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 1.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 1.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15:21:19

文档简介

课题:孔雀东南飞
课题 孔雀东南飞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孔雀东南风》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汉乐府民歌,讲述了一桩爱情悲剧。主要通过对话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学 情 分 析 对于高中生而言,此前有过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在本篇的词句理解上不难。但对于从语言中探知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仍有难度,需要设计合理的任务群,共同探讨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识记并掌握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疏通文章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对话中突显的人物形象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歌在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鉴赏故事结尾的艺术韵味,培养对悲剧作品的文学体会
重点 赏析诗歌在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 鉴赏故事结尾的艺术韵味,培养对悲剧作品的文学体会。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越剧《孔雀东南飞·新婚》选段(时长1分19秒) 同学们,视频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正值新婚燕尔之际,共同诉说着对夫妻生活的向往,可谓是有情人成了眷属,未曾想,这一切最终成了一桩悲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起来走进这一千古爱情悲剧吧~ 视频的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活动一:初读诗歌明故事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千古爱情悲剧,最为出彩的是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一对经典有情人的形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通过感知学习来为人物撰写小传吧~ 在写小传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个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请同学们先按照课文注释给生字注上拼音,再齐读课文,疏通字词。 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复音词,这类词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样的复音词我们称之为“偏义复词”。如果对它的认识不够,很可能使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产生偏差。 明确: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逼迫兼弟兄 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层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虽然这是一首诗歌,但是它的故事情节很强。正文前的序概括了故事情节,主要写了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后发誓不嫁,但因不堪忍受家人的逼迫最终投水而死,仲卿听说后也上吊而死的故事。 如果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的话,课文按故事情节分成如下几个部分: 第1自然段,起兴 第2自然段,兰芝自述,引出人物矛盾(开端) 第3-26段,兰芝辞别焦家,回家后不堪长兄逼迫答应了婚事,仲卿以为兰芝变心,结果发现她已怀有死志(发展) 第27-31段,两人为爱殉情(高潮) 第32段,合葬华山,以事为戒(结局) 将撰写人物小传作为一个大情境贯穿教学环节。 偏义复词作为本课中重要的一个文言现象需要加以重视。 同时,由于本课情节性较强,因此可以按照一般故事的发展情况来切分段落层次,便于学生疏通故事 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对话内外归纳人物信息,整合人物形象
活动二:细读对话知人物 人物的小传通常包括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和人物的经历。在撰写之前,我们需要对人物有深入的了解。 课文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除了推动情节发展外,还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现在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别从外貌、性格形象和经历来归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信息。 明确: (1)刘兰芝 ①人物外形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仪态有度,貌美如花) ②人物性格品质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勤劳能干)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有自己主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对待爱情专一,矢志不移)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信守承诺) ③人物经历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受焦母刁难)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受家人逼婚)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殉情) (2)焦仲卿 ①人物外形 “儿已薄禄相”(福薄的相貌) ②人物性格品质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懦弱孝顺) “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用情至深)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决心为爱赴死) ③人物经历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官宦身份)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受母亲逼迫)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殉情) 我们通过对话的内容掌握到了一部分人物信息,但不难发现,人物在对话时所用的神态、动作也不一样,请小组讨论,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①刘兰芝: 面对小姑:“泪落连珠子” 面对仲卿:“低头共耳语”“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面对母亲:“兰芝惭阿母”“阿女含泪答”“阿女默无声” 面对兄长:“兰芝仰头答” ②焦仲卿: 面对母亲:“堂上启阿母”“府吏长跪告”“府吏默无声” 面对兰芝:“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低头共耳语”“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试分析,人物为什么要变换神态和动作呢? 