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八章、第九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且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2.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有雨量筒和量杯.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测量降水量,自制了一种圆台形的雨量器(如图).某次降水,这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高度为150mm,则该次降水的降雨量最接近( )
A.60mm B.65mm C.70mm D.75mm
3.已知三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且,,,则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4.已知为两条直线,为两个平面,,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下列可以反映总体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数为( )
A.方差 B.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6.2024年1月19日,万众瞩目的“九省联考”正式开考,数学测试卷题型结构变化很大,由原来22个题减少至19个题,让考生的作答时间变得更加充裕,符合“适当减少试题数量,加强对数学思维过程考查”目标.某同学统计了自己最近的次“新题型结构”试卷的成绩发现:这次的分数恰好组成一个公差不为的等差数列,设次成绩的平均分数为,第百分位数为,当去掉某一次的成绩后,次成绩的平均分数为,第百分位数为.若,则( )
A. B. C. D.与大小无法判断
7.某校为了解在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认知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试,并将这100名学生成绩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此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六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
B.若从成绩在,,内的学生中采用分层抽样抽取10名学生,则成绩在内的有3人
C.这1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约为65
D.若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则这1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约为68.2
8.已知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两组数据:甲组:27,30,37,,40,50;乙组:24,,33,44,48,52.若这两组数据的第30百分位数对应相等,第50百分位数也对应相等,则( )
A.60 B.65 C.70 D.75
二、多选题
9.设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为(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0.在四棱锥中,是正方形,,,,为棱上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点到平面的距离为1
B.若,则过点,,的平面截此四棱锥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C.四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D.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11.在某市高三年级举行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某学科共有20000人参加考试.为了了解本次考试学生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成绩均为正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进行统计,样本容量为,按照的分组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落在区间内的人数为16.则( )
A.图中
B.样本容量
C.估计该市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1.6分
D.该市要对成绩前的学生授予“优秀学生”称号,则授予“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考试成绩大约至少为77.25分
12.从某个品种的小麦中随机选取14株,测量麦穗长度(单位:),所得的样本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据此可估计该品种小麦麦穂长度情况,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麦麦穗长度的极差是3.9 B.小麦麦穗长度的中位数等于众数
C.小麦麦穗长度的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D.小麦麦穗长度的第75百分位数是10.6
三、填空题
13.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6,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圆心角为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1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分别为的中点,为过直线的平面.从下列结论①,②中选择一个,并判断该结论的真假.你选的结论是 (填“①”或“②”),该结论是 命题(填“真”或“假”).
①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②若正方体的12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等于,则.
15.为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某小区随机抽取100名住户开展了年度幸福指数测评活动,将其测评得分(均为整数)分成六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由此估计此次测评中居民幸福指数的第75百分位数为 .
16.二战期间,盟军统计学家将缴获的德军坦克序列号作为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得出德军某月生产的坦克总数.假设德军某月生产的坦克总数是,缴获的该月生产的辆坦克序列号从小到大为,即最大序列号为,且缴获的坦克是从所生产的坦克中随机获取的,因为坦克的序列号是连续编号的,所以缴获坦克的序列号,相当于从中随机抽取的个整数,这个数将区间分成个小区间,其中前个区间已知,最右边的区间未知(由于未知).由于这个数是随机抽取的,所以可以用前个区间的平均长度来估计所有个区间的平均长度,进而得到的估计值.例如,某月盟军缴获坦克的序列号是,则统计学家利用上述方法估计德军该月生产的坦克数约为 辆.
四、解答题
17.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18.如图,在正方体中,,点E在棱上,且.
(1)求三棱锥的体积;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9.如图,在四棱锥中,,,,E为棱的中点,平面.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3)若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滨海盐碱地是我国盐碱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如何利用更有效的方法改造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级难题.对盐碱的治理方法,研究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得了两种成本差异不大,且能降低滨海盐碱地土壤层可溶性盐含量的技术,为了对比两种技术治理盐碱的效果,科研人员在同一区域采集了12个土壤样本,平均分成A、B两组,测得A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数据样本平均数,方差,B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数据样本平均数,方差.用技术1对A组土壤进行可溶性盐改良试验,用技术2对B组土壤进行可溶性盐改良试验,分别获得改良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数据如下:
A组 0.66 0.68 0.69 0.71 0.72 0.74
B组 0.46 0.48 0.49 0.49 0.51 0.54
改良后A组、B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数据样本平均数分别为和,样本方差分别记为和.
(1)求;
(2)应用技术1与技术2土壤可溶性盐改良试验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是否有显著降低?(若,则认为技术能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否则不认为有显著降低.)
