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3.6-3.7)
一 、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汽车车轮较多 D.滑雪板面积较大
2.某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 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
B.举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抹“镁粉”, 目的是减小摩擦
C.雨天, 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
D.铅笔芯粉末加入到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
3.下列情况中不存在摩擦力的是( )
A.一位同学推讲桌未推动 B.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C.在不光滑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D.停在水平停车场里的汽车
4.如图所示, 用板抵住铅笔两头, 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板受到的压力相等,左板所受压强较大
B.两板受到的压力相等,右板所受压强较大
C.两板受到的压强相等,左板所受压力较大
D.两板受到的压强相等,右板所受压力较大
5.对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滑板车底部装有四个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第 1 页(共 15 页)
B. 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 汽车配有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碰撞时对人的作用力
D.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等于杠铃的重力
6.图中人行走时后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甲所示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他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
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6 s 内, 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
B.6~15 s 内, 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 5.4 m
C.0~18 s 内, 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15~18 s 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8.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 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 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
沿直线向右匀速移动 L 的距离, 在此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 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B.M 对桌而的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第 2 页(共 15 页)
C.M 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M 对桌面的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10.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V 甲<V 乙 )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 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p 甲 ,若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队地面增加的压强
为△p 乙 ,则( )
A. △p 甲>△p 乙 B. △p 甲 <△p 乙
C. △p 甲=△p 乙 D.无法判断
二 、填空题
11.书包用宽的背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 受力面积来 压强.(以上两空选
填“增大 ”或“减小”)
12.小明用 30N 的水平推力使箱子沿水平地板匀速滑动,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 N;在箱子上 放一袋面粉后,小明要加大力气才能推动箱子,原因是箱子对地板的 增大,导致摩擦力增大. 13.如图所示,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 A.B,横截面积均相同,A 的底面向上凸起, B 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 10N 的水,A 对桌面的压强 (填“大于 ”、“小 于 ”或“等于 ”)B 对桌面的压强。若 A.B 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压强分别为 pA.pB,则 pA p
(B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
14.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完全相同的木块 A 和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均为 12N 的水平拉力 F1 和 F2 作 用下, A.B 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 B 所受的摩擦力在图甲中为 N,在图乙中为 N;若将 A.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3 推 A 使它们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则
推力 F3= N.
第 3 页(共 15 页)
15.如图所示,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的实验中: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 而某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
景.请问该同学的调节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图甲中的 a、b 是小明和小何同学自己动手制作的压强计金属盒放大图,如图所示 a 金属盒比 b
金属盒厚, 为了完成丙、丁实验,你会选择 a、b 中的哪种压强计 ?理由
是 。
三 、实验探究题
16.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液体重力对容器底部压力测试仪”,用此测试仪来研究液体对容器底 部压强与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调节好测试仪的零刻度,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装在两滑板之间定制的塑
料袋内,分别调节滑板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滑板底部位置保持不变),测得有关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液体重力/牛 侧壁朝向 深度/厘米 台秤示数/千克 压力/牛 压强/帕
1 33 向外 12 2.434 23.85 1060
2 33 竖直 15 3.328 32.61 1450
3 33 向内 17 3.698 36.24 1611
4 35 向内 17 3.698 36.24 1611
第 4 页(共 15 页)
5 37 竖直 17 3.652 35.79 1591
6 38 向外 17 3.619 35.47 1576
实验分析:
(1)实验中该同学将滑板分别向里和向外调节的目的是 。
(2)分析第 1、2、3 组实验, 判断并说明能否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结
论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
是
。
17.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萍还是认为: 重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刘老师用
如图装置与她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 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5.00 牛, 水平向左
匀速拉动拉力传感器,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整个实验过程中木块位置不
发生移动, 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 小 5.00 2.10
2 中 5.00 2.11
3 大 5.00 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3 次实验中传感器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是 N。
(2)进行第 2 次实验时,当小萍放好铁块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
第 5 页(共 15 页)
是
。
(3)小萍认为: 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请问小
萍同学这种观念合理吗? 为什
么?
