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实验专题练习---凸透镜成像
1.小军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手中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
(1)小军应选用凸透镜 (选填“A”或“B”),将凸透镜和其他实验器材组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图所示;
(2)小军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3)经过多次实验,物距、像距与焦距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从表格数据可知,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式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
2.小明为研究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选取物体、凸透镜各一个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和光路的分析,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表:
序号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1 2.0 2.5
2 5.0 10.0
3 6.0 15.0
(1)分析比较1~3的数据中物距、像距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虚像时, ;
(2)小明在研究中发现: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越大、像越大。借助凸透镜把纸上的文字放大进行阅读时,想要看到的文字大一些,透镜距文字应该更 一些(选填“远”或“近”);
(3)小明用同一放大镜看如图(a)所示书籍封面。当放大镜距离封面L1时,看到的“书名”如图(b)所示;当放大镜距离封面L2时,看到的“书名”如图(c)所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L1、L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3.在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东同学选择焦距为10m的凸透瞧蜡、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
(1)他先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2)现保持(1)中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仅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作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看作人眼的视网膜,则该成像情况相当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物体.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添加 (选填“凸凹透镜”).
4.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通过调整,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
(2)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察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上表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应该为 ;生活中人们使用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小亮在实验中还发现凸透镜对光能起会聚作用,所以生活中可用它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
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A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小明应该选择 (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进行实验。为了能清楚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 (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小超和媛媛想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填下方序号);
(3)如图B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将蜡烛移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
(5)更换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始终不能找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6.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在(2)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实验时,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光源、凸透镜、光屏,再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 ;
②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0刻度线上,小宇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光源F放在15cm处,从右侧看白色方格板上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其大小形状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0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 (选填A、B、C或D)所示;
(4)如图丙所示,另一组的小红实验中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5)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小红组蜡烛燃烧变短,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 方。对比小明组利用LED灯做成的F光源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D.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8.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
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
如乙图所示,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果向“水透镜”中加注水,使透镜凸起程度更大,此时像变模糊,这是模仿 视眼的成因,如果想让像变清晰,可以怎么做?(两种方法)① ②
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实验中,当蜡烛与该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 (选填“上升”或“下降”);要使像能够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刻度处时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
(5)如果将透镜遮住一部分,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像。
(6)实验完成之后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0.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要求有估读数字).
(3)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倒).
(4)若用一个圆形黑纸(直径比凸透镜小一些)贴在凸透镜中心,光屏上能否得到完整的像? .
(5)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5cm处时,能否在光屏上成像 ,原因是 ,此时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6)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更大的实像,应当把蜡烛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同时把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7)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 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调.
(8)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一个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调节光屏远离凸透镜得到了清晰的像,则此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眼.
(9)拿走眼镜,调节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凸透镜进行实验,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1.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12.某同学用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1)他将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他接着实验,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如果他不想移动光屏,仍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该把凸透镜更换成为焦距 10cm的凸透镜。(选填“大于”或“小于”)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安安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图甲所示的位置,并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之后安安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向左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与(1)中成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最后,康康将蜡烛放到距离凸透镜5cm的位置,眼睛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并作出了光路图,如图乙所示,请帮助康康画出光线a的折射光线;
(4)实验完成后,安安想改用焦距为18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B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详解】(1)[1]光具座上刻度尺的长度为100.0cm,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的最小距离是4f,凸透镜A的焦距f=50.0cm,无法完成全部探究,所以小军应选用凸透镜B。
(2)[2][3][4]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此时物距u>2f,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5]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的实像靠近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3)[6]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每次实验,物距倒数与像距倒数的和都等于焦距的倒数,即
2. 像距大于物距 远 见解析
【详解】(1)[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始终大于物距。
(2)[2]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越大、像越大。想要看到的文字大一些,应增大物距,即透镜距文字应该更远一些。
(3)[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b)所示,成放大的像,则物距,如图(c)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像,则物距,所以。
3. 同一高度 缩小 远视眼 凸透镜
【详解】(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已知f=10cm,由图可知:u>2f,2f>v>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应增大,像呈现在光屏的后方,与远视眼的原理是相同的,要想使像呈在光屏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应放置一个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4. 同一高度 5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远视
