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地理:4.3 国际合作(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地理:4.3 国际合作(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30 19:05:2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地理:4.3 国际合作(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基础检测练
1.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 和 的跨境转移。
(2)国际合作原则及措施
①作为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 ”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 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②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禁止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 ,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 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 的书面批准书。
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 、 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 、 和 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3)我国的应对措施
①原因
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 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目的:为了防范国家 的系统性风险。
③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 和 ;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 和 的产业引入;提高和完善 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答案】(1) 污染后果 治理责任
(2)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有效合作 发达 危险废物 环境保护 进口国政府 污染物管理 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技术转让 信息交流 人员培训
(3) 污染物跨境 生态环境安全 发展权 环保权 法律制度 违法成本 高污染 低技术 环境标准
【详解】(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
(2)作为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有第一,禁止发达 国家向发展中国
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3)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目的是为了防范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系统性风险。其他的综合性的应对措施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2.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 ,将本国产生的 转嫁给他国,从而 或 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 、 或 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 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 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这些行为都 或 地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3)根本原因: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 ,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 原因。
(4)主要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污染物主要从发达的 或 向 或 转移,这包括了污染物的 ,以及伴随 转移而发生的污染物间接输出。
(5)影响: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输出国的 和 ,降低了废弃物的 ,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接受国的 和 。
【答案】(1) 污染物 污染治理成本 少承担 不承担
(2) 河流 海洋 大气 大面积酸雨区 人为 直接 间接
(3) 不平衡 差距 根本
(4) 工业化国家 地区 发展中国家 地区 直接输出 国际产业
(5) 资源损耗 污染物排放 处置成本 环境安全 公众健康受损
【详解】(1)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大气或海洋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
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这些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
(4)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主要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这包括了污染物的直接输出,以及伴随国际产业转移而发生的污染物间接输出。
(5)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是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输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接受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3.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 ,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 。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途径
(1)签署公约及 。
(2)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3) 援助。
(4)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5) 和能力建设。
【答案】 全球性 区域合作 履约 资金 人员交流
【详解】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如: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如: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化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①签署公约及履约: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②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能够确定各方位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加强彼此间的合作;③资金援助:能够为一些国家应对环境、资源问题提供帮助;④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有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促进人类采取有效的应对行动;⑤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有助于促进各国发展 ,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问题。
4.国际合作
:①资源、环境问题的 ;②资源、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区影响;③保障本国安全不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

(1)签署公约及履约;公约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主权国家就彼此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确定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3) 、 ;①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的能力,不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更将延缓人类采取有效行动的步伐。②通过人员交流、技术援助、资金援助等,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的关注度、问题 程度、 问题的成本和收益比、项目效果的时间跨度和成效显著程度。
【答案】 必要性 全球性 途径 能力建设 科技合作 影响因素 复杂 解决
【详解】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②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③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国际合作的途径:原则: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原则;途径:(1)签署公约及履约;公约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主权国家就彼此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确定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3)能力建设、科技合作;①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的能力,不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更将延缓人类采取有效行动的步伐。②通过人员交流、技术援助、资金援助等,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影响因素:国际社会的关注度、问题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成本和收益比、项目效果的时间跨度和成效显著程度。
5.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概述
含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 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商品、服务、 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 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2)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③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出现密切的劳动分工格局。
④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 增长。
【答案】(1) 经济活动 生产要素 国际分工
(2) 最优区位 加深 可持续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2)总体表现: 商品、服务、 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和形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在生产领域的表现: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新的劳动地域分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劳动分工格局。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真题点兵练
