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高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部分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的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
A. 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 B. 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C. 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D. 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代市集有固定的活动空间,贸易摊却安排的井井有条,由此可知,当时的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D项正确;集市有固定的活动区,并未和居民区融合,排除A项;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是在宋朝,排除B项;汉代市民阶层尚未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2. 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
A. 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 B. 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 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 D. 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的中国近代城市既有体现中国传统的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又有体现西方影响的商埠区、工业区和西式商业中心,体现了中西交融的特点,D项正确;从图中的工业居住混合区、商埠区、新市区推知,该城市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经济功能十分突出,排除A项;该城市的地域划分中统治阶层所在区域或官府的位置不突出,也没有明显的礼制和等级特征,不能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排除B项;由于西方科技和工业文明引入,近代中国城市交通除传统的河运外,越来越依靠走电车、汽车的马路与走火车的铁路,对自然条件的依赖降低,排除C项。故选D项。
3. 《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观点 B. 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
C. 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读材料可知,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于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历史解释,各位历史学家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来分析历史问题,结合史学研究方法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B项正确;“只能有一种正确观点”不符合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的历史学家只是处于不同的时代,无法判断他们的立场是相同还是不同,排除C项;后世学者的研究不一定古代研究观点可信,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判断历史研究观点是否可信,主要依靠历史史料佐证,而不是研究人员所处的时代,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 读如表《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2015年》,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线路(设定距离大致相等) 工期
中国 北京—上海 3
日本 东京—新大阪 5
德国 科隆—法兰克福 7
英国 伦敦—福克斯通 11
韩国 首尔—大丘 12
意大利 罗马—佛罗伦萨 22
A.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 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数据可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工期最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速铁路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相关,工期短,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速度较快,B项正确;铁路建设工期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排除A项;铁路建设工期长短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排除C项;D不符合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实际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
A. 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 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成果
C. 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 D. 促成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西欧。材料表明在中世纪的西欧,医师给病人治病时更多关注的是病人的脉搏和尿液再就是病人表现的一些症状,神学的影响较小,这都能体现医师的思考判断能力,也就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还必须根据气象和星象做判断,说明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排除A项;近代科学的诞生是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医患关系,更得不出医患关系和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6. 如表为阿拉伯帝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铿迭(796-873年)在其医学著作中所涉及的药物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此时的阿拉伯( )
区域 比例
两河流域和闪米特传统 33%
希腊 23%
波斯 18%
印度 13%
古埃及 3%
阿拉伯 5%
A. 医学成就领先世界 B. 医学体系较为完备
C 本土药物作用有限 D. 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96——873年(阿拉伯帝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通过阿拉伯帝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铿迭在其医学著作中所涉及的药物主要来源,可知阿拉伯医学吸收了波斯、印度、希腊等医学成就,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说明阿拉伯深受外来文化影响,D项正确;没有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材料无法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成就世界领先,排除A项;材料是药物主要来源,只是医学中的一部分,不能得出医学体系较为完备,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阿拉伯吸收了波斯、印度、希腊等药学成就,没有说本土药物作用的信息,得不出本土药物作用有限,排除C项。故选D项。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了一批不脱离生产的医务人员,他们半农半医,农民亲切称之为“赤脚医生”。农民有了小病小伤就由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还负责组织除“四害”、做疫情报告、卫生宣传等工作。据此可知,赤脚医生( )
A. 弥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 B. 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 使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 D. 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有了小病小伤就由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还负责组织除“四害”、做疫情报告、卫生宣传等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村赤脚医生深入基层,使得以政府为后盾的合作医疗也逐渐推广,有利于缓解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弥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赤脚医生”,而“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使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赤脚医生的作用在于使得农民得到医疗资源的服务,不是“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
8.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 )