【详解】(1)[1]蜡烛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成像才在光屏的中心上。
(2)①[2]凸透镜在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即2f=1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
②[3][4]表中实验2中,像距大于物距且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规律工作的。
(3)[5]生活中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
5. 甲透镜 较暗 C 照相机 完整 远离 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
【详解】(1)[1]如图所示,甲透镜的传播路径具有会聚作用,甲透镜为凸透镜,乙透镜的传播路径具有发散作用,乙透镜为凹透镜,应该选择甲透镜进行实验。
[2]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
(2)[3]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白纸置于另一侧,且平行于凸透镜,改变白纸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故A、B、D错误,C正确。
(3)[4]将蜡烛移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由图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是照相机。
[5]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不会影响透镜成像,由于物距不变,像距不变,像的位置不变,则光屏上的像和原来相比,像仍完整但会变暗。
(4)[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5)[7]更换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由图乙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时物距为40.0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60.0cm,故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始终不能找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
6. 10.0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上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60.0cm-50.0cm=10.0cm
(2)[2][3]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4]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物距增大,像距要减小,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5]蜡烛不断燃烧,烛焰不断降低,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
7. 10 实验中、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照相机 C 远离 上 C
【详解】(1)[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的位置是焦点位置,由此可以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
(2)[2][3]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位置,要调节光源、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5]由图甲得,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6]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在f~2f之间,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光线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像,成的像仍是完整的像,只是成像的光线变少,像变暗,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C所示。
(4)[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如图丙所示,另一组的小红实验中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5)[8]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小红组蜡烛燃烧变短,由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转得,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
[9] A.烛焰实验过程中容易晃动,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通过比较像与光屏的大小,得出像与物的大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可以通过测量等大的实像的物距,此时的
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通过示数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偏向 会改变 显示出光路 液体种类 控制变量 近 在水透镜的前方加一个凹透镜 将光屏向前移动.
【详解】由题图可以看出,“液体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改变,折光能力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偏折程度会改变.
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显示出光路.
根据实验过程,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
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液体的种类,是为了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
如果向“水透镜”中加注水,使透镜凸起程度更大,“水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物体的像成在了光屏前,这是模仿近视眼的成因,如果想让像变清晰,可以①在水透镜的前方加一个凹透镜 ②将光屏向前移动.
9. 10 照相机 放大 上升 下 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能 靠近
【详解】(1)[1]由图可知,当u=20cm时,v=2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2f=20cm,f=10cm。
(2)[2][3]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的物距相当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4][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由于凸透镜此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也就是说,物体成的像向上移动了,因此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
(4)[6]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5cm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5)[7]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所以能成完整像。
(6)[8]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提前会聚,像靠近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凸透镜靠近的方向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10. 同一高度; 10.00 放大 投影仪 能 不能 当u【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掌握焦距的概念,等于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3)当f2f.利用其可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4)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则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5)当u【详解】(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据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由图知,焦距f=40.00cm 30.00cm=10.00cm;
(3)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f(4)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由于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则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
(5)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5cm处时,u(6)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更大的实像,则像距要变大,物距要减小;
(7)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8)当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一个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调节光屏远离凸透镜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这个眼镜是凹透镜,用它可以矫正近视眼;
(9)拿走眼镜,调节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凸透镜进行实验,由于此时凸透镜的焦距更短,对光线的偏折本领更强,它会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提前会聚,所以为了使所成的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11. 同一高度 照相机 放大 D
【详解】试题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1)在实验开始时,应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则其余的光线仍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会变暗一些.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照相机;(3)放大;(4)D.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结论是解决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同时,还要注意实验中的细节操作和注意事项.
12. 缩小 远离 小于
【详解】(1)[1]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物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3]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物距
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需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他不想移动光屏,仍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该把凸透镜更换成会聚能力较强的凸透镜,即焦距小于10cm的透镜。
13. 10 变小 右
【详解】(l)[1]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的
u=v=20.0cm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f=10.0cm。
(2)[2]安安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与(l)中成像相比变小了,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3)[3]根据图乙可知,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顺着折射光线看去,会看到放大点像,光路图如下所示:
(4)[4]实验完成后,安安想改用焦距为l8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变大,相对原来的物距,变近了,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可知,像会成在光屏的右侧,所以光屏应该问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