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解读
专题10、 水和溶液
[知识体系]
[学业要求]
①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特点及水的循环途径 ②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③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及水的净化和防污染 ④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⑤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措施 ⑥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
⑦熟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⑧能利用溶解度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⑨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精析]
考点1、水的循环
考点解读: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水循环的内因:物质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例题1、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水循环将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解析]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⑥地下径流,A错误;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B正确;C.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C正确;D.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D正确。
[答案] A
考点2、水资源的分布
考点解读: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2200米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城市缺水严重。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
例题2、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我们讲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淡水资源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
[解析]A. 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A正确;B. 我国东部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所以呈现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B正确;C. 修建水库的目的是解决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C错误;D. 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且一般动物的含水量高于植物,D正确。
[答案]C
考点3、水的组成
考点解读: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
气体的比较与检验: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一半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例题3、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 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 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 A、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A错误;B、b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气体b能燃烧,故B错误;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故C正确;D、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答案] C
考点4、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考点解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分层 分层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例题4、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
C.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解析] A.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故正确;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白酒中的溶质是液态的酒精,盐酸中的溶质是气态的氯化氢气体,故错误;C.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没有这两个条件的限制,不能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小,故错误;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故错误。
[答案]A
考点5、物质溶解以后的温度变化情况
考点解读: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等。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例如:硝酸铵等。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例如:氯化钠等。
例题5、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着两种变化,可形象地表示为变化一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变化二水合
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发生的现象。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操作错误,应改正为 。
(2)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明同学的理由是:
。
(3)反思交流]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解析](1)搅拌时需要使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进行搅拌。(2)要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需要测量溶解前的液体温度和溶解后的液体温度,便于进行比较。(3)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多余吸收的热量,因此使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1)搅拌应为玻璃棒 (2)没有测量加氢氧化钠固体前的温度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考点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考点解读: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①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②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例题6、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解析]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甲和丙一定饱和,乙可能恰好饱和;A正确;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最小错误;B误;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甲>丙>乙;C错误;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错误,因为甲、乙、丙不知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
[答案]A
(例题6图) (例题7图)
考点7、溶解度以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考点解读: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溶解度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溶解度曲线平缓。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可分为:易溶(溶解度>10g) 、可溶(溶解度1~10g)、微溶(溶解度0.01~1g)、难溶(溶解度<0.01g)。
例题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如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又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以上说法均正确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A
考点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考点解读:用食盐和水配制10%的食盐水50 g(即固体物质与水配成溶液)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药匙、滴管等。
步骤:(1)计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5g,水45mL。(2)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注意氯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天平右盘。用5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当倒入的水接近45 mL时,改用滴管加水。(3)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10%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例题7、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是 。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量取水
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
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
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1)仪器的名称:a药匙,b烧杯;(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无染实验台试剂瓶塞应倒放;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g×10%=9g,需要量取水的质量:90g-9g=81g;水的体积为:81g÷1g/ml=81ml;(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药匙 烧杯 (2)试剂瓶塞正放,搅拌加速溶解 (3)9 81 (4)小于 偏大
考点9、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考点解读:溶液的稀释计算的原则: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两种情况:①加水法进行稀释;②加入低浓度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注意:溶液总质量可以相加,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直接相加。
例题9、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________。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4)20℃时,实验室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
毫升?(写出过程)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向10g加入2g氯化钠溶解,加入3g溶解,而加入4g,只溶解了3.6g,说明加入3.6g时已经饱和,所以加入5g氯化钠是溶液质量依然为13.6g,溶液③④都是饱和溶液.第三次是13.6g溶液中溶质为3.6g,所以对应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6g÷13.6g ×100%≈26.5%;设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x;由于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100g×20%=
(100g+x)×5% ,得x=300g折合体积为300mL。
[答案](1)13.6 (2)③④ (3)26.5% (4)300毫升
考点10、关于溶液浓缩的计算