明确: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情境,面对不同的对象,人物的态度不一样,所用的神态和动作自然也就不一样。 先说兰芝,她在离家之时,面对一路看着长大的小姑,不再像对焦母那样疏离客套,于是泪落连连,流露出了不舍;她回到家,面对体恤她的母亲,会觉得有所惭愧,但面对性情暴烈的兄长时,会用“仰头”这个动作表示反抗。 再说焦仲卿,当他听到兰芝的自述时,觉得事情非同小可,于是在堂中正式地和母亲解释,并且跪下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但因为他骨子里的怯懦和孝顺,对于母亲已然下定的心意,也只有默不作声地接受,由此他在面对兰芝时,只剩下了无奈,于是唯有“哽咽”。两人阔别重逢之时,因为分别了太久但彼此都挂念对方,所以远远地怅然相望,这一神态生动地刻画出了有情人情难再续的痛苦、怅然之情。 小结: 综上,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他们的人物信息: 刘兰芝,庐江府吏焦仲卿之妻,后被其母休弃。从小多才多艺,仪态有度,貌美如花,在焦家勤劳能干,却受到了焦母的刁难,她有自己的主见,公然提出抗议后被休弃回了娘家。她对待爱情专一,在娘家信守和焦仲卿的承诺,誓不结婚,却不堪家人逼迫,被迫答应了婚事,最终在成婚那天投水而死,以死明志。 焦仲卿,庐江府府吏,福薄的相貌。懦弱孝顺,虽然对刘兰芝用情至深,但面对母亲的决定却不敢违抗,听闻爱人殉情后,最终决定和随爱人一同赴死。
活动三:深入研读鉴语言 在撰写人物小传时,不仅要对故事和人物有所了解,在文笔上,还可以参考课文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对人物进行润色。 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继承了《诗经》的创作特点,但也有所突破。 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小组讨论,课文在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上对《诗经》有哪些继承,又有哪些突破? 课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课文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诗经》一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回顾知识:赋,“敷陈其事,直陈其意也”,是以平实的语言铺陈事物,通过比喻来引出所要咏的内容;比,“以彼物比此物,使之相类也”,以事物为发端,通过类比来引出要歌咏的内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过借景、比喻、触物兴词等手法来创造诗意。 请小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赏析一二。 ①赋,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次赋的表现手法: 例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是刘兰芝自述的生平,按时间顺序铺陈的,形象地说明了她的多才多艺。 例2: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是刘兰芝在被遣返娘家时和焦仲卿清点自己带来焦家的嫁妆,也从侧面写出了她出嫁时的盛况,反衬出如今夫妻离别的凄凉。 例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刘兰芝辞别焦家时的打扮,从头到脚的铺排渲染,表明她仪态万千,盛装而来。突显了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例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铺陈了太守家准备婚事的场面,写出了富丽堂皇、张灯结彩的景象,表明太守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②比和兴,课文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代诗歌常以飞鸟徘徊起兴来写夫妻离别。同时将离散的夫妻比作流连的飞鸟,在开头就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悲剧基调。 课文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在篇章结构上对《诗经》有了一些突破。不同于前面几节课学习《诗经·氓》的每句四言,课文增加了一字,采取的是五言结构,并且从节奏来看,这些五言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如“孔雀\东南\飞”是“二二一”;而“五里\一\徘徊”却又变成了“二一二”;同时,课文中很少看见重复的句子,少了《氓》中的重章叠句, 延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在叙事上,相较四言来说,五言句式的叙事能力更强,同时由于少了重章叠句的出现,情节能够更加集中。在韵律上,节奏的形式变得多样,五言句式属于奇数句式,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 小结:《孔雀东南飞》在继承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使画面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它在篇章结构上对《诗经》有所突破,将四言增加至五言,扩大了叙事容量,变换了句式节奏,使之具有韵律美。同时减少重章叠句的出现,使得情节更为集中。同学们在写作小传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作手法。 本篇作为古乐府诗歌,继承了《诗经》的艺术传统并有所突破,因此本教学板块拟通过与前面学过的《诗经·氓》作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从中鉴赏课文的语言之美。
活动四:拓展延伸品结局 课文的结局是刘兰芝和焦仲卿先后殉情,最终成了千古爱情悲剧。使人物之所以经典也是因为这一结局的处理。因此在撰写人物小传时,需要特别注意人物结局的走向。 阅读下面两篇古代爱情故事,结合它们的结尾,谈谈你对《孔雀东南飞》这样结局的看法。 一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一种奴隶人的刑罚,白天使之防备寇虏,夜晚使之修筑长城)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晋)干宝《搜神记·韩凭夫妇》 二 山伯大惊,方知假扮男子,自愧愚鲁不能辨识。寒温已罢,便谈及婚姻之事。英台将哥嫂做主,已许马氏为辞。山伯自恨来迟,懊悔不迭。分别回去,遂成相思之病,奄奄不起,至岁底身亡。嘱付父母,可葬我于安乐村路口。父母依言葬之。 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英台举眼观看,但见梁山伯飘然而来,说道:“吾为思贤妹一病而亡,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可出轿一顾。”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顷刻天清地明,那地裂处只如一线之细。歇轿处,正是梁山伯坟墓。 乃知生为兄弟,死作夫妻。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其种到处有之,至今犹呼其名为梁山伯、祝英台也。 后人有诗赞云:三载书帏共起眠,活姻缘作死姻缘。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八》(节选) 参考答案: 正如台湾女作家简媜所说,“深情即是一场悲剧,需要用死来句读。”《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结局是有情人双双殉情,这样的结局太过沉痛,因此有了结尾的合葬华山傍,同时以松柏、梧桐互相覆盖,中间有恩爱的鸳鸯飞出,这一切的一切都使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具有了浪漫的色彩。 