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0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30 20:44:19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巴黎和约》
屈辱外交
第壹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提出背景
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不利于发展友好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概况
目的
发展同邻国与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提出
1953年底,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发展
1954年底,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周恩来与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内容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意义
对中国而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而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并逐渐成为其基本准则。
第贰章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日内瓦会议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尼。台湾特务机关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11人遇难。
危机重重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方针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社会制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