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16:33:23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2022·黄岩)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有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捉弄了一个小精灵,被变成了大拇指的小不点,并被家里的大鹅带上高空,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冒险之旅经过了,开心,害怕,何被欺辱 等一些新鲜事情,他就是尼尔斯,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秀丽的山山水水,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当然也遭遇了各种困难和险境,经过了这段神奇的旅行,尼尔斯逐渐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也成为了一个聪明,勇敢,机智,乐观,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本书讲述了小顽童汤姆·索耶及其伙伴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乡村小镇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些荒唐冒险活动。他是个小顽童,他讨厌功课,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不过,他可是揭发一桩杀人罪恶,还找到了海盗的藏宝哦!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天真淘气;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上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需要先快速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B.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略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C.“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注意详略得当。
D.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周边事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C.“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注意详略得当。说法有误,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所以说法前后不搭。
A、B、D项说法都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实践作业。要结合平时在阅读文章时的实践来完成。平时多阅读,多实践,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和生活中想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2024·邕宁模拟)结合情境,选择恰当的语句(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一代代航天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挑重担,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____”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同情心就是仁的开端。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别》,意思是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你能不能回来呢 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和希冀重逢之意。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表达出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分析可知,结合句中“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可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4.(2024·邕宁模拟)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②会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③水渠里流水潺潺,小鸟在耳边欢唱。
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A.拟人、夸张、比喻、反问 B.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C.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D.比喻、夸张、拟人、设问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比喻,本体分别是“水”“山”,喻体分别是“眼波”“眉峰”,比喻词是“是”。②夸张,从“震耳欲聋”可知是夸张突出掌声热烈。③拟人,“欢唱”一词,把小鸟人格化,使句子生动形象。④设问,题干采取了自问自答形式,故是设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2023·民权)下面不适合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学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B、D得体;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为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的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不能用于毕业留言。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得体要求分析判断即可。得体的具体要求是:要考虑对象;要考虑场合;要考虑目的;要考虑语体。
6.(2024·新邵模拟)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绞杀(jiǎo)稠密(chóu)嚣张(xiāo)
B.栅栏(zhà)绽开(zhàn)脏水(zāng)
C.掺和(chān)耽误(dān) 收藏(cáng)
D.憎恶(wù)妩媚(fǔ) 搅和(huo)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D项中“妩媚(fǔ)”应读w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7.(2023·卫辉)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自愧弗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B.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C.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 D.走马观花 走漏风声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两个“不”意思均为:不,不如。
B.相同。两个“汤”意思均为:热水,开水。
C.相同。两个“俱”意思均为:全,一起。
D.不同。第一个“走”意思为:骑。第二个“走”意思为:漏出,泄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8.(2023六下·路北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善于)弈者也。
B.思援弓缴(jiǎo)而射之。
C.及其日中如探汤(面汤)。
【答案】A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分析】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善:善于,擅长。正确;
B.“思援弓缴而射之”:“缴”读zhuó,不读jiǎo。不正确;
C.这是《 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的一句重点翻译 :到了中午太阳热的好像热水一样。“汤” 在这里指热水。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汉语拼音的正确拼法和字义。在理解诗词记的时候,抓住关键的词语,先解释里面的词语。然后再把诗句联合起来,结合当时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写出意思。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9.(2024·沙市区模拟)对下面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少年王冕在替人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他刻苦练习,长大后成了当时著名的绘画家;J·K·罗琳在艰苦条件下立志要写一部风靡全球的作品,她日夜思考,写出了轰动科幻作品界的《哈利·波特》。
A.逆境造就成功 B.出名要趁年少
C.成功出于偶然 D.有志者事竟成
【答案】D
