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临考押题:押第7~8题 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广东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临考押题:押第7~8题 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广东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30 16:51:35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临考押题:押第7~8题 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广东卷)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3年6月广东9~10题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今后的高考命题地球运动依然是重点方向,但更多的会依托一定的背景信息。可能会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案例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地球运动进行考察。1.以示意图、统计图、地理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分析日期变更。 2.以示意图、光照图、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晨昏线、光照图的判读及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3.以光照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和计算。 4、以示意图、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太阳视运动。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地球的理论规律。 2.考生需要掌握以地理实践为背景,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平时训练中注重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2年6月广东7~8题 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21年6月广东10~11题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确定和计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考向0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知识概览
(2023年6月·广东卷9~10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因素影响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反之太阳辐射弱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反之太阳辐射弱昼夜长短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反之,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C
【解析】1.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0,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考向0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2年6月·广东卷7~8题)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B. C.D. 2.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地球公转的知识概览 地球的公转速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D.始终保持不变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
H:当地(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纬度差:当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值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正午”为12时地方时(注意,不是区时)。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D
【解析】1.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大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一致,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故选D。
考向0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21年6月·广东卷10~11题) 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地球自转的知识概览 2.区时的计算 3.自然带类型图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B
【解析】1.要判断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应将三枚火箭的发射时间统一换算为北京时间。当欧洲织女星发射场地库鲁,即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时,北京时间为4月29日9时50分(西三
区和东八区相差11个小时,东加西减);当美国猎鹰9号发射场地卡纳维拉尔角,即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时,北京时间为4月29日11时44分(西五区和东八区相差13个小时,东加西减)。故欧洲织女星在北京时间4月29日9时50分发射,中国长征5号B在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发射,美国猎鹰9号在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44分发射,故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故选C。
2.由区域认知学科素养可知,我国海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库鲁地处5°14′N,位于热带,且由材料可知,发射场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较低,故其自然带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卡纳维拉尔角地处28°29′N,80°35′W,由区域地理知识,可判断其位于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1个,故选B。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广东惠州·一模)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是介于大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矮行星。下图为谷神星最近一个公转周期(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8日) 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球相比,谷神星( )
A.距太阳较近 B.太阳高度角较大 C.极昼范围较小 D.四季较分明
2.在公转轨道中,谷神星近日点时间可能临近( )
A.升分日 B.北至日 C.降分日 D.南至日
【答案】1.C 2.D
【解析】1.据图可知,谷神星的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大致为南北纬的5°之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比地球小,故极昼范围较小,四季较不分明,C正确,D错误;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距离
太阳较远,A错误;两个天体均有太阳直射,太阳高度角均可达到90°,B错误。故选C。
2.据材料可知谷神星最近一个公转周期(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8日),大概为4年零218天,从升分日到北至日经历了1年零66天,从北至日到降分日经历了1年零113天,从降分日至南至日经历了1年零39天,由此可知,从降分日至南至日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故在公转轨道中,谷神星近日点时间可能临近南至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东非高原是指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赞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1200米。某公司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在东非高原某地开展为期一年的项目管理,他在工作日志中记录了派驻地某地物一年内正午日影变化情况(左图)。读“东非高原简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技术人员的派驻地可能位于图中( )