A. 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 B. 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 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 D. 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敬天保民”“仁者爱人”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观点的提出,说明西周到春秋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C项正确;据所学,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民本,排除A项;据所学,周公、孔子和管子等人并不主张民主,排除B项;据所学,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统治者接受,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
A. 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B. 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C. 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D.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8000—5000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修建中,“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这体现了在城市布局中的整体规划,在文化上体现出的是对秩序的追求,“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体现了中心位置的特殊性,反映了稳定执中,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不能反映有容乃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建筑物的修建上较为规整,没有体现对祖先的崇拜和对人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然对人的活动的影响,不能反映天人合一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习近平在与博鳌亚洲论坛董事的会见中指出:“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这段讲话蕴涵了中华文化( )
A.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C. 以和为贵的道德观 D. 厚往薄来的义利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讨论亚洲发展大计的国际场合强调“和合共生”的理念,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的国际观,B项正确;天人合一体现的是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和合共生”,与世界各国和谐共处,材料并未涉及“以和为贵”,排除C项;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多指物质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个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古希腊地理学理论的错误引导 B. 东西方当时处于彼此隔绝状态
C. 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据材料“中世纪的地图......‘中心为耶路撒冷’......代表三个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并结合所学,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故呈现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中世纪地图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主要原因来自基督教的影响,而不是古希腊地理学理论的错误引导,排除A项;当时东西方有直接的经济文化交流,不能说两者彼此隔绝,排除B项;中世纪地图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主要原因来自基督教的影响,而不是因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且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阅读下图,该图可印证古印度( )
A. 等级结构趋于复杂化 B. 各族群融合的进程加快
C. 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 D. 种姓制推动了民族迁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时期。据材料可知,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在古印度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等级结构趋于复杂化,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等级结构,没有体现族群融合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佛教的传播信息,排除C项;民族迁徙在古印度促使种姓制度的形成,而非种姓制推动了民族迁徙,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
A. 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C.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 美国内战后南北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①涉及的时间是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移民美国出现高潮主要是因为美国此时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②对应的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移民美国陷入低谷,主要由于美国此时正处在大危机时期,C项正确;美国独立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②对应时间20世纪30年代,涉及战争应该是二战,排除A项;20世纪初美国仅仅是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并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B项;材料①涉及的时间是20世纪初,美国内战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
A. 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B. 继承和创新了宗主国文化
C. 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D. 彻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文明时期、16世纪(美洲)。根据材料“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可知,墨西哥文化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体现了拉丁美洲文化多元性,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墨西哥文化多元并不是继承和创新了宗主国文化,排除B项;墨西哥文化包含欧洲和美洲文化,排除C项;彻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迹,“彻底”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
A. 南北发展差距缩小 B. 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 冷战局面得以结束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2008年(世界)。据本题材料表格可知,世界贸易额不断增加,国际直接投资不断上涨,与跨国公司的全球流动有关,这是跨国公司加速发展带来的结果,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全球化过程中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该项说法不符实际,排除A项;题干中说明的时间是1970~2008年,冷战局面是在20世纪90年代结束的,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成立的,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 1903年,猕猴桃由中国引入新西兰,在当地大量种植。因其外表与新西兰国鸟Kiwi(几维鸟)相似,故取名Kiwi Fruit(奇异果),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由此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各大洲物产交流 B. 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
C. 奇异果命名体现新西兰自然崇拜 D. 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世界)。据题意可知,1903年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大量种植,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这体现出中国的物种传播到大洋洲并销往世界,说明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无法得出各大洲物产交流,且此时已经不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无法得出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排除B项;奇异果命名只能说明新西兰命名的本土化,无法得出自然崇拜,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52分)