【知识点】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王冕从小立志,长大成为著名画家,J·K·罗琳从小立志,长大后写出《哈利波特》的故事,阅读各项,应该把“有志者事竟成”作为主要观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语段的理解结合各项的表述,选择出主要的观点,进行正确作答。
10.(2023·江门)下列句式变换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缩写成:“我看到了脸。”
B.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成转述句应该是: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他不能离开。
C.这的确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改成反问句应该是:这难道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D.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改为双重否定句是: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不得不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答案】C
【知识点】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A、B、D均正确;
C.有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添加疑问语气词“难道……吗”,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句末符号由句号变为问号。即:这难道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根据句子的特点,明晰知识要点,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辨析。做此类型题,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知识要点进行答题。
11.(2023六下·黄山期末)《北京的春天》一文有详有略,作者这样写是因为(  )。
A.老舍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和元宵节这几天感情最深,所以着墨较多。
B.这样处理能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独特的习俗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C.北京人过春节不注重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
D.详写部分,作者面面俱到地描述了当日的活动,给人印象很深。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北京的春节》,阅读各项,课文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和元宵节这几天是因为根据春节的习俗,这几天习俗较多,所以着墨较多;结合各项表述,B项表述正确;对重点日子的习俗描写,作者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内容具体。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12.(2024·邕宁模拟)下列选项中,适合用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的是(  )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池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饮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旧亲人。临行之际“劝君更尽—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结合释义可知,适合用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诗歌词句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13.(2024·随州模拟)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你打算今天去北京呢?还是明天去呢?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并列的各分句本身没有逗号,那么并列分句间应使用逗号,所以句中的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B.有误,在直接引用的句子中间交代说话者,说话者(话语的来源)后面应使用逗号,所以句子中“传来”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C.正确。
D.有误,选择性问句只在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4.(2024·邕宁模拟)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
A.我估计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C.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可还是缺少很多。
D.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看到了优美的舞蹈。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估计”与“差不多”意思重复。
B.语序错误,先“发现”后“克服”。
C.用词不当,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用关联词“尽管……还是……”。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5.(2024·邕宁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是否做到“停课不停学”,是功课不落下的关键。
B.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中的大道理。
C.由于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D.我们要共同维护集体的利益,珍借班级的荣誉。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去掉“是否”;
B.有误,成分残缺,去掉“使”;
C.有误,搭配不当,应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故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16.(2024·邕宁模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读古诗,赏四季美景:早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盛夏有“   ,映日荷花别样红”。
(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
(3)   ,西出阳关无故人。
(4)   ,脉脉不得语。
(5)日初出大如车盖,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接天莲叶无穷碧
(2)马克·吐温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盈盈一水间
(5)及日中则如盘盂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不受约束,敢于去危险境地探险。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5)“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出自《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故答案为:(1)草色遥看近却无、接天莲叶无穷碧;(2)马克·吐温;(3)劝君更尽一杯酒;(4)盈盈一水间;(5)及日中则如盘盂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作家及作品。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7.(2024·邕宁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给下面句子加标点,使其表达两种意思。
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
①   ②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将语段补充完整。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   ,就   ;如果你是   ,就   。
(4)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
媛媛看书 爷爷下棋 奶奶练广场舞 弟弟看动画片
(5)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改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答案】(1)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
(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
(3)一丝清风;带来一阵凉爽;一抹夕阳;燃尽一丝光亮
