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46张)+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46张)+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3 06:14:04

文档简介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解析】 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诸侯国内部出现了大夫夺权的现象,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与题干不符。
【答案】 A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解析】 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分封制、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D项说法错误;秦朝以后各代对皇家子弟的分封,反映了皇室的特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
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不考虑世系”,即废除了自周以来的以血缘亲属来确定政治权利的大小的制度,意味着秦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答案】 A
4.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九卿 D.郡守
【解析】 朝议的范围主要涉及中央官僚机构,郡守属于地方官员,不能够参加朝议。
【答案】 D
5.《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 A
6.《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此时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D.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解析】 从题干中“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可知秦国在新统治地区施行了郡县制,故C正确;B错,因为此时皇帝制度尚未建立;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7.秦朝郡县制基本适应了封建集权统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皇帝与郡县官吏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
【解析】 本题考查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其长官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答案】 D
8.王夫之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解析】 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而设立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答案】 B
9.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解析】 从材料“纠弹为之责”可看出这一官吏具有监察的职能,故选C。
【答案】 C
10.依据下图指出秦朝官制的本质特征(  )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解析】 依图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是皇权至上。
【答案】 D
1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等。行省制度为元朝首创。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12.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郡县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首先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之后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作用“操纵由一己”。可见作者强调的是郡县制的建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总体上有什么特点,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1)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
(2)分封制。
(3)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权;分散地方官的权力;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打击诸侯王的势力;控制地方的财政等。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但地方缺乏独立性,过分依赖中央,行政效率低下,影响地方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
课件46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