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这是一篇值得从头听到尾的演讲
不 确切地说
这是要一个43岁中年女演员
用心诠释的人生体悟 句句真挚 字字珠玑
课件研究所
文化传承与理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性格变化,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了解爱情故事
01
分析人物形象
02
展示爱情见证物
03
挖掘悲剧根源
04
卫女和调解员赠言
05
《诗经》六义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复唱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风:“国风”,民间歌谣;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1)将子无怒 将:愿,请。
(2)泣涕涟涟 涕:泪,古今异义。
(3)于嗟鸠兮 于:通“吁”。
(4)犹可说也 说:通“脱”。
(5)女也不爽 爽:过错。
(6)言既遂矣 言:助词。
(7)隰则有泮 则:助词。
(8)总角之宴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江西卫视的自办栏目《金牌调解》是一个专门调解夫妻矛盾的栏目。今天,《氓》诗中的卫女穿越来《金牌调解》节目录制现场,叙述自己婚姻的不幸遭遇。
活动一: 了解爱情故事
如果你是卫女,请你向调解员和观众们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
(要求:结合文本,叙述时围绕主要事件,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能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明确:
叙述顺序:热恋——成婚——婚变
情感变化:甜蜜幸福——沉痛怨恨——清醒果决
活动一: 了解爱情故事
卫女对氓的称呼不断变化?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①“氓”,意为“民”“外来的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卫女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卫女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③“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卫女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④“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卫女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活动二: 分析人物形象
听了卫女的自叙后,主持人对卫女和调解员进行了相关提问。如果你是卫女或调解员,请你做出回答。
问卫女:在你的印象中,你的丈夫氓是一个怎样的人?婚前和婚后有什么变化?
活动二: 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
婚前 忠厚、和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热烈、主动(信誓旦旦)
婚后 粗暴、多变、用情不专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对
比
多情、纯洁
活动二: 分析人物形象
问调解员:从卫女的叙述中,你觉得卫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勇敢、单纯
勤劳、质朴
坚强、决绝
活动三: 展示爱情见证物
节目组想要为这段爱情故事选择两个爱情见证者,作为爱情见证物展出,作为观众,请你为卫女做选择,并说说选择的原因。
(要求:展物应为某一具体事物,能见证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
爱情见证物一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暗含着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华,容颜娇媚,她的爱情也枝繁叶茂,远未凋零,形象地表现出新婚爱情生活的甜美;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仅比喻女主人公人老珠黄,而且也隐含着爱情衰败、凋零。
③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容貌衰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活动三: 展示爱情见证物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与男子过分迷恋爱情。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诗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爱情见证物一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见证她对爱情的痴迷;
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仿佛也在为她被抛弃而伤心;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成为她迷惘时的精神寄托。
④“淇水”正好对应爱情悲剧中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变,决绝。可以说是女主人公情感悲欢的见证者。
为了调解矛盾,节目组邀请了卫女的丈夫氓来到现场,同时主持人分别让卫女、氓以及调节员谈谈造成婚姻悲剧的原因。
活动四: 挖掘悲剧根源
活动四: 挖掘悲剧根源
(1)问氓:世人唾骂你千年,你觉得自己可有错?