一、选择题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9年4月4日,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首趟列车开通。完成下面小题。
1.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所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 )
A.葡萄酒、服装 B.纺织品、水产品
C.蔬菜、水果 D.灯具、煤炭
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 )
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 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
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 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答案】1.A 2.D
【解析】1.中欧班列沿线欧洲地区,尤其是德国的葡萄酒产业世界闻名,而我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葡萄酒和服装,A正确;水产品、水果以及蔬菜不宜长距离运输,BC错误;德国和我国煤炭资源均较丰富,不需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D错误。故选A。
2.中欧班列属于陆地运输,与远洋航运无关,A错误;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D正确;中欧班列为集装箱运输,运输的主要为货物,所以不会促进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不会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BC错误。故选D。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其表现形式有: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绿色贸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绿色贸易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发展绿色贸易可以减少( )
A.废弃物跨境转移 B.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走私
C.污染物跨境传输 D.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4.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的措施是( )
A.在中东欧布局新兴产业 B.在南亚进行技术研发
C.构建东盟绿色产业网络 D.在西亚布局传统产业
【答案】3.D 4.C
【解析】3.从材料中可知,绿色贸易的形式是“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因此发展绿色贸易可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从而避免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D正确;废弃物的跨境转移是指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将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绿色贸易不是废弃物贸易,A错误;绿色贸易不是产品走私活动,B错误;污染物跨境传输是指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河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绿色贸易显然不是自然过程,C错误。故选D。
4.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绿色贸易,具体措施表现在,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绿色贸易量大,应构建绿色产业网络,C正确;中东欧地区科技水平较高,应进行技术研发,A错误;南亚地区科技水平不高,加大绿色产品贸易类型和规模,而非技术研发,B错误;西亚矿产资源丰富,但科技水平不高,应加大新兴产业发展,D错误。故选C。
2020年11月15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目前成员国有15个。区域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左右,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RCEP的签署意味着以后这15个国家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往来,10年内关税将为零。下图为RCEP成员国分布图(包含印度,未显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RCEP各成员国( )
A.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B.经济互补性强,利于深化合作
C.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多发 D.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
6.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RCEP,主要目的是( )
A.出口更多农产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B.进口更多的高科技产品,破除国外技术封锁
C.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的开放
D.帮助该区域更快发展,增强国际影响力
7.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C.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 D.促进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
【答案】5.B 6.C 7.D
【解析】5.RCEP各成员国主要有中、日、韩、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该区域里各成员国气候类型多样,不完全是季风气候,A错误。该区域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互补性较强,利于深化合作,B正确。东亚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多发,东南亚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但是澳大利亚处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震较少,C错误。绝大多数的亚洲国家人口稠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D错误。故选B。
6.RCEP签署国区域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较大,涵盖人口多、潜力较大的自贸区,在这个区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往来,可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往来,深化国内改革,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C正确。向成员国出口更多农产品,并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且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品,A错误。进口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不是引进技术,不能破除国外的技术封锁,B错误。中国积极推动RCEP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发展经济为主,而不是提高国际影响力,D错误。故选C。
7.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协调分配,轻工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等,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D正确。跨国贸易对一些国家的生态环境反而是恶化,比如生产高污染产品出口到别的国家,A错误。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各国拓宽市场空间,但不能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有直接影响,B错误;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可减少消费成本,C错误。故选D。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东起中国,西到欧洲,经过中亚、南亚等地区,其宗旨在于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图为“一带一路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一带一路”东部地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地区是发达的欧洲,而中部地区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互补性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生产能力增强,需更广阔的市场,需加强对外合作
B.南亚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C.中亚地区油气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市场
D.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需求量大,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9.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走最短的航海路线,最有可能经过( )
①马六甲海峡②波斯湾③苏伊士运河④好望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8.D 9.B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人才众多,D错误,符合题意;“一带一路”东部地区生产能力增强,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所以需要对外合作,A正确,不符合题意;南亚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入,B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亚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市场,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结合所学知,邮轮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走最短的航海路线,依次经过我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①③正确;波斯湾在印度洋边缘海,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之间,走最短的航海路线不需要经过波斯湾,②错误;好望角位于非洲南端,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10.该企业在格鲁吉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 )
A.增加研发投入 B.拓展产业门类 C.搬迁企业总部 D.提高产品质量
11.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 )
A.城市新功能区形成 B.商业用地面积减少
C.交通用地面积减少 D.人口向市中心集聚
12.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后,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 )
A.葡萄酒 B.天然橡胶 C.椰子汁 D.棕榈油
【答案】10.B 11.A 12.A