这一对待爱情悲剧的写法也一直在古代文学中得以流传,例如《搜神记》中的韩凭夫妇故事,也是有情人最终得以合葬,而鸳鸯停栖于树;明代的冯梦龙写梁山伯于祝英台的故事时,两人生前有缘无分,死后幻化为蝶。 不难发现,从《孔雀东南飞》开始,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就遵循了这样一种艺术处理方式,并非彻头彻尾的悲剧,有情人生不能同衾,但死可以同穴。同时那些树儿、鸟儿和蝶儿,都成为他们的化身,以另一种形式永远在了一起。 拓展延伸部分,通过比较同类型的爱情悲剧故事的结尾,引导学生挖掘本课结尾的浪漫主义色彩及其艺术韵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从对话内外感知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位人物的具体形象,同时也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诗经》分析了课文在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继承和突破,在最后,通过类比其他悲剧爱情故事的结局,赏析了这一爱情悲剧结尾处的艺术韵味。
作业布置 请结合课堂上学到的人物小传的写作方法,给《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个人物扩写他\她的小传。 要求:字数500字以上,贴合人物。 检验学生对于人物小传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共29张PPT)
课程研究所
乐府诗歌
视频导入
同学们,视频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正值新婚燕尔之际,共同诉说着对夫妻生活的向往,可谓是有情人成了眷属,未曾想,这一切最终成了一桩悲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起来走进这一千古爱情悲剧吧~
语言建构与运用:识记并掌握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疏通文章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对话中突显的人物形象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歌在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鉴赏故事结尾的艺术韵味,培养对悲剧作品的文学体会。
活动一:初读诗歌明故事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千古爱情悲剧,最为出彩的是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一对经典有情人的形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通过感知学习来为人物撰写小传吧~
在写小传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个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活动一:初读诗歌明故事
1.请同学们先按照课文注释给生字注上拼音,再齐读课文,疏通字词。
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复音词,这类词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样的复音词我们称之为“偏义复词”。
如果对它的认识不够,很可能使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产生偏差。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逼迫兼弟兄
活动一:初读诗歌明故事
2.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层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虽然这是一首诗歌,但是它的故事情节很强。正文前的序概括了故事情节:主要写了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后发誓不嫁,但因不堪忍受家人的逼迫最终投水而死,仲卿听说后也上吊而死的故事。
如果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的话,课文按故事情节分成如下几个部分:
第1自然段,起兴
第2自然段,兰芝自述,引出人物矛盾(开端)
第3-26段,兰芝辞别焦家,回家后不堪长兄逼迫答应了婚事,仲卿以为兰芝变心,结果发现她已怀有死志(发展)
第27-31段,两人为爱殉情(高潮)
第32段,合葬华山,以事为戒(结局)
活动二:细读对话知人物
人物的小传通常包括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和人物的经历。在撰写之前,我们需要对人物有深入的了解。课文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除了推动情节发展外,还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1. 现在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别从外貌、性格形象和经历来归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信息。
人物外形
仪态有度,貌美如花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人物性格品质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多才多艺)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勤劳能干)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有自己主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对待爱情专一,矢志不移)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信守承诺)
人物经历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受焦母刁难)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受家人逼婚)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殉情)
人物性格品质
儿已薄禄相
福薄的相貌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懦弱孝顺
“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用情至深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决心为爱赴死
人物外形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官宦身份
人物经历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受母亲逼迫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殉情
活动二:细读对话知人物
2. 我们通过对话的内容掌握到了一部分人物信息,但不难发现,人物在对话时所用的神态、动作也不一样,请小组讨论,找出这样的例子来。
面对仲卿 “低头共耳语”“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面对母亲 “兰芝惭阿母”“阿女含泪答”“阿女默无声”
面对兄长 “兰芝仰头答”
面对小姑 “泪落连珠子”
面对母亲 “堂上启阿母”“府吏长跪告”“府吏默无声”
面对兰芝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低头共耳语”“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活动二:细读对话知人物
3.试分析,人物为什么要变换神态和动作呢?