(4)弟弟看动画片。 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任凭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理你。
(5)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知识点】仿写;标点符号运用;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 结合所给句子及标点符号的作用,加标点,使其表达两种意思即可。如:①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②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
(2)把 “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是比喻句,结构“ ……如 ……,……, 如 ……,……。”仿写时注意。
(3)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时注意“如果你是……,就……;如果你是……,就……;如果你是……,就……。”并列、排比句式。
(4)“入迷"的样子可通过动作、神情等来描述,如:他看书看得入了迷,只见他伸着脖子,眼睛紧盯着书,仿佛能把书盯出一个洞来。
(5)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提示语的位置,提示语在句首时要用冒号,提示语在句中时要用逗号,提示语在句尾时要用句号。
故答案为:(1)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3)一丝清风、带来一阵凉爽、一抹夕阳、燃尽一丝光亮;(4)弟弟看动画片。 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任凭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理你。(5)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2)(3)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4)想象写话是小学语文常见的题型,写话时要注意抓住题干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去写。
(5)改变提示语的位置,使句意不变,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
二、阅读理解。(20分)
(2024·邕宁模拟)课外阅读。
我要说汉语
①大家都知道,联合国使用的6种正式语言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汉语、阿拉伯语。在联合国召开的各级会议上,代表们可以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进行发言。但是,你不要以为汉语从一开始就在国际上有那么高的地位,为了让汉语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性的重大会议,还有过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②那时候,联合国还没有(诞生 产生),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是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的会议上只允许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汉语是不能使用的。329年,国际联盟召开裁军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著名的外交家蒋作宾先生。蒋作宾到会后,就向大会提出,自己发言时要用汉语。但他的提议遭到一些国家代表的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一个是说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
③对此,蒋作宾一一做了(滔滔不绝 义正词严)的驳斥。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④到了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时候,蒋作宾庄严地走上了讲台,面对世界各国的代表,他神情坦荡、不卑不亢地用汉语开始(讲述 阐述)观点。
⑤他一开口,就震动了所有的代表,他们在下面议论起来。蒋作宾不为所动,镇定自若地发完言,昂首挺胸地走下台。
⑥散会后,代表们纷纷表示在国际会议上还是第一次听到汉语,中国人真了不起。很多代表还跑来向蒋作宾祝贺,对他的勇气表示(钦佩 敬佩)。从那以后,中国人又作了很大的努力,最终使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的语言。
18.根据句意,用在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慌张张——    禁止——   
20.在国际联盟召开的裁军会议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反对蒋作宾用汉语发言的提议
⑴他们的理由是:①   ②   
⑵蒋作宾是怎样驳斥的呢?把相关句子画上波浪线。
21.理解加点的句子,“不为所动”等词语说明了什么?
22.历经百年风雨,迈过百年长路。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中,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着“中国梦”!请你做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写下自己的铮铮誓言吧!
【答案】18.诞生|义正词严|阐述|钦佩
19.镇定自若;允许
20.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⑵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21.“不为所动”这个词语说明蒋作宾有着坚定的信念,要让汉语在联合国占有一席之地;“镇定自若”体现了蒋作宾良好的心理素质;“昂首挺胸”写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22.我们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1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并选词填空。诞生: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产生: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第②段中指联合国还没有出现,应选择“诞生”。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义正词严:理由正确、语言严正有力。第③段中指蒋作宾理直气壮地驳斥,应选择“义正词严”。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阐述: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述说,论述。第④段中指蒋作宾阐明陈述自己的观点,应选择“阐述”。钦佩:敬仰佩服。敬佩:指敬重而佩服。第⑥段中指代表们对蒋作宾的勇气表示由衷地敬仰,应选择“钦佩”。
故答案为:诞生|义正词严|阐述|钦佩
19.本题考查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文中的反义词是在第⑤段中的“镇定自若”,其意思是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禁止:指不准许;不许可。文中的反义词是在第①段中的“允许”,其意思是许可,答应,同意。
故答案为:镇定自若、允许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①结合第②段中“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一个是说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可知,一些国家的代表反对蒋作宾用汉语发言的提议的理由是什么。②第③段中蒋作宾的话“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 ”驳斥了“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的理由;“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驳斥了“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的理由。
故答案为: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⑵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蒋作宾不为所动,镇定自若地发完言,昂首挺胸地走下台”这句话写了蒋作宾在台上的表现。“不为所动”的意思是指不受外力影响而变动,表明蒋作宾坚信中国人应该在联合国会议中占有一席之地;“镇定自若”的意思是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显示了蒋作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昂首挺胸”的意思是抬起头,挺起胸膛,写出了蒋作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表现蒋作宾不受外界诱惑的清高气节,昂首挺胸显的不悲不亢,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故答案为:“不为所动”这个词语说明蒋作宾有着坚定的信念,要让汉语在联合国占有一席之地;“镇定自若”体现了蒋作宾良好的心理素质;“昂首挺胸”写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历经百年风雨,迈过百年长路。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中,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着“中国梦”!做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写一写自己的铮铮誓言,如:做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首先应该以学习为主,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结合实际生活,写下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铮铮誓言即可。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要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重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和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我们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广水模拟)课内阅读。
