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16:33:11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4·京山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 焉知非福 过犹不急 热泪盈眶
B.赴汤蹈火 悬崖峭壁 自愧弗如 追根求原
C.身临其境 随心所欲 头晕目眩 衣衫
D.拨得头筹 精兵简政 张灯结彩 垂头丧气
2.(2024·鄂州模拟)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乡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胆怯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乡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乡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是山乡的儿女就应谨慎小心
C.是山乡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乡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3.(2024·京山模拟)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4.(2023六下·揭阳期末)下列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欣喜若狂”一词不一样的是(  )。
A.惊天动地 B.多如牛毛 C.闭月羞花 D.胆大包天
5.(2024·黄冈模拟)用来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下列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6.(2024·广水模拟)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
B.中国是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经过此事,这家企业应当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素质。
7.(2024·京山模拟)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兵减政 轻歌曼舞 破琴绝铉 潮汛
B.别出心裁 专心至志 全神贯注 占据
C.司空见惯 余音绕梁 见微知著 惊惶
8.(2023六下·揭阳期末)翻开(  ),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荒岛如何变成微型文明社会。
A.《骑鹅旅行记》
B.《爱丽丝漫游奇境》
C.《鲁滨逊漂流记》
D.《汤姆·索亚历险记》
9.(2024·京山模拟)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④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0.(2024·京山模拟)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王熙凤;“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写的是林黛玉。
B.神话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C.“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故事情节均出自《三国演义》,所涉及的主人公就是被后人称为“武圣”的关羽。
D.《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像“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打虎将”武松等,都是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
二、积累运用。
11.(2024·京山模拟)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写倡议书可以依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2)任何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3)《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失望委屈到无奈、焦急的过程。
(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要读出“赞美、喜悦”之情。
(5)“同读一本书”交流时,我们要时刻注意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一找到理由就反驳他。
12.(2024·京山模拟)句子加工厂。
(1)   ,门前流水尚能西!
(2)请根据给出的地点写合适的提示语。
医院走廊:   。
公园草坪:   。
(3)认真读例句,注意加点部分,根据下面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冷:   
(4)老师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老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仿写)
三、快乐阅读。(30分)
(2024·京山模拟)认真阅读《学与问》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来,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3.从文中找出两个形容世界发展变化快的成语写下来,
①   ②   
14.认真阅读短文,思考填空。
①本文围绕着“学与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   。作者主要运用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一是   ,二是   。课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它在全文中还起到   的作用。
②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的问题是:   ,解决的办法有   ,明白的道理是   。
15.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向几个“为什么”,文中提到的原因有两个,请你写下来。
16.请你也写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本文的核心观点。
17.阅读《学与问》,你一定联想到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合这两篇文章,写一些你获得的启示。
(2024·京山模拟)阅读与交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
④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⑤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论说类文章,中心论点是:   。
19.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最相近的一句名言是(  )
A.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牛顿
B.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C.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泰戈尔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20.“把‘?’拉直变成‘!’”中,“?”指   ,“!”指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避免啰嗦重复,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2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原文中列举了多个事例,节选部分中的事例是: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也举一例:   
22.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有的人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有的人认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2024·京山模拟)阅读。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②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③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23.通读全文,完成题目。
①本文按照   顺序,围绕“   ”这个主题,有详有略地叙述了龙舟竞赛和赶鸭子竞赛等场景。
②“龙舟竞赛”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三个场景,请按叙述顺序进行概括:   →   →赛完领奖赏。
24.请把文中直接描写桨手划船的语句抄写下来。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了湘西端午民俗,主要有龙舟竞赛和赶鸭子竞赛。
B.描写赶鸭子竞赛是为了讽刺军官的身份优越。
C.军官放鸭子和百姓赶鸭子充分体现了军民同庆端午。
D.文中描写了端午日桨手、鼓手划船竞赛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大家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
26.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风俗或活动?这样的风俗或活动是为了纪念什么?请简单介绍。
27.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请你选择一句描写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书写下来。
四、习作(30分)
28.(2024·京山模拟)做科学实验,阅读科幻故事,观看幻想电影,常常引发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请以《我的超能力》为题写作,写出你拥有超能力后的奇特又合理的经历,包括你的生活环境、学习状态、创新发明等。