示例一:无错。理由:当时的社会制度就是如此。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一夫多妻是正常现象。女主内,男主外。妻子勤勉持家,并照顾好丈夫生活,以丈夫为天,自古哪个男子不是三妻四妾,妻子为此而怨愤不已甚至决绝离开,实属不该。
示例二:有错。理由:未能遵守诺言,一开始热情真诚,但后来却因为妻子年老色衰而始乱终弃。辜负了妻子对自己的一片真情。
活动四: 挖掘悲剧根源
(2)问卫女:抚今悼昔,你认为覆水难收的原因是否全在“氓”一人,自己有没有错?错在何处?(要求从诗文中找出一个字来回答。)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沉溺的意思。
表现: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再见复关,载笑载言。”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活动四: 挖掘悲剧根源
(3)问调解员:各位调解员,你们觉得除了卫女和氓说原因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此段婚姻的悲剧?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婚礼缺失使婚姻得不到支持与保护。古代婚姻按照礼法应行六礼,而女主人公是私定终身,婚礼缺失使他们的婚姻丧失了神圣性和约束力。
《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六礼的程序通常用时一年左右,其间可考察男子的品行,也是对女子的种保护。
知识卡片:六礼
男方要在得到女方家允许后,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
纳采
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问名
男方将女方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吉
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纳征
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请期
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亲迎
活动五: 卫女和调解员赠言
节目最后,主持人请卫女和调解员给观众一些寄语赠言,如果你是卫女或主持人,你会跟观众说些什么?请写出来并念给大家听。
例1:卫女赠言:什么是爱情 “抱布贸丝”“来即我谋”的一见钟情的相遇便是爱情 抑或“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便是爱情 不,这些都不是爱情的真谛。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爱情则都是相似的。那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鼓励基础之上的理解和担当,是一种长久的双向奔赴。希望观众朋友们以后以我为鉴,擦亮眼睛,找到真正幸福的爱情。
活动五: 卫女和调解员赠言
节目最后,主持人请卫女和调解员给观众一些寄语赠言,如果你是卫女或主持人,你会跟观众说些什么?请写出来并念给大家听。
例2:调解员赠言:我想说的是,无论生活中你是什么角色,首先都得先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不要低到尘埃里去,还要强迫自己开出花来,而是要努力的盛开绽放,然后等待清风自来。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先爱己,再爱人。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致橡树
舒婷
不依附
不单恋
不一味付出
相互尊重
心灵相犀
人格平等
勇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同甘共苦
保持独立
思想共鸣
(形离神不离)
尊重独立性
课程研究所课题 《卫风氓》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氓》是部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本单元要求学生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学 情 分 析 高二学生在必修上册学过《芣苢》《静女》,在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了解《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但是对比兴手法掌握不够,对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不清楚,对于诗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认识不够。
素 养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性格变化,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 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难点 正确分析文中的爱情观。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视频播放刘敏涛《中年叛逆》演讲片段 导入语:爱情是甜蜜的,但婚姻不一定是幸福的。演员刘敏涛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女性本是一道光,生活中,只有做自己,靠自己,当自己变成自己的靠山,一切都是可以掌控的,是自由的味道。而早在一千多年前,卫国一个女子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婚姻的背叛后,也有了类似的感悟。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卫国,聆听了这个古老而又悲伤的爱情故事,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复唱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3.《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 了解《诗经》
新课教学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1.自由诵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生字、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音近字、通假字。重点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愆期 将子无怒 徂尔 淇水汤汤 2.疏通诗义。对照注释,给重要字词字解释,重点句子翻译。具体见课件提示。检测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 将,愿,请。 ⑵泣涕涟涟 涕,泪。古今异义 ⑶于嗟鸠兮 于,通“吁”。 ⑷犹可说也 说,通“脱”。 ⑸女也不爽 爽,过错。 ⑹言既遂矣 言,助词。 ⑺隰则有泮 言,助词。 ⑻总角之宴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二、情境设置:江西卫视的自办栏目《金牌调解》是一个专门调解夫妻矛盾的栏目。今天,《氓》诗中的卫女穿越来《金牌调解》节目录制现场,叙述自己婚姻的不幸遭遇。 活动一:了解爱情故事 1.如果你是卫女,请你向调解员和观众们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 (请学生以卫女的口吻复述诗歌的内容。