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1)引人入胜巧开篇——演讲词的开场白;
2)有的放矢精选材——演讲词的针对性。
2.审美鉴赏与创造:出口成章显文采——揣摩演讲词的语言。
3.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演讲辞的特点并能写一些常用的演讲辞。
【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中“阅读与鉴赏”部分没有明确提出关于阅读演讲辞有哪些能力要求,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
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2.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演讲在具体情境的演讲中注意把握听众情绪,运用好语气、语调、语速、手势等。在教材编写意图上,第五单元在教学中侧重演讲辞的阅读,而“口语交际”部分则侧重演讲的操作。我们在此主要讨论演讲辞的阅读教学。
演讲辞,“对谁说”是前提,“说什么”是重点,“怎么说”是关键。在演讲辞阅读教学这一单元,依据教材单元提示语,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了解演讲辞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以致用”。这些都侧重于教演讲辞的“怎么说”。而演讲辞的“怎么说”又是取决于“对谁说”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演讲辞的“怎么说”,我们建议将“怎么说”建立在“对谁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换而言之,也就是在本单元演讲辞的教学中介入“听众意识”这一概念。
此外,因为教材“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演讲专题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语速、语调、表情等口语表达方面的指导,所以,在本课演讲辞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将写作演讲辞作为“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受到写作演讲辞的训练,也可以训练演讲这一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任务】
掌握演讲辞的特点并能写一些常用的演讲辞。
【教学重点】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感情、语气和表达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主旨、结构、语言,应该是本课学习的三个共性目标。
【教学环境、工具】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05-04)
二、引入背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
补充讲解
一)革命导师——卡尔 马克思
卡尔 马克思(1818年-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二)演讲辞
演讲辞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三)《人民报》
《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 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琼斯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接近,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停止了为《人民报》撰稿并使他们和琼斯的关系一度破裂,1858年6月该报转到了资产阶级实业家的手中。
四)1848欧洲革命
1848欧洲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意大利、德意志和法国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
1848年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主要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这次战争的重大意义是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五)菲默法庭
菲默法庭是活跃在中世纪晚期的德国的威斯特法伦特殊法庭名称,这是一个被称为自由审判的兄弟会体系的组织。这个诉讼会议常常被称为神秘的、寂静的、或是禁止的法庭。被判死刑者都被秘密的处死,并在尸体上钉上乔木作为宣判的事实与威吓,最终为威斯特法伦特国王在1811年废止。
三、任务学习
学习任务一——演讲词的针对性
选材要需典型,听众才耐听。演讲词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这里所说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演讲的选材上。作者提出的问题需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1.在马克思的演说中,历史的、现实的、正面和反面的、世界各国的材料在马克思的演说中都是信手拈来,加以深刻的分析,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马克思在演说中,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2.阅读下面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1860年,林肯坐着辆耕田用的马车,亲自深入到选民中间,与选民进行亲切的交流,并做了精彩的演讲。通过演讲,感动了人民,作为穷小子的林肯击败了对手,当上了美国第16任总统。
他在演讲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 “如果大家问我有多少财产, 那么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女儿,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有一个租来的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两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一个人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什么依靠的,我唯一的一个依靠就是你们。”
请从选材的角度分析一下林肯的讲演为何能打动选民?
明确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肯在演讲中的选材朴实无华,只是他现实生活的写照,然而这几句简单的话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极具亲和力,真正打动了听众,最终使林肯赢得了竞选的成功。
学习任务二——演讲词的开场白
演讲开场白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1.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什么却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
明确 马克思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2.【拓展延伸】读下面几则演讲词的精彩开场白,分析一下妙在何处。
①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连战2005年于北京大学演讲(连战的母亲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燕京大学念书,北京大学就是当年燕京大学的校址。)
明确 妙在语言幽默。连战的母亲毕业于燕京大学,他把母亲的学校解读为“母校”,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②据一家国家级的报纸报道:在国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都专门贴有用中文写的告示牌——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朋友们,这并非是一件正常的小事,而是对号称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的一种讽刺。——《文明古国的悲哀》
明确 首先当众宣布一条国外引人注目的新闻,以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一下子就使听众为之震惊,并加强对事态的关注。
③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1863年,美国国务卿埃弗雷特于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演讲
明确 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学习任务三——揣摩演讲词的语言
书面的语言,能超越时空,具有稳定性。而演讲则不同,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意义的,要求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声声入耳。马克思说:“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就是这个道理。这两篇演讲词语言准确生动,都有值得揣摩的词句,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1. 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的语言风趣幽默,但是非常具有锋芒和战斗力,试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进行演讲的?