要求:①先拟好题目,写在作文格中;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③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故“急”错误,应为“及”。
B.有误,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故“原”错误,应为“源”。
C.正确。
D.有误,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故“拨”错误,应为“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仿写和补充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结合题干例句可知,“在我骄傲的时候"应对应"虚怀若谷"。
故答案为:D
【点评】仿写句子时应该认真分析例句,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然后确定内容。
3.【答案】B
【知识点】诗;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句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节日风俗及诗歌翻译。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
4.【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A.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多如牛毛:像牛毛一样多。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闭月羞花:使花儿害羞,使月亮躲藏起来。形容女子貌美。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
D.胆大包天:形容胆子非常大,敢于胡作非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结合语境“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可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最合适。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6.【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D项中句子前后表述不一致,应该把“能否”去掉,改成“要”;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故“破琴绝铉”错误。
B.有误,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故“专心至志”错误。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做内容可知,鲁滨逊是个勇敢、机智、热爱探险,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题干说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9.【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①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描写的是竹子。
②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描写的是梅花。
③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意思是: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描写的是菊花。
④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兰》,意思是:香来知道有兰,立即请求就不莸。描写的是兰花。
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和衔接排序。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10.【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误;“打虎将”是李忠。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熟悉名著中人物及相关情节,还要了解与人物相关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特色。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11.【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正确;
(2)错误,应改为: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3)正确;
(4)正确;
(5)错误,应改为:“同读一本书”交流时,我们要认真听别人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学习交流、阅读策略和方法。每一种文体都有一定的特点,按照这个特点写最能表情达意。把握文章的文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12.【答案】(1)谁道人生无再少
(2)关爱病人,轻言细语;脚下留情,爱护花草
(3)寒冬腊月,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
(4)孩子紧紧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想。
【知识点】仿写;语言得体;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由下句“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上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2)医院应保持安静,因此可用提示语:关爱病人,轻言细语;公园草坪要注意爱护花草,因此可用提示语:脚下留情,爱护花草。
(3)运用夸张的手法仿写句子体现冷,通顺合理即可。
(4)仿写句子,通顺合理即可。比如:孩子紧紧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想。
故答案为:(1)谁道人生无再少;(2)关爱病人,轻言细语;脚下留情,爱护花草;(3)寒冬腊月,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4)孩子紧紧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想。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积累、句子仿写等,要读懂题目要求,根据具体的要求分析作答。
【答案】13.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4.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好“问”;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承上启下;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问妈妈、问题放在心上、观察思考;山上山下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远是因为深山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15.①“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6.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里,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究古书时,他发现许多医学家的说法不一致,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渔夫等人请教,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17.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锲而不舍地寻找答案,多学、多问、多思考,才会获得成功。
【知识点】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形容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形容变化极多极快。所以文中形容世界发展变化快的成语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两个词语在第③段的第二句。
故答案为: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第①段讲了学与问的关系,第②段讲了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喜欢问,第③段讲了我们要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多向他人请教。第④段讲了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第⑤段讲了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能帮助我们成为学习的主人。