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教案 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教案 导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3 08:03:38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4张PPT。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宋
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 在诗词、散文方面
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
称“三苏”,均在“唐宋八
大家”之列。节选《东坡
志林》 。作 者 简 介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写作背景
文言文学习方法:读1.初读:感知文意,读准字音和节奏;2.译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3.品读:品味妙处,读出情味。要求: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注意:划出生字词,标注拼音。初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qǐn)(zǎo)(xìnɡ)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我读准了节奏 我能读准字音和节奏
我还能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要求: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
文,大声读出来,适当标注重点
词语,不懂的可以与小组同学合
作交流。译读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户( )门欣然( )愉快地、高兴地念( )想、思考遂( )于是、就寝( )卧、睡相与( )共同、一起步( )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 )清澈透明盖( )连词,相当于“原来是”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月色入户
遂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原来是 门重点词语提示: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 事。我理解了内容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细细品味,体会其妙处。(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表现内容、表达感情方面品味。)妙处:“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
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
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
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
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品读体味:我能读懂内容
我还能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着美妙的月色 ,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品读课文 ?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是作者被贬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合作交流我能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我会声情并茂朗读
月夜无眠的苏轼与张怀民两人,在如水的月光下,会聊些什么呢?学习了本文,请为两人设计一段在庭院散步时的对话。 拓展练习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小结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主备
谷 平
学生姓名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
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 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节选《东坡志林》 。
二、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在回京途中至常州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三、文体点拨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四、读清字音和节奏:
1.给下面字词注音
就寝( ) 藻荇( ) 承天寺( )
竹柏( ) 交横( ) 遂至 ( )
2.读准下面句子的节奏
(1)、念 无 与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寻 张 怀 民。
(2)、怀 民 亦 未 寝,相 与 步 于 中 庭。
(3)、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 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
3.一词多义
(1)寻 寻张怀民( ) 寻病终( )
4.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 ( )
5、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古义: 今义: )
(2)念无与乐者(古义: 今义: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 )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
(2)判断句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五、看注释,查资料,完成文白转化。
(1)月色入户 ( )
(2)遂至承天寺 ( )
(3)念无与为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怀民亦未寝 ( )
(6)盖竹柏影也 ( )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六、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七、品读体味。
(1)细细品味,体会其妙处。(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表现内容、表达感情方面品味。)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妙处:
(2)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着美妙的月色 ,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八、合作交流。
(1)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九、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预习困惑】

订正栏
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主备人
谷 平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
2、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个体思考
主 备 思 考
集备思考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文
二、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 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节选《东坡志林》 。
三、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在回京途中至常州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四、自主学习
1.给下面字词注音
就寝( ) 藻荇( ) 承天寺( )
竹柏( ) 交横( ) 遂至 ( )
2.读准下面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一词多义
(1)寻 寻张怀民(动词,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
4.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5、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住户。)
(2)念无与乐者(古义:想;今义:惦记或诵读。)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今义:指无事可做的人或事无关的人。)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判断句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五、看注释,查资料,完成文白转化。
(1)月色入户 (门)
(2)遂至承天寺 (于是)
(3)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4)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5)怀民亦未寝 (睡觉)
(6)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六、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七、品读体味。
(1)细细品味,体会其妙处。(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表现内容、表达感情方面品味。)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妙处:“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着美妙的月色 ,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合作交流。
(1)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是作者被贬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九、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