考点解读:溶液的浓缩计算有三种方法:①补充溶质使溶液浓缩;②蒸发溶剂使溶液浓缩,蒸发溶剂时,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③加入高浓度的同种溶质的溶液进行浓缩,计算方法同一浓一稀两种溶液的稀释。解题关键是:找清浓缩前后溶液、溶质、溶剂的变化,在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意:溶液总质量可以相加,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直接相加。
例10、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g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g
[解析]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质的质量是:100g×10%=10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剂的质量是:100g-10g=90g;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后的质量分数是20%。A、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g+10g÷100g+10g×100%≈18.2%,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蒸发掉一半溶剂即蒸发45g水,则蒸发45g水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g÷100g 45g×100%≈18.2%,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加入100克10%的食盐溶液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蒸发50g水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g÷100g 50g×100%=20%,选项正确。选D
[答案]D
考点11、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分析
考点解读:①计算时的误差:计算的溶质偏小或计算的溶剂偏大—质量分数偏小,反之偏大。②称量时的误差:溶质本身不纯、溶质本身不干燥—质量分数偏小,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质量分数偏小,砝码生锈或沾有油污—质量分数偏大。③量量时的误差:俯视—质量分数偏小,仰视—质量分数偏大。④溶解时的误差:溶质未完全溶解—质量分数偏小,溶质撒落—质量分数偏小,烧杯内有少量水分—质量分数偏小。⑤贮存、装瓶时的误差:瓶内有少量水分—质量分数偏小,溶液撒落—质量分数不变。
例题1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________。
(2)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物码颠倒,且使用了游码:________。
(4)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________。
(5)用了含少量杂质的食盐配制溶液:________。
(6)溶解时少部分水溅出:________。
(7)将已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________。
[解析](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2)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所用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4)用了生锈的砝码,会造成实际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5)用了含少量杂质的食盐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6)溶解时少部分水溅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变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7)转移已经配制好的溶液,少量洒在瓶外,这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答案](1)偏大 (2)偏小 (3)偏小 (4)偏大 (5)偏小 (6)偏大 (7)不变
考点12、物质分离的方法——结晶
考点解读: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叫结晶,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过滤:过滤可以将不溶性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在整个过滤操作中的作用:引流。过滤结果:滤纸上留有固体,下面烧杯中的为溶液。
例题12、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右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D__。
A. 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2)实验结束后,烧杯中还有少量硫酸铜晶体(如右图),若要晶体过滤出来,下列做法的正确是( )
A.向过滤器中直接倾倒滤液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C.玻璃棒可任意轻靠在滤纸上 D.滤纸边缘必须高于漏斗边缘
(3)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
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1)若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则相同温度和等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硫酸铜,故D符合题意;(2)过滤时,不能向过滤器中直接倾倒滤液,而应该用玻璃棒引流,A不正确;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以防液体溅出,B正确;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上,C不正确;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D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3)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m晶体×=50g×=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 g-32 g =17 g;溶液的质量为150 g-50 g=100 g;溶质质量分数=×100%=×100%=17%。
[答案](1)D (2)B (3)1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解读
专题10、 水和溶液
[知识体系]
[学业要求]
①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特点及水的循环途径 ②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③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及水的净化和防污染 ④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⑤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措施 ⑥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
⑦熟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⑧能利用溶解度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⑨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精析]
考点1、水的循环
考点解读: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水循环的内因:物质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例题1、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水循环将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考点2、水资源的分布
考点解读: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2200米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城市缺水严重。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
例题2、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我们讲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淡水资源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
考点3、水的组成
考点解读: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
气体的比较与检验: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一半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例题3、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 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 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4、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考点解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分层 分层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例题4、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
C.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考点5、物质溶解以后的温度变化情况
考点解读: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等。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例如:硝酸铵等。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例如:氯化钠等。
例题5、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着两种变化,可形象地表示为变化一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变化二水合
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发生的现象。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操作错误,应改正为 。
(2)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明同学的理由是:
。
(3)反思交流]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考点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考点解读: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①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②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例题6、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例题6图) (例题7图)
考点7、溶解度以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考点解读: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溶解度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溶解度曲线平缓。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可分为:易溶(溶解度>10g) 、可溶(溶解度1~10g)、微溶(溶解度0.01~1g)、难溶(溶解度<0.01g)。
例题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如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又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以上说法均正确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A
考点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考点解读:用食盐和水配制10%的食盐水50 g(即固体物质与水配成溶液)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药匙、滴管等。
步骤:(1)计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5g,水45mL。(2)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注意氯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天平右盘。用5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当倒入的水接近45 mL时,改用滴管加水。(3)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10%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例题7、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是 。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量取水