21.某工厂人员及月工资构成如下:
人员 经理 管理人员 高级技工 工人 学徒 合计
月工资(元) 22 000 2 500 2 200 2 000 1 000 29 700
人数 1 6 5 10 1 23
合计 22 000 15 000 11 000 20 000 1 000 69 000
(1)指出这个表格中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这个表格中,平均数能客观地反映该工厂的月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为的外心,结合球体性质可知平面,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的外心在上且,进而可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与互余,结合正弦定理可得,勾股定理可得,进而可得、,结合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如图,设球心为,的外接圆圆心为,连接,,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为的外心,
由为的外心,得三点共线,且.
由题意得平面,面,则,
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的余角,
所以,所以.
在中,由题设可得,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所以在Rt中,,
所以球的表面积.
故选:B.
2.B
【分析】如图,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mm,由圆台的体积公式求出收集到的雨水量,利用等体积法,结合圆柱的体积公式建立关于h的方程,解之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分别为上底面、下底面的半径,且,,
则,
当mm时,在中,,即,
解得mm,所以mm,所以圆的面积为,
又圆的面积为,
所以收集到的雨水量为,
设此时量杯的刻度为,
则,解得.
故选:B
3.D
【分析】取的中点,利用给定条件证明平面,再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得.
【详解】在三棱锥中,取的中点,连接,则,
正的边长为3,,,,
于是,显然,则,有,
而平面,则有平面,又平面,
则,而平面,因此平面,
,,
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
故选:D
4.A
【分析】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充分性成立,再通过举例说明,得不出,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若,因为,所以,即由可以得到,
若,如图,在正方体中,取平面为平面,平面为平面,
取为直线,为直线,显然有,,但与不垂直,即由得不到,
故选:A.
5.A
【分析】根据特征数的特点选择.
【详解】可以反映总体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数为方差.
故选:A.
6.C
【分析】依题意不妨设这次的分数从小到大分别为、、、、,即可求出、,要使去掉一个数据之后平均数不变,则去掉的一定是,从而求出,即可判断.
【详解】依题意不妨设这次的分数从小到大分别为、、、、,
所以,
又,所以第百分位数为
要使次成绩的平均分数为且,则去掉的数据一定是,
即还剩下、、、,
又,所以第百分位数为,
因为,所以.
故选:C
7.C
【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点逐个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详解】由,得,所以A正确;
这100名学生中成绩在,,内的频率分别为0.2,0.12,0.08,所以采用分层抽样抽取的10名学生中成绩在内的有人,故B正确;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这1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在之间,设中位数为,则,所以,故C错误;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D正确.
故选:C
8.C
【分析】根据一组数据的百分位数的定义,分别求得两组数据的第30百分位数和第50百分位数,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得.
【详解】由题意可得解得:故
故选:C.
9.ACD
【分析】由面面平行的传递性可判断A;若,则与可能相交可判断B;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判断C;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判断D.
【详解】对于A,由面面平行的传递性可知A正确;
对于B,若,则或与相交,所以B错误;
对于C,若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所以C正确;
对于D,因为,所以,同理,
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所以D正确.
故选:ACD.
10.ABD
【分析】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结合,求得,可判定A正确;取中点为,连接,,可得截面为直角梯形,进而可判定B正确;结合球的截面的性质,可求得四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结合球的表面积公式,可判定C不正确;作和 ,证得平面平面,将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设,求得,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判定D正确.
【详解】对于A选项,因为,,又,且,面,
所以面,又因为,所以平面,
因为,且,
可得到平面的距离为,即三棱锥的高为,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且,
由,可得,得.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1,所以A正确;
对于B选项,因为,所以点为棱的中点,
取中点为,连接,,则平面即为平面截此四棱锥所得的截面.
且点是的中点,点为棱的中点,
所以在中,是的中位线,则,且,
又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则,所以,
因为面,且面,面,所以.
所以四边形是以为下底、为上底,为高的直角梯形,
因为,在等腰中,,且平分,
可得,
则平面截此四棱锥所得截面的面积为,所以B正确;
对于C选项,又因为,,且,
所以,即,其中为外接圆半径,
因为正方形的中心到面的距离等于其边长的一半,即,故四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
所以四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所以C不正确;
对于D选项,过点作,再过点作,使得分别在线段上,连接.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
因为,且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即平面.
所以即为与平面所成的角,即为与平面所成的角.
由于平面,在平面内,故.
从而在直角中,可得.
设,由,可得,
所以,所以.
由于,故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在直角中,可得,且当时,不等号取等.
所以的最大值是,所以D正确.
故选:ABD.
【点睛】解题方法点拨:
1、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主要包括:空间动点轨迹的判断,求解轨迹的长度及动角的范围等问题;
2、解答方法:一般时根据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结合圆或圆锥曲线的定义推断出动点的轨迹,有时也可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对于线面位置关系的存在性问题,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再该假设条件下,利用线面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找假设满足的条件,若满足则肯定假设,若得出矛盾的结论,则否定假设;
4、对于探索性问题用向量法比较容易入手,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由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11.AD
【分析】根据频率之和等于1,即可判断A;根据频率,频数和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B;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即可判断C;根据题意算出分位数,再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即可判断D.
