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青蛙卖泥塘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青蛙卖泥塘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19: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蛙卖泥塘》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主要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想卖掉泥塘。在这个过程中,它听从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逐步改善泥塘的环境。最后,青蛙不卖泥塘了。在这个有趣的拟人体童话故事里,肯蛙向往美好生活,虚心接受小动物们提出的建议,并且不怕吃苦,努力勤劳地劳动,将烂泥塘变得美丽,这样的人物形象正面积极,值得学生们学习。
本文在叙事上表现出明晰的起因、经过、结果,层次鲜明,在课后习题中的提问:青蛙为了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呢?老师引导学生提取线素,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经过,感受泥塘的变化,体会青蛙的想法转变。且故事里面的情节安排属于童话里常见的重复结构。这样的重复结构,有利于儿童快速看懂并记住这个有趣的故事,对于已经初步学习过讲故事的二下孩子来说,是讲、编故事的一个很好支架。
本文也十分适合进行语言训练,如老牛、野鸭的“先肯定再提出建议”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吆喝”的语言表达模式,都可以让学生来学着说说看。
故事中蕴含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小知识:青蛙生活在泥塘,小动物们提出的建议也都与他们自身的生活习性相关。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及阅读经验,习得这些小动物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结合课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本课生字,借助以往的写字经验,正确、端正地书写“蛙”“卖”“搬”“倒”“籽”“泉”“破”“应”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感受童话的有趣,有兴趣学习童话。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各自的特点与他们提出建议的联系。
(三)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能简短概括故事内容。能仿照课文老牛与野鸭买泥塘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来买泥塘时会说什么。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会认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会写八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读出和演出青蛙吆喝的感觉。
难点:
(一)概括说明青蛙为了卖泥塘都做了哪些事。
(二)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角色图片板贴。
(二)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青蛙图片,揭示课题。
(1)请学生和今天的学习伙伴打招呼。
(2)板书“青蛙”,学生书空。
2.学习“蛙”字。
(1)联系旧知,交流“蛙”的形近字。(预设:娃、哇、挂)
(2)讨论为什么用这些不同的部首。
(3)小结归纳学法:我们可以继续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一些有相同部件的字。
3.揭题导入课文。
(1)读读想想,小青蛙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3个字。
(2)指名读句子,揭题。板书补充课题“卖泥塘”。
(3)齐读课题,交流疑问。
4.初读课文。
小结过渡。大家小脑袋里装着好多的小问号。青蛙为什么要去卖泥塘呢?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买?他的泥塘卖出去了没有呢?
出示活动建议。
学习活动建议一: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思考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找找答案。
3.出示词语,交流识字。
烂泥塘 牌子 吆喝 水坑
打滚 舒服 草籽 播撒 绿茵茵
灌木 栽树 游泳 住
(1)随机指导正音。
(2)出示句子:“卖泥塘喽,卖泥塘!”请生读,体会“吆喝”。
(3)借助图片理解“绿茵茵”。
(4)交流方法识字。
(5)多种形式读词语。
4.整体感知,理清线索:故事人物。
出示活动建议:肖蛙卖泥塘,都有谁来买它的泥塘呢?
学习活动建议二
1.找一找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用“O”圈出来。
2.最后泥塘卖掉了吗?
(1)交流。(相机板贴图片: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
(2)最后卖出去了吗?(随机板书:不卖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借助图示支架,厚清故事线索
1.再读课文,厘清线索二:小动物的建议。
(1)出示学习建议,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建议三
1.自由朗读课文,用“_”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
2.思考它们为什么这么说,可以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小动物说的话。
(3)交流它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预设:老牛爱吃草,野鸭喜欢划水,小鸟要树做窝,蝴蝶需要花粉,小免腿短,小猴玩累了可以在房子里休息等)
(4)指名说说小狐狸会说些什么呢(板贴小狐狸图片)
只有这些动物来吗?(引导关注省略号)
那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会怎么说呢?(请几位同学交流想法)
(5)小结:它们提出的建议都跟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或自身特点有关、
2.厘清线索三:青蛙的行动。
(1)(出示活动建议)那青蛙听了它们的话,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活动建议四
1.再看课文,用“”画出青蛙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后做了什么。
2.读一读画出的句子,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它做的事,
(2)请生交流,完善图示支架。
3.借助图示支架,厘清文章线索
(1)生借助图示支架,简单复述故事。
(2)评议。
4.过渡提升。内容讲清楚了,可是这样讲故事可不有趣,想要把故事讲得有趣好听,需要更具体、更生动。看看课文在写哪些小动物时很具体详细?(老牛、野鸭)
(三)学习第三到第八自然段
1.出示学习活动建议.
学习活动建议五
1.和小组同学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2.思考:这是一只( )的青蛙,从哪里有出来,用“Δ”称出关键字词。
2.学习小动物的语言。
(1)分组请学生来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引导评价。(重点引导读出青蛙的吆喝,老牛和野鸭的遗憾)
(2)出示老牛和野鸭说的话。
老牛: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野鸭: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3)齐读句子,引导发现语言特点。(婉转:前面肯定,后面提出意见)
(4)指名交流:试着用这样的话来演演黑板上的其他小动物。
【范例】
小鸟:这地方好是好,可这里连一-棵树都没有,那我每天到哪儿休息呢?
蝴蝶:这水塘是挺舒服的,要是有花就更好了,我最喜欢在花丛中跳舞了。
兔子:这地方好是好,可惜我腿短,要是有条路去城里就更方便了。
(5)小结:这样婉转提建议更容易让人接受呢、
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关注勤劳、不怕吃苦)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说明理由、(指名交流,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标出关键字词)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4.齐读第三到第八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做到正确规范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
(2)按结构的不同分类,指导书写。
(3)引导观察生字重点笔画、重点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搬”“泉”“破”3个生字、
2.学生描红生字,在练习本上仿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握笔,端正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师生共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