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
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
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9、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考点解读:溶液的稀释计算的原则: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两种情况:①加水法进行稀释;②加入低浓度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注意:溶液总质量可以相加,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直接相加。
例题9、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________。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4)20℃时,实验室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
毫升?(写出过程)
考点10、关于溶液浓缩的计算
考点解读:溶液的浓缩计算有三种方法:①补充溶质使溶液浓缩;②蒸发溶剂使溶液浓缩,蒸发溶剂时,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③加入高浓度的同种溶质的溶液进行浓缩,计算方法同一浓一稀两种溶液的稀释。解题关键是:找清浓缩前后溶液、溶质、溶剂的变化,在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意:溶液总质量可以相加,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直接相加。
例10、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g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g
考点11、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分析
考点解读:①计算时的误差:计算的溶质偏小或计算的溶剂偏大—质量分数偏小,反之偏大。②称量时的误差:溶质本身不纯、溶质本身不干燥—质量分数偏小,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质量分数偏小,砝码生锈或沾有油污—质量分数偏大。③量量时的误差:俯视—质量分数偏小,仰视—质量分数偏大。④溶解时的误差:溶质未完全溶解—质量分数偏小,溶质撒落—质量分数偏小,烧杯内有少量水分—质量分数偏小。⑤贮存、装瓶时的误差:瓶内有少量水分—质量分数偏小,溶液撒落—质量分数不变。
例题1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________。
(2)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物码颠倒,且使用了游码:________。
(4)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________。
(5)用了含少量杂质的食盐配制溶液:________。
(6)溶解时少部分水溅出:________。
(7)将已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________。
考点12、物质分离的方法——结晶
考点解读: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叫结晶,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过滤:过滤可以将不溶性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在整个过滤操作中的作用:引流。过滤结果:滤纸上留有固体,下面烧杯中的为溶液。
例题12、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右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D__。
A. 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2)实验结束后,烧杯中还有少量硫酸铜晶体(如右图),若要晶体过滤出来,下列做法的正确是( )
A.向过滤器中直接倾倒滤液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C.玻璃棒可任意轻靠在滤纸上 D.滤纸边缘必须高于漏斗边缘
(3)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
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10、水和溶液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 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解析: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但前提是混合物,A选项中说的是液体,如水、酒精都是,这就把概念的范围扩大了。B选项离开了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如粉笔灰放入水中形成的就不是溶液,而是悬浊液。C选项中,泥水不是溶液,而溶质和溶剂这两个概念只是针对溶液的组成而言的,不是溶液,溶质溶剂就无从谈起。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是一种常识,在分析了以上三个选项后,对于D选项的正确性也就无需怀疑了。
答案:D
2、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 ②降低温度至10℃ ③加2克硝酸钾 ④加入2克水 ⑤蒸发掉2克水,再
恢复到20℃、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④ D.全部
解析:由于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者是加入同温度下的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都还是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降温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往饱和溶液中加水,就会稀释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减小,故选C。
答案:C
3、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D.植树造林会造成⑥的增加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A错误;人工降雨会改变②的时空分布,B错误;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减少,C错误;植树造林会造成⑥的增加,D正确。
答案:D
(第4题图) (第5题表)
4、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 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 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 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解析: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相同,则两者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g/立方厘米,其中含溶质24g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化为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解析: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B.溶液质量m=ρV=1.2g/cm3×200cm3=240g,则溶质质量为:240g×10%=24g,故B正确;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小,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可能只是溶解度减小所致,而溶质和溶液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B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正确
解析: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③物质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④浊液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⑤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⑥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⑦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⑧由水和其它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水是溶剂.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浊液都不均一、不稳定;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答案:C
7、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析:A、因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氯化钠有剩余的溶质,而蔗糖没有剩余的溶质,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B、因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氯化钠有剩余的溶质,而蔗糖没有剩余的溶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20℃时,在50g水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有剩余,则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因在20℃时,在50g的水中蔗糖固体没有剩余,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也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答案:C
(第7题图) (第8题图)
8、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解析:因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加溶剂后,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前后两种状态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颜色不变。
答案:D
9、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导致溶解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水的体积因此而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g÷(100g+4g)×100%=3.8%,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B
10、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解析:A、 2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小于60g,100g水中加入60g硫酸锌,不能全部溶解,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 ,不符合题意;B、 4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为70g,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C、 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不会析出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 10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为60g,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符合题意。
答案:D
11、如图是20℃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的数值是11 B.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D.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每蒸发10g水,析出5g甲,故n=11;B.蒸发前若饱和应析出5g,故其不饱和;C.未进行改变温度的实验,无法判断。 D. 溶质质量分数 =5/(10+5)<50%;
答案:A
12、在探究水的组成实验时,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所作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反应时硫酸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因水的不断减少,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酸性变强,pH增加,至接近于7,但不会超过7,不符合题意;C、是否加硫酸不影响产生氢气质量,不符合题意;D、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