二、材料分析题
17. [新考法·传统文化丨结合家庭观念考查儒家思想]家是文化中的一个常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的混乱离散之后,宋代儒者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创制推动了宗族重建。苏洵力图通过编撰族谱来培养族人孝悌之心、维系宗族团结。司马光《温公家范》的写作方法是“收集整理儒家经典中关于伦理规范的议论,然后证之以各类史传故事,反复闽述,发明经义”。朱熹的《朱子家礼》制定了一套接续古礼内在精神、与时俱进适应当世并且便易民间施行的礼仪规范,他把原本该归入祭礼的“祠堂”部分置于《朱子家礼》的最前面。学界基本公认,“从朱熹以后,士大夫的家庙和庶人的正寝就逐渐衰废,祠堂就代之而起了”。
——摘编自吴倩《宋代儒者与宗族重建之关系探微》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们认为传统家庭以家长为本位,无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因而他们呼吁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如取消买卖和包办婚姻,简化婚礼等。不管怎样,五四运动为新的家庭文化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时期以来的理性精神、科学主义、人道主义和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等意识都渗透在家庭观念的变革理想中,这也是这一时期家庭观变革的进步意义之所在。
——摘编自李桂梅《中国近代以来家庭文化变迁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者重建宗族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家庭观”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并简析促使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文化”。
【答案】(1)①撰修族谱或家谱;②制定家范、家礼;③继承古礼精神内核并创新,规范日常行为及礼仪;④修建祠堂,重视祭祖。
(2)现代化因子:①自由平等观念;②婚姻自主及新式婚礼观;③理性精神与科学主义;④人道主义精神。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共和政体建立;②反对专制、解放思想的时代要求;③个体意识的觉醒;④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3)①继承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内涵,如孝敬父母、团结家族等;②革新传统家文化中的落后因素,如家长制、包办等;③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充实家文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等;④借鉴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如理性、自由平等、人文主义精神等,为家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宋代中国。由材料一“宋代儒者重建宗族的举措”“苏洵力图通过编撰族谱来培养族人孝悌之心、维系宗族团结”可知,撰修族谱或家谱;据材料一中“司马光《温公家范》”“朱熹的《朱子家礼》”可知,制定家范、家礼;由材料一中“接续古礼内在精神……便易民间施行的礼仪规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继承古礼精神内核并创新,规范日常行为及礼仪;据材料一“家庙和庶人的正寝就逐渐衰废,祠堂就代之而起”,结合所学可知,修建祠堂,重视祭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20世纪初中国。第一小问现代因子,由材料二“(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揭露和批判)传统家庭以家长为本位,无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可得出,自由平等观念;据材料二“提出了一些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如取消买卖和包办婚姻,简化婚礼等”可知,婚姻自主及新式婚礼观;据材料二“理性精神、科学主义、人道主义和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等意识都渗透在家庭观念的变革理想中”可知,理性精神、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第二小问原因,综合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以来的理性精神……”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其主客观原因可得出,辛亥革命后,共和政体建立,反对专制、解放思想成为时代要求,国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当代中国。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结合文化发展角度,从传统到现实,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思考“传承‘家文化’”,并举例说明,如首先应继承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内涵,其次要革新传统家文化中的落后因素,第三,需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充实家文化,并借鉴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为家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18.
材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也迅速开展起来。如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
——摘编自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的影响。
【答案】(1)政府主导和立法保障;渐进性改革;医疗保障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局部地区试点到逐渐推广。
(2)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了民众生活(或提高了民众健康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也迅速开展起来”可归纳出医疗改革有政府主导和立法保障;从改革的过程来看,从出台各种法律到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建立,说明了我们的改革属于渐进性改革;从医疗保障的种类来看,可归纳出医疗保障改革涉及范围广泛;从推广的过程来看,是局部地区试点到逐渐推广。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中“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可知,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案的颁布,改善了民众生活(或提高了民众健康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根据“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可知,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根据“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等改革成果,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等方面分析可知,医疗保障改革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快建设州际公路网,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公路里程持续上升,并最终超越了铁路,于1956年建立起全国性的、拥有跨越全美48个州的公路干线网络。更重要的是,生产企业为降低库存成本,提出了大批量原料供应和产品运输时限的要求,速度便成为快递业的制胜关键。快递行业将门到门运输作为重要的增值服务,时效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公路迅速抢占了铁路快递市场。随着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工业的崛起,高附加值商品的快递需求增加。成立于1907年、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美国联合包裹速递在这一时期成为行业领导者。
——摘编自张功《快递行业研究报告:美日德快递巨头成长经验总结》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从153万件提升到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2018年,中国建成230多个邮政和快递类专业物流园区,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3944.8万公里,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5万处。全行业拥有3家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全货机115架,邮政、快递服务汽车32.2万辆,电商班列、高铁快递等运营模式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电子运单使用率超96%,极大提高了各环节处理效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得到加快应用,行业开始出现“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业态。