【解析】10.由材料可知,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该企业在格鲁吉亚涉猎的行业门类众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拓展产业门类,B正确。增加研发投入、搬迁企业总部、提高产品质量在材料中均未体现,ACD错误。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城市新功能区形成,A正确。与商业用地面积减少、交通用地面积减少、人口向市中心集聚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2.根据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葡萄为地中海气候类型下可以种植的农产品,因此,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葡萄酒,A正确。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椰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CD错误。故选A。
葡萄喜光,适宜种植范围广泛,其品质直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在格鲁吉亚境内有三处葡萄主产区:卡赫季地区、卡尔特里地区、伊梅列季地区。当地传统酿酒方式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惯用一种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用黏土烧制的器物)来发酵葡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卡赫季地区是格鲁吉亚境内葡萄酒品质最佳产区的原因( )
A.昼夜温差更大 B.云雾天气偏多
C.生长周期较长 D.酿酒工艺先进
14.格鲁吉亚人采用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来发酵葡萄的原因( )
①稳定发酵过程 ②地下温度较低 ③陶罐透气较差 ④缺少现代工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一带一路”建设直接影响格鲁吉亚葡萄酒在中国的( )
A.销售价格上涨 B.品牌影响提升
C.市场规模萎缩 D.产品质量下降
【答案】13.A 14.A 15.B
【解析】13.葡萄酒酿造是将葡萄果实经过发酵、陈酿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转化为酒精含量较高、具有独特风味的酒类。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葡萄积累糖分,提高葡萄酒的品质,A对;葡萄喜光,云雾天气偏多不利于其生长,B错;卡赫季地区与其他两地纬度相当,生长周期应当相差不大,C错;有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格鲁吉亚境内有三处葡萄主产区:卡赫季地区、卡尔特里地区、伊梅列季地区,当地传统酿酒方式独特且一致,历史都比较悠久,D错。故选A。
14.格鲁吉亚位于亚热带地区,采用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来发酵葡萄的原因是地下温度较低,深埋地下的陶罐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有利于葡萄酒发酵过程的进行,①②对;陶罐是一种由黏土烧制而成的容器,具有一定的透气性,③错;格鲁吉亚人传统酿酒方式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惯使用这种古老的发酵方式,而不是采用现代的酿酒技术,④错。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15.葡萄酒的价格取决于其生产的成本,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不大,A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和传统制造工艺进行了较强的传播,当地传统酿酒方式又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中国的品牌影响提升,B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格鲁吉亚葡萄酒的进口量可能会增加,这可能导致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规模增大,C错;“一带一路”建设会提高格鲁吉亚葡萄酒在中国的知名度,提升其品牌影响,可能会使其更加注重其产品质量,D错。故选B。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一带一路”东部地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地区是发达的欧洲,而中部地区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互补性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生产能力增强,需更广阔的市场,需加强对外合作
B.南亚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C.中亚地区油气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市场
D.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需求量大,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17.“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加深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利的影响是( )
A.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B.利于促进俄罗斯基础设施的建设
C.利于缓解能源消费紧张局面,保障能源安全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答案】16.D 17.C
【解析】16.“一带一路”东部地区生产能力增强,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所以需要对外合作,A正确;南亚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入,B正确。中亚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市场,C正确;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人才众多,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17.“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加深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消费紧张局面,保障能源安全,C正确。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利于促进俄罗斯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是对于俄罗斯而言,ABD错误。故选C。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8.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破坏 D.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
19.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在《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30%左右
20.中国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庄严签字,但现实不容乐观。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为此,中国政府必须( )
①促使“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②切实加强环境保护③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关闭一切排放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18.C 19.C 20.D
【解析】18.根据所学知识,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为臭氧层破坏,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共同治理,C正确;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核辐射和核事故以及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都属于局部区域性的问题,排除ABD。故选C。
19.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A错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增速,减轻环境问题,B错误。“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使得森林吸收净化大气的功能增强,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C正确。在《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D错误。故选C。
20.促使“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以及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①②③正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不意味着关闭一切排放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④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故选D。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地理:4.3 国际合作(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基础检测练
1.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 和 的跨境转移。
(2)国际合作原则及措施
①作为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 ”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 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②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禁止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 ,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 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 的书面批准书。
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 、 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 、 和 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3)我国的应对措施
①原因
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 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目的:为了防范国家 的系统性风险。
③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 和 ;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 和 的产业引入;提高和完善 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2.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 ,将本国产生的 转嫁给他国,从而 或 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 、 或 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 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 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这些行为都 或 地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3)根本原因: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
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 ,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 原因。
