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统编教材二下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主线、《小毛虫》是其中的-篇课文,主要讲述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事。语言富有童趣味,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又颇有寓意。
一.下学生已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初步具备识字写字能力。在阅读积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上起就有讲故事训练,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时易出现偏离主线、遗漏情节的现象。二下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顺序,给予学生提示的词句,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借助提示完整地讲故事。
基于上述学习内容及学情,教师-方面以“故事”为主线,以自创《拍手歌》为载体、将朗议理解、积累运用、讲故事等无痕链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借助“当小老帅”“同桌合作”等学习策略,开阔学生的思维,同时,辅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助推学习的进程,将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真实落地。
二、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认读“昆”“怜”“挪”“仿”“佛”“纺”“绒”7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整”“纺”“织”“编”4个字。
(二)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儿歌理解“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笨拙”“挪动”等词语,并能积累、运用“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
(二)通过同桌读、对比读、角色扮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四)能借助提示讲第一、二自然段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一)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二)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制作词卡,课件。
(二)学生准备:自主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故事”基调
1.读儿歌揭题,初步感受“小毛虫”与其他昆虫的不同
(1)出示儿歌,齐读。
拍手歌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蜜蜂花丛采蜜忙.蚂蚁地上运食粮。知了树上放声唱,瓢虫树间跑得欢。毛虫爬呀爬呀爬得慢。
(2)揭题:
2.识字“昆”,理解“昆虫”。
(1)出示“昆虫”一词,正确认读。
(2)读读儿歌中的昆虫名,明白“昆虫”是一种总称。
(3)改编儿歌名:《昆虫拍手歌》
(二)排序,梳理“故事”梗概
1.自主朗读课文,了解故事。
2.排序,梳理故事、
(1)图片排序。出示小毛虫经历变化的三幅打乱顺序的图片。
笨拙地挪动 编织茧星 破茧成蝶
(2)相机识字学词。正确认读“笨拙”“挪动”“编织”。
(3)句子排序。出示小毛虫经历变化的打乱顺序的语句。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尾。
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4)相机识字学词、汇确认读“九牛二虎之力”“仿佛”“整个世界”“纺
织”“绒E”。
(5)写字教学“整”。
第一步:正确认读,组词设。
第二步: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关键笔画。
第三步:范写、
第四步:生写,点评、
(三)朗读,提取“故事”要点
1.自主朗读,初知故事情节。(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对比朗读,提取故事要点,相机积累问语。
出示第一自然段、(“大大小小……生机勃勃”字体变红;“只有它……更不会飞”字体变蓝)
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民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1)红色字体和蓝色字体的两句话分别写了谁、提取要点“人大小小的昆虫”“小毛虫”。
(2)同桌互当“小老师”,试着读出“大大小小的昆虫”和“小毛虫”的不同之处。
(3)指名读。生评议,相机提取词语“生机勃勃”“可怜”,并板书。
(4)理解、积累“生机勃勃”。
出示儿歌,用上“生机勃勃”改编最后一句,并读 读。
昆虫拍手歌
蜻蚝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蜜蜂花丛采蜜忙,
蚂蚁地上运食粮.
知了树上放声唱,
瓢虫树间跑得欢。
到处一片生机勃勃,
生-机-勃--勃!
(5)师生合作议,设出其他昆虫的“生机勃勃”和小毛虫的“可怜”。
(6)梳理故事要点:大大小小的昆虫生机勃勃,小毛虫可怜。
3.体验式朗读,提取故事要点,相机积累词语。
出示第二自然段: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1)同桌互当“小老师”,试着读出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2)指名读,生评议。相机提取词语并板书: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笨拙、仿佛(重点正音)。
(3)指导朗读。(相机理解“九牛二虎之力”,并积累运用)
出示:
昆虫拍手歌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蜜蜂花丛采蜜忙,
蚂蚁地上运食粮。
知了树上放声唱,
瓢虫树间跑得欢。
毛虫爬呀爬呀爬得慢。
第一步:试着用上“九牛二虎之力”,说说拍手歌中的昆虫干什么事。
第二步:联系生活实践,试着用上“九牛二虎之力”,说一说自己或他人做的事。
第三步:角色扮演。用手指扮演小毛虫,在课桌上花“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相机理解“挪动”。
(4)指名朗读,评议。
相机理解“笨拙”。引导学生复习《语文园地六》中利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灵巧”来理解。
(5)梳理故事要点:小毛虫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笨拙、仿佛。
4.有感情地朗读,熟知故事情节。(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1)师生合作朗读。
(2)全班表演读。
(四)试讲,借助“故事”要点
指向板书,借助要点词语,试讲故事。
1.出示提醒: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可配上适当的动作。
2.借助板书的要点词语,自主练习讲故事。
3.同桌互当“小老师”,试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