明确 ①比喻、对比。
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从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到对革命“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把“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和“无底深渊”“汪洋大海”进行对比,写出了1848年革命的重要意义。
②语言灵活,妙用典故。
“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语言精彩幽默;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使整个演讲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
2.【拓展延伸】下面几段新闻材料的语句中,有哪些用语不当,请你指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鲜明准确。
①××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他恳求医务人员不要将这一噩耗告诉妻子。
②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体会到了人生坎坷,几经罹难……
③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
明确 ①文中的“噩耗”使用不妥,“噩耗”专指人死亡的消息。“噩耗”改为“消息”。②“罹难”是因遇到意外的灾祸而死亡的意思。对活着的人来说“几经磨难”较为恰当。③“不良反应”用词不当,“已导致9人死亡”说明情况很严重。“不良反应”改为“严重的”。
四、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材料一 马克思并非圣人,而是一个俗世中的性情中人,从小爱好诗歌,青年时期曾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虽然最终没在诗歌创作上修成正果,但却一直保持着诗人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成就了他的事业。
1835年10月,17岁的马克思离开故乡特利尔小镇,到波恩大学攻读法律。虽然学的是刻板的法律条文,他却以诗人的眼光来打量世界,以至于一向欣赏儿子天赋的老马克思不得不写信劝告:“你不应当要求法律课程温情而富有诗意。”父亲的劝说似乎没有起多大作用,马克思在诗作中依然埋怨所学的课程,“把全世界都画满了线条,但是却把精神忘得一干二净”。实在劝说不住,开明仁厚的父亲不得不认可了儿子的诗人之梦,还诚恳地加以引导:“你的天分着实使我感到高兴,对它我寄予很多期望。但是,如果看到你成了一个平庸的诗人,我会感到伤心的。”
1836年10月,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这个普鲁士都市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马克思的文化活动也更加活跃,他结识了海涅、弗莱里格拉特等一批作家、诗人和批评家,还准备编辑出版一本戏剧评论方面的杂志。当然,诗歌创作仍然是青年马克思的最爱。目前留存下来的有他自己编定的四本诗集:《爱之书(一)》、《爱之书(二)》、《歌之书》和《献给父亲的诗册》。此外还写了幽默小说《斯科尔皮昂和费利克斯》和悲剧《乌兰内姆》。在姐姐索菲娅的纪念册和笔记本中,还保存有他的两本诗集。
材料二 马克思热爱民间诗歌,对其表现出了特殊的热爱和卓绝的鉴赏力。1844年,马克思在赞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战歌《血腥的审判》时说:“这是一个勇敢的战斗的呼声。在这支歌里,简直没有提到家庭、工厂、地区,相反地,在这支歌里无产阶级一下子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大声宣布:我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这既是从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征的高度对这首革命战歌的热诚中肯的评价,也表现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鲜明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
马克思喜欢民间诗歌的那种简洁明快、朴质清新又高亢激越、催人奋进的艺术格调。他给燕妮的手抄民歌集,大多数篇章都是他1839年在柏林读书时选择收集的。内容清新健康,语言生动真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色彩。《冬天的花》《猎人》《爱情的考验》《一毛五分钱》《自由的歌》等诗篇,或歌颂男女青年忠贞的爱情,或抨击陈腐的思想观念,或传达无产者对摆脱黑暗现实的强烈愿望,无不代表着马克思鲜明的审美立场。
材料三 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马克思逐渐从个人的小情小感中走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立志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为了实现他远大的理想,为了“向奸诈的世界挑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他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而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热泪。”
1837年夏天,马克思大病一场。病愈之后,他烧掉了所有没有定稿的诗歌和小说草稿,从此淡出诗人之梦。不过,思想早熟的马克思并没有忘怀少年之作,偶尔也翻出自己编定的诗册看看。其实,青年马克思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感受力和描绘力并不特别出色,引人注目的恰恰是这个未来的思想巨人在成长过程中独有的精神风采。
1.材料二评述了马克思的诗歌特点,他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 (1)借诗歌表达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
(2)内容清新健康,语言生动真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色彩。
(3)诗歌给了这个未来的思想巨人在成长过程中独有的精神风采。
2.三则材料介绍了马克思写诗的经历,马克思写诗与关注社会现实,立志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有什么联系?