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情境,面对不同的对象,人物的态度不一样,所用的神态和动作自然也就不一样。
先说兰芝,她在离家之时,面对一路看着长大的小姑,不再像对焦母那样疏离客套,于是泪落连连,流露出了不舍;她回到家,面对体恤她的母亲,会觉得有所惭愧,但面对性情暴烈的兄长时,会用“仰头”这个动作表示反抗。
再说焦仲卿,当他听到兰芝的自述时,觉得事情非同小可,于是在堂中正式地和母亲解释,并且跪下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但因为他骨子里的怯懦和孝顺,对于母亲已然下定的心意,也只有默不作声地接受,由此他在面对兰芝时,只剩下了无奈,于是唯有“哽咽”。两人阔别重逢之时,因为分别了太久但彼此都挂念对方,所以远远地怅然相望,这一神态生动地刻画出了有情人情难再续的痛苦、怅然之情。
活动二:细读对话知人物
综上,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他们的人物信息:
刘兰芝,庐江府吏焦仲卿之妻,后被其母休弃。从小多才多艺,仪态有度,貌美如花,在焦家勤劳能干,却受到了焦母的刁难,她有自己的主见,公然提出抗议后被休弃回了娘家。她对待爱情专一,在娘家信守和焦仲卿的承诺,誓不结婚,却不堪家人逼迫,被迫答应了婚事,最终在成婚那天投水而死,以死明志。
焦仲卿,庐江府府吏,福薄的相貌。懦弱孝顺,虽然对刘兰芝用情至深,但面对母亲的决定却不敢违抗,听闻爱人殉情后,最终决定和随爱人一同赴死。
活动三:深入研读鉴语言
在撰写人物小传时,不仅要对故事和人物有所了解,在文笔上,还可以参考课文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对人物进行润色。
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继承了《诗经》的创作特点,但也有所突破。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小组讨论,课文在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上对《诗经》有哪些继承,又有哪些突破?
活动三:深入研读鉴语言
1. 课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课文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诗经》一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直陈其意也”,是以平实的语言铺陈事物,通过比喻来引出所要咏的内容;
比,“以彼物比此物,使之相类也”,以事物为发端,通过类比来引出要歌咏的内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过借景、比喻、触物兴词等手法来创造诗意。
请小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赏析一二。
例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是刘兰芝自述的生平,按时间顺序铺陈的,形象地说明了她的多才多艺。
例2: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是刘兰芝在被遣返娘家时和焦仲卿清点自己带来焦家的嫁妆,也从侧面写出了她出嫁时的盛况,反衬出如今夫妻离别的凄凉。
例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刘兰芝辞别焦家时的打扮,从头到脚的铺排渲染,表明她仪态万千,盛装而来。突显了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例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铺陈了太守家准备婚事的场面,写出了富丽堂皇、张灯结彩的景象,表明太守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①赋,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次赋的表现手法:
例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是刘兰芝自述的生平,按时间顺序铺陈的,形象地说明了她的多才多艺。
例2: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是刘兰芝在被遣返娘家时和焦仲卿清点自己带来焦家的嫁妆,也从侧面写出了她出嫁时的盛况,反衬出如今夫妻离别的凄凉。
例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刘兰芝辞别焦家时的打扮,从头到脚的铺排渲染,表明她仪态万千,盛装而来。突显了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例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铺陈了太守家准备婚事的场面,写出了富丽堂皇、张灯结彩的景象,表明太守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例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是刘兰芝自述的生平,按时间顺序铺陈的,形象地说明了她的多才多艺。
例2: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是刘兰芝在被遣返娘家时和焦仲卿清点自己带来焦家的嫁妆,也从侧面写出了她出嫁时的盛况,反衬出如今夫妻离别的凄凉。
例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刘兰芝辞别焦家时的打扮,从头到脚的铺排渲染,表明她仪态万千,盛装而来。突显了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例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铺陈了太守家准备婚事的场面,写出了富丽堂皇、张灯结彩的景象,表明太守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①赋,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次赋的表现手法:
例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是刘兰芝自述的生平,按时间顺序铺陈的,形象地说明了她的多才多艺。
例2: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是刘兰芝在被遣返娘家时和焦仲卿清点自己带来焦家的嫁妆,也从侧面写出了她出嫁时的盛况,反衬出如今夫妻离别的凄凉。
