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课人 课型 授课人
教 学目 标 “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重 点难 点 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具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 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 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4、西汉的鼎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板书设计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建立者: ____; 定都______。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影响?4.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封国势力?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巧妙在何处?5.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教学后记
加强中
央集权
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
在地方设刺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