A寒食①
[唐]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____,
____。
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25天,过去在节日期闲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⑤[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⑥[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B《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辅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23.将阅读A的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4.阅读A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呢?结合诗句和注释写一写。
25.请再写一句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26.读阅读B,请用文中的话概括“元宵节”的特点。
27.读阅读B画横线的部分,本段主要写的是元宵节,却先写“除夕”和“大年初一”的特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8.读阅读B画波浪线的句子,关注三个加点的词语,写出你的发现。
29.阅读B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答案】2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4.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5.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26.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7.“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8.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9.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和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3.结合唐诗《寒食》,后面两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合对诗句的背诵,进行作答,把每个字写正确。
故答案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4.《寒食》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寒食节”,有吃冷食,插柳树,结合诗中描写,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结合相关知识以及诗句的含义,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5.结合对传统节日诗句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6.结合B项《北京的春节》节选,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热闹喜庆的特点,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7.结合短文内容,文中把除夕与“初一”跟“元宵节”进行对比,表现了元宵节的明亮、火炽和喜庆,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8.“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中“一律 清一色 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表现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的景象;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9.结合B项材料,这段详写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的景象,对于初六开张的情景写的比较简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三、作文(30分)
30.(2024·邕宁模拟)习作
征稿通知
亲爱的同学,学校微信公众号正在火热征稿中!本期征稿主题为“味道”。生活中,我们品尝过各种各样的味道:爱的味道、眼泪的味道、成功的味道、失败的味道……“味道”一词,引起了你怎样的回忆?请围绕主题,自拟题目,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期待你的作品能够入选!
【答案】范文:
爱的味道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亲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我的妈妈就是用简单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了甜甜的爱的味道。
那是一个炎热的正午。
收拾好琴包,走到门口,远远地望见妈妈向我招手,坐在电动车上,妈妈递给我一个塑料盒:“儿子,打开吃了,这刚切好,水分很好。”打开盒盖,水灵灵的水蜜桃正在其中,精致的白糖均匀地的铺在上面,让人垂涎欲滴。
电动车行驶在银杏大道上,路两旁的花草散发出淡淡幽香。慢慢叉起一块,轻咬一口,清脆而多汁的果肉在口中迸开,浓浓香味弥漫至全身,真舒爽。再叉起一块,果肉的美味,汁的清爽在口中荡漾,香气更加浓郁,太甜了!叉子的频率加快了,叉一块,放进嘴中,又叉一块……
甜甜的水蜜桃比得过三月的春风,盛得了冬日的暖阳!夹杂着水蜜桃淡淡香气的风缓慢吹过发梢,路旁的银杏树微微摇曳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儿子,好吃吗?”妈妈转过面含微笑的脸。“好吃!”“好吃以后再切。”妈妈的脸漾满了笑容。
水蜜桃渐渐地被吃完了,轻轻盖上了盒子,头紧紧地贴紧妈妈的后背,一股暖流,温暖脸颊后顺着脖子暖到胸与背及至全身。在这股暖流中我似乎听得到每个毛孔都在张嘴巴欢呼,心也温暖起来了。
有人说母爱如水,我说,妈妈的爱就像水蜜桃,甜在嘴里,融化在心中。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味道”为主题写一篇习作。生活中有许多味道让我们难忘:食物美味让我们难忘,亲人爱的味道让我们难忘,失败的苦涩味道让我们难忘……你对哪种味道印象最深刻,就写哪种味道。无论写哪种“味道”,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及收获,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文章中作者对妈妈进行了描写,赞扬了妈妈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爱,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有条理;对妈妈的神态、语言等细节进行了描写,突出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2022·黄岩)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需要先快速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B.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略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C.“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注意详略得当。
D.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周边事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3.(2024·邕宁模拟)结合情境,选择恰当的语句(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一代代航天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挑重担,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____”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2024·邕宁模拟)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②会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③水渠里流水潺潺,小鸟在耳边欢唱。