明确 马克思写诗,培养了他兼怀寰宇的胸怀,练就了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为理想献身的博大情怀。从此以后,马克思用涛人一样的激情去面对前途的苦难,用诗人一样的挚爱去面对全人类、造福全人类。
五、概括主旨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这篇演说中借用了大量反面的事实和说辞,并一一予以反驳,而且分析了在人民的心中记忆犹新的1848年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进一步有力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高度概括地分析了所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二课时 演讲辞的阅读与练习
一、例题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型从归零开始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人生的经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转型从归零开始。
一位老者曾问我:“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讲:“我父母,拿出了一间屋子,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那个屋子里头。”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了过去。”
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想这句话,因为一个运动员的转型,是很困难的。快要退役的时候,就在考虑:以后怎么办呢?是当教练呢,还是走向社会?如果不当教练,我会做什么?我决定要去读书,完善自己,我选择了去读清华大学。
刚进清华,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一切从头开始!清华读了一段时间,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去开会,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人是带着翻译去的。别人想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觉得很困难。这个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我:无论如何也应该把英语先拿下!
1998年,国际奥委会要在葡萄牙开一次会,当时中国奥委会建议说,一定要在上面发言,并帮助我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稿子,也就一页纸,但对我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呢?当时我在英国,请了一个私人老师。我请这个老师把对它的朗读录下来。再把这个内容,用字典全部翻译出来、标上音标;然后我就跟着录音,一遍遍地学。就这一篇纸的讲话,也不超过五分钟,大家猜猜我学了多长时间?多少?三天啊?你太高估我了!一个月?谁说的?没错!我真的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到里斯本开会,正好是老萨(萨马兰奇)主持会议,他以为会是翻译上,结果我就用英文讲。我一开口,老萨(萨马兰奇)就笑了,一直笑到我把这篇讲话讲完。最后呢,他说:“邓,才学了三个月的英文,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发言,我们大家应该给她鼓掌!”
好多人问我:“转型你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呢?人一生下来,也什么都不会,还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吗?”所以说: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在这样的过程中,虽然很艰辛,也很困难,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点信心,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笨。刚才同学讲三天一篇五分钟的讲稿。没错,你们能三天,我就得用一个月。我想以勤补拙、笨鸟先飞。这个事儿,大家是公平的,对吧?
在清华拿完学士学位,英文是我的专业。随后又到了诺丁汉大学,攻读了一个硕士学位。信心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到剑桥,去读一个博士学位。但刚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周边的所有人,统统说别去读。为什么?他们觉得太难了,说:“你名气这么大,万一读不成,这多难看啊!”但是我觉得:这辈子机会来了,干吗要等下辈子?所以,我仍然坚持去读剑桥。我就读的系是Land economy,翻译过来叫土地与经济系。
在我没进入互联网这个行当之前,我拜访了多位这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老师,还有业界的大牛,包括李开复、张朝阳、马云、曹国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确确实实给了我非常多的建议和意见,也泼了非常多的冷水。因为我们毕竟还很年轻。
我想,我今天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最重要的,是定战略方向。其次,找到跟你同甘共苦,能够创业奋斗的一批精英,然后带领大家勇往直前。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就是要不断地归零。
(根据邓亚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的演讲编辑整理)
1.本文所说的“归零”是什么意思?邓亚萍有哪些“归零”经历?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在作答时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答案:“归零”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把以往的成就、荣誉收起来,从新的起点出发。邓亚萍的“归零”经历主要有:①退役后没有选择当教练却选择了去清华大学读英文专业,而当时她的英语基础为零。②到剑桥大学读博士,选择读土地与经济学,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③进入互联网行业,她没有一点经验,再次从零开始。
2.文中多处引用,你认为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语言,领会情感。本文语言朴实、口语化。因为是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这样表达更真实,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引用别人的话也是如此。
答案:所引用的话都是口语,自然、生活化,易于使听众产生亲近感。表达效果有两点:①增强演讲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②内容切合演讲需要,更深刻揭示了邓亚萍成功转型的原因,凸显人物性格,深化演讲的主题。
3.邓亚萍的演讲鼓舞了很多有志青年。你觉得演讲人是如何成功地打动听众的?
