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 2.4《茶馆(节选)》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 2.4《茶馆(节选)》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15:21:19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课件研究所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老舍及其作品特点,分析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感受和理解戏剧体现的历史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素养目标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 《茶馆》《龙须沟》
内容简介
Neirongjianjie
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北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情境设置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活动任务一
探究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散化的冲突。
冲突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特征,请根据文章节选部分梳理一下情节,探讨一下体现的是什么的矛盾冲突。
人物之间的目标、意志呈现出相互对立的状态,一般是因为人物的立场不同、理想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等等。比如《茶馆》中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比如《雷雨》中的鲁侍萍,四凤和周萍都是鲁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她是既不能同意又无法道出真情的这种儿女的要求,一切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人与自我的冲突
环境一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文学作品中大部分作品主要展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被以判死刑。当时社会环境黑暗,吏治腐败、官员昏庸。
人与环境的冲突
冲突 社会矛盾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的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周、鲁两家的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本剧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针锋相对的冲突,而是人与时代的冲突,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整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组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思考1】这篇戏剧的戏剧冲突与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戏剧冲突有何不同?
活动任务二
“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分析话剧人物的组织刻画。
茶馆本身就是个三教九流,众生汇集之处。其人物的众多,令人称奇,第一幕中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人;其人物庞杂,令人称叹,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个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三言两句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在整幕剧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请分组讨论并推荐代表来说说。
茶馆老板、城市小商户
“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劝架)”
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年纪轻轻接了茶馆,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听秦二爷的话轰人)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圆滑逢迎
善于应酬
精明能干
自私怕事
闲散旗人,正义市民
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乡下是怎么了。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要两碗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热爱国家
忧国忧民
正直倔强
善良助人
打手、善扑营当差
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不务正业
你是在嘲讽谁呢?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耀武扬威
这是对我地位和能力的严重轻视!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欺内惧外
茶馆房东、新兴资产阶级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我早就知道!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主张维新,实业救国,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 敢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
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保守势力、统治阶级爪牙
天下太平了
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小人得势
嚣张猖狂
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外强中干
你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你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
吃洋教的小恶霸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我在这你威风什么?“并未立起”是不立而威。
一语双关:一面是对二德子抖威风的讽刺,一面又暗指常四爷所言打洋人的话。表面上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实际上是想显摆自己背后的洋人势力、给常四爷也来个下马威。
划清界限,表面客气实则趾高气扬
装腔作势
虚伪傲慢
王利发
唐铁嘴
松二爷
常四爷
二德子
马五爷
刘麻子
康六
黄胖子
老人
秦仲义
乡妇
小妞
庞太监
宋恩子
吴祥子
A.顽固派势力及帮凶:
B.洋人势力:
C.维新派:
D.社会混子:
E.有闲阶级:
F.普通的劳动人民:
G.最底层的穷人:
A.顽固派势力及帮凶
庞太监
刘麻子(A与D两可)
宋恩子
吴祥子
B.洋人势力
C.维新派
马五爷
秦仲义
F.普通的劳动人民
王利发
李三
D.社会混子
唐铁嘴
黄胖子
二德子
G.最底层的穷人
康六
老人
乡妇
小妞
康顺子
E.有闲阶级
松二爷
常四爷
茶客甲、乙、丙、丁
【思考2】本剧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色?
①人物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②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事,可是又都与时代相关联,从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
③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寥寥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④浓浓的“京味儿”。
“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活动任务三
理解事件与情节巧妙结合,解透“以小见大”的创作主题。
情节 时代特征(事件)
唐铁嘴讨茶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马五爷施威 帝国主义横行
康六卖女 农民走投无路农村经济破产
刘麻子卖洋货 洋货大量倾销
鸽子之争 豪门骄奢,人不如鸽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茶客对话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常四爷被抓走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庞太监买妻 封建势力的荒淫
讨论:借助《茶馆》中的故事,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思考3】:为何在第一幕结尾处加上一句“将,你完啦!”?
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尾,也达到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老舍善于选择特定的事件和让人物亮眼的情节。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派获得了“胜利”。那么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呢?