A.Ⅰ地 B.Ⅱ地 C.Ⅲ地 D.Ⅳ地
4.①-②时段,该技术人员在派驻地可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大草原草木葱茏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湖水透明度很高
【答案】3.C 4.B
【解析】3.读左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秋分(9.23),太阳直射赤道,②为冬至(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春秋分时日影朝南,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以南,冬至日的日影较长,秋分的日影较短,说明该地更靠近赤道,综上所述,C正确;Ⅰ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Ⅱ地位于赤道上,B错误;Ⅳ地更靠近南回归线,D错误。故选C。
4.①—②时段,即从秋分(9.23)到冬至(12.22),结合所学知识。派驻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秋分(9.23)到冬至(12.22)为南半球的夏半年,为湿季,大草原草木葱茏,B正确;此时,太阳
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昼长夜短且昼渐长,A错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错误;降水量较大,湖水透明度较低,D错误。故选B。
(2024·广东佛山·二模)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科考人员在这个南极新家度过了龙年春节。下表示意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经纬度信息(各科考站在日常生活中均使用当地的区时),完成下面小题。
科考站点 经纬度
长城站 (62°13'S,58°58'W)
中山站 (69°22'S,76°22'E)
昆仑站 (80°25'S,77°07'E)
泰山站 (73°51'S,76°58'E)
秦岭站 (74°56'S,163°42'E)
5.当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敲响时,已进入农历新年的南极科考站点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为保障供电,秦岭站安装的是双面均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是考虑当地( )
A.日照时间长 B.地面冰雪多 C.天气变化大 D.太阳辐射强
【答案】5.A 6.B
【解析】5.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敲响时,说明东八区区时为0时,从东八区向东到东十二区进入新年,长城站(58°58'W)西四区,中山站(76°22'E)东五区,昆仑站(76°58'E)东五区,泰山站(76°58'E)东五区,秦岭站(163°42'E)东十一区,只有秦岭站进入农历新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双面均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地面多冰雪,反射率高,能够更充足的利用太阳能,B正确;日照时间长主要影响电池板的旋转角度(依据太阳方位旋转),A错误;天气变化大与安装双面太阳能发电关系不大,C错误;极地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故选B。
(2024·山东聊城·二模)日出景观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热点素材。在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中,同时展出了我国甲、乙两地在二至日的日出作品,作品中显示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而夏至日日出时间却差别很大(拍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8.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 )
A.18分钟 B.36分钟 C.72分钟 D.108分钟
【答案】7.D 8.C
【解析】7.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7:12),位于冬至日某一时刻的晨线上,冬至日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夏至日,甲地日出时间应为5:12,乙地为4:00。而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各地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故甲纬度较乙地纬度低;拍摄时间同为北京时间,甲地日出晚于乙地,故甲在乙地西侧。综上所述,甲地应在乙地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图示为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由夏至日、冬至日日出时间,可计算二分日日出时间(地方时时6时),甲地为6:12,早于北京时间12分;乙地为5:36,晚于北京时间24分。由此可知,甲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应为7时(7:12-0:12),日落地方时为17时,北京时间17时12分;乙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应为7:36(7:12+0:24),日落地方时为16:24,北京时间16时;可知,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1小时12分,即72分钟,故选C。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城市7~10月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8月平均气温高于7月,可能是由于乙城市( )
①所处纬度较低 ②昼长夜短 ③8月正值伏旱天气 ④距海遥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甲、乙城市四季变化的差异表现在( )
A.甲—冬季漫长,夏季短促 B.乙—冬短夏长,春秋过渡
C.甲—冬短夏长,春秋短 D.乙—冬长夏短,春秋长
【答案】9.A 10.B
【解析】9.从图中信息推断,乙城市纬度低于甲城市(乙城市气温高于甲城市),8月正午太阳高度仍然较大,获得太阳辐射较多,①正确;甲城市与乙城市在7、8月份均昼长夜短,②错误;8月份,乙城市可能正值伏旱,日照时间长,气温高,③正确;若乙城市位于内陆地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应高于8月份,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
10.由图推测,甲城市纬度偏高,大陆性较强,具有冬夏长,春秋短的特点,而乙城市纬度偏低,具有冬短夏长,春秋过渡的特点。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024·广东广州·二模)“云中铁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连接阿根廷萨尔塔(使用西三区区时)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四区区时),目前运营旅游观光专列。观光专列全程运行时间约10.5小时,行车速度基本均匀。某年12月22日,小明同学乘观光专列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出发时火车站挂钟显示6:30,到达萨尔塔后拍摄城市风光(萨尔塔该日昼长13小时40分)。下图示意“云中铁路”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同学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时,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的(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12.到达萨尔塔后,小明同学赶在日落前进行城市风光摄影的时间还剩约( )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4小时
【答案】11.B 12.C
【解析】11.根据图示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日出东南,挂钟显示西四区区时为6点30分,安托法加斯塔经度约为70°W,地方时约为6点50分,此时太阳方位向东偏北方向移动,据材料可知,列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前进,因此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右前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4区区时,出发时安托法加斯区时为6:30,运行10.5小时后,区时为17时,即到达时西四区中央经线60°W地方时为17时,萨塔尔经度约为65°W,此时地方时约为16时40分;②午时12时为1天昼长中点,萨尔塔该日昼长13小时40分,13小时40分÷2=6小时50,日出时刻地方时为12时-6小时50分=5时10分,日落时刻地方时为12时+6小时50分=18时50分,最佳取值,还剩约2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甘肃·二模)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6月22日起一周之内利用旗杆进行日影观测。图7为6月22日不同时刻旗杆影子长短及朝向变化,其中影子最短(无影)时北京时间为13:20。完成下面小题。
13.该中学最可能位于( )
A.新疆 B.甘肃 C.云南 D.台湾