(4)主要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污染物主要从发达的 或 向 或 转移,这包括了污染物的 ,以及伴随 转移而发生的污染物间接输出。
(5)影响: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输出国的 和 ,降低了废弃物的 ,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接受国的 和 。
   
3.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 ,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 。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途径
(1)签署公约及 。
(2)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3) 援助。
(4)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5) 和能力建设。
4.国际合作
:①资源、环境问题的 ;②资源、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区影响;③保障本国安全不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

(1)签署公约及履约;公约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主权国家就彼此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确定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3) 、 ;①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的能力,不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更将延缓人类采取有效行动的步伐。②通过人员交流、技术援助、资金援助等,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的关注度、问题 程度、 问题的成本和收益比、项目效果的时间跨度和成效显著程度。
5.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概述
含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 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商品、服务、 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 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2)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③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出现密切的劳动分工格局。
④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 增长。
真题点兵练
一、选择题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9年4月4日,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首趟列车开通。完成下面小题。
1.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所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 )
A.葡萄酒、服装 B.纺织品、水产品
C.蔬菜、水果 D.灯具、煤炭
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 )
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 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
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 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其表现形式有: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绿色贸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绿色贸易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发展绿色贸易可以减少( )
A.废弃物跨境转移 B.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走私
C.污染物跨境传输 D.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4.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的措施是( )
A.在中东欧布局新兴产业 B.在南亚进行技术研发
C.构建东盟绿色产业网络 D.在西亚布局传统产业
2020年11月15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目前成员国有15个。区域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左右,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RCEP的签署意味着以后这15个国家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往来,10年内关税将为零。下图为RCEP成员国分布图(包含印度,未显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RCEP各成员国( )
A.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B.经济互补性强,利于深化合作
C.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多发 D.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
6.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RCEP,主要目的是( )
A.出口更多农产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B.进口更多的高科技产品,破除国外技术封锁
C.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的开放
D.帮助该区域更快发展,增强国际影响力
7.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C.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 D.促进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东起中国,西到欧洲,经过中亚、南亚等地区,其宗旨在于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图为“一带一路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一带一路”东部地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地区是发达的欧洲,而中部地区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互补性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生产能力增强,需更广阔的市场,需加强对外合作
B.南亚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C.中亚地区油气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市场
D.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需求量大,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9.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走最短的航海路线,最有可能经过( )
①马六甲海峡②波斯湾③苏伊士运河④好望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10.该企业在格鲁吉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 )
A.增加研发投入 B.拓展产业门类 C.搬迁企业总部 D.提高产品质量
11.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 )
A.城市新功能区形成 B.商业用地面积减少
C.交通用地面积减少 D.人口向市中心集聚
12.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后,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 )
A.葡萄酒 B.天然橡胶 C.椰子汁 D.棕榈油
葡萄喜光,适宜种植范围广泛,其品质直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在格鲁吉亚境内有三处葡萄主产区:卡赫季地区、卡尔特里地区、伊梅列季地区。当地传统酿酒方式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惯用一种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用黏土烧制的器物)来发酵葡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卡赫季地区是格鲁吉亚境内葡萄酒品质最佳产区的原因( )
A.昼夜温差更大 B.云雾天气偏多
C.生长周期较长 D.酿酒工艺先进
14.格鲁吉亚人采用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来发酵葡萄的原因( )
①稳定发酵过程 ②地下温度较低 ③陶罐透气较差 ④缺少现代工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一带一路”建设直接影响格鲁吉亚葡萄酒在中国的( )
A.销售价格上涨 B.品牌影响提升
C.市场规模萎缩 D.产品质量下降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一带一路”东部地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地区是发达的欧洲,而中部地区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互补性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生产能力增强,需更广阔的市场,需加强对外合作
B.南亚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C.中亚地区油气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市场
D.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需求量大,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17.“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加深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利的影响是( )
A.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B.利于促进俄罗斯基础设施的建设
C.利于缓解能源消费紧张局面,保障能源安全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8.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破坏 D.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
19.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在《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30%左右
20.中国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庄严签字,但现实不容乐观。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为此,中国政府必须( )
①促使“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②切实加强环境保护③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关闭一切排放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