——摘编自练生亮《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超越美日欧总和,四大投资风口凸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快递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快递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以时效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公路运输为主;速度成为快递业的制胜关键;高附加值商品的快递需求增加。
(2)不同之处:起步晚,发展快;运输手段多样;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高。影响: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特点:根据材料“时效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公路迅速抢占了铁路快递市场”可知,以时效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公路运输为主;根据材料“速度便成为快递业的制胜关键”可知,出速度成为快递业的制胜关键。根据材料“随着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工业的崛起,高附加值商品的快递需求增加”可知,高附加值商品的快递需求增加。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从153万件提升到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可知,起步晚,发展快;根据材料“全行业拥有3家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全货机115架,邮政、快递服务汽车32.2万辆,电商班列、高铁快递等运营模式取得重大进展”可知,运输手段多样;根据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得到加快应用”可知,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高。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就业、消费者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0. 【客家人的迁徙】
材料一
时间 迁徙原因 目的地
317年-879年 东晋五胡乱华 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南部、赣江上下游
880年-1126年 唐末黄巢事变 皖南、露东南、闽西南、鼻东北
1127年-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 粤东、粤北
1600年-1700年 反清复明、迁海复界、湖广填四川 川、贵、湘、台湾等地
1862年-1874年 广东西路事件、太平天国起义 粤南、琼、桂、滇、港澳、南洋、欧美
材料二 客家人是原居住在中原一带的汉民,从东晋至明清的千余年间,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徙,浦北境内的客家历史应该追溯到距今1585年的我国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河南南阳西江督护陈伯绍奉命南赴,在今天浦北境内的石冲镇设立了当时与广州齐名的越州城。辖地东至茂名,南达雷州半岛全部,西与今钦州接壤,北至容县一带。以古越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史也随之辐射整个区域。
客家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古越州文化。千百年来,许多古老的客家传统文艺形式历经风雨而颜色不变,跳岭头、采茶戏、舞龙以及聚集了客家人文精华的戏曲等,广为流传。
——根据互联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客家人口流动现象,进行历史解释。(要求:明确指出迁徙概况,阐明理由,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客家民系是在客家先民的迁徙运动中形成的,客家人经历了数次迁徙,其大致范围为从洛阳附近迁往南方,再从南方迁往西南的成都、东部沿海和台湾、广西及东南亚,甚至到欧洲。客家人向南迁徙的原因和背景是多样的,包括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如北方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发;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政局相对安定等等。客家人的迁徙给迁入地带来重要影响,如给当地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友好交流,丰富了各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总之,客家南迁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客家人迁徙路线示意图”中的路线和目的地,可概述客家人向南迁徙的基本情况,如客家人经历了数次迁徙,其大致范围为从洛阳附近迁往南方,再从南方迁往西南的成都、东部沿海和台湾、广西及东南亚,甚至到欧洲等等。根据材料“客家人迁徙路线示意图”中的迁徙原因,分析客家人向南迁徙的原因和背景,如客家人向南迁徙的原因和背景是多样的,包括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如北方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发;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政局相对安定等等。根据材料“以古越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史也随之辐射整个区域”“客家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古越州文化。千百年来,许多古老的客家传统文艺形式历经风雨而颜色不变,跳岭头、采茶戏、舞龙以及聚集了客家人文精华的戏曲等,广为流传”和所学知识,概述客家人向南迁徙的影响,如给当地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友好交流,丰富了各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2024年春季学期高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部分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
A. 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 B. 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C. 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D. 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
2. 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
A. 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 B. 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 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 D. 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3. 《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
C. 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
4. 读如表《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2015年》,据表得出结论是
国家 线路(设定距离大致相等) 工期
中国 北京—上海 3
日本 东京—新大阪 5
德国 科隆—法兰克福 7
英国 伦敦—福克斯通 11
韩国 首尔—大丘 12
意大利 罗马—佛罗伦萨 22
A.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 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5. 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
A. 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 是近代科学发展成果
C. 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 D. 促成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6. 如表为阿拉伯帝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铿迭(796-873年)在其医学著作中所涉及的药物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此时的阿拉伯( )
区域 比例
两河流域和闪米特传统 33%
希腊 23%
波斯 18%
印度 13%
古埃及 3%
阿拉伯 5%
A. 医学成就领先世界 B. 医学体系较为完备
C. 本土药物作用有限 D. 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了一批不脱离生产的医务人员,他们半农半医,农民亲切称之为“赤脚医生”。农民有了小病小伤就由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还负责组织除“四害”、做疫情报告、卫生宣传等工作。据此可知,赤脚医生( )
A. 弥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 B. 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 使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 D. 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水平
8.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 )