①本文围绕着学与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主要运用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一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好问,二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课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它在全文中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从第⑥段的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可以知道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从“他去问妈妈,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可以知道沈括解决的办法有问妈妈、问题放在心上、观察思考;从“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沈括明白的道理是:山上山下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远,是因为深山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故答案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好“问”;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承上启下;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问妈妈、问题放在心上、观察思考;山上山下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远是因为深山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①段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和第③段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可以知道,我们遇事多向几个“为什么”的原因是:①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故答案为:①“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文的核心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题目要求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文章的核心观点,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具体事例即可。示例:在比萨大学学医的你利略,听了数学家玛窦利奇的讲课后,向利奇提出了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利奇认为伽利略是一个天才,鼓励伽利略自学感兴趣的学科。伽利略努力学习,最终学有所成,被后人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故答案为: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里,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究古书时,他发现许多医学家的说法不一致,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渔夫等人请教,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目要求结合本文和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写出自己的获得的启示,根据自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写下自己获得的示即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示例: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勤于思考,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故答案为: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锲而不舍地寻找答案,多学、多问、多思考,才会获得成功。
【答案】1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9.D
20.发现问题;找到真理;C
21.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22.我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我和好朋友小华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无论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还是课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籍,我俩都暗暗较劲看谁做得更好。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竞争使我们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五名,我们越比越有劲头,越比也越优秀。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8.结合课文内容, 本文的特点是标题就是论点,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9.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那么,等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故答案为: D
2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由划线句子“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把‘?’拉直变成‘!’”意思是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解决问题。“?”指发现的问题。“!”指找到问题并解决。这样写可以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发现问题 找到真理 C
2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原文中列举了多个事例,节选部分中的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能举出一例即可。
故答案为: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2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进行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我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我和好朋友小华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无论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还是课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籍,我俩都暗暗较劲看谁做得更好。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竞争使我们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五名,我们越比越有劲头,越比也越优秀。
【答案】23.时间;端午日;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
24.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25.B
26.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投入粽子。
2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2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端午日介绍了茶峒人是如何欢度端午节的。“龙舟竞赛”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三个场景,包括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赛完领奖赏三个场景。
故答案为:时间、端午日、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
24.文中直接描写桨手划船的语句是“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故答案为: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25.A、C、D正确;B不恰当,描写赶鸭子是为了体现了城中戍军长官与民同乐的精神。
故答案为:B
26.根据实际来介绍即可。
故答案为: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投入粽子。
27.选择一句描写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书写下来,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8.【答案】我的超能力
时间到了公元2500年,人类的科技文明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之势,人们可以轻松拥有超能力。我也拥有了一项超能力,那就是瞬间变身的能力!啥叫瞬间变身?就是你可以瞬间把自己变成一只动物,这样你就可以拥有这个动物的特殊能力啦!比如我想跑得比汽车还快,那么我就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猎豹。如果我想翱翔蓝天,我就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雄鹰。如果我想潜入深海,那么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海豚,如果我想拥有无敌的力量,那么我就可以变成威猛的霸王龙!
拥有了超能力,总得为人类社会作些贡献吧!我来到大街上,四处找寻帮助别人的机会。还别说,机会来得真快!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花园里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河里去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鲤鱼跃龙门,变成一只海豚跳入河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球顶了回来,引得小朋友们一阵欢呼。我又来到建筑工地,工人叔叔们正在拆楼,这不就是我的好机会吗?我一个变身,又变成一头力大无穷的霸王龙。一声嚎叫,冲到旧楼前面,用我的钢头用力一撞,楼就歪歪斜斜地倒了下去,工人叔叔们大声为我喝彩!我又来到青藏高原,看到牧民伯伯正在吃力地背着生活用品往雪山上运东西,我赶忙跑上前说:“伯伯,伯伯,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说着我就变成了一头大雄鹰,叼起伯伯们的大包裹,快速地飞上云宵。轻松地就把这些物资送上了雪山。伯伯们为我披上了洁白的哈达表示感谢!