。
(4)实际操作中用手拉拉力传感器测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檫力时,因为不能控制匀速拉动铁块,所以实
际测量值往往不是很准, 请你思考如何操作才能使测到的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加准确
呢?
。
四 、解答题
18.图甲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
和物体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像:请描述 0-6 秒内整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状
况 。
(2)t=5 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顿。
(3)在 t=3 秒时,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 t=5 秒时的摩擦力大小相同.请你解释其与“t=5 秒时的摩擦力
大小相同 ”的原
因:
。
19.质量为 8t 的卡车, 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摩擦阻力是车重的 0.02 倍,求卡车匀速行驶时,
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若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为 0.2m2,则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
别是多大? (g=10N/kg)
第 6 页(共 15 页)
20.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 AG600,最大飞行速度为 560km/h,最大航程为 4500km。某
次起飞前, 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 总质量为 51t,轮胎与跑光圣道的总接触面积为 0.6m2 。求:
(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
(2)起飞后, 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 14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第 7 页(共 15 页)
综合练习(3.6-3.7)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A
【解析】增大的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据此分析判断。
书包背带较宽、汽车轮胎较多、滑雪板面积较大, 三者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 故 B、
C、D 不合题意;
图钉尖很尖锐,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故 A 符合题意。
2.B
【解析】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 便于连接, 选项 A 正确,
不合题意;
举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抹“镁粉 ”,目的是增大摩擦, 选项 B 错误, 符合题意;
雨天, 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选项 C 正确,不合题意;
铅笔芯粉末加入到生锈的锁中, 起润滑作用, 选项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摩擦力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时候人类需要增大摩擦力, 如汽车轮胎刻有花纹,举重运动员涂抹
镁粉等,有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如轴承上滴加润滑油让接触面彼此分离等。
3.D
【解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与物体接触且接触面粗糙;②做相对匀速或有运动趋势。
A.一位同学推讲桌未推动,但是讲桌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存在摩擦力, 故 A 不合题意;
B.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它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存在摩擦力, 故 B 不合题意;
C.在不光滑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肯定存在摩擦力, 故 C 不合题意;
D.停在水平停车场里的汽车,与地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没有运动趋势,不存在摩擦力,故 D 符合题
意。
故选 D。
4.B
【解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受
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该题考查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当压力一定时,
第 8 页(共 15 页)
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解:当用两板抵住铅笔两头时,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板受到的压力相等, 但由于右边铅
笔头很尖, 受力面积小, 所以根据 p= 可知,右板受到的压强较大.
故选 B.
5.C
【解析】(1)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安全气囊不能减小撞击力, 但是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
A.滑板车底部的四个轮子变滑动为滚动, 可以减小摩擦,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给桌子一个力的同时,桌子也会给手一个作用力,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汽车配备安全气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从而减小惯性给行驶中人带来的危害, 故 C 错误
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受平衡力, 故对杠铃的支持力等于重力,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6.A
【解析】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据此选择。
当人行走时,后脚向后用力蹬地,因此后脚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向前,故 A 正确,
而 B、C、D 错误。
故选 A.
