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生物科段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B B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A C
【部分选择题解析】
7.紫翅∶黄翅=3∶1,可知亲本关于翅的颜色的基因型分别为Pp、Pp,绿眼∶白眼=1∶1,可知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Gg、gg,故亲本基因型为PpGg×Ppgg,A错误;F1中不存在纯合的紫翅绿眼(PPGG),即其占F1的比例为0,B错误;F1紫翅白眼的基因型为P_gg,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错误;F1紫翅白眼的基因型为P_gg,F1紫翅白眼个体随机交配,即1/3PPgg、 2/3Ppgg,F2中出现黄翅膀白眼个体的比例为2/3×2/3×1/4=1/9,D正确。
13.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现型是3种,Bb×Bb→后代的表现型2种,但是基因型为aaB_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花瓣,表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种表现型,A错误;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小花瓣为1/2Aa,Bb×Bb→后代白色为1/4bb,因此后代中白色小花瓣植株占1/2×1/4=1/8,B错误;C、AaBb自交,基因型为AABB、AAbb、aa_ _均可稳定遗传,共5种基因型,其中aa_ _没有花瓣,因此属于同一种表现型,共3种表现型,C正确;D、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_,后代可能出现红色小花瓣(AaB _),D错误。
14.图示两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均为均等分裂,由此可知这两个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因此,该动物为雄性,A项错误、B项正确;甲细胞中的染色体分裂正常,将来形成两个可育精子,而乙细胞因染色体分离不正常,不能形成可育精子,因此,该原始生殖细胞所形成的正常可育配子占1/2,C项正确;甲细胞中含有A和a基因,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丙 丙组水稻种子浸水后细胞呼吸增强,释放能量较多,且种子未经消毒,其上附着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也释放能量 水稻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1分) 水稻幼苗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相等(或水稻幼苗的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 增加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常(1分) 隐(1分) X(1分) 隐(1分)
(2)AAXBY或AaXBY aaXBXB或aaXBXb
(3)5/12
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DNA的复制(1分)
(2)C1D1 A2B2
(3)4(1分) D1E1(1分)
(4)C2D2 极体
19.(每空2分,共10分)
(1)AABB和aabb
(2)AaBb、Aabb和aaBb 7/16
(3)Ⅰ.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Ⅱ.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
【详解】
(1)F2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还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 _,卵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2)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也就是自交后代会出现三角形和卵圆形,这样个体基因型应同时具有a和b,即AaBb、Aabb和aaBb。 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如果一对等位基因为显性纯合,则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1/16+2/16+2/16+1/16+1/16=7/16。
(3)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与基因型为aabb的卵圆形个体杂交的F2代的表现型情况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三角形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卵圆形个体杂交的子一代再与基因型为aabb的卵圆形个体杂交的后代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据此进行实验设计。
I. 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aabb杂交,得到的F1种子为AaBb,F1种子长成的植株再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aabb杂交,得到的F2种子为AaBb∶Aabb:aaBb∶aabb=1∶1∶1∶1,即F2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Ⅱ. 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aabb杂交,得到的F1种子为aaBb,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aabb杂交,得到的F2种子为aaBb∶aabb=1∶1,即F2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
2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常(1分) z(1分)
(2)A aZBW 和 AaZBZb 2/9(3分)
(3)非芦花雄鸡 芦花 非芦花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生物科段考试题
命题人:刘艳萍 审题人:韩彩虹、王银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若培育过程出现了细胞衰老,则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2.若某雄性哺乳动物的精子中含有A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的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的数目为4A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 B.减数分裂I后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分裂Ⅱ前期
3.实验室里,老师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小明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甲桶内的1个D小球丢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丢失一个小球对本实验没有任何影响,继续实验
B.可以去掉乙桶内的一个D小球,确保甲、乙两桶内的小球数量比为1∶1,继续实验
C.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改为D小球,继续实验
D.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去掉,确保甲桶内D∶d之比为1∶1,继续实验
4.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5.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灰体(D)对黑檀体(d)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独立遗传。任意选择两只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两种表型,且长翅灰体果蝇占比为1/2,亲本杂交组合不可能是
A.AADd×aadd B.AaDd×aaDd
C.AADd×Aadd D.AaDD×aadd
6.产妇年龄增大是导致婴儿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重要因素。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Ⅰ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不再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时完成减数分裂Ⅱ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产生的两个极体最终退化。现有一对色觉正常的高龄夫妇,妻子是红绿色盲携带者,二者想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后代。为降低后代患遗传病概率,可在体外受精时对分离得到的极体进行遗传筛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区分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
B.若第一极体染色体组成正常,则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也正常
C.若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正常,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也正常
D.若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第二极体进一步基因组测序,就可推知卵细胞是否含有色盲基因