【详解】对于A,因为,解得,故A正确;
对于B,因为成绩落在区间内的人数为16,
所以样本容量,故B不正确;
对于C,学生成绩平均分为,故C不正确;
对于D,设授予“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考试成绩大约至少为,
由于的频率为,的频率为,的频率为,
则,所以,
则,解得,
所以大约成绩至少为 77.25 的学生能得到此称号,故D正确.
故选:AD.
12.ACD
【分析】根据茎叶图可得这14组数据,然后求极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可知最大的数是11.7,最小的数是7.8,故极差为3.9,A正确;
中位数为:;众数为:9.7;
平均数为:
,
,故第75百分位数为:10.6,
由以上数据可知:ACD正确,
故选:ACD.
13./
【分析】首先根据展开图和圆锥的关系,可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则在展开图扇形中有,求得,再由圆锥的高为,利用面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则展开图扇形的弧长为,半径为母线长,
所以,,
所以圆锥的高为,
所以.
故答案为:.
14. ①(答案不唯一) 假(答案不唯一)
【分析】选①,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即可判断,选②,根据三棱锥为正三棱锥,利用等体积法求解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即可求解②.
【详解】若选①,平面是过直线的平面.此时四边形即为该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由于四边形的面积为,故①为假命题,
若选②,由于三棱锥为正三棱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均相等,故平面平面,
设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②为真命题
故答案为:①(答案不唯一),假(答案不唯一)
15.82
【分析】由百分位数的定义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所以,
所以,测评得分落在内的频率为,
落在内的频率为,
设第75百分位数为,由,解得,
故第75百分位数为82.
故答案为:
16.28
【分析】依题意得,,故,即可求解.
【详解】由于用前个区间的平均长度估计所有个区间的平均长度,
而缴获坦克的编号是,即,
故,所以,
即统计学家利用上述方法估计德军该月生产的坦克数约为28辆.
故答案为:28
17.(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取线段、的中点分别为、,连接、、,然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线线平行,从而证明线面平行;
(2)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由几何图形作出线面角,然后根据三角形求解即可.
【详解】(1)证明:取线段、的中点分别为、,连接、、,
则 ,,
又底面是正方形,即 ,
则,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则,又在平面外,平面,
故平面.
(2)取线段的中点为点,连接、,
又,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则,且,,
又二面角的大小为,
即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则平面,
则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在中,,
即,
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18.(1)
(2)存在,
(3)
【分析】(1)过作,垂足为,可得中为高,求出高和底面,进而可得体积;
(2)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F,使得平面,取的三等分点,得到面面,取的三等分点(靠近),再通过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到,进而可得的位置;
(3)延长交于点,作,垂足为,连接可得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求解即可.
【详解】(1)过作,垂足为,
因为,所以面即面
明显面,
所以面,
又,,
所以
(2)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F,使得平面,
取的三等分点,使,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面,面,
所以面,又面,,
所以面面,又面,
所以面,
取的三等分点(靠近),则,
所以面面,又面,面,
所以,又为的中点,
所以;
(3)延长交于点,作,垂足为,连接,则面,
从而,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所以,
所以.
19.(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
【分析】(1)由题意可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如图,易证,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可得平面,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可得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作,由面面垂直的性质确定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可求解.
【详解】(1)因为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则,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由平面,平面,得,
连接,由且,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
所以平行四边形为正方形,所以,
又,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由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3)由平面,平面,所以,
又,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故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在中,,作,垂足为M,
由(2)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则为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中,,所以,
在中,,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0.(1)0.70; 0.495;0.0007;0.000625
(2)应用技术1与技术2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都没有显著降低.
【分析】(1)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代入计算即得;
(2)将题设中的,, , 与(1)中算得的,, , 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判断是否满足即得结论.
【详解】(1),
(2)当时,
,,
应用技术1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没有显著降低
当时,
,,
∴应用技术2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没有显著降低.
故应用技术1和技术2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没有显著降低.
21.(1)众数为2000元,中位数为2200元,平均数为3000元
(2)不能,理由见解析
【分析】(1)从表中数据可知人数最多的是众数,把23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的数是中位数,根据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只有经理和管理人员在平均数以上,其余的多数人都在平均数以下,故平均数不能客观地反映该工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
【详解】(1)由表格可知,众数为2 000元.
把23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的数应是第12个数,其值为2 200,故中位数为2 200元.
平均数为(22 000+15 000+11 000+20 000+1 000)÷23=69 000÷23=3 000(元).
(2)虽然月工资的平均数为3 000元,但由表格中所列出的数据可见,只有经理在平均数以上,其余的人都在平均数以下,故用平均数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工厂的工资水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