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A.拟人、夸张、比喻、反问 B.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C.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D.比喻、夸张、拟人、设问
5.(2023·民权)下面不适合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学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2024·新邵模拟)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绞杀(jiǎo)稠密(chóu)嚣张(xiāo)
B.栅栏(zhà)绽开(zhàn)脏水(zāng)
C.掺和(chān)耽误(dān) 收藏(cáng)
D.憎恶(wù)妩媚(fǔ) 搅和(huo)
7.(2023·卫辉)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自愧弗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B.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C.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 D.走马观花 走漏风声
8.(2023六下·路北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善于)弈者也。
B.思援弓缴(jiǎo)而射之。
C.及其日中如探汤(面汤)。
9.(2024·沙市区模拟)对下面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少年王冕在替人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他刻苦练习,长大后成了当时著名的绘画家;J·K·罗琳在艰苦条件下立志要写一部风靡全球的作品,她日夜思考,写出了轰动科幻作品界的《哈利·波特》。
A.逆境造就成功 B.出名要趁年少
C.成功出于偶然 D.有志者事竟成
10.(2023·江门)下列句式变换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缩写成:“我看到了脸。”
B.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成转述句应该是: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他不能离开。
C.这的确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改成反问句应该是:这难道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D.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改为双重否定句是: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不得不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1.(2023六下·黄山期末)《北京的春天》一文有详有略,作者这样写是因为(  )。
A.老舍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和元宵节这几天感情最深,所以着墨较多。
B.这样处理能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独特的习俗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C.北京人过春节不注重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
D.详写部分,作者面面俱到地描述了当日的活动,给人印象很深。
12.(2024·邕宁模拟)下列选项中,适合用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的是(  )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2024·随州模拟)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你打算今天去北京呢?还是明天去呢?
14.(2024·邕宁模拟)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
A.我估计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C.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可还是缺少很多。
D.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看到了优美的舞蹈。
15.(2024·邕宁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是否做到“停课不停学”,是功课不落下的关键。
B.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中的大道理。
C.由于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D.我们要共同维护集体的利益,珍借班级的荣誉。
16.(2024·邕宁模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读古诗,赏四季美景:早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盛夏有“   ,映日荷花别样红”。
(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
(3)   ,西出阳关无故人。
(4)   ,脉脉不得语。
(5)日初出大如车盖,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7.(2024·邕宁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给下面句子加标点,使其表达两种意思。
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
①   ②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将语段补充完整。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   ,就   ;如果你是   ,就   。
(4)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
媛媛看书 爷爷下棋 奶奶练广场舞 弟弟看动画片
(5)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改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20分)
(2024·邕宁模拟)课外阅读。
我要说汉语
①大家都知道,联合国使用的6种正式语言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汉语、阿拉伯语。在联合国召开的各级会议上,代表们可以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进行发言。但是,你不要以为汉语从一开始就在国际上有那么高的地位,为了让汉语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性的重大会议,还有过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②那时候,联合国还没有(诞生 产生),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是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的会议上只允许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汉语是不能使用的。329年,国际联盟召开裁军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著名的外交家蒋作宾先生。蒋作宾到会后,就向大会提出,自己发言时要用汉语。但他的提议遭到一些国家代表的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一个是说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
③对此,蒋作宾一一做了(滔滔不绝 义正词严)的驳斥。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④到了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时候,蒋作宾庄严地走上了讲台,面对世界各国的代表,他神情坦荡、不卑不亢地用汉语开始(讲述 阐述)观点。
⑤他一开口,就震动了所有的代表,他们在下面议论起来。蒋作宾不为所动,镇定自若地发完言,昂首挺胸地走下台。
⑥散会后,代表们纷纷表示在国际会议上还是第一次听到汉语,中国人真了不起。很多代表还跑来向蒋作宾祝贺,对他的勇气表示(钦佩 敬佩)。从那以后,中国人又作了很大的努力,最终使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的语言。
18.根据句意,用在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慌张张——    禁止——   
20.在国际联盟召开的裁军会议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反对蒋作宾用汉语发言的提议
⑴他们的理由是:①   ②   
⑵蒋作宾是怎样驳斥的呢?把相关句子画上波浪线。
21.理解加点的句子,“不为所动”等词语说明了什么?