例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刘兰芝辞别焦家时的打扮,从头到脚的铺排渲染,表明她仪态万千,盛装而来。突显了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例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铺陈了太守家准备婚事的场面,写出了富丽堂皇、张灯结彩的景象,表明太守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②比和兴,课文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代诗歌常以飞鸟徘徊起兴来写夫妻离别。同时将离散的夫妻比作流连的飞鸟,在开头就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悲剧基调。
活动三:深入研读鉴语言
2. 课文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课文在篇章结构上对《诗经》有了一些突破。不同于前面几节课学习《诗经·氓》的每句四言,课文增加了一字,采取的是五言结构,并且从节奏来看,这些五言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如“孔雀\东南\飞”是“二二一”;而“五里\一\徘徊”却又变成了“二一二”;同时,课文中很少看见重复的句子,少了《氓》中的重章叠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在叙事上,相较四言来说,五言句式的叙事能力更强,同时由于少了重章叠句的出现,情节能够更加集中。在韵律上,节奏的形式变得多样,五言句式属于奇数句式,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
活动三:深入研读鉴语言
《孔雀东南飞》在继承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使画面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它在篇章结构上对《诗经》有所突破,将四言增加至五言,扩大了叙事容量,变换了句式节奏,使之具有韵律美。同时减少重章叠句的出现,使得情节更为集中。同学们在写作小传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作手法。
活动四:拓展延伸品结局
课文的结局是刘兰芝和焦仲卿先后殉情,最终成了千古爱情悲剧。使人物之所以经典也是因为这一结局的处理。因此在撰写人物小传时,需要特别注意人物结局的走向。阅读下面两篇古代爱情故事,结合它们的结尾,谈谈你对《孔雀东南飞》这样结局的看法。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一种奴隶人的刑罚,白天使之防备寇虏,夜晚使之修筑长城)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一种奴隶人的刑罚,白天使之防备寇虏,夜晚使之修筑长城)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晋)干宝《搜神记·韩凭夫妇》
山伯大惊,方知假扮男子,自愧愚鲁不能辨识。寒温已罢,便谈及婚姻之事。英台将哥嫂做主,已许马氏为辞。山伯自恨来迟,懊悔不迭。分别回去,遂成相思之病,奄奄不起,至岁底身亡。嘱付父母,可葬我于安乐村路口。父母依言葬之。
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英台举眼观看,但见梁山伯飘然而来,说道:“吾为思贤妹一病而亡,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可出轿一顾。”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顷刻天清地明,那地裂处只如一线之细。歇轿处,正是梁山伯坟墓。
乃知生为兄弟,死作夫妻。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其种到处有之,至今犹呼其名为梁山伯、祝英台也。
后人有诗赞云:三载书帏共起眠,活姻缘作死姻缘。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八》(节选)

山伯大惊,方知假扮男子,自愧愚鲁不能辨识。寒温已罢,便谈及婚姻之事。英台将哥嫂做主,已许马氏为辞。山伯自恨来迟,懊悔不迭。分别回去,遂成相思之病,奄奄不起,至岁底身亡。嘱付父母,可葬我于安乐村路口。父母依言葬之。
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英台举眼观看,但见梁山伯飘然而来,说道:“吾为思贤妹一病而亡,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可出轿一顾。”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顷刻天清地明,那地裂处只如一线之细。歇轿处,正是梁山伯坟墓。
乃知生为兄弟,死作夫妻。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其种到处有之,至今犹呼其名为梁山伯、祝英台也。
后人有诗赞云:三载书帏共起眠,活姻缘作死姻缘。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八》(节选)

正如台湾女作家简媜所说,“深情即是一场悲剧,需要用死来句读。”《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结局是有情人双双殉情,这样的结局太过沉痛,因此有了结尾的合葬华山傍,同时以松柏、梧桐互相覆盖,中间有恩爱的鸳鸯飞出,这一切的一切都使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具有了浪漫的色彩。
这一对待爱情悲剧的写法也一直在古代文学中得以流传,例如《搜神记》中的韩凭夫妇故事,也是有情人最终得以合葬,而鸳鸯停栖于树;明代的冯梦龙写梁山伯于祝英台的故事时,两人生前有缘无分,死后幻化为蝶。
不难发现,从《孔雀东南飞》开始,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就遵循了这样一种艺术处理方式,并非彻头彻尾的悲剧,有情人生不能同衾,但死可以同穴。同时那些树儿、鸟儿和蝶儿,都成为他们的化身,以另一种形式永远在了一起。
活动四:拓展延伸品结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从对话内外感知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位人物的具体形象,同时也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诗经》分析了课文在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继承和突破,在最后,通过类比其他悲剧爱情故事的结局,赏析了这一爱情悲剧结尾处的艺术韵味。
作业布置
请结合课堂上学到的人物小传的写作方法,给《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个人物扩写他\她的小传。
要求:字数500字以上,贴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