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课题:开展班级辩论会(口语交际)
内容分析: 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感受科学魅力。 语言运用: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思维能力:能够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对人物进行评价。 审美创造:体会“我”善于思考爱观察的精神,树立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趣味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科学无处不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现象,实则蕴藏着科学的无限奥秘。本单元将用科学的语言,揭示生活中的种种奇妙。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隐藏在生活点滴中的科学语言。 活动流程: 围绕学习目标,基于单元整体解读,依托“追寻科学精神”学习主题,本单元教学过程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以读促辩:唇枪舌剑阐观点”“以读促写:童心妙笔绘奇境”的实践活动中融通单元文本内容,多角度感悟科学精神,在语言的迁移运用转化中实现思辨能力和想象力的拔节提升,发挥单元教学合力。 大任务一:“以读促辩:唇枪舌剑阐观点”(小任务——解密表里生物)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趣味导入,开启探秘之旅
1.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视频。 (2)教师导入: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曾经认为钟表是有生命的呢?它的小房子里住着一个会弹钢琴的小仙女或者是一个可爱的小鸟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就坚信爸爸的表里藏着一个小生物,我们一起去探寻表里生物的秘密吧! 2.了解作者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现代诗人、学者。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有一次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代表作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表格。 (1)师生互动,填补表格。 (2)请你按照提示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汇报。 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4.贴合单元主题,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在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探究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预设1:我圈划的是第1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我那时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知道这句话是“我”当时的想法。 预设2:我圈划的是第1自然段的相关语句“那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以及第2自然段当中“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他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这是作者产生的疑问。 预设3:我圈划的是第9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句话是作者的大胆猜测。 预设4:我圈划的是第12自然段的相关语句“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爸爸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预设5:我圈划的是第13自然段的相关语句“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这是作者得出了结论。 预设6:作者又提出了新疑问,我找到的语句是第18自然段“为什么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预设7:紧接着“我”又有了新的猜测,我圈划的是第19自然段的相关语句“大半是因为他有好听的声音吧。” (2)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梳理小结:根据同学们找到的相关句子,我们可以知道“我”研究思考的过程是交代“我”的想法——产生疑问——大胆猜测——证实猜测——得出结论——新疑问——新猜测。 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是怎样体现“我”的特点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吧。 观看视频,引发对钟表的兴趣。 了解作者 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圈画内容补充完整表格。 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说说文中的“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探究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根据圈画的内容得出结论,交代“我”的想法——产生疑问——大胆猜测——证实猜测——得出结论——新疑问——新猜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整体把握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整体了解;通过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清楚小男孩心情发生的变化,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节:认读生字。
1.认读生字 教师指定学生读一读词语,同学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出示词语:蝎子 钵子 蝈蝈 机器 钟楼 盲人 单调 齿轮 唯恐 丑恶 恐怖 蟋蟀 蛰 读准多音字:单调diào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脆” 书写“脆”字时注意右半部分的“危”字,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课后拓展: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现在看来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请你也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把你的那段经历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共2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表里的生物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任务二 表里的生物
内容总览
趣味导入
01
走进作者
02
梳理内容
03
合作探究
04
认读生字
05
课后拓展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感受科学魅力。
语言运用: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审美创造:
体会“我”善于思考爱观察的精神,树立科学精神。
思维能力:
够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对人物进行评价。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如果,钟表有生命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就坚信爸爸的表里藏着一个小生物,我们一起去探寻表里生物的秘密吧!
探秘之旅
走进作者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现代诗人、学者。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有一次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代表作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表格。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概括,完善表格。
时间 发生了什么
小时候
一天
过了许多天
此后
后来
“我”对声音的认知及对父亲的怀表产生疑问
“我”想动父亲的怀表,被父亲拒绝,这件事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父亲让“我”看表,但是只许看不许动
“我”多次请求父亲让“我”看表,在“我”的追问下父亲说摆来摆去的是蝎子的尾巴
“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活的蝎子
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表格。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表格。
梳理内容
请你按照提示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填一填。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
然后写______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______。
总结内容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有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
“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表格。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在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探究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我”的想法
产生疑问
证实猜测
大胆猜测
得出结论
2
3
1
5
6
4
8
9
7
11
12
10
14
15
13
17
18
16
20
21
19
新疑问
新猜测
得出结论
新疑问
新猜测
“我”的想法
产生疑问
证实猜测
大胆猜测
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探究过程
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认读字词 书写生字
学习内容
蝎子 钵子 蝈蝈 机器 钟楼 单 调
齿轮 唯恐 丑恶 恐怖 蟋蟀 蛰
diào
生字指导
脆
拦
玻
璃
恶
怖
蟋
蟀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右半部分的“危”字,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率”的第三笔是撇折,不是点。
生字指导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现在看来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
请你也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把你的那段经历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课后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