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光的折射 实验Ⅱ(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光的折射 实验Ⅱ(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1 16: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光的折射
1.小刚想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 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是否有关”, 他做了如下实验:
① 将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块磁性白板竖直插入水槽中,白板与水槽侧壁垂直,激光笔“吸”在白板上,如图1甲所示;
② 水槽中装水,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如图1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位置;
③ 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油,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油中,两次光线在液面的入射点与水槽左壁距离相等,如图1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
④ 分析光斑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 ;
(2)小刚改正上述问题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位置如图2所示,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 .(选填“有关”或“无关”)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
细心的陈远君同学发现,当光以较小的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时,既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又能观察到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当入射角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而反射光线变得跟入射光线一样亮。老师告诉远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全反射”,并让远君同学将每次实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制成了以下表格。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入射角i 0° 1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α 0° 15.2°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43% 77% 84% 100% 100%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 (选填“亮”或“暗”)。当入射角i≥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此时发生全反射;
(2)当光由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 (选填“能” 或“不能”)发生全反射;
(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此 (选填“能” 或“不能”)发生全反射。
3.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装置:
(一)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 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二)小明让一束光强不变的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丙所示,不断调整入射角,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 0°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
(3)光的折射现象一般都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折射光线的能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当入射角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丁中的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5)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特点可知: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4.(1)小南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除图中所给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海波此时的温度为 ℃;
(2)如图乙,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选择 (选填“较缓”或“较陡”)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选填“路程”“速度”或“时间”);
(3)小南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关系”,经过多次实验后记录了如图丙数据,当光以3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 3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等于 。
入射角
折射角 10.5° 20.7° 30° 37.8°

5.在验证“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利用激光笔、水槽、水和一个可绕ON折转的光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打开激光光源,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2)光屏上呈现的光路如图所示,小华在光屏上记录下光路并标出了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据此她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一错误结论,小华得出该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3)小华测得如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序号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2 32 40
表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序号 1 2 3
入射角 22 ◆ 40
折射角 30 45 60
①表二中“◆”数据被遮挡住看不到,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个数据是 ;
②如果小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规律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40°,折射角可能是 。
A.20°
B.28°
C.35°
D.60°
6.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特点”实验时: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面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60℃ 60℃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纸板A与纸板B仍在同一平面内,但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激光笔发出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现进入水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图丙所示):
①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
②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的数据如表二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 。
③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你认为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是否存在不足?为什么? 。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7.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度。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 (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 (填“α”“β”或“”)。
(3)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 的介质中。
8.小聪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同一平面内。小聪同学将右侧半圆的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看到折射光线;
(2)小聪同学将光屏F恢复原状,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
(3)多次增大入射角α,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入射角α 0° 30° 45° 60°
折射角β 0° 17° 24° 30°
分析数据可得:
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选填“增大”或“减小”)。
9.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敏敏在竖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与蜡烛A等长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跟着向右移动;
②实验中多次测量物距和像距的目的是 ;
A.减小测量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B.得出普遍结论
③实验中,若将玻璃板沿为轴向蜡烛A转动(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在镜中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运动,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 (选填“车内”“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⑤敏敏用如图丙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8.6
折射角° 0 13.4 27.0 41.7 58.7 9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且折射角 入射角。
1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和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传播情况,小华应想办法保证 相同,她的做法是: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 点向O点射入;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11.小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激光笔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光屏(放置在空气中)上形成光斑。
(1)图乙中b是入射光线a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SO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选填“1”或“2”)。
(2)图乙中垂直水面的入射光线c的入射角为 。
(3)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若向容器中慢慢加适量清水,在加水的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光斑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图丙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B.
C.D.
