一个被封建文化所毒害的迂腐而麻木的知识分子形象;《祝福》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以唤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抗争。鲁迅的卓越的论文《我之节烈观》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以及他的随感录,不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而且用旧的必将为新的所代替,新的必将比旧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而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的发展观点鼓舞着觉醒中的人们。
鲁迅1927年到上海,在白色恐怖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左联”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主编多种文艺刊物,以杂文为武器顽强战斗,团结、指导和培养了大批革命作家,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病逝于上海。著译近1000万字,有多种本《鲁迅全集》。毛泽东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教师分析]郭沫若的历史剧时代性也很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其中《棠棣之花》为五幕史剧。写战国聂政受韩国抗秦派首领严仲子之托,刺杀亲秦派韩相侠累之后壮烈牺牲。其姐聂荌为传播烈士英名,扩大影响,冒死前往抚尸痛哭,也英勇就义。剧本的“政治气氛是以主张集合反对分裂为主题”(郭沫若语)。《屈原》为五幕史剧,写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遭南后郑袖等的陷害,楚怀王对秦妥协投降,下令囚禁屈原。剧本意在揭露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外丧权辱国,对内迫害抗日志士的罪行。《虎符》为五幕史剧,取材于战国时“窃符救赵”的故事,是与《屈原》齐名的郭剧代表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徐悲鸿画的马”。线条简洁明快,生动准确,个个傲骨嶙峋,深沉浑厚是徐悲鸿画的马的特点。那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还有哪些呢?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来了解一下。
[投影显示]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苏诸国展览。抗战时期屡以己作在国外义展义卖,并参加国内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炼明快,富有生气,融汇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来欣赏一幅徐悲鸿画的奔马。从中体会他的绘画技巧和精神。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一幅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投影显示图片,图略)
[教师讲解]《愚公移山》是徐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取材于《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故事。画面为开山凿石场面: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坚韧卓绝精神跃然纸上。时当抗战艰苦年代,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艺术领域里,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徐悲鸿用手中的画笔来完成历史赋与他们的重任外,还有音乐领域里的聂耳和冼星海,他们用歌声来激励人们的抗日斗志,勉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争取光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聂耳和冼星海的叙述。
[学生看书]……
[学生看书]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放音乐(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之际,正是这些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特别是《黄河大合唱》,以它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就是在今天,我们听了之后,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
[教师布置]同学们,关于赵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建议同学们下去之后借阅。从实际作品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布置作业]
1.连线搭配(附答案于题中)
2.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是在
A.1898年 B.1901年 C.1905年 D.1911年
答案:C
●板书设计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2.新式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科举制的废除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
1.五四后中华文华的主题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