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3.7探索宇宙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3.7探索宇宙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6 13:37:20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探索宇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目录
单元主题
01
单元结构化活动
02
新知导入
03
活动探究
04
生活应用
05
课堂练习
06
作业布置
07
板书设计
08
探索宇宙奥秘
单元主题
从《火星救援》到《地心引力》再到《流浪地球》,近些年来,除了互联网创业的兴起之外,另外一个领域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就是人类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人欢呼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质疑,人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价去探索宇宙?
这一次,就让我们穿越行星、踏入浩瀚的宇宙,一探究竟……
单元结构化活动
探索宇宙奥秘
认识太阳系
太阳系大家庭
八颗行星
日食
对星系的认识
认识星座
夏季星空
对星系的认识
浩瀚的宇宙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科科已经对关于宇宙的知识有所了解,爸爸妈妈很高兴,于是带他去科技馆参观。在科技馆中,科科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他十分兴奋。回到学校后,于是他请教果果老师,想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在果果老师的帮助下,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故事导入
活动探究
你们知道这些探索宇宙的工具是什么吗?
活动一:情境导入,提升兴趣
观星台
浑天仪
活动探究
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观星台
活动二:探索新知,步步为营
(一)人类宇宙探索发展史
活动探究
观星台形如覆斗,体型高大,灰砖砌筑,细腻挺拔,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在观星台南14.3米,有唐代建立的周公测景台,是唐代在西周测日影定地中的基础上修建的重要天文遗迹。除测景台和观星台两座天文科技建筑外,中轴线上还保存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建筑。位居“天地之中”的观星台、测景台,历来都是中国的天文观测中心。观星台院内现存碑刻12通,还有复制的天文仪器文物。这些文物与观星台、周公测景台有密切关系,也是与天文观测有关的重要历史遗存。
活动探究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来,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
17世纪研制的光学望远镜长达46米,使用时必须吊在桅杆上
活动探究
1608年,望远镜被荷兰眼镜商意外发明。次年即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敏锐意识到它的威力。他钻研制造技术,造出当时最大倍数20倍的望远镜。并利用它仰望星空,发现不完美的月球、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相位、土星的耳朵、太阳黑子等事实,从而证实了“日心说”。
伽利略绘制的月面图
活动探究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现在,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更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
位于贵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2016年9月2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探究
第三阶段:航天时代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名字命名的,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于1990年4月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
“哈勃空间望远镜”自从发射以后,给地球发来了很多珍贵资料,如1990年8月23日,在离银河系最近的大麦哲伦星系捕捉到超新星残骸周围的气环;1990年11月9日拍摄到土星赤道附近一条长长的云,科学家把它称为“大白斑”;还拍摄到银河系中距地球3.5万光年的28星等的暗弱星球和距地球80亿光年的类星体,这个类星体是当前发现的距离我们最远的类星体。
活动探究
第三阶段:航天时代
人类还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
迄今为止,有500多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有十多位航天员在发射时以身殉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活动探究
第三阶段:航天时代
1986年1月28日,美国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这架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3秒后发生了爆炸、解体,温度高达1400℃的热空气席卷整架航天飞机。当时一共有7名宇航员执行本次飞行任务,在这次太空事故中这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人类历史上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剧。
“挑战者”号
活动探究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展现了科学家对待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从古人用肉眼观测天象,到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至如今的思考航天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
活动探究
人类探索宇宙发展史
活动探究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第三阶段:航天时代
活动探究
航天大连线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教师出示我国的航天器,学生进行连线。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哪个小组获胜。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活动探究
长征系列
月球车
神舟系列
载人飞船
嫦娥系列
运载火箭
天宫系列
探月卫星
天舟系列
空间实验室
(中国空间站)
玉兔号
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
货运飞船
活动探究
航天大连线
活动探究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活动探究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活动探究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活动探究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天宫”空间站
空间站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空间应用等。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以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及地面航天员寻访的航天器,代表着当下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活动探究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无人月球探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1、“绕”就是发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已经实现;
2、“落”就是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已实现在月球的正面软着陆,嫦娥四号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这在全球尚属首次。虽然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却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
3、“回”就是从月球表面采样返回地球,这要等待后续”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去实现。
活动探究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玉兔”号月球车
“玉兔号”月球车学名叫月面巡视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在外星球进行巡视勘察的机器人。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相互拍照留念后,它正式开启了“巡月”的旅程。
活动探究
我国的航天成就
活动探究
1.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20年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开展登月考察;2021年我国的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活动三:总结研讨,进行提升
活动探究
2.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
可以参加学校的天文社团活动,平时留意会出现的天文现象并进行观察,可以到附近的天文台、天文馆进行参观,观看网络上的空间站视频等。
生活应用
大家了解中国天宫空间站吗?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宇宙的方式也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也不断加深。( )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 )。
A.天文台 B.天星监 C.观天台
2.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 )。
A.“嫦娥”系列工程 B.“玉兔”号月球车 C.“天宫”空间站
A
C
作业布置
根据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画一幅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肉眼观察
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天宫”空间站
“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玉兔”号月球车
