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统编《中外史纲要》(下)第20课_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2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统编《中外史纲要》(下)第20课_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23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2 12: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东欧:建设、改革与剧变
发展、改革与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济:比例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政治:高度集权,个人崇拜,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
1953年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
——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为斯大林抬棺的苏共高层
夸大某个人的作用,把他变成具有神仙般非凡品质的超人,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相违背的,是不能容许的。这个人似乎无所不知,洞察一切,能代替所有人的思考,能做一切事情,他的行为没有半点错误……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
影响: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利于解放思想,推行改革,但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1956年苏共二十大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角度 改革措施
政治
农业
工业
外交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①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下放部分权力
提出“三和路线”,首次访问美国
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积极:
①经济体制: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
②农业: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③工业: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评价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其中“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是指赫鲁晓夫( )
A.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成效 B.仍然与美国进行冷战
C.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D.本质上不愿进行改革
局限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
我们的改革,要把整个重工业看作是国家军事实力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的加强将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积极的‘攻势’。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建立一个经济上具有蓬勃活力、政治上稳定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的“发达社会主义国家”。
政策取向:
对内加强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发展;对外在冷战中展开攻势。
经济: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
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
——《抑制创新——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
凡实行新体制的企业,国家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原先的30项减少了9项。同时,给企业在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分配等方面以更多的自主权,努力促使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工作者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问题:军备竞赛严重拖累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
挂满勋章的“苏勋宗”
党政军大权和国家元首的名分都集中在勃列日涅夫之手。与此同时,对他的个人崇拜活动也不断升温,他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被夸大宣扬,还被授予各种荣誉勋章和最高军衔,报刊舆论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王斯德编著《世界通史》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老人政治,病夫治国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戈尔巴乔夫(1931—)
在阿富汗和波兰面临着地缘政治的挑战。对苏联摇摇欲坠的经济体制起着支撑的硬通货收入体系,因美国发起的经济战而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并且处于混乱之中。戈尔巴乔夫所面临的经济状况经受不了美国高科技国防建设的冲击……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们正在努力扩大美国的优势。——《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根据材料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
深陷阿富汗战争,东欧国家试图摆脱苏联
美国在冷战中采取攻势,大力开展军备竞赛
经济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根本改变经济体制。
它力图消除计划经济对企业的控制,但由于缺乏真正的市场机制,又削弱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对苏联经济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经济由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
——李世安主编《世界当代史》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990年1月31日,苏联第一家麦当劳开业
到1990年,苏联先后提出四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文件,如《向市场经济过渡—构想与纲领》(500天纲领)和《400天使苏联经济加速转向市场原则的构想》。
失败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
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思考:为什么《时代周刊》用这样的字眼?
“重启人生”
“戈尔巴乔夫背弃了列宁”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中央权力的衰落还诱发了地方民族主义的高涨,旧体制下被强力压抑的民族自决欲望在获得释放空间后急剧膨胀,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和国家体制危机。
——王斯德《世界通史》
1990.3立陶宛独立
1990.6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
民族主义兴起
15个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一、苏联模式的失败: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991.8乌克兰宣布独立
苏联解体
1991年八一九事件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冷战条件下,东欧国家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难以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东欧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这一外部因素,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在战后东欧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争取民族自主权利和要求突破苏联模式始终并行、交织的两股潮流。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目标
对内:突破苏联模式
对外:摆脱苏联控制
效果:
①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埋下国家分裂隐患。
南斯拉夫改革(最早进行改革)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具有比较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愿屈从苏联的指挥和控制,为了防止其他东欧国家也滋长这种独立意识,斯大林决定对南斯拉夫采取严厉的高压措施,以儆效尤。——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内容: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
思考:二战之后东欧国家为什么进行改革?
波匈事件
移植苏联模式阻碍各国发展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波兰移植苏联模式,在政治上实行一元化领导,产生了个人崇拜等。在经济上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等手段。
1956年6月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大规模罢工)。此后波兰顶住了苏联的压力,选举了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
1947年以后,匈牙利领导人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引发匈牙利事件(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此后,匈牙利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布拉格之春
改革:1968年,捷共中央宣布将“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国情的、富有人情味儿的社会主义社会”,主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
独立制定对外政策。
结果:苏联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以苏军为首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布拉格市民愤怒声讨苏军
剧—时间快,范围广
1989-1992年东欧国家的变化形势示意图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东欧剧变
原因:
①改革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1980年代后矛盾突出;
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不再干涉东欧事务;
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
变—社会性质根本变化
1976年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8年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过渡时期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意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