要求:结合文本,叙述时围绕主要事件,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能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明确:叙述顺序:热恋——成婚——婚变 情感变化:甜蜜幸福——沉痛怨恨——清醒果决 参考:播放卫女自述爱情遭遇的视频。 追问观众:卫女对氓的称呼不断变化?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明确:①“氓”,意为“民”“外来的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卫女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卫女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③“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卫女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④“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卫女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总结:卫女对丈夫称呼的变化正反应了其与丈夫关系的亲疏变化。 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 1.听了卫女的自叙后,主持人对卫女和调解员进行了相关提问。如果你是卫女或调解员,请你做出回答。 (1)问卫女:在你的印象中,你的丈夫氓是一个怎样的人?婚前和婚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婚前:忠厚、和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热烈、主动(信誓旦旦) 婚后:粗暴、多变、用情不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问调解员:从卫女的叙述中,你觉得卫女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可以以“”从(某一诗句)中,我感受到了卫女的(性格特征)”的句式回答。) 明确:①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中,我感受到了卫女的多情、纯洁; ②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我感受到了卫女的勇敢、单纯; ③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我感受到了卫女的勤劳质朴; ④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中,我感受到了卫女的坚强决绝; …… 活动三:展示爱情见证物 节目组想要为这段爱情故事选择两个爱情见证者,作为爱情见证物展出,作为观众,请你为卫女做选择,并说说选择的原因。 (要求:展物应为某一具体事物,能见证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 明确:展物一:桑叶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暗含着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华,容颜娇媚,她的爱情也枝繁叶茂,远未凋零,形象地表现出新婚爱情生活的甜美;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仅比喻女主人公人老珠黄,而且也隐含着爱情衰败、凋零。 ③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容貌衰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补充: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所引领的含蓄蕴藉的诗歌风格,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追问:诗中出来此处用了比兴手法外,还有哪里也用了比兴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与男子过分迷恋爱情。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诗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展物二:淇水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见证她对爱情的痴迷; 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仿佛也在为她被抛弃而伤心;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成为她迷惘时的精神寄托。 ④“淇水”正好对应爱情悲剧中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变,决绝。可以说是女主人公情感悲欢的见证者。 活动四:挖掘悲剧根源 为了调解矛盾,节目组邀请了卫女的丈夫氓来到现场,同时主持人分别让卫女、氓以及调节员谈谈造成婚姻悲剧的原因。 问氓:世人唾骂你千年,你觉得自己可有错?(学生站在氓的角度自由发言,可承认错误,也可不承认,理由充分即可。) 示例一:认为自己无错。理由:当时的社会制度就是如此。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一夫多妻是正常现象。女主内,男主外。妻子勤勉持家,并照顾好丈夫生活,以丈夫为天,自古哪个男子不是三妻四妾,妻子为此而怨愤不已甚至决绝离开,实属不该。 示例二:承认自己的错误。理由:未能遵守诺言,一开始热情真诚,但后来却因为妻子年老色衰而始乱终弃。辜负了妻子对自己的一片真情。 问卫女:抚今悼昔,你认为覆水难收的原因是否全在“氓”一人,自己有没有错?错在何处?(要求从诗文中找出一个字来回答。) 明确:卫女错在“耽”字,“耽”沉溺的意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的表现: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再见复关,载笑载言。”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问调解员:各位调解员,你们觉得除了卫女和氓说原因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此段婚姻的悲剧? 明确:“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婚礼缺失使婚姻得不到支持与保护。古代婚姻按照礼法应行六礼,而女主人公是私定终身,婚礼缺失使他们的婚姻丧失了神圣性和约束力。 知识补充: 《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是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详细地记载了构成完整的娶亲程式的六种礼节: 纳采,男方要在得到女方家允许后,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 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男方将女方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 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六礼的程序通常用时一年左右,其间可考察男子的品行,也是对女子的种保护。 活动四:卫女和调解员赠言 节目最后,主持人请卫女和调解员给观众一些寄语赠言,如果你是卫女或主持人,你会跟观众说些什么?