14.对观测结果,四位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同学:影子长短的变化可以证明太阳高度的变化
乙同学:每天16:00-17:00时旗杆影子大致朝向西南
丙同学:旗杆影子每天呈顺时针方向转动180°
丁同学:6月22日后几天正午旗杆有影子且逐渐变长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13.C 14.D
【解析】13.结合题意可知,当日影子最短时,当地地方时为12:00,此时北京时间为13:20,两地时间相差1小时20分钟,经度相差2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00°E,排除AD;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日影子最短时无影,说明正经历太阳直射,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甘肃位于北回归线以北,B错误;100°E和北回归线均有经过云南,因此该中学最可能位于云南,C正确。故选C。
14.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甲同学的叙述正确;夏至日日落西北,6月22日起一周之内每天16:00—17:00时处于下午,太阳位于偏西方,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朝向偏东方,乙同学叙述错误;读图可知,影子转动大于180°,丙同学叙述错误;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当地正午太阳
高度逐渐变小,正午有影子且逐渐变长,丁同学叙述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天津·二模)“日光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图1是某网友在北京(约40°,116°E),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图2拍摄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约51.5°N,116.5°W),公园内冰川松林遍布。从地理视角欣赏这两幅摄影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若图1拍摄当天,北京的昼弧与夜弧之比约为9/14,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潘帕斯草原牧草繁盛 D.松嫩平原小麦正值收割季节
16.图1照片拍摄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 )
A.地方时大约为2:00-3:00 B.地方时大约为14:00--15:00
C.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D.当日的白昼短,黑夜长
17.右图所示景观( )
A.山体海拔较低,自然带垂直差异不明显
B.山前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形态季节变化大
C.山体地质构造为背斜,可以寻找泉水
D.湖泊因冰川在冰蚀洼地融化形成
【答案】15.C 16.A 17.D
【解析】15.北京的昼弧与夜弧之比约为9/14,此时北京昼长约为9小时22分钟左右,而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40°N对应冬至日昼长约为9小时20分钟左右,所以此时应靠近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对应南半球夏季,潘帕斯草原此时降水较为充足,热量条件也较好,所以牧草生长状况好,牧草繁盛,C正确;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在秋季,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在春季,松嫩平原小麦正值收割季节在夏季,都不在冬季,ABD错误。故选C。
16.由材料左图是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可知,此时拍摄者位于天坛正东,太阳位于天坛正西,即太阳正西日落,由此得出此时大约为春秋分日18时,北京所在116°E,加拿大
所在116.5°W,两地地方时相差15.5小时,且加拿大所在时间较晚,所以此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地方时大概在18-15.5=2.5,也就是2:30左右,地方时大约为2:00-3:00,A正确,B错误;春秋分时太阳直射0°,加拿大51.5°N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5°,C错误;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D错误。故选A。
17.右图是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公园内冰川松林遍布,有冰川分布说明山体海拔较高,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形态季节变化小,B错误;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断层,C错误;由材料可知,其纬度高,冰川广布,其湖泊应是冰川在冰蚀洼地融化形成,D正确。故选D。
(2024·安徽·三模)我国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是黑龙江省抚远市(48°N,134E)。下图示意2024年1月1日6时51分“第一缕阳光”洒向抚远市东极广场的瞬间。完成下面小题。
18.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镜头需要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9.与抚远市相比,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 )
A.白昼时间较短 B.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日出位置偏北 D.日出时间较早
【答案】18.A 19.C
【解析】18.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时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昼短夜长,太阳日出东南方向,镜头需要朝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日全球日出东南方,但越南纬度较低,相比于抚远市,日出位置偏北,C正确;与抚远市相比,越南纬度较低,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白昼较抚远市长,A错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南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更接近,越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错误;越南最东部经度位置比抚远市更靠西,因此日出时间较晚,D错误。故选C。2024年高考临考押题:押第7~8题 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广东卷)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3年6月广东9~10题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今后的高考命题地球运动依然是重点方向,但更多的会依托一定的背景信息。可能会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案例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地球运动进行考察。1.以示意图、统计图、地理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分析日期变更。 2.以示意图、光照图、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晨昏线、光照图的判读及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3.以光照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和计算。 4、以示意图、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太阳视运动。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地球的理论规律。 2.考生需要掌握以地理实践为背景,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平时训练中注重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2年6月广东7~8题 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21年6月广东10~11题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确定和计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考向0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知识概览
(2023年6月·广东卷9~10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因素影响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反之太阳辐射弱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反之太阳辐射弱昼夜长短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反之,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0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2年6月·广东卷7~8题)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B. C.D. 2.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的知识概览 地球的公转速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