蜘蛛侠说过: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我一定要好好利用我这个超能力为人类作贡献啊!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请以“我的超能力”为题,写一篇作文。本文写作需要想象能力。大胆运用想象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只有善干把想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起来,巧妙地设计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根据题目“我的超能力”展开想象,描述的重点可以放到自己的超能力是什么,拥有超能力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当然,想象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注意在想象时按一定顺序想,写作时再按一定顺序写,并且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别人看了才会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才不会觉得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
【点评】本文以现实为依托,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篇很有生趣的想象作文,作者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从而展开了一次“旅游”经历,通过这次经历,作者明白了“世界很大,但也很危险”。语言深刻,令人深思。
1 / 1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4·京山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 焉知非福 过犹不急 热泪盈眶
B.赴汤蹈火 悬崖峭壁 自愧弗如 追根求原
C.身临其境 随心所欲 头晕目眩 衣衫
D.拨得头筹 精兵简政 张灯结彩 垂头丧气
【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故“急”错误,应为“及”。
B.有误,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故“原”错误,应为“源”。
C.正确。
D.有误,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故“拨”错误,应为“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2.(2024·鄂州模拟)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乡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胆怯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乡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乡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是山乡的儿女就应谨慎小心
C.是山乡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乡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答案】D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仿写和补充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结合题干例句可知,“在我骄傲的时候"应对应"虚怀若谷"。
故答案为:D
【点评】仿写句子时应该认真分析例句,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然后确定内容。
3.(2024·京山模拟)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答案】B
【知识点】诗;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句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节日风俗及诗歌翻译。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
4.(2023六下·揭阳期末)下列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欣喜若狂”一词不一样的是(  )。
A.惊天动地 B.多如牛毛 C.闭月羞花 D.胆大包天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A.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多如牛毛:像牛毛一样多。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闭月羞花:使花儿害羞,使月亮躲藏起来。形容女子貌美。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
D.胆大包天:形容胆子非常大,敢于胡作非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2024·黄冈模拟)用来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下列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结合语境“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可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最合适。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6.(2024·广水模拟)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
B.中国是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经过此事,这家企业应当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素质。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D项中句子前后表述不一致,应该把“能否”去掉,改成“要”;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7.(2024·京山模拟)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兵减政 轻歌曼舞 破琴绝铉 潮汛
B.别出心裁 专心至志 全神贯注 占据
C.司空见惯 余音绕梁 见微知著 惊惶
【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故“破琴绝铉”错误。
B.有误,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故“专心至志”错误。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8.(2023六下·揭阳期末)翻开(  ),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荒岛如何变成微型文明社会。
A.《骑鹅旅行记》
B.《爱丽丝漫游奇境》
C.《鲁滨逊漂流记》
D.《汤姆·索亚历险记》
【答案】C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做内容可知,鲁滨逊是个勇敢、机智、热爱探险,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题干说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9.(2024·京山模拟)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④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①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描写的是竹子。
②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描写的是梅花。
③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意思是: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描写的是菊花。
④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兰》,意思是:香来知道有兰,立即请求就不莸。描写的是兰花。
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和衔接排序。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10.(2024·京山模拟)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王熙凤;“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写的是林黛玉。
B.神话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C.“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故事情节均出自《三国演义》,所涉及的主人公就是被后人称为“武圣”的关羽。
D.《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像“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打虎将”武松等,都是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
【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误;“打虎将”是李忠。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熟悉名著中人物及相关情节,还要了解与人物相关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特色。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二、积累运用。
11.(2024·京山模拟)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写倡议书可以依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2)任何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3)《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失望委屈到无奈、焦急的过程。
(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要读出“赞美、喜悦”之情。
(5)“同读一本书”交流时,我们要时刻注意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一找到理由就反驳他。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正确;
(2)错误,应改为: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3)正确;
(4)正确;
(5)错误,应改为:“同读一本书”交流时,我们要认真听别人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学习交流、阅读策略和方法。每一种文体都有一定的特点,按照这个特点写最能表情达意。把握文章的文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12.(2024·京山模拟)句子加工厂。
(1)   ,门前流水尚能西!