A. 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 B. 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 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 D. 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9.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
A. 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B. 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C. 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D.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10. 习近平在与博鳌亚洲论坛董事的会见中指出:“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这段讲话蕴涵了中华文化( )
A.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C. 以和为贵的道德观 D. 厚往薄来的义利观
11.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个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古希腊地理学理论的错误引导 B. 东西方当时处于彼此隔绝状态
C. 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12. 阅读下图,该图可印证古印度( )
A. 等级结构趋于复杂化 B. 各族群融合的进程加快
C. 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 D. 种姓制推动了民族迁徙
13. 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
A. 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C.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 美国内战后南北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4. 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
A. 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B. 继承和创新了宗主国文化
C. 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D. 彻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迹
15.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
A. 南北发展差距缩小 B. 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 冷战局面得以结束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6. 1903年,猕猴桃由中国引入新西兰,在当地大量种植。因其外表与新西兰国鸟Kiwi(几维鸟)相似,故取名Kiwi Fruit(奇异果),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由此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各大洲物产交流 B. 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
C. 奇异果命名体现新西兰自然崇拜 D. 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52分)
二、材料分析题
17. [新考法·传统文化丨结合家庭观念考查儒家思想]家是文化中的一个常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的混乱离散之后,宋代儒者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创制推动了宗族重建。苏洵力图通过编撰族谱来培养族人孝悌之心、维系宗族团结。司马光《温公家范》的写作方法是“收集整理儒家经典中关于伦理规范的议论,然后证之以各类史传故事,反复闽述,发明经义”。朱熹的《朱子家礼》制定了一套接续古礼内在精神、与时俱进适应当世并且便易民间施行的礼仪规范,他把原本该归入祭礼的“祠堂”部分置于《朱子家礼》的最前面。学界基本公认,“从朱熹以后,士大夫的家庙和庶人的正寝就逐渐衰废,祠堂就代之而起了”。
——摘编自吴倩《宋代儒者与宗族重建之关系探微》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们认为传统家庭以家长为本位,无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因而他们呼吁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如取消买卖和包办婚姻,简化婚礼等。不管怎样,五四运动为新的家庭文化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时期以来的理性精神、科学主义、人道主义和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等意识都渗透在家庭观念的变革理想中,这也是这一时期家庭观变革的进步意义之所在。
——摘编自李桂梅《中国近代以来家庭文化变迁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者重建宗族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家庭观”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并简析促使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文化”。
18.
材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也迅速开展起来。如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
——摘编自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快建设州际公路网,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公路里程持续上升,并最终超越了铁路,于1956年建立起全国性的、拥有跨越全美48个州的公路干线网络。更重要的是,生产企业为降低库存成本,提出了大批量原料供应和产品运输时限的要求,速度便成为快递业的制胜关键。快递行业将门到门运输作为重要的增值服务,时效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公路迅速抢占了铁路快递市场。随着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工业的崛起,高附加值商品的快递需求增加。成立于1907年、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美国联合包裹速递在这一时期成为行业领导者。
——摘编自张功《快递行业研究报告:美日德快递巨头成长经验总结》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从153万件提升到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2018年,中国建成230多个邮政和快递类专业物流园区,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3944.8万公里,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5万处。全行业拥有3家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全货机115架,邮政、快递服务汽车32.2万辆,电商班列、高铁快递等运营模式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电子运单使用率超96%,极大提高了各环节处理效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得到加快应用,行业开始出现“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业态。
——摘编自练生亮《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超越美日欧总和,四大投资风口凸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快递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快递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影响。
20. 【客家人的迁徙】
材料一
时间 迁徙原因 目的地
317年-879年 东晋五胡乱华 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南部、赣江上下游
880年-1126年 唐末黄巢事变 皖南、露东南、闽西南、鼻东北
1127年-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 粤东、粤北
1600年-1700年 反清复明、迁海复界、湖广填四川 川、贵、湘、台湾等地
1862年-1874年 广东西路事件、太平天国起义 粤南、琼、桂、滇、港澳、南洋、欧美
材料二 客家人是原居住在中原一带的汉民,从东晋至明清的千余年间,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徙,浦北境内的客家历史应该追溯到距今1585年的我国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河南南阳西江督护陈伯绍奉命南赴,在今天浦北境内的石冲镇设立了当时与广州齐名的越州城。辖地东至茂名,南达雷州半岛全部,西与今钦州接壤,北至容县一带。以古越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史也随之辐射整个区域。
客家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古越州文化。千百年来,许多古老的客家传统文艺形式历经风雨而颜色不变,跳岭头、采茶戏、舞龙以及聚集了客家人文精华的戏曲等,广为流传。
——根据互联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客家人口流动现象,进行历史解释。(要求:明确指出迁徙概况,阐明理由,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