12.小王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王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折射角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光线在水和油两液面的入射角不同;水和油的深度不同 有关
【详解】[1]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是否有关”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应控制介质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即光线在水和油两液面的入射角要相同,水和油的深度要相同,由图可知,这两方面是不同的,是错误的方法;
[2]由图可知,在入射角、介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水的光斑和油的光斑不在同一点,这表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2. 大于 暗 41.8 不能 小于 不能
【详解】(1)[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即一部分入射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会折射,所以此时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暗。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入射角i≥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折射角为90°,此时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光由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即入射角i=0°时,反射能量为5%,而反射能量达到100%,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当光由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不能发生全反射。
(3)[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得,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始终存在,所以不能发生全反射。
3. 两侧 在 左 增大 减小 a 不能
【详解】(1)[1][2]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 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 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但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若杯中的水增多,如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会向左移动。
(3)[4][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反射光线能量增大,那么折射光线的能量减小。
(4)[6]由表格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等于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而图丁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也等于45°,a图象中的 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因此图a反映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5)[7]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发生全反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能发生全反射。
4. 秒表 较缓 时间 小于
【详解】(1)[1]实验中要用到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来记录时间,所以还要用到秒表。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31℃。
(2)[3][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坡度如果较陡,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会较快,不利于时间的测量,斜面应选择较缓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
(3)[5][6]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等于时,折射角为;当入射角等于时,折射角为;所以当入射角等于时,折射角小于。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等于时,折射角为。
5. 不一定 把折射光线和界面之间的夹角当成了折射角 32℃ B
【详解】(1)[1]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改变,故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2)[2]小华在光屏上呈现的光路如图所示,得出该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把折射光线和界面之间的夹角当成了折射角。
(3)①[3]根据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2°,所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为45°,对应的入射角等于32°。
②[4]根据表一数据,当入射角等于30°时,折射角等于22°;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等于32°;当入射角等于40°时,折射角应该在22°和32°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B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不能 同一平面内 两侧 小于 增大 不发生改变 见详解
【详解】(1)①[1]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B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②[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③[4]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2)①[5][6]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②[7][8]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中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而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9]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它在水中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③[10]存在的不足是实验中只用水来做实验,介质的种类太少,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7. 增大 小于 0 OA 不同
【详解】(1)[1][2]由表中数据可知,入射角从0°变成60°,折射角从0°变成40.9°,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即入射角为0°,由表可知折射角也为0度。
(2)[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的光路是OA。
[5]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
(3)[6]入射光线在空气,折射光线在水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不同的介质中。
8. 在 不能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变 小于 增大
【详解】(1)[1][2]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小聪同学将右侧半圆的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
(2)[3]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即入射角等于0°,此时折射角也等于0°,说明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9.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会 B 向上 车内 虚 增大 大于
【详解】①[1]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A蜡烛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镜中的A蜡烛的像不会跟着向右移动。
②[3]实验中多次测量物距和像距的目的是为了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找寻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③[4]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OO′向蜡烛A转动,蜡烛A在镜中的像向上运动,成在A的右上方。
[5]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小汽车前面玻璃是倾斜的,汽车内物体的像在汽车的斜上方,司机看前面道路时,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④[6]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⑤[7][8]分析实验数据
时,
∠i=20°时,∠r=27.0°
∠i=30°时,∠r=41.7°
∠i=40°时,∠r=58.7°
可以得出结论: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 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AO和OB 入射角 A 玻璃 玻璃
【详解】(1)[1]光线AO到OC,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2]本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要记录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以,要记录的两条光线是AO和OB。
(2)[3][4]探究光在玻璃和水的折射能力,要控制入射光线相同,入射角相同,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所以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相同。
(3)[5]如乙、丙图,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AO入射,OC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入射,OE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AO入射,OB传播,比较两条折射光线OB和OE,OB偏离OC更多,所以,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玻璃。
(4)[6]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偏折能力比在水中的偏折能力强,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偏折能力比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偏折能力强,所以,从玻璃中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11. 1 0° 不变 上 B
【详解】(1)[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跟着增大,图乙中b是入射光线a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a的入射角大于入射光线SO的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SO的折射光线的偏折程度比折射光线b要小,所以可能是1。
(2)[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图乙中垂直水面的入射光线c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0°。
(3)[3][4]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若向容器中慢慢加适量清水,在加水的过程中,入射角角度不变,折射角角度也不变,但由于液面上升,入射点上移,折射光线向上平移,光斑向上移动。
(4)[5]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是照在鱼身上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而看到的“鱼”为变浅的虚像,而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故ACD错误,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增大 41.2° 41.8° a
【详解】(1)[1][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及反射能量都增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为41.2°时,折射角为81°。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若入射角为81°,则此时折射角为41.2°。
(2)[4]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5]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图线b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也等于45°;图线a中的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且入射角接近45°时,折射角达到90°(即发生全反射),符合题意,因此图线a反映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