7.B
【解析】(1)根据图乙确定 0~6s 内的小王的运动状态;
(2)根据 s=vt 计算上爬的距离;
(3)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A.0~6 s 内, 小王沿杆加速向上运动,故 A 错误;
B.6~15 s 内, 小王上爬的速度 v=0.6m/s,则沿杆上爬的距离是 s=vt=0.6m/s×9s=5.4m,故 B 正确;
第 9 页(共 15 页)
C.0~18 s 内, 由于重力作用,因此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故 C 错误; D.15~18 s 内, 小王向下做加速运动,则它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下, 即 G-f>0,即 f力小于重力,故 D 错误。
故选 B。
8.B
【解析】鞋底有花纹,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从而可以增大摩擦, 选项 A 不合题意;
行李箱下安装轮子,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减小了摩擦力, 选项 B 符合题意;
用力捏闸, 增大了压力, 从而增大了摩擦,选项 C 不合题意;
路面上撒沙子, 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选项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等。
9.C
【解析】根据 F=G 分析压力的变化, 根据公式P = 分析压强的变化。
在推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 即 F=G,因此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由于接触面积
逐渐减小, 根据P = 可知,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大,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选 C。
10.A
【解析】解:
由图可知: 甲、乙正方体的底面积: s 甲<s 乙 ;因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p 甲=p 乙 ,由 G=F=pS 得: 即 G
甲<G 乙,
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 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力△F 甲=G 乙 ,则压强△p 甲==;
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对地面增加的压力△F 乙=G 甲 ,则压强△p 乙==;所以, △p 甲>△p
乙.
故选 A.
根据 F=pS 判断出甲、乙正方体的重力关系,由图可知底面积的关系,由于正方体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 第 10 页(共 15 页)
力等于重力,则利用 p=比较压强的变化.
二 、填空题
11.增大; 减小
【解析】解:书包用宽的背带, 做的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故答案为: 增大;减小.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减小压力来减小压
强
12.30;压力
【解析】用 30N 的水平推力使箱子沿水平地板匀速滑动, 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平衡,大小相等,
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 30N;
在箱子上放一袋面粉后, 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故答案为: 30;压力.
(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受平衡力的作用, 平衡力的大小相等;
(2)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3.大于; 大于
【解析】(1)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里面水的重力; 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P = 比较压强
的大小;
(2)首先判断 A.B 两点处水的深度的大小, 然后根据公式P = pgh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1)两个容器的重力不计,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都等于水的重力, 因此 FA=FB ;A 的底面向上凸起,
所以受力面积 SA(2)A.B 两个容器中水的重力相等,则它们的体积相等,因为 A 的底面向上凸起,所以 A 的水面高度 大于 B 的水面高度; 因为两点处于同一高度,所以这两个点的水面深度 hA>hB;根据公式P = pgh可知,
A 点的压强大于 B 点的压强,即:PA>PB。
故答案为: 大于;大于
14.0;12;12
【解析】解:(1)在 12N 的水平拉力 F1 作用下, A.B 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 A.B 没有相对运动
的趋势,因此摩擦力为 0;
第 11 页(共 15 页)
(2)若拉力在 B 上,以 B 为研究对象,B 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拉力 F2 与摩擦力平衡,则图
乙中摩擦力受到的摩擦力为 12N;
(3)若将 A.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 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又
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F2=f=12N,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 0;12;12.
(1)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和推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
15.(1)B
(2)选 b;可避免金属太厚,对本实验的影响
【解析】(1)U 形管内左边的液面高于右边,说明塑料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此时
只要拆下软管重新安装, 就能让里面的气压与外面的气压相等。
(2)在丙和丁实验中, 要控制金属盒在液体内部的深度相同。如果金属盒太厚, 那么它翻转后, 深度
变化较大, 从而对测量产生较大影响。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 而某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
景.请问该同学的调节方法是: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故选 B。
(2)为了完成丙、丁实验,我会选择 b 压强计,理由是: 可避免金属太厚, 对本实验的影响。
三 、实验探究题
16.(1)调节或控制液体的深度
(2)不能, 因为只以一种液体为材料进行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应选几种液体做重复实验以研究普遍
规律
(3)相同重力的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不同的压强;深度相同,重力不同的同种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