答案:D
13、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
A 不溶性颗粒物 加明矾 结晶法
B 异味物质 加活性炭 吸附法
C 氯化铜 加硫酸钠 过滤法
D 纯碱 加石灰水 蒸馏法
解析: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使悬浮杂质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淀到水底,然后再进行过滤即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物质;由于氯化铜与硫酸钠不反应,且都可溶于水,过滤法无法除去;纯碱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利用过滤能除去碳酸钙,但所得溶液中会含有氢氧化钠。
答案:B
14、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解析:A、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5、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检验气体时可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
解析: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大正负离子的数量,进而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B.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分解质量减小,而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左边与负极相连生成氢气,右边与正极相连生成氧气,则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气体时可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故D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B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析:A.甲瓶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中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B正确;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所以溶液中质量分数:甲>乙>丙,C错误;D. 从图中可以看出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错误。
答案:B
17、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获得纯净水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解析: A.通过蒸馏的方式,可以将水中可溶物去除,变成纯净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让冷凝水停留更长时间,增大冷凝效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C.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浸没水中,要放在蒸馏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D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C
1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解析:分析题中图示信息,①加热苦泉水获得胆矾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②硫酸铜转化为铜,生成物中有单质铜,不属于复分解反应;③向硫酸铜晶体中加水溶解,所得硫酸铜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④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A
19、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下图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析:20℃时NH4Cl的溶解度为37.2g,③中溶液有晶体析出,则③中溶液为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溶液中含有100g水,所以溶液中NH4Cl的质量为37.2g,经过滤烘干后得到18.0gNH4Cl固体,说明②中溶液里含有NH4Cl的质量为37.2g+18.0g=55.2g,含有水的质量为100g,6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5.2g,所以②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饱和溶液,A正确、B错误;①和②溶液中均无溶质析出,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C错误;②中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了NH4Cl55.2g,③中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了NH4Cl37.2g,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答案:A
20、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W>m>n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50g该溶质,充分溶解
解析:A.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100g,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m点:8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n点:10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W点是100g水中溶解100g溶质的饱和溶液,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W>m>n,故B正确不合题意;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减少水的质量或减少溶质的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使该物质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C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二、非选择题
2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而且影响水的运动和转化的因素很复杂。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持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球引力。
(2)图中b代表水循环中 环节。
(3)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州登陆,某地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导致该地区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坡,
农田淹没,损失较为严重。假如“水循环示意图”中陆地部分为该地,则当这场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
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b和 (填字母)。
解析:(1)由于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热量是来自于太阳辐射,故水循环持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动力是来及地球引力;(2)b代表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3)强降雨是由于水汽输送过多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是由于地表径流过于猛烈引起的,因此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b和d。
答案:(1)太阳辐射 (2)水汽输送 (3)d
22、如图甲是世界、中国和北京水资源占有量的统计图,图乙中是陕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水资源占有量统计量。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______,你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富余还是水资
源短缺的国家?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甲中不难看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的1/4,(2)图乙是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图,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答案:(1)1/4 短缺 (2)地区分布不均。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所示,图甲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乙是老师针对图甲实验的创新装置:图乙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约4min,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问题:
(1)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____(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能收集到氧气,氧气一般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结合常规的实验及所提供的信息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四个说法中只有两极距离近,反应快无科学道理。
答案:(1)O2;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B
24、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的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
(1)烧杯 (填字母)中盛放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
(3)为使烧杯A中的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可选择的方法是 (写一条即可)。
解析:(1)A和B烧杯中都有固体未完全溶解,为饱和溶液,C中溶质大于D,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 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稳定性。(3)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为使烧杯A中的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可选择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水。
答案:(1)D;(2)稳定;(3)升高温度
25、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推出水分子组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用模型表示上述变化的过程:
解析:(1)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两种气体,确定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2)因为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每个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出水分子组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1,可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答案:(1)氧元素;氢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2∶1
26、在一次科学实验比赛中,要求配制0.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并测定其溶液的pH。提供的实验器材除了必要的药品外,还有滤纸、表面皿、50 mL的小烧杯、200 mL的大烧杯、100 mL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等。
(1)通过计算确定需要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___g,量取水______mL。
(2)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固体放在________中称量。
(3)溶液配制时,应放在______mL的烧杯中配制。