解析:解答本题同样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全面考虑。
答案:①演讲的主题鲜明,用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信心感染听众,用成功事例激励听众。②内容层次分明,人生的几个阶段介绍得脉络清晰,利于听众集中注意力。③从自身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出发,用大量翔实的事例来调动听众的兴趣。④直接引用与他人对话,其中不乏名人,更能引起关注。⑤增加与听众语言上的互动环节(如“大家猜猜我学了多长时间”),增强了听众的参与感。⑥放低姿态,态度谦逊。从称呼到演讲中的语气,都体现了平等交流的态度,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二、补充讲解:如何阅读演讲辞
一)把握场合,分清对象
演讲辞阅读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种,要想在演讲辞阅读中游刃有余,切实地理解演讲辞中的句子。准确地把握演讲辞的情感是十分关键的。而要做到以上两点,把握演讲场合和分清演讲对象是十分必要的。
二)揣摩修辞,解读意蕴
演讲辞的情感是比较丰富的,作者要想在演讲辞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非常关键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言以文远。”也就是说,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久远流传。
三)梳理结构,归纳作用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演讲辞阅读题中对开场白设题是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常用的开场白有开门见山,点明主题;交代背景,说明缘由;提出问题,引起关注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针对主体部分,单就结构而言,我们要注意的是演讲辞中穿插的幽默、诗文、逸事等,这些内容通常是用于使听众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优秀的演说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擅长使用这种方法。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主体部分的衔接手法。衔接是对结构松紧、疏密的一种调节,它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辞富于整体感,有助于演讲主题的深入。演讲辞内容衔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同两段内容、两个层次有联系的过渡段或过渡句。
演讲辞的结尾或是对演讲辞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束,或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这些都是为了给听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演讲的主题在听众的心中植根。
四)入境品读,体味情感
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是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演讲辞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朗读对于它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从朗读中品味出演讲者的情感,从朗读中感知演讲辞独特的语言魅力。
五)入情入境,换位品读
入情入境的品读是进行演讲辞鉴赏性阅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细细的品味中体会作者的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喜怒哀乐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出自己对作品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领会演讲辞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置于一个演讲者的位置上来读一篇演讲辞的话,对于文中情感的把握也就容易多了。
六)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我们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演讲辞所展示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情感体验。但这种补充不能摆脱作品中的形象随心所欲地补充,而要以作品所提供的艺术形象为基础。我们在读演讲辞时,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发掘作品中所隐藏的信息和演讲者当时的情感,甚至可以试着想象演讲者演讲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完整、准确地把握住演讲辞的中心和主旨。
七)培养语感,提高审美
要想真正把握演讲辞,单纯地被动地只看课本上有限的演讲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生活中,从阅读中去体验语言的各种变化与组合,从而加强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我们应该经常阅读经典演讲辞,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加以鉴赏,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我们还应该经常背诵一些精彩的演讲辞。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对演讲辞语言的敏感性。
三、技法指津
演讲辞也叫演讲稿,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演讲辞的主题要鲜明,例证要动人,感情要深厚,结构要清晰、完整。力求灵活、朴实、形象、幽默、并善于运用警句。阅读演讲辞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演讲辞的整体,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关注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信息,明确作者演讲的主要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二)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事半功倍。
三)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演讲辞中的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四)分析语言,领会情感
演讲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深入分析演讲语言,才能领会情感。演讲的语言既简洁又通俗。演讲中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增强演讲效果。比喻可以把话说得形象生动,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排比和对偶可以增强话语的节奏感和语势,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增强说话的力度;设问和反问可以表达特殊的感情,引起听众的注意。此外,句式的适当变化,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交错使用,可以使演讲的语言疏密相间,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演讲中三言两语的幽默,可以活跃现场气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幽默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往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四、课堂练习
提供几种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写作演讲辞;
1.有人说,16岁是生命之花绽放的季节。她美丽,充满梦想;她灿烂,充满活力;她有困惑,但从不放弃;她有迷茫,但决不后退。现在你要以“花季宣言”为话题给新同学做一次演说,请你写一篇演讲辞,写作时注意分析你的听众。
2.生活中,我们被爱包围着,父亲的呵护,母亲的叮咛,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这一切都是爱。然而,这些爱又常常被我们忽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感激的心,这样,才会感受更多的爱,体会更深的爱。请以“学会感激”为话题,自选演讲对象,写作演讲辞。
五、课下作业
完成第91页单元学习任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