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统编《中外史纲要》(下)第19课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2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统编《中外史纲要》(下)第19课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25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2 12: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9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929
经济大危机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全球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由放任政策
1945
二战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自由主义
重商主义
凯恩斯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干预经济
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商业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经济思想
分散走向整体
贸易保护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0世纪70年代初
经济政策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古典经济学的政策,意为“顺其自然”。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自由放任政策
“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牧场主倾倒牛奶
股票崩盘,银行倒闭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端。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背景
经济危机的根本在于生产过剩
解决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宏观调控
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成为“看得见的手”
——凯恩斯
罗斯福新政(1933—1939)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主要内容:
(1)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
(2)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
(3)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特点: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借鉴苏联经验)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端。
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解说词
(2)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政策、职能和资源,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杜鲁门政府运用减税、废除超额利润税等经济手段,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解决战时工业向和平经济转变带来的经济危机。
1955年后,日本开始走上了国家有效地干预经济,通过计划诱导与宏观调控推动日本现代化的道路,先后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宏观调控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2、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3、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战后繁荣之父”
项目\年代 1950-1973 1974-1982
生产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年经济发展情况
黄金时期
经济滞胀
“战后滞涨之母”
凯恩斯主义
宏观调控
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美国总统里根
新自由主义
80年代后,减少干预,强调市场竞争
自由放任-经济危机-国家干预-滞胀危机-减少干预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混乱无序,加剧危机
世贸组织WTO
特点: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
经济危机
国内:自由放任
国际:转嫁危机
提高关税,减少进口
货币贬值,扩大出口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内调控
国际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成立
宗旨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用
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
稳定国际汇率,为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救急”)
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为全球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救穷”)
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获得最大投票权
促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基本固定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经济危机-以邻为壑-矛盾加深-引发战争-国际协调-建立体系-有序化
1947年
1995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体系
一、经济之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原则: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
目的(影响):有利于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推动经济全球化。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
背景
二、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门学科密切相关:
系统论提出系统概念并揭示其一般规律;
控制论研究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
信息论则研究控制的实现过程。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
二、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
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表现:①就业(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②分配结构:“中间阶层”(Middle Class)人数增加,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有较高收入。
三、二战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企业管理层、高级技工、律师、医生……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Ingratitude towards their great men is the mark of strong peoples
英总选结果,工党已获胜利,丘吉尔于今晚辞职,劳工党领袖阿特里(艾德礼)今夜接受英王嘱其组织内阁之命令……工党此次胜利完全在于把握住大多数人民食、住、工作、生活等等实际问题之积极与分明,由此更证明英国人民智识远非他国所能企及,绝不为虚荣资望所炫,真够理智,真够实际。
——《徐永昌日记》1945.7.27
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从摇篮到坟墓”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
保证全体公民享受教好的公共福利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为何实施福利国家?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积极评价:有利于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
1978年11月,王震访问英国伦敦一个失业工人的家。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具,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教授免费义务教育……王震高兴地说:“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再加上共产党执政,就是我们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了。”
——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至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实质:政府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实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局限性: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税收负担重,降低生产积极性。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1980年代,英法美等国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妇女运动
原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人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学生反对越南战争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不太平,随着越战泥潭越陷越深,以及国内民权运动的日益高涨,美国的局势日益动荡不安,增加了青年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尤其是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使人们感到梦想的幻灭;而在1968年,马丁 路德 金被白人狙击手刺杀,又使年轻人普遍感到悲哀和愤怒!
——袁日华《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探析》
吸毒
酗酒
奇装异服
纵情摇滚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经济之变
①国内:国家宏观调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②国际:加强国际协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2.科技之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3.阶级之变
服务业人口增加,“中间阶层”的兴起。
4.社会之变
①“福利国家”出现并发展
②民权、妇女和反越战等社会运动兴起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