22.历经百年风雨,迈过百年长路。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中,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着“中国梦”!请你做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写下自己的铮铮誓言吧!
(2024·广水模拟)课内阅读。
A寒食①
[唐]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____,
____。
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25天,过去在节日期闲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⑤[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⑥[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B《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辅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23.将阅读A的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4.阅读A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呢?结合诗句和注释写一写。
25.请再写一句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26.读阅读B,请用文中的话概括“元宵节”的特点。
27.读阅读B画横线的部分,本段主要写的是元宵节,却先写“除夕”和“大年初一”的特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8.读阅读B画波浪线的句子,关注三个加点的词语,写出你的发现。
29.阅读B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三、作文(30分)
30.(2024·邕宁模拟)习作
征稿通知
亲爱的同学,学校微信公众号正在火热征稿中!本期征稿主题为“味道”。生活中,我们品尝过各种各样的味道:爱的味道、眼泪的味道、成功的味道、失败的味道……“味道”一词,引起了你怎样的回忆?请围绕主题,自拟题目,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期待你的作品能够入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有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捉弄了一个小精灵,被变成了大拇指的小不点,并被家里的大鹅带上高空,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冒险之旅经过了,开心,害怕,何被欺辱 等一些新鲜事情,他就是尼尔斯,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秀丽的山山水水,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当然也遭遇了各种困难和险境,经过了这段神奇的旅行,尼尔斯逐渐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也成为了一个聪明,勇敢,机智,乐观,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本书讲述了小顽童汤姆·索耶及其伙伴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乡村小镇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些荒唐冒险活动。他是个小顽童,他讨厌功课,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不过,他可是揭发一桩杀人罪恶,还找到了海盗的藏宝哦!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天真淘气;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上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C.“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注意详略得当。说法有误,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所以说法前后不搭。
A、B、D项说法都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实践作业。要结合平时在阅读文章时的实践来完成。平时多阅读,多实践,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和生活中想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同情心就是仁的开端。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别》,意思是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你能不能回来呢 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和希冀重逢之意。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表达出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分析可知,结合句中“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可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4.【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比喻,本体分别是“水”“山”,喻体分别是“眼波”“眉峰”,比喻词是“是”。②夸张,从“震耳欲聋”可知是夸张突出掌声热烈。③拟人,“欢唱”一词,把小鸟人格化,使句子生动形象。④设问,题干采取了自问自答形式,故是设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B、D得体;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为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的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不能用于毕业留言。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得体要求分析判断即可。得体的具体要求是:要考虑对象;要考虑场合;要考虑目的;要考虑语体。
6.【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D项中“妩媚(fǔ)”应读w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两个“不”意思均为:不,不如。
B.相同。两个“汤”意思均为:热水,开水。
C.相同。两个“俱”意思均为:全,一起。
D.不同。第一个“走”意思为:骑。第二个“走”意思为:漏出,泄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8.【答案】A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分析】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善:善于,擅长。正确;
B.“思援弓缴而射之”:“缴”读zhuó,不读jiǎo。不正确;
C.这是《 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的一句重点翻译 :到了中午太阳热的好像热水一样。“汤” 在这里指热水。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汉语拼音的正确拼法和字义。在理解诗词记的时候,抓住关键的词语,先解释里面的词语。然后再把诗句联合起来,结合当时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写出意思。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9.【答案】D
【知识点】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王冕从小立志,长大成为著名画家,J·K·罗琳从小立志,长大后写出《哈利波特》的故事,阅读各项,应该把“有志者事竟成”作为主要观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语段的理解结合各项的表述,选择出主要的观点,进行正确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A、B、D均正确;