解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及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容易算出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及水的质量。(2)称量固体氢氧化钠,不能放在滤纸上,因为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应该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3)因为溶液的质量是100 g,体积约为100 mL,所以配制溶液只能放在200 mL规格的烧杯中。
答案:(1)0.4 99.6 (2)表面皿(或小烧杯) (3)200
27、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红同学(a)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填“纯净物”、
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
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 ℃时,_______(填“能”“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b)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
体可能为_______,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将浑浊的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①饱和溶液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温度降到65℃时无晶体析出,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②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的方法完成,观察图表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也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无法判断,BCD;(3)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溶液的温度升高,因此加入的物质应该是溶于水的放热变化,使瓶内压强大于大气压,a端液面会下降,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小,故符合条件的可以是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 结论是:X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答案为: NaOH和CaO;X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1)混合物 (2)①不能 ②BCD (3)氢氧化钠 X固体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8、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 (填步骤名称);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g,需要量取水的
体积为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
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5)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落少许,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解析:(1)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无染实验台试剂瓶塞应倒放;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 3 )要配制 80g 质量分数为 6%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80g×6%=4.8g,需要水的质量 =80g-4.8g=75.2g,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1g/cm3,合 1g/mL,所以需要水的体积 =75.2g÷1g/mL=75.2mL。
(4)称量氯化钠时把氯化钠和砝码弄反了,天平遵循的杠杆平衡原理不变, m 砝码 = m 物质 + m 游码 ,即 m 物质 = m 砝码 - m 游码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80g×6%=4.8g , 1克以下用游码,故 m 物质 = 4g-0.8g=3.2g小于实际所需质量。(5)若采用俯视法测得水的体积必然偏少,则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6)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落少许,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1)溶解 (2)瓶塞没有倒放 加速溶解 (3)4.8g 75.2mL; (4)偏小
(5)偏大 (6)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10、水和溶液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 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2、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 ②降低温度至10℃ ③加2克硝酸钾 ④加入2克水 ⑤蒸发掉2克水,再恢复到20℃、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④ D.全部
3、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D.植树造林会造成⑥的增加
(第4题图) (第5题表)
4、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 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 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 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相同,则两者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g/立方厘米,其中含溶质24g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化为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正确
7、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第7题图) (第8题图)
8、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9、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1、如图是20℃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的数值是11 B.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D.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2、在探究水的组成实验时,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所作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14、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5、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检验气体时可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7、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获得纯净水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1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19、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下图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0、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W>m>n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50g该溶质,充分溶解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二、非选择题
2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而且影响水的运动和转化的因素很复杂。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持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球引力。
(2)图中b代表水循环中 环节。
(3)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州登陆,某地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导致该地区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坡,
农田淹没,损失较为严重。假如“水循环示意图”中陆地部分为该地,则当这场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
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b和 (填字母)。
22、如图甲是世界、中国和北京水资源占有量的统计图,图乙中是陕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水资源占有量统计量。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______,你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富余还是水资
源短缺的国家?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所示,图甲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乙是老师针对图甲实验的创新装置:图乙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约4min,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问题:
(1)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____(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的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
(1)烧杯 (填字母)中盛放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
(3)为使烧杯A中的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可选择的方法是 (写一条即可)。
25、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推出水分子组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用模型表示上述变化的过程:
26、在一次科学实验比赛中,要求配制0.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并测定其溶液的pH。提供的实验器材除了必要的药品外,还有滤纸、表面皿、50 mL的小烧杯、200 mL的大烧杯、100 mL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等。
(1)通过计算确定需要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___g,量取水______mL。
(2)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固体放在________中称量。
(3)溶液配制时,应放在______mL的烧杯中配制。
27、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红同学(a)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填“纯净物”、
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
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 ℃时,_______(填“能”“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b)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
体可能为_______,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 (填步骤名称);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g,需要量取水的
体积为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
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5)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落少许,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