7.蝴蝶紫翅(P)对黄翅(p)为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某生物小组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B.F1中纯合的紫翅绿眼占F1的1/8
C.F1紫翅白眼个体中,与亲本基因型
相同的个体占1/2
D.F1紫翅白眼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
黄翅白眼占1/9
8.下图为Albright综合征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A.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III-3和III-6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C.IV-3 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D.III-2 再生女儿必为患者
9.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用解离液解离根尖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看到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⑤如果在低倍镜下找不到分裂期的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寻找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0.婴儿的诞生属于有性生殖,通过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可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性。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模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细胞中至少需要 2对染色体
B.模拟联会过程时,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包色体配对
C.用橡皮泥建立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D.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的自由组合方式有10种
11.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以CO2吸收量为检测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植物在24h内存在有机物的积累
B.植物处于B、D两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
呼吸作用速率
C.E点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肉细胞
中NADPH和C5含量都会增加
D.出现BC段是因为植物蒸腾作用过强,水分散失过多,导致光反应速率减小
12.如图是果蝇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就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还含有另外三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
B.该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都位于染色
体上
C.图中所示的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时,非等位基因可以
自由组合
D.该个体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
13.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色小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有5种基因型、3种表型
D.白色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小花瓣
14.下图甲、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哺乳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其中染色体数目增多或减少均会导致形成不育性配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无法确定
B.甲、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该原始生殖细胞所形成的正常可育配子占1/2
D.甲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
15.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规律,
用假说-演绎法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
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C.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D.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一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某生物小组用水稻种子及其萌发成的水稻幼苗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同种类水稻种子均分为3组:甲组风干,乙组消毒后浸水,丙组浸水,将3组种子分别放在三个容积相同且密闭的广口瓶内,在25℃条件下进行保温处理,则一段时间内水稻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组,其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研究发现,上述乙组的广口瓶中开始一段时间内O2含量基本不变,而瓶中CO2有少量增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2)将水稻幼苗放在密闭小室内,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则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部位是 。一段时间后密闭小室内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______。
17.(10分)下图是人类某一家庭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1分)染色体上,是________(1分)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1分)染色体上,是________(1分)性基因。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7 ;Ⅲ8____________;
(3)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18.(11分)图1、图2表示某高等动物性腺内细胞中DNA、染色体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数量变化曲,图3、图4、图5表示该动物性腺内细胞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图
3
图
4
图
5
)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段变化相同,且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段。
(3)图3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图1中的______段。
(4)图5细胞处于图2中的______段,其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19.(10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若亲本都是纯合子,则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
(2)图中F2结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还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 。
(3)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用2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中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F2中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20.(13分)已知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现有抗病的非芦花雌鸡和易感病的芦花雄鸡,为筛选抗病的芦花鸡,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已知抗病与易感病由A/a基因控制,芦花和非芦花山B/b基因控制,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中 F2中的非芦花鸡全为雌鸡,芦花鸡有雌有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P 抗病非芦花雌鸡×易感病芦花雄鸡
(
F1雌雄交配
)F1 抗病芦花雌鸡 抗病芦花雄鸡
F2 抗病芦花 鸡抗病非芦花鸡 易感病芦花鸡 易感病非芦花鸡
9 : 3 : 3 : 1
(1)家鸡控制抗病与易感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控制芦花与非芦花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F2中的抗病芦花鸡中纯合子占______。
(3)若要在幼年时期根据鸡的羽毛特征区分雌雄鸡,可选用F1的芦花雄鸡与亲本的非芦花雌鸡交配,筛选子代中表型为_______的个体,并与F1的芦花雌鸡交配,则后代_______均为雄鸡,_______均为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