(2)请根据给出的地点写合适的提示语。
医院走廊:   。
公园草坪:   。
(3)认真读例句,注意加点部分,根据下面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冷:   
(4)老师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老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仿写)
【答案】(1)谁道人生无再少
(2)关爱病人,轻言细语;脚下留情,爱护花草
(3)寒冬腊月,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
(4)孩子紧紧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想。
【知识点】仿写;语言得体;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由下句“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上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2)医院应保持安静,因此可用提示语:关爱病人,轻言细语;公园草坪要注意爱护花草,因此可用提示语:脚下留情,爱护花草。
(3)运用夸张的手法仿写句子体现冷,通顺合理即可。
(4)仿写句子,通顺合理即可。比如:孩子紧紧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想。
故答案为:(1)谁道人生无再少;(2)关爱病人,轻言细语;脚下留情,爱护花草;(3)寒冬腊月,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4)孩子紧紧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想。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积累、句子仿写等,要读懂题目要求,根据具体的要求分析作答。
三、快乐阅读。(30分)
(2024·京山模拟)认真阅读《学与问》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来,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3.从文中找出两个形容世界发展变化快的成语写下来,
①   ②   
14.认真阅读短文,思考填空。
①本文围绕着“学与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   。作者主要运用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一是   ,二是   。课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它在全文中还起到   的作用。
②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的问题是:   ,解决的办法有   ,明白的道理是   。
15.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向几个“为什么”,文中提到的原因有两个,请你写下来。
16.请你也写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本文的核心观点。
17.阅读《学与问》,你一定联想到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合这两篇文章,写一些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3.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4.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好“问”;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承上启下;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问妈妈、问题放在心上、观察思考;山上山下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远是因为深山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15.①“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6.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里,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究古书时,他发现许多医学家的说法不一致,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渔夫等人请教,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17.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锲而不舍地寻找答案,多学、多问、多思考,才会获得成功。
【知识点】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形容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形容变化极多极快。所以文中形容世界发展变化快的成语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两个词语在第③段的第二句。
故答案为: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第①段讲了学与问的关系,第②段讲了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喜欢问,第③段讲了我们要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多向他人请教。第④段讲了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第⑤段讲了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能帮助我们成为学习的主人。①本文围绕着学与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主要运用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一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好问,二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课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它在全文中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从第⑥段的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可以知道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从“他去问妈妈,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可以知道沈括解决的办法有问妈妈、问题放在心上、观察思考;从“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沈括明白的道理是:山上山下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远,是因为深山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故答案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好“问”;北宋科学家沈括善学好问;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承上启下;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问妈妈、问题放在心上、观察思考;山上山下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远是因为深山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①段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和第③段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可以知道,我们遇事多向几个“为什么”的原因是:①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故答案为:①“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文的核心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题目要求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文章的核心观点,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具体事例即可。示例:在比萨大学学医的你利略,听了数学家玛窦利奇的讲课后,向利奇提出了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利奇认为伽利略是一个天才,鼓励伽利略自学感兴趣的学科。伽利略努力学习,最终学有所成,被后人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故答案为: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里,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究古书时,他发现许多医学家的说法不一致,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渔夫等人请教,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目要求结合本文和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写出自己的获得的启示,根据自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写下自己获得的示即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示例: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勤于思考,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故答案为: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锲而不舍地寻找答案,多学、多问、多思考,才会获得成功。
(2024·京山模拟)阅读与交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
④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⑤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论说类文章,中心论点是:   。
19.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最相近的一句名言是(  )
A.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牛顿
B.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C.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泰戈尔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20.“把‘?’拉直变成‘!’”中,“?”指   ,“!”指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避免啰嗦重复,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2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原文中列举了多个事例,节选部分中的事例是: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也举一例:   
