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3 07:57:35

文档简介

《邓稼先》同步练习
一. 基础知识
1.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决定方案时,要有( )的胆识,又要有( )的判断。
A. 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 B. 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 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 D. 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2.文章开头为什么为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
3.释词: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4.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5.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6.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7.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8.邓稼先在“文革”初期,能成功说服对立的两派继续工作,其原因是( )
A.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B.邓稼先是一个不愿引起别人注意的人物。
C.邓稼先没有私心,不们绝对相信他。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句话中“‘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体指什么?
10.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
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⑶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11.下文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两周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__ __ __
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⑵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⑶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⑷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⑸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阅读理解
(一)
青海. 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 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2.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引用 B. 引用 排比 C. 比喻 排比 D. 对比 引用
17.给加点字注音:
诞生( ) 摄制( ) 黯( )
(二)
1907年的端午节那天,秦淮河两岸人山人海. 锣鼓喧天。河面上,一个个身材魁梧的水手坐在五彩缤纷的龙船里,他们或穿崭新一色的背心,或一律袒露油光黑亮的上身,处处显露出青春的健美。比赛时,但见水花四溅,木桨齐飞,活像一条条(①)的真龙,飞掠江面。优秀的水手,还在船上表演精彩的节目。有的倒立在高高的龙头上;有的一个鱼跃从龙头上跳到水里,转眼间捞起人们扔进水里的银子……船上. 岸上,锣鼓声. 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儿的人们正在举行别具风格的龙船比赛。
这时候,附近有户人家,一个11岁模样的孩子却呆在家里;秦淮河那边不时传来的锣鼓声. 喝彩声,早诱得他心里痒痒的。他,就是孩提时代的茅以升。昨天,他曾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今天一道去观看龙船比赛。可是真不凑巧,昨天晚上他偏偏肚子痛起来,额头上虚汗直冒,疼痛难忍,一直到深夜才稍稍安定下来。今天一早,妈妈不准他出门;他就只好呆在家里,想象着龙船比赛热闹. 欢乐的场面。
突然,一个小伙伴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茅以升就说:“不好了,秦淮河上出事了!看赛龙船的人太多,把文德桥挤塌了。亏了你没去,去了也许要掉到河里哩。”茅以升听了大吃一惊,忙问:“桥怎么会塌了呢?”小伙伴告诉说:“桥不结实!桥栏杆断了还不算,有几块桥面板都坍了。”“那掉下去的人可多了,咱们班好几个同学都淹死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像(②)投进茅以升小小的心田,激起千层流花。茅以升眼前,出现了人们在水里挣扎呼救的惨景。他脑海里蓦地闪出一个念头:我长大了要为大伙儿造座结结实实的大桥。
从此,茅以升跟大人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木桥还是石桥,总是久久不肯离去,从桥面到桥墩看个够。特别是看到装满货物的火车和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走过时,他的小脸上立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平时,他翻阅古诗古文,看到有桥的句子和段落,马上摘抄在本子上,看到有桥的图画就收藏起来。家里人都感到这个孩子行动有点异样,他父亲却说,你们不了解他,他长大要当个桥梁专家,是个有理想的孩子。
18. ①处比喻句中括号里应填下面哪个词语最恰当( )
A. 长了翅膀 B. 长长 C. 彩色的 D. 跑得飞快的
19. ②处比喻句的喻体最合适的应是下面哪一项( )
A. 一块石头 B. 一枚炸弹 C. 一块巨石 D. 许多石块
20. 请给本文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一段为什么详细地写龙船比赛和水手的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茅以升为什么“长大了要造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D 2. 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后面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从而引出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邓稼先。这种广阔的背景对突出人物的品质精神很有作用。 3. 略 4.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 锋芒毕露. 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 忠厚朴实. 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5.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6.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7.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8. C 9. 指忠厚朴实,真诚坦白。 10. ⑴采用排比句式,极力铺陈帝国主义“租借”中国的史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强烈而愤怒的感情。⑵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突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⑶采用对比句式,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位同是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所处的国度进行比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集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二、
(一)11. ⑶⑸⑵⑴⑷ 12. ⑴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⑵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13.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14.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15. 邓稼先 16. B
(二)17. 略 18. A 19. C 20. 我长大了要造桥。其他简洁. 概括的也可 21. 反衬后面桥塌的惨景,表现茅以升长大要造桥的理想和愿望是怎形成的。 22. 为大伙儿,为群众谋利益。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将邓稼先放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来写、与奥本默海对比着写的作用,概括邓稼先的性格特点,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介绍作者及邓稼先。
(1)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2)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可歌可泣 元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2、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3、让学生选一两段配乐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有感情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讨论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五、研讨与探究
1、理解《吊古战场文》的意思,并说说作用。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作用:说明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更显示邓稼先最高奉献精神的可贵。
2、“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
3、作者引用这首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作者把邓稼先的贡献放置于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赞扬他是中国男儿、只手撑天空的奇丈夫,赞扬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这句话还怎样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五、拓展延伸
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课件11张PPT。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邓稼先杨振宁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将邓稼先放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来写、与奥本默海对比着写的作用,
2.概括邓稼先的性格特点,把握本文的主题。 走进邓稼先 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邓稼先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并结合课文解词。
2、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3、选择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给下列红字注音或解释词语邓稼先( )元勋(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 ) 选聘( )
无垠( ) 殷红( )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jiàxūnxièjūcuìpìnyínyān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一直到生命结束。承担得起,不愧这个称号。家家户户都知道。妇女小孩都知道。指军人战死于战场。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合作讨论?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研讨与探究1、理解《吊古战场文》的意思,并说说作用。
说明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更显示邓稼先最高奉献精神的可贵。
2、“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4、作者引用这首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作者把邓稼先的贡献放置于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赞扬他是中国男儿、只手撑天空的奇丈夫,赞扬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这句话还怎样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研讨与探究拓展延伸 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