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30 21: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通过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风气和文艺成就,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认知目标:掌握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理解唐朝农具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知道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友好的史实,能够整理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认识唐朝女子社会地位的提高和风气的开放;能结合作品特点,体会唐朝文艺的丰富多彩。
教学内容 本课是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的第3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紧扣单元标题,在本单元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上承第2课,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为唐朝在物质方面的具体体现。唐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代社会风气呈现出开放与兼容并包的特点,社会生活异彩纷呈,进一步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 学习唐朝时期经济、民族关系的的成就,对重塑大国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民族关系、对外开放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已具备:学生经过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学习,知道了在唐朝前期,经过几位统治者励精图治,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唐玄宗开元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繁荣富庶的景象,这就为本课感受盛唐气象打下了基础; 待提高: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总结提炼、由表及里认识问题等方面有所提升,从而从宏观上把握“何谓盛唐气象”。 另外,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繁荣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目标 (1)整理唐朝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表现。 (2)揭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概述唐朝的社会气象,认同唐朝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所启迪。
评价任务 (1)列举唐朝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表现。 (2)结合“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史实,说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唐朝社会气象的学习,说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6.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繁荣的经济教师活动1 展示材料一: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春水》 材料二: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 材料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设问1:这些诗分别反应了唐朝哪些行业的发展情况?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活动2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设问2:观察曲辕犁和直辕犁,说说曲辕犁的优点有哪些?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问题,分组合作,归纳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③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学生活动2 学生通过对比得出: 曲辕犁可以调节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效率。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1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认识“诗歌也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学习方法。 活动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环节二:和睦的民族教师活动3 展示材料四: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设问3:这首诗中的“天可汗”是谁?他何以有此称号? 教师活动4 展示材料五: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陇西行》 设问4:诗中的“和亲”是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学生活动3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各族拥戴的史实。 学生活动4 学生讲述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①事件: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学生分类整理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 ①重用、授官:朝廷许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②册封首领:唐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密切,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③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④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⑤会盟: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3:结合第2课内容,进一步认识贞观之治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理解政治稳定与民族和睦的内在联系。 活动4:通过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归纳民族交融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感悟民族政策的多样性和唐朝统治者的统治智慧。环节三:开放的风气教师活动5 展示图片 《弈棋仕女图》《唐代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设问5: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学生活动5 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 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5 感悟唐朝男女平等的风尚和兼容并包的气度。环节四:多彩的文艺教师活动6 展示材料六: 原来中国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发展,至此而国家统一,政治安定,故文化发展得作一大集结。”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设问6: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表现有哪些? 教师活动7 展示材料七: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刘禹锡《百花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设问7:何谓盛唐气象?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又有何启示?学生活动6 开展小组合作,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兼容并蓄。 学生按文学、书法、绘画分类,从作者、作品、特点三个方面整理唐朝的文艺成就。 学生活动7 学生总结: 盛唐气象就是清明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睦的民族关系、多彩的文学艺术,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开放的帝国,它的核心文明体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兼收并蓄的,正是由于它的兼收并蓄,才造就了盛唐气象。 学生认识提升: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为本,搞好民族关系,坚持对外开放,重塑大国自信。 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6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进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唯物史观。通过表格整体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类能力。 活动7 通过对盛唐气象的概述,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繁荣的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和睦的民族 开放的风气 多彩的文艺 文学 书法 绘画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5道选择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 1、“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 A B C D 2、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商业的繁荣 3、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4、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 唐诗影响深远 B.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 唐诗取材广泛 D.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5、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右图目录战线的内容主旨是( )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6. 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唐朝是诗歌的繁荣时代,诗人以其凝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创作了大量锦绣华章。一起去搜集唐诗,探寻“唐诗里的盛唐气象”吧!(提示:至少搜集诗歌作者姓名及其创作背景、写作对象) 【推荐资源:《唐诗里的中国》系列历史绘本;《唐诗三百首》】
教学反思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唐朝诗人的古诗引入各个环节,并以古诗从多角度总结收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唯物史观。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对盛唐气象的深入分析,本课意在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塑大国自信,对于学生投身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价值观的浸润比较成功。 总之,本课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 但课堂容量大,实施过程中,时间略显紧张,在史料的运用和内容的取舍方面仍然需要改进。
【参考答案】
1、B 关键词“缚以竹筒,旋转”,结合图片,可知是灌溉工具筒车。提示:古代农具的学习应结合其功能和外形,方便理解和记忆。
2、D 关键词“百千家”“十二街”可知描述的是城市,“种菜畦”与长安城棋盘状的格局有吻合之处。
3、C 关键词“唐蕃和睦”限定了答案的方向是民族关系,鉴真和玄奘相关事迹为外交范畴,元昊不符合“唐朝”。
4、B “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说明“设科取士”与“晚唐而工”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即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5、C 目录中的信息均指向唐朝,体现了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提示:理解并记忆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方便解主题型选择题。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