3.7探索宇宙
借助工具
航天时代
我国探索太空成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时《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
科学思维:能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探究实践: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增进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提炼。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情境导入,提升兴趣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能 基本能 不能
集体讨论,步步探索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回答问题,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能 基本能 不能
完成游戏,了解我国航天成就。 能 基本能 不能
总结 各个小组可以互相讨论,完成探讨问题。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科科已经对关于宇宙的知识有所了解,爸爸妈妈很高兴,于是带他去科技馆参观。在科技馆中,科科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他十分兴奋。回到学校后,于是他请教果果老师,想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在果果老师的帮助下,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融入故事情节,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情境导入,提升兴趣 同学们,自从人类仰望星空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你们知道这些探索宇宙的工具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星座图片。 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一步步探索宇宙的吗? 组织学生共同讨论。 评价活动二:探索新知,步步为营 (一)人类宇宙探索发展史 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很多阶段,现在我们来阅读一则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吧! 教师出示材料: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 拓展:观星台形如覆斗,体型高大,灰砖砌筑,细腻挺拔,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在观星台南14.3米,有唐代建立的周公测景台,是唐代在西周测日影定地中的基础上修建的重要天文遗迹。除测景台和观星台两座天文科技建筑外,中轴线上还保存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建筑。位居“天地之中”的观星台、测景台,历来都是中国的天文观测中心。观星台院内现存碑刻12通,还有复制的天文仪器文物。这些文物与观星台、周公测景台有密切关系,也是与天文观测有关的重要历史遗存。 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来,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 拓展:1608年,望远镜被荷兰眼镜商意外发明。次年即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敏锐意识到它的威力。他钻研制造技术,造出当时最大倍数20倍的望远镜。并利用它仰望星空,发现不完美的月球、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相位、土星的耳朵、太阳黑子等事实,从而证实了“日心说”。 现在,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更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 拓展:2016年9月2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 拓展:“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名字命名的,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于1990年4月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 “哈勃空间望远镜”自从发射以后,给地球发来了很多珍贵资料,如1990年8月23日,在离银河系最近的大麦哲伦星系捕捉到超新星残骸周围的气环;1990年11月9日拍摄到土星赤道附近一条长长的云,科学家把它称为“大白斑”;还拍摄到银河系中距地球3.5万光年的28星等的暗弱星球和距地球80亿光年的类星体,这个类星体是当前发现的距离我们最远的类星体。 人类还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 迄今为止,有500多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有十多位航天员在发射时以身殉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拓展:1986年1月28日,美国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这架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3秒后发生了爆炸、解体,温度高达1400℃的热空气席卷整架航天飞机。当时一共有7名宇航员执行本次飞行任务,在这次太空事故中这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人类历史上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剧。 教师出示问题: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参考: 从古人用肉眼观测天象,到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至如今的思考航天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 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展现了科学家对待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回顾一下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吧! 教师播放视频:人类探索宇宙发展史 出示图片: (二)中国的航天成就 我国在探索航天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航天大连线”的游戏。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教师出示我国的航天器,学生进行连线。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哪个小组获胜。 师: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课件展示: (1)“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2)“天宫”空间站 空间站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空间应用等。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以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及地面航天员寻访的航天器,代表着当下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3)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无人月球探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1、“绕”就是发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已经实现; 2、“落”就是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已实现在月球的正面软着陆,嫦娥四号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这在全球尚属首次。虽然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却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 3、“回”就是从月球表面采样返回地球,这要等待后续”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去实现。 (4)“玉兔”号月球车 “玉兔号”月球车学名叫月面巡视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在外星球进行巡视勘察的机器人。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相互拍照留念后,它正式开启了“巡月”的旅程。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我国的航天成就 师:“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都顺利实施。根据规划,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登月考察。 评价活动三:总结研讨,进行提升 教师组织活动: 1.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参考: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20年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开展登月考察;2021年我国的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2.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参考:可以参加学校的天文社团活动,平时留意会出现的天文现象并进行观察,可以到附近的天文台、天文馆进行参观,观看网络上的空间站视频等。 活动一: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二: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历程,通过游戏利用了解我国航天成就。 活动三: 及时开展反思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探索宇宙历程的认识。 活动一: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活动二: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回答问题,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完成游戏,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展成就。 完成评价。 活动三: 完成研讨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可以不断完善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其过程。