C.有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添加疑问语气词“难道……吗”,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句末符号由句号变为问号。即:这难道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根据句子的特点,明晰知识要点,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辨析。做此类型题,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知识要点进行答题。
11.【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北京的春节》,阅读各项,课文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和元宵节这几天是因为根据春节的习俗,这几天习俗较多,所以着墨较多;结合各项表述,B项表述正确;对重点日子的习俗描写,作者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内容具体。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12.【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池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饮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旧亲人。临行之际“劝君更尽—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结合释义可知,适合用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诗歌词句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13.【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并列的各分句本身没有逗号,那么并列分句间应使用逗号,所以句中的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B.有误,在直接引用的句子中间交代说话者,说话者(话语的来源)后面应使用逗号,所以句子中“传来”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C.正确。
D.有误,选择性问句只在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4.【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估计”与“差不多”意思重复。
B.语序错误,先“发现”后“克服”。
C.用词不当,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用关联词“尽管……还是……”。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5.【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去掉“是否”;
B.有误,成分残缺,去掉“使”;
C.有误,搭配不当,应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故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16.【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接天莲叶无穷碧
(2)马克·吐温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盈盈一水间
(5)及日中则如盘盂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不受约束,敢于去危险境地探险。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5)“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出自《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故答案为:(1)草色遥看近却无、接天莲叶无穷碧;(2)马克·吐温;(3)劝君更尽一杯酒;(4)盈盈一水间;(5)及日中则如盘盂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作家及作品。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7.【答案】(1)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
(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
(3)一丝清风;带来一阵凉爽;一抹夕阳;燃尽一丝光亮
(4)弟弟看动画片。 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任凭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理你。
(5)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知识点】仿写;标点符号运用;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 结合所给句子及标点符号的作用,加标点,使其表达两种意思即可。如:①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②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
(2)把 “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是比喻句,结构“ ……如 ……,……, 如 ……,……。”仿写时注意。
(3)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时注意“如果你是……,就……;如果你是……,就……;如果你是……,就……。”并列、排比句式。
(4)“入迷"的样子可通过动作、神情等来描述,如:他看书看得入了迷,只见他伸着脖子,眼睛紧盯着书,仿佛能把书盯出一个洞来。
(5)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提示语的位置,提示语在句首时要用冒号,提示语在句中时要用逗号,提示语在句尾时要用句号。
故答案为:(1)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语文。”(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3)一丝清风、带来一阵凉爽、一抹夕阳、燃尽一丝光亮;(4)弟弟看动画片。 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任凭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理你。(5)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2)(3)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4)想象写话是小学语文常见的题型,写话时要注意抓住题干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去写。
(5)改变提示语的位置,使句意不变,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
【答案】18.诞生|义正词严|阐述|钦佩
19.镇定自若;允许
20.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⑵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21.“不为所动”这个词语说明蒋作宾有着坚定的信念,要让汉语在联合国占有一席之地;“镇定自若”体现了蒋作宾良好的心理素质;“昂首挺胸”写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22.我们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1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并选词填空。诞生: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产生: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第②段中指联合国还没有出现,应选择“诞生”。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义正词严:理由正确、语言严正有力。第③段中指蒋作宾理直气壮地驳斥,应选择“义正词严”。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阐述: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述说,论述。第④段中指蒋作宾阐明陈述自己的观点,应选择“阐述”。钦佩:敬仰佩服。敬佩:指敬重而佩服。第⑥段中指代表们对蒋作宾的勇气表示由衷地敬仰,应选择“钦佩”。
故答案为:诞生|义正词严|阐述|钦佩
