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30 23: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春 游 芳 草 地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为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东海县.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现代诗《毁灭》。此后,他的创作逐渐增多,尤其是散文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背影》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深受读者喜爱。
在政治上,朱自清是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8年,由于长期患有严重的胃病,朱自清在病情恶化后不幸去世。
背景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欣欣然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舒活筋骨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思考:情感?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人们盼望春天的殷切心情。(反复)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拟人手法,赋予春天感情和生命,写出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总领全篇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段是宏观地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
用“涨”写春水涣涣;
用“红”写春日暖人。
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春草图
思考一下:
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嫩嫩的
绿绿的
满是的
钻: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孩子嬉戏
写春草的可爱
情态:
质地:
色泽:
长势:
偷偷地:写出小草不知不觉生长的情态


(排比)
(触觉)
生机勃勃
喜悦
高兴
百花争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乱花浅欲迷人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绘写春花,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情态;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写出了蜂喧蝶舞的场面,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果树开花的繁荣景象。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
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嗅觉: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成天嘹亮地响着”
听觉:
和煦、芳香、悦耳
特点:
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特征?
语言特点
01
①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04
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02
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03
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
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手法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
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1
2
“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3
颂春
课后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
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
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
奋发向上
1
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2
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3
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4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写作特色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