请写出来并念给大家听。 例1:卫女赠言:什么是爱情 “抱布贸丝”“来即我谋”的一见钟情的相遇便是爱情 抑或“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便是爱情 不,这些都不是爱情的真谛。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爱情则都是相似的。那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鼓励基础之上的理解和担当,是一种长久的双向奔赴。希望观众朋友们以后以我为鉴,擦亮眼睛,找到真正幸福的爱情。 例2:调解员赠言:我想说的是,无论生活中你是什么角色,首先都得先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不要低到尘埃里去,还要强迫自己开出花来,而是要努力的盛开绽放,然后等待清风自来。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先爱己,再爱人。 总结: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两个人的事。爱需要你拥有独立的人格,互相尊重,彼此扶持。那么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呢?现代诗人舒婷在《致橡树》里做了最好的诠释。(媒体显示诗歌《致橡树》)《氓》的学习让我们更明确了自己对爱情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诗经》的意义。 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学会复述故事内容,并把握主人公情感变化。 通过抓住称呼变化把握情感变化。 学会根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的作用。 挖掘诗歌主题,提高思辨能力。 读写结合,提升思想,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课外拓展,关联现代,更深刻理解阅读经典诗文的意义。
拓展阅读 《诗经》中的女子 中国文学中,女子形象寥若晨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女汉子,刘兰芝被休弃自挂东南枝的悲情女,洛神美丽而哀婉,林黛玉病病歪歪柔柔弱弱,孙二娘、顾大嫂皆为凶神恶煞一般,扈三娘漂亮武艺高强却被嫁给矮脚虎王英。 反看《诗经》,众多女子成为了最美的风景。她们是和现实的距离是最近的,最丰富的群体。尽管,《氓》中大胆反抗的决绝女子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形象,却也是争取女权的第一声呐喊。《诗经》共305篇,竟然大约三分之一的篇目有女子形象,更是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阶层的女子,丰富多彩,姿态各异。 1.朦胧神秘的窈窕淑女 《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想必大家都能背诵。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过程。借助在河之洲的鸟儿的鸣叫,借助美丽女孩要采摘的荇菜,为窈窕淑女增添了自然纯真的背景画面。通过君子的追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侧面烘托出窈窕淑女的朦胧、神秘的美丽和魅力。从此,中国文坛有了每一个男子要追求的梦中的“窈窕淑女”形象。 2.婚嫁场景的桃花姑娘 《诗经 周南 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表面写桃花,实则写出家的女子。桃花美丽怒放,千朵万朵一片繁华。在这样的美丽春季,美丽的花季,美丽的姑娘出嫁了。全诗每章以桃花兴,分别以花、果、叶比喻,自然的生长,与女子的结婚,以及婚后的生子、幸福生活全部叠加在一起,融为一体。从此,中国文坛兴起了以桃花喻美人之风。经典的句子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宋 陈师道《菩萨蛮》)。 3.率真洒脱的梅子少女 《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描写大胆热情的少女那种对爱情充满渴望,充满向往的急切心情。她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足够洒脱,足够真实,足够坦率。她随着梅子落地的由少到多,心愈来愈急,层层叠加,亦有怕青春易逝的伤感。这样直白、率真的女子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实不多见。 《诗经》中,写出的那个时代的女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些美丽的女子,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或美丽、或大胆、或悲伤,或反抗……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一群女子,正常人性舒展下的多姿多彩的样子。 了解《诗经》中女子的形象。
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建议打印纸质版发给学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译文: 山谷中大风飒飒作响,阴云满天雨水流淌。本应共同努力心心相印,不该如此发怒把人损伤。采来蔓菁和萝卜,却将根茎全抛光。不要背弃往日的誓言:“与你生死相依两不忘。” 踏上去路的脚步迟缓踉跄,心中充满了凄楚惆怅。只求近送几步不求远,哪知仅送我到门旁。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我吃来却像荠菜甜又香。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亲密得就像兄弟一样。 泾水因渭水流入而变浊,水底却清澈如故明晃晃。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不要把我来诽谤。别到我修筑的鱼坝去,也别碰我编织的捕鱼筐。我的自身还不能见容,又怎能顾及我去后的情况。 就像到了深深的河流,用木筏或小船过渡来往;好比到了浅浅的溪水,便浮着游着来到岸上。往日家中有什么没什么,我都为你尽心地操持奔忙。凡是邻居有了难事,就是爬着也要前去相帮。 你不能体怜我也就算了,反把我当作仇敌孽障。拒绝了我的一片好心,就像货物无法脱手交账。以往生活在忧虑和贫苦中,与你一起患难同当。如今家境有了好转,你却把我当成毒物祸殃。 我准备好美味的菜食贮藏,为了度过冬季的匮乏时光。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却用我的积蓄把贫穷抵挡。粗声恶气地拳脚相加,还把苦活狠压在我肩上。全不顾惜当初的情意,“唯我是爱”真像空梦一场。 1.试着找出两首诗歌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试着通过分析比兴句推断此时主人公的情感。 2.宋朱熹曾在《诗集传》中这样评价《氓》:“此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悔恨之意也。”认为《氓》和下文的《谷风》一样都是一首弃妇诗,你同意吗? 明确: 《关雎》中以水鸟起兴,表现出男子遇到心上人时的向往和憧憬。《谷风》中“习习谷风”三句,表现出男女感情的逐渐破灭及女子心情的失落、悲伤。 朱熹的评价是不合适的,《氓》中的女子与《谷风》中的女子尽管都遭遇了丈夫变心的命运,但与《谷风》中女子一味哀怨不同,《氓》中的主人公更呈现出一种勇敢对抗命运和追求自由的可贵品质。而朱熹这种评价本身亦体现出在中国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中女子长期受到的不平等对待。 比较阅读,知识迁移运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