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又如马五爷早就在茶馆里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二德子的气焰灭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展示了出来。


①厚道风趣。老舍对待谁都是一样的和蔼亲切、存心厚道,因而人缘好;说话风趣。
②才华横溢。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甚至于相声表演,无一不能,无一不精。
③生活清苦。与人合住,生活清苦;黑瘦、憔悴,身体不好,陷于苦闷。
拓展阅读:《忆老舍》粱实秋
问题:文中的老舍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写他们各自的经历、各自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四爷的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松二爷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时的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没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
秦仲义代表主张“实业救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庞太监代表腐败的大清国,是顽固派的爪牙,所以这段对话实质上反映的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是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
作业:《茶馆》既是写实剧,又是象征剧。试结合“秦庞交锋一节简要分析秦仲义和庞太监各自的象征意义。
二人表面和气实则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秦仲义谦虚、镇定、信心满满,庞太监却外强中干一副威胁、警告的口吻,带着小人得势后的猖狂,这些预示着清朝气数将尽庞太监所代表的封建势力不过是在垂死挣扎。课题 茶馆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课标表述的核心是“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单元任务则要求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本单元所选作品既有小说、戏剧,又有散文、诗歌,都是各文学门类的代表作品,能够代表现当代文学的艺术成就和精神追求,令人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这部卷轴式的戏剧,展示了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国民众生相,可以让学生先从宏观上把握时代特点。
教 材 分 析 《茶馆》(节选)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代镜像”中的一篇戏剧。这部作品既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品。它以老北京裕泰大茶馆为舞台,以卷轴画式的结构,展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
学 情 分 析 因为高一学习了《雷雨》,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戏剧的常识,对戏剧三要素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因而情节冲突上基本都能迅速把握。但要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意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要引导学生精细研读对白,感受戏剧魅力,品悟小茶馆折射的大时代变迁。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老舍及其作品特点,分析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感受和理解戏剧体现的历史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 学习品味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难点 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茶馆》视频剪辑。要求观看的时候感受人物的话语,思考:他们说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前补充 戏剧常识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舞台说明,台词。 ①舞台说明: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还有关于幕启、幕落的等。 ②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冲突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特征,这里的冲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 ③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个性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戏剧人物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潜台词(戏剧人物没说出来,或是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①高度个性化---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②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③富于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质朴自谦,妙趣横生) 4.话剧《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它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北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第二幕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 第三幕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视频导入,引起思考,顺利导入新课并提起探究兴趣。
新课教学 情境设置: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活动任务一: 探究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散化的冲突。 一、冲突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特征,请根据文章节选部分梳理一下情节,探讨一下体现的是什么的矛盾冲突。 明确:: 冲突一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冲突二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冲突三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冲突四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冲突五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冲突六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冲突七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冲突八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老舍的《茶馆》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变迁。但他说:“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的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十个片段式情节,八种冲突,是十种世相,是十种不同的声音,但它们彼此是独立的、平等的,拥有各自世界,却又和谐地统一于纷纷攘攘的茶馆,拼接成整一的“茶馆事件”。