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宜昌市长江中学 陈彪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燃烧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一种现象。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就对燃烧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培养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应用它已经解决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对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学生可能具备了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来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小魔术:烧不坏的纸”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烧不坏呢?”来引入课题,紧接着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由学习的兴趣转入问题的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改进的实验进行探究,完成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而过渡到灭火的原理上。通过采用多种方法熄灭蜡烛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共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并结合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通过“火三角”的形成和拆散把整节课的内容连贯起来进行小结,让学生从视觉上对知识进一步巩固,最后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并完成几个小实验”,让学生从中体会“火场逃生”要注意的问题。整节课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思路为:实验激疑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猜测燃烧的条件 寻找验证猜想的证据 设计并实验验证猜想 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学习小结 巩固与延伸。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的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五、仪器、用品
仪器:坩埚钳、烧杯、小刀、玻璃棒、镊子、火柴、气球、锥形瓶、试管。
药品:蜡烛、酒精、凉水、白磷、红磷、热水(60度以上)。
六、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激疑 表演魔术“烧不坏的纸”。思考:化学魔术中酒精与纸都可燃,为什么纸却没有燃烧呢? 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思考问题 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疑问
实验探究1 提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同学们猜想。 一、板书作出猜想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已有的材料设计方案,并把简图画在展板上。引导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在班上展开互评、自评、师评,好的设计方案在班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的方案分组对“燃烧的条件”的三个猜想进行验证。提问:通过实验验证,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板书 “火三角” 提出猜想: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设计方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设计方案,并把方案简图画在展板上。交流评价: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互评、自评。实验验证:分组实验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对燃烧的条件进行验证。归纳总结: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引导学生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打好基础。分组让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及时的找出自己方案的不足,并能及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利用“火三角”的形成,整理“燃烧的条件”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
提出问题 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实验验证了“燃烧的条件”,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实验来验证呢? 学生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2 展示改进的实验如下图:提问:这个设计与我们书中的实验有什么优点?我们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演示实验实验现象与我们分析的一致,这说明了什么呢? 板书“火三角”的完善 如何使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呢?常言道:水火不相容,往水中通氧气,真的能使白磷燃烧吗?我们实验一下。改进实验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纸烧不坏了吧? 学生观察装置,并思考问题。回答:1、不会污染空气 2、可以同时验证“燃烧的条件”思考回答:试管中的石头不会燃烧,因为它不是可燃物;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因为“燃烧的条件”都具备。学生观察实验,学生思考回答,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设计方案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学生观察实验。回答上面魔术产生的疑问 利用改进实验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化学魔术中纸没有燃烧的疑惑。
提出问题 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那么我们这样来灭火呢? 思考回答 利用这个环节过渡到灭火环节。
实验探究3 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的蜡烛。并说出其灭火的原理提问:我们是怎样来灭火的?演示“火三角” 拆散板书 “火三角”生活中我们都有灭火的经历,我们是怎样灭火的呢? 实验并回答问题:用水熄灭燃着的蜡烛,灭火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用口吹灭,灭火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用剪刀将棉芯剪断,灭火原理---移除可燃物。用烧杯罩住,灭火原理---隔绝氧气。回答:只要破环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畅谈自己灭火的经历: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酒精洒在实验台上并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用学生常见的蜡烛来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探索如何灭火。利用“火三角”的拆散,让学生再次体会灭火的原理就是破环燃烧的条件,并且只要破环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联系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并结合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同学们分组交流心得和体会。 分组交流心得体会:我知道了怎样灭火我知道了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学生分组交流心得并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巩固与延伸 提问:如果遇到火灾,我们该怎样逃生?演示下面实验这个实验给你什么启示?如遇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 学生回答并观察实验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学生讨论回答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观察“小实验”,让学生从中体会“火场逃生”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作出猜想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学反思
通过《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我明白了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的重要性。《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预期目标,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于是我让学生首先猜想燃烧的条件,分组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并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和药品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通过系列的学生未知的问题群,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了。有了探究的问题和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式教学。可以看出能力强的学生思路开阔、活跃,角度也不同,能力差一些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思路也被打开。所以,本课的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能力都有促进作用。不存在对能力差的学生不适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几个改进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对改进实验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及分析。利用“火三角”的形成和拆散把整节课的内容连贯起来,从效果来看所有学生通过这一过程都能知道燃烧条件是“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灭火原理是“除去其一”就达到灭火效果。
氧气
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
同时具备
可
燃
物
除去其一
火
温度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