生相同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解析】(1)当调节滑板的朝向时, 容器的形状发生改变,导致液体的深度发生改变;
(2)为了使得到的实验结论更客观更准确,应选用不同液体多做几组实验;
(3)比较实验数据,分析液体的压强和液体重力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1)实验中该同学将滑板分别向里和向外调节的目的是: 调节或控制液体的深度;
(2)根据实验 1、2、3,不能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是:只以一种液
体为材料进行实验, 不具有普遍性, 应选几种液体做重复实验以研究普遍规律;
第 12 页(共 15 页)
(3)分析实验 1、2、3 得到:相同重力的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不同的压强;分析实验 3、4 得到: 深度相同, 重力不同的同种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相同的压强;二者综合在一起得到: 液体的压强与
液体的重力无关。
17.(1)2.11
(2)首先向沙桶中慢慢的加入细沙,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 5N 时停止。然后水平向左缓慢匀速直线拉
动拉力传感器, 并记下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3)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4)把拉力传感器一端固定, 用手向左水平拉动木板, 然后读出拉力传感器的读数。该示数就是铁块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1)当匀速拉动传感器时, 根据二力平衡计算传感器对木板的摩擦力;
(2)当放上中等质量的铁块后,压力传感器的示数肯定增大;因此要向沙桶中增加细沙, 使压力传
感器的示数减小到 5N,接下来再利用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
(3)摩擦力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 压力传感器的表面对这个摩擦力没有影响;
(4)运动是相对的,将拉力传感器固定,拉动下面的木板。即使木板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也不会影
响它和铁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1)第 3 次实验中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是 2.11N;因为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时摩擦力等于拉
力, 即 2.11N;
(2)进行第 2 次实验时,当小萍放好铁块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先向沙桶中慢慢的加入细沙,当 压力传感器示数为 5N 时停止。然后水平向左缓慢匀速直线拉动拉力传感器,并记下拉力传感器的示
数。
(3)小萍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 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 这种 观念不合理,因为: 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
擦无关 ;
(4) 实际操作中用手拉拉力传感器测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檫力时,因为不能控制匀速拉动铁块,所以 实际测量值往往不是很准, 实验步骤为: 把拉力传感器一端固定, 用手向左水平拉动木板, 然后读出
拉力传感器的读数。该示数就是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四 、解答题
第 13 页(共 15 页)
18.(1)物体 0-2 秒静止, 2-4 秒加速运动, 4-6 秒匀速
(2)2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t=3 和 t=5 秒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没有改变, 都相同, 所以摩擦力大小也相同
【解析】(1)根据乙图中的右图分析 0~6s 内的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根据乙中的右图可知,t=5s 内,物体正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首先根据乙中的左图确定此时物体受
到的推力, 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即可。
(1)根据图乙中的右图可知, 0-6 秒内整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状况:物体 0-2 秒静止, 2-4 秒加速运
动, 4-6 秒匀速;
(2)根据乙图中的右图可知, t=5s 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
据乙中的左图可知, t=5s 时物体受到的水平推力 F=2N,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F=2N;
(3)在 t=3 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 t=5 秒时的摩擦力大小相同的原因: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 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t=3 和 t=5 秒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 都相同, 所以
摩擦力大小也相同。
19.解:对卡车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G=mg=8000kg×10N/kg=8×104N
f=0.02G=0.02×8×104N=1600N
F 牵=f=1600N
F 压=G=8×104N
则 p= S (F压) = 82m (104)2 (N) =4×105Pa
答: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 1600N;
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是 8×104N、压强是 4×105Pa
第 14 页(共 15 页)
【解析】(1)首先根据公式 G=mg 计算出卡车的重力,然后再根据f = 0.02G计算出卡车受到的阻力,
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发动机的牵引力;
(3)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P = 计算卡车对地面的压强
即可。
20.(1) 飞机对跑道的压力 F=G=mg=51×103kg×10N/kg=5.1×105N;
飞机对跑道的压强: P = = = 8.5 × 105pa;
(2)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t = = = 2.5 。
【解析】(1)首先根据 F=G=mg 计算飞机对跑道的压力,然后根据P = 计算飞机对跑道的压强;
(2)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公式t = 计算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第 15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