“茶馆”是“广场式”的,众声喧哗。一个大茶馆,就成了一个小社会。“茶馆”与茶馆外的社会,形成了“一斑”与“全豹”的文学聚焦关系。相比于一个贯穿的故事,老舍的片段拼接叙事,无疑更具社会的广阔性,兼有随之而来的深刻性。 【思考1】:这篇戏剧的戏剧冲突与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戏剧冲突有何不同? 《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周、鲁两家的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本剧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针锋相对的冲突,而是人与时代的冲突,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 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整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组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图卷戏)。这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明确:采用了独具一格的编剧方法。老舍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刻画人物,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方法,也叫散点式戏剧冲突创作,这是老舍的一个创举。 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活动任务二: “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分析话剧人物的组织刻画。 二、茶馆本身就是个三教九流,众生汇集之处。其人物的众多,令人称奇,第一幕中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人;其人物庞杂,令人称叹,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个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三言两句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在整幕剧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请分组讨论并推荐代表来说说。 (引导学生务必结合人物的个性化台词,适时进行分角色朗读。交流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台词时,顺势总结出《茶馆》另一艺术特色:个性化的京味语言) 明确: 王利发:精明能干、圆滑逢迎、善于应酬、自私怕事、心眼不坏 常四爷:忧国忧民、热爱国家、正直倔强、善良助人 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好心、胆小怕事、卑微求人 秦仲义:自命不凡、无同情心、救国报国、敢于反抗 刘麻子:心狠、狡猾、自私自利。 马五爷: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小恶霸。 二德子:不务正业、耀武扬威、欺内惧外的奴才嘴脸 茶客: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 穷人:无依无靠、走投无路、买儿卖女 明确: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中,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女儿的农民、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他们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思考2】本剧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色? 明确 ①人物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人物语言有精练之至而异彩纷呈的特点。 秦仲义向王利发提出:“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王利发的答话不是恳求不要提价,也不问提多少,却说“二爷,您说的对,”还来个“太对了!”还竭力奉承,说“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在秦仲义面前非常顺从、谦恭、竭力奉承,讨人喜欢,可见他的玲珑乖巧,用秦仲义的话来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不滑!”剧作家用精彩的语言刻画了王利发的“滑”。 剧中有不少邪恶之徒,无耻之徒,人物台词常有讽刺意味。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也不同,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不同个性。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词。例如:①轰出去!②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③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④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常四爷不会说“轰出去”,秦仲义不会说“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足见语言的个性化是多么鲜明。 ②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事,可是又都与时代相关联,从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如常四爷“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的感叹,康六倾诉自己卖女儿“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等,都显示了洋货充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③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寥寥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比如“秦庞斗嘴”的语言尤为精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潜台词,每句话都有弦外之音。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 “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庞太监自然听出其中含意,尤感不爽,开口谈国事,一个“那还用说吗”表示应答和回击,派头十足,以谭嗣同问斩一事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天下太平了”意即我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随后又提出警告,开始放狠话,言外之意是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你秦仲义小心着点。 我早就知道! 秦仲义接受了警告,但不服软,不畏惧,意即你不用威胁我,同时,一方面是知道变法掉脑袋但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是早就知道自上而下的变法长不了,还是认为实业救国才是良策,不吃庞太监的含沙射影,让庞有点悻悻然,因为变法的失败没影响秦仲义发财。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第一回合不分伯仲,庞太监见警告无效,退一步寻求新的攻击点,以经济实力为借口发动进攻,意即你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你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以个人利益为恐吓点。 ④浓浓的“京味儿”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明确:《茶馆》的人物语言充分显示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造诣。老舍说:“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活动任务三: 理解事件与情节巧妙结合,解透“以小见大”的创作主题。 三、讨论:借助《茶馆》中的故事,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情节时代特征(事件)唐铁嘴讨茶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二德子打人官府残酷迫害百姓马五爷施威帝国主义横行康六卖女农民走投无路农村经济破产刘麻子卖洋货洋货大量倾销鸽子之争豪门骄奢,人不如鸽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兴起秦庞交锋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茶客对话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常四爷被抓走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庞太监买妻封建势力的荒淫