22.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有的人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有的人认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1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9.D
20.发现问题;找到真理;C
21.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22.我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我和好朋友小华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无论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还是课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籍,我俩都暗暗较劲看谁做得更好。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竞争使我们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五名,我们越比越有劲头,越比也越优秀。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8.结合课文内容, 本文的特点是标题就是论点,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9.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那么,等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故答案为: D
2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由划线句子“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把‘?’拉直变成‘!’”意思是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解决问题。“?”指发现的问题。“!”指找到问题并解决。这样写可以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发现问题 找到真理 C
2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原文中列举了多个事例,节选部分中的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能举出一例即可。
故答案为: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2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进行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我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我和好朋友小华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无论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还是课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籍,我俩都暗暗较劲看谁做得更好。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竞争使我们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五名,我们越比越有劲头,越比也越优秀。
(2024·京山模拟)阅读。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②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③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23.通读全文,完成题目。
①本文按照   顺序,围绕“   ”这个主题,有详有略地叙述了龙舟竞赛和赶鸭子竞赛等场景。
②“龙舟竞赛”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三个场景,请按叙述顺序进行概括:   →   →赛完领奖赏。
24.请把文中直接描写桨手划船的语句抄写下来。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了湘西端午民俗,主要有龙舟竞赛和赶鸭子竞赛。
B.描写赶鸭子竞赛是为了讽刺军官的身份优越。
C.军官放鸭子和百姓赶鸭子充分体现了军民同庆端午。
D.文中描写了端午日桨手、鼓手划船竞赛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大家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
26.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风俗或活动?这样的风俗或活动是为了纪念什么?请简单介绍。
27.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请你选择一句描写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书写下来。
【答案】23.时间;端午日;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
24.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25.B
26.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投入粽子。
2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2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端午日介绍了茶峒人是如何欢度端午节的。“龙舟竞赛”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三个场景,包括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赛完领奖赏三个场景。
故答案为:时间、端午日、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
24.文中直接描写桨手划船的语句是“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故答案为: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25.A、C、D正确;B不恰当,描写赶鸭子是为了体现了城中戍军长官与民同乐的精神。
故答案为:B
26.根据实际来介绍即可。
故答案为: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投入粽子。
27.选择一句描写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书写下来,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习作(30分)
28.(2024·京山模拟)做科学实验,阅读科幻故事,观看幻想电影,常常引发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请以《我的超能力》为题写作,写出你拥有超能力后的奇特又合理的经历,包括你的生活环境、学习状态、创新发明等。
要求:①先拟好题目,写在作文格中;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③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我的超能力
时间到了公元2500年,人类的科技文明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之势,人们可以轻松拥有超能力。我也拥有了一项超能力,那就是瞬间变身的能力!啥叫瞬间变身?就是你可以瞬间把自己变成一只动物,这样你就可以拥有这个动物的特殊能力啦!比如我想跑得比汽车还快,那么我就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猎豹。如果我想翱翔蓝天,我就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雄鹰。如果我想潜入深海,那么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海豚,如果我想拥有无敌的力量,那么我就可以变成威猛的霸王龙!
拥有了超能力,总得为人类社会作些贡献吧!我来到大街上,四处找寻帮助别人的机会。还别说,机会来得真快!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花园里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河里去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鲤鱼跃龙门,变成一只海豚跳入河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球顶了回来,引得小朋友们一阵欢呼。我又来到建筑工地,工人叔叔们正在拆楼,这不就是我的好机会吗?我一个变身,又变成一头力大无穷的霸王龙。一声嚎叫,冲到旧楼前面,用我的钢头用力一撞,楼就歪歪斜斜地倒了下去,工人叔叔们大声为我喝彩!我又来到青藏高原,看到牧民伯伯正在吃力地背着生活用品往雪山上运东西,我赶忙跑上前说:“伯伯,伯伯,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说着我就变成了一头大雄鹰,叼起伯伯们的大包裹,快速地飞上云宵。轻松地就把这些物资送上了雪山。伯伯们为我披上了洁白的哈达表示感谢!
蜘蛛侠说过: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我一定要好好利用我这个超能力为人类作贡献啊!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请以“我的超能力”为题,写一篇作文。本文写作需要想象能力。大胆运用想象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只有善干把想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起来,巧妙地设计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根据题目“我的超能力”展开想象,描述的重点可以放到自己的超能力是什么,拥有超能力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当然,想象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注意在想象时按一定顺序想,写作时再按一定顺序写,并且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别人看了才会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才不会觉得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
【点评】本文以现实为依托,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篇很有生趣的想象作文,作者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从而展开了一次“旅游”经历,通过这次经历,作者明白了“世界很大,但也很危险”。语言深刻,令人深思。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