19.本题考查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文中的反义词是在第⑤段中的“镇定自若”,其意思是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禁止:指不准许;不许可。文中的反义词是在第①段中的“允许”,其意思是许可,答应,同意。
故答案为:镇定自若、允许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①结合第②段中“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一个是说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可知,一些国家的代表反对蒋作宾用汉语发言的提议的理由是什么。②第③段中蒋作宾的话“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 ”驳斥了“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的理由;“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驳斥了“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的理由。
故答案为: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中国文字太难懂,不宜于推广。⑵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蒋作宾不为所动,镇定自若地发完言,昂首挺胸地走下台”这句话写了蒋作宾在台上的表现。“不为所动”的意思是指不受外力影响而变动,表明蒋作宾坚信中国人应该在联合国会议中占有一席之地;“镇定自若”的意思是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显示了蒋作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昂首挺胸”的意思是抬起头,挺起胸膛,写出了蒋作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表现蒋作宾不受外界诱惑的清高气节,昂首挺胸显的不悲不亢,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故答案为:“不为所动”这个词语说明蒋作宾有着坚定的信念,要让汉语在联合国占有一席之地;“镇定自若”体现了蒋作宾良好的心理素质;“昂首挺胸”写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历经百年风雨,迈过百年长路。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中,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着“中国梦”!做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写一写自己的铮铮誓言,如:做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首先应该以学习为主,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结合实际生活,写下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铮铮誓言即可。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要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重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和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我们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答案】2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4.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5.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26.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7.“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8.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9.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和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3.结合唐诗《寒食》,后面两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合对诗句的背诵,进行作答,把每个字写正确。
故答案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4.《寒食》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寒食节”,有吃冷食,插柳树,结合诗中描写,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结合相关知识以及诗句的含义,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5.结合对传统节日诗句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6.结合B项《北京的春节》节选,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热闹喜庆的特点,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7.结合短文内容,文中把除夕与“初一”跟“元宵节”进行对比,表现了元宵节的明亮、火炽和喜庆,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8.“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中“一律 清一色 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表现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的景象;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9.结合B项材料,这段详写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的景象,对于初六开张的情景写的比较简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30.【答案】范文:
爱的味道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亲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我的妈妈就是用简单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了甜甜的爱的味道。
那是一个炎热的正午。
收拾好琴包,走到门口,远远地望见妈妈向我招手,坐在电动车上,妈妈递给我一个塑料盒:“儿子,打开吃了,这刚切好,水分很好。”打开盒盖,水灵灵的水蜜桃正在其中,精致的白糖均匀地的铺在上面,让人垂涎欲滴。
电动车行驶在银杏大道上,路两旁的花草散发出淡淡幽香。慢慢叉起一块,轻咬一口,清脆而多汁的果肉在口中迸开,浓浓香味弥漫至全身,真舒爽。再叉起一块,果肉的美味,汁的清爽在口中荡漾,香气更加浓郁,太甜了!叉子的频率加快了,叉一块,放进嘴中,又叉一块……
甜甜的水蜜桃比得过三月的春风,盛得了冬日的暖阳!夹杂着水蜜桃淡淡香气的风缓慢吹过发梢,路旁的银杏树微微摇曳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儿子,好吃吗?”妈妈转过面含微笑的脸。“好吃!”“好吃以后再切。”妈妈的脸漾满了笑容。
水蜜桃渐渐地被吃完了,轻轻盖上了盒子,头紧紧地贴紧妈妈的后背,一股暖流,温暖脸颊后顺着脖子暖到胸与背及至全身。在这股暖流中我似乎听得到每个毛孔都在张嘴巴欢呼,心也温暖起来了。
有人说母爱如水,我说,妈妈的爱就像水蜜桃,甜在嘴里,融化在心中。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味道”为主题写一篇习作。生活中有许多味道让我们难忘:食物美味让我们难忘,亲人爱的味道让我们难忘,失败的苦涩味道让我们难忘……你对哪种味道印象最深刻,就写哪种味道。无论写哪种“味道”,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及收获,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文章中作者对妈妈进行了描写,赞扬了妈妈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爱,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有条理;对妈妈的神态、语言等细节进行了描写,突出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