H:当地(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纬度差:当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值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正午”为12时地方时(注意,不是区时)。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0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21年6月·广东卷10~11题) 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 1.地球自转的知识概览 2.区时的计算 3.自然带类型图
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广东惠州·一模)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是介于大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矮行星。下图为谷神星最近一个公转周期(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8日) 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球相比,谷神星( )
A.距太阳较近 B.太阳高度角较大 C.极昼范围较小 D.四季较分明
2.在公转轨道中,谷神星近日点时间可能临近( )
A.升分日 B.北至日 C.降分日 D.南至日
(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东非高原是指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赞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1200米。某公司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在东非高原某地开展为期一年的项目管理,他在工作日志中记录了派驻地某地物一年内正午日影变化情况(左图)。读“东非高原
简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技术人员的派驻地可能位于图中( )
A.Ⅰ地 B.Ⅱ地 C.Ⅲ地 D.Ⅳ地
4.①-②时段,该技术人员在派驻地可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大草原草木葱茏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湖水透明度很高
(2024·广东佛山·二模)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科考人员在这个南极新家度过了龙年春节。下表示意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经纬度信息(各科考站在日常生活中均使用当地的区时),完成下面小题。
科考站点 经纬度
长城站 (62°13'S,58°58'W)
中山站 (69°22'S,76°22'E)
昆仑站 (80°25'S,77°07'E)
泰山站 (73°51'S,76°58'E)
秦岭站 (74°56'S,163°42'E)
5.当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敲响时,已进入农历新年的南极科考站点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为保障供电,秦岭站安装的是双面均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是考虑当地( )
A.日照时间长 B.地面冰雪多 C.天气变化大 D.太阳辐射强
(2024·山东聊城·二模)日出景观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热点素材。在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中,同时展出了我国甲、乙两地在二至日的日出作品,作品中显示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而夏至日日出时间却差别很大(拍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8.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 )
A.18分钟 B.36分钟 C.72分钟 D.108分钟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城市7~10月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8月平均气温高于7月,可能是由于乙城市( )
①所处纬度较低 ②昼长夜短 ③8月正值伏旱天气 ④距海遥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甲、乙城市四季变化的差异表现在( )
A.甲—冬季漫长,夏季短促 B.乙—冬短夏长,春秋过渡
C.甲—冬短夏长,春秋短 D.乙—冬长夏短,春秋长
(2024·广东广州·二模)“云中铁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连接阿根廷萨尔塔(使用西三区区时)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四区区时),目前运营旅游观光专列。观光专列全程运行时间约10.5小时,行车速度基本均匀。某年12月22日,小明同学乘观光专列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出发时火车站挂钟显示6:30,到达萨尔塔后拍摄城市风光(萨尔塔该日昼长13小时40分)。下图示意“云中铁路”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同学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时,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的(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12.到达萨尔塔后,小明同学赶在日落前进行城市风光摄影的时间还剩约( )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4小时
(2024·甘肃·二模)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6月22日起一周之内利用旗杆进行日影观测。图7为6月22日不同时刻旗杆影子长短及朝向变化,其中影子最短(无影)时北京时间为13:20。完成下面小题。
13.该中学最可能位于( )
A.新疆 B.甘肃 C.云南 D.台湾
14.对观测结果,四位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同学:影子长短的变化可以证明太阳高度的变化
乙同学:每天16:00-17:00时旗杆影子大致朝向西南
丙同学:旗杆影子每天呈顺时针方向转动180°
丁同学:6月22日后几天正午旗杆有影子且逐渐变长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024·天津·二模)“日光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图1是某网友在北京(约40°,116°E),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图2拍摄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约51.5°N,116.5°W),公园内冰川松林遍布。从地理视角欣赏这两幅摄影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若图1拍摄当天,北京的昼弧与夜弧之比约为9/14,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潘帕斯草原牧草繁盛 D.松嫩平原小麦正值收割季节
16.图1照片拍摄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 )
A.地方时大约为2:00-3:00 B.地方时大约为14:00--15:00
C.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D.当日的白昼短,黑夜长
17.右图所示景观( )
A.山体海拔较低,自然带垂直差异不明显
B.山前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形态季节变化大
C.山体地质构造为背斜,可以寻找泉水
D.湖泊因冰川在冰蚀洼地融化形成
(2024·安徽·三模)我国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是黑龙江省抚远市(48°N,134E)。下图示意2024年1月1日6时51分“第一缕阳光”洒向抚远市东极广场的瞬间。完成下面小题。
18.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镜头需要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9.与抚远市相比,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 )
A.白昼时间较短 B.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日出位置偏北 D.日出时间较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