(三)生活应用 大家了解中国天宫空间站吗?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参考: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 拓宽领域挥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谈论以及现象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总结探索宇宙学习过程,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现。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判断题。
1.“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宇宙的方式也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也不断加深。( )
二、选择题。
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 )。
A.天文台 B.天星监 C.观天台
2.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 )。
A.“嫦娥”系列工程 B.“玉兔”号月球车 C.“天宫”空间站
参考答案
一、1.√ 2.√ 3.√ 二、1.A 2.C
【综合实践类作业】
根据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画一幅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7探索宇宙
七、教学反思
本课课前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提升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中,将教材提供的资料与学生收集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梳理和提炼,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上,激励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所得信息并合理地展示自己的发现。 另外,本课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可以通过播放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太空探索的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生活,热爱科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宇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宇宙》
单元主题 从《火星救援》到《地心引力》再到《流浪地球》,近些年来,除了互联网创业的兴起之外,另外一个领域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就是人类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人欢呼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质疑,人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价去探索宇宙? 这一次,就让我们穿越行星、踏入浩瀚的宇宙,一探究竟……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⑤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⑥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过观察或借助软件识别织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学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了解划分星座的意义。 9.6 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⑦了解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历史,知道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⑧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 学业要求: 1.能说出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进展。 2.能运用太阳系的简单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有规律地运动与相关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3.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成因。 4.能科学认识星座划分的意义,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关注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进展,激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宇宙”单元,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人类通过不断地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3课“太阳系大家庭”“八颗行星”与“日食”,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掌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做模拟实验等研究宇宙的方法,并在探究太阳系的过程中初步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 第4~5课“认识星座”和“夏季星空”,引导学生学习观星、认星。通过学习星座图、制作星座模型、借助模型推理,从而理解星座实际上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图像。通过观察夏季星空,掌握利用典型星座辨认方向、利用活动观星盘观察星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6~7课“浩瀚的宇宙”和“探索宇宙”,通过“侧视图”“结构图”与建立模型的方法认识银河系,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更加浩瀚的宇宙。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学情分析 神秘浩瀚的宇宙是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知识,有的甚至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但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对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对部分信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前概念,需要通过谈话、问卷、画图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展开教学。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 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日食现象与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变化有关;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的图形也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寻找北极星的位置; 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宇宙是运动变化、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及循环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 具有基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展开想象的能力,能运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尝试从实物模型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能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等; 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探究实践: 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初步具有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采用不同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沟通交流,愿意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初步具有创新的兴趣;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4.探究宇宙知识的过程及相关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活动课太阳系大家庭通过资料了解太阳系中太阳的特点和其他天体。知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 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1实验课八颗行星用纸带建立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能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1实验课日食模拟日、地、月三球运动及日食现象。知道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1实验课认识星座制作星座模型,理解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能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1活动课夏季星空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能够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1实验课浩瀚的宇宙制作银河系模型,对银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知道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1活动课探索宇宙了解人类通过改进技术与工具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能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