【思考3】:为何在第一幕结尾处加上一句“将,你完啦!”? 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尾,也达到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明确:老舍善于选择特定的事件和让人物亮眼的情节。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派获得了“胜利”。那么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呢 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又如马五爷早就在茶馆里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二德子的气焰灭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展示了出来。 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感受和理解戏剧体现的历史感
拓展阅读 忆老舍 粱实秋 我最初读老舍的《赵子日》《老张的哲学》《二马》,未识其人,只觉得他以纯粹的北平土话写小说颇为别致。北平土话,像其他主要地区的土语一样,内容很丰富,有的是俏皮话儿、歇后语、精到出色的明喻暗譬,还有许多有声无字的词字。如果运用得当,北平土话可说是非常的生动有趣;如果使用起来不加检点,当然也可能变成油腔滑调的“耍贫嘴”。以土话入小说本是小说家常用的一种技巧,可使对话显得格外活泼,可使人物个性显得格外真实凸出。若是一部小说从头到尾,不分对话叙述或描写,一律使用土话,则自《海上花》一类的小说以后并不多见。我之所以注意老舍的小说尽在于此。胡适先生对老舍的作品评价不是很高,他以为老舍的幽默是勉强造作的。但一般人觉得老舍的作品是可以接受的,甚至颇表欢迎。 抗战后,老舍有一段期间住在北碚,我们时相过从。他又黑又瘦,甚为憔悴,平常总是佝偻着腰,迈着四方步,说话的声音低沉、徐缓,但是有风趣。他和王老向住在一起,生活当然是很清苦的。在名义上,他是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负责人,事实上这个组织的分子很复杂,有不少野心分子企图从中搡纵把持。老舍对待谁都是一样的和蔼亲切、存心厚道,所以他的人缘好。 有一次北碚各机关团体以国立编译馆为首发起募款劳军晚会,一连两晚,盛况空前,把北碚儿童福利试验区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国立礼乐馆的张充和女士多才多艺,由我出面邀请,会同编译馆的姜作栋先生(名伶钱金福的弟子),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在这一出戏之前,垫一段对口相声。这是老舍自告奋勇的,蒙他选中了我做搭档,头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他捧,事实上挂头牌的当然应该是他。他对相声特有研究,在北平长大的谁没有听过焦德海草上飞?但是能把相声全本大套的背诵下来则并非易事。如果我不答应上台,他即不肯露演,我为了劳军只好勉强同意。老舍嘱咐我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作‘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我听了之后连连辞谢说:“我办不了,我的皮儿不薄。”他说:“不要紧,咱们练着瞧。”于是他把词儿写出来,一段是《新洪羊洞》,一段是《一家六口》,这都是老相声,谁都听过,相声这玩意儿不嫌其老,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玩意儿越惹人喜欢,借着演员的技艺风度之各有千秋而永远保持新鲜的滋味。相声里面的粗俗玩笑,例如“爸爸”二字刚一出口,对方就得赶快顺口搭腔地说声“啊”,似乎太无聊,但是老舍坚持不能删免,据他看相声已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不可稍有损益。是我坚决要求,他才同意在用折扇敲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画而无须真打。我们认真地排练了好多次。到了上演的那一天,我们走到台的前边,泥塑木雕一般绷着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不可抑,以后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该用折扇敲头的时候,老舍不知是一时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反诺言,抡起大折扇狠狠地向我打来,我看来势不善,向后一闪,折扇正好打落了我的眼镜,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我保持那个姿势不动,喝彩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我们那一次相声相当成功,引出不少人的邀请,我们约定不再露演,除非是至抗战胜利再度劳军的时候。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我现在检出一封老舍给我的信,是他离开北碚之后写的,那时候他的生活更陷于苦闷。他患有胃下垂的毛病,割盲肠的时候用一小时余还寻不到盲肠,后来在腹部的左边找到了。这封信附有五首七律,由此我们也可窺见他当时的心情的又一面。 前几年王敬羲从香港剪写老舍短文一篇,可惜未注明写作或发表的时间及地点,题为《春来忆广州》,看老舍行文的气质,已由绚烂趋于平淡。听说老舍去年已做了九泉之客,又有人说他尚在人间。是耶非耶,其孰能辨之? 问题:文中的老舍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明确 ①厚道风趣。老舍对待谁都是一样的和蔼亲切、存心厚道,因而人缘好;说话风趣。②才华横溢。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甚至于相声表演,无一不能,无一不精。③生活清苦。与人合住,生活清苦;黑瘦、憔悴,身体不好,陷于苦闷。 课外延伸,理解“老舍”,感受“人民艺术家”的魅力,传承思想。
总结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写他们各自的经历、各自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四爷的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松二爷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时的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没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
作业布置 《茶馆》既是写实剧,又是象征剧。试结合“秦庞交锋一节简要分析秦仲义和庞太监各自的象征意义。 秦仲义代表主张“实业救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庞太监代表腐败的大清国,是顽固派的爪牙,所以这段对话实质上反映的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是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二人表面和气实则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秦仲义谦虚、镇定、信心满满,庞太监却外强中干一副威胁、警告的口吻,带着小人得势后的猖狂,这些预示着清朝气数将尽庞太监所代表的封建势力不过是在垂死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