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8个生字,理解“和谐、神秘、唯恐、洪亮”等词语。(重点)
2.能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我”的“发现”过程。(重点)
3.能围绕“我的发现算不算科学发现?是否有意义?”这个主问题,研读课文,寻找依据,展开思辨,支持自己的观点。(难点)
4.感受并学习文中的“我”天真好奇而又爱思考、乐探究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表里的生物》,你们有没有预习课文。(师板书课题:16《表里的生物》)
生齐:有(没有)
师:好的,那我问问同学说说表里的生物到底是什么?
生:齿轮
生:小蝎子
师:到底是什么呢?咱先不做争论,让我们走进课文再看看。
二、 带着任务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一)师提要求:
1.认真倾听别人的朗读,评价别人的朗读。
2.课文做标注:字音、自然段
3.思考:表里面有什么生物?
(二)指名读课文,生评价。
生:读的很好。
师:怎一个好字了得?谁再来评价一下?
生:读的声音响亮、咬字很准、很流畅
师:所以我们看要给好一个具体的说法: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读的“声音响亮、咬字很准、很流畅”。(面对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笑着说)
师:我温馨提醒朗读的学生有一个字音“弦”,要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边读边评价……
(三)反馈:
师:表里面有什么生物?
生齐答:蝎子。
师:请你从书中句子找出依据来。(板书:小蝎子)
生: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生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三、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默读课文,联系课题,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表格提示:
课题 表示时间的词语 做了什么事
《表里的生物》
生默读,师指名逐项汇报。
课题 表示时间的词语 做了什么事
《表里的生物》 小时候 小时的生活环境和对声音的认识,引发“我”的疑问。
一天 “我”想动父亲的表,父亲拒绝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过了许多天 父亲让“我”看,但是还不能动,印证了“我”的猜想,产生了新疑问。
此后 “我”多次诸求父亲允许“我”看表终于在“我”的再三追问下,父亲说这摆动的是蝎子的尾巴。
后来 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活的妈子。
师:纵向梳理表格,同学们按照时间按顺序,讲一讲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
四、 词语表学习
师:请大家自由读词语表,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并提出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的字形。
生(上台板演):“蟋”,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生:“盲”字,下面是“目”不是“日”。
师:我提醒大家要注意“蟀”书写笔顺,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
生(上台板演)。
师:大家和他的笔顺一样的请举手。(许多学生举手。)这种书写顺序是错的,“蟀”的右半部分,先写中间,后写两边。(师范写)要注意这个字是左窄右宽,虫子旁的口要写的稍扁一些。请同学们将“蟀、蟋、盲” 三个字工整地书写两遍。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得出结论“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是一个反复发问、验证的过程,课文中有许多带有“为什么”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生汇报:“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生汇报:“为什么呢 ”我又问。
生汇报: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生汇报: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师:是啊!就像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后之后》说的: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五、 布置作业: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我”探究的过程
“我”的想法:“我”那时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产生疑问,作出猜测 疑问:
猜测:
证实猜测 疑问:
结论:
新疑问,新猜测 疑问:
猜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6课《表里的生物》,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略)
师:是啊!作者发现了表里的生物是一直小蝎子,课文中是这样说的,请大家齐读:
1.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2.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生:齐读。
二、交流反馈,探究小作者不断发现的过程
师:请大家拿出老师上节课老师留的作业:作者整个发现过程的思维图,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我”的想法:“我”那时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产生疑问,作出猜测 疑问:怀表没有生命,怎么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喜呢
猜测:表里面一定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证实猜测 疑问:为什么会蒙着一层玻璃
结论:表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
新疑问,新猜测 疑问:为什么把可怕的妈子放在好的表里面
猜测:也许是因为这里的蝎子有好听的声音。
师:我们齐读方框内大家找出的答案:
(疑问:怀表没有生命,怎么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猜测:表里面一定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疑问:为什么会蒙着一层玻璃
结论:表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
疑问:为什么把可怕的妈子放在好的表里面
猜测:也许是因为这里的蝎子有好听的声音。)
朗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句子中有很多为什么?
生2:我发现句子中有很多重复的词:猜测、疑问
(老师顺势板书词语:疑问 猜测 疑问 猜测 )
师:是啊!看到这些反复出现的词,你想到什么?
生: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师:请你将“无止境”写在黑板上。
生: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
师:这句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生:15课《整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给记的一句话。
师:哦!你联系了前面的知识,来学习后面的新知识,这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把“锲而不舍”“追根求源”写在黑板上。请大家继续说。
生:见微知著
师:你怎么想到了这个词?
生:因为课文的第一自然有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是小作者是在经历过许多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师:请你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课文。)
师:纵观我们探究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不断猜测、不断发问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爸爸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这又让我想到了15课的这段话: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生齐声朗读)
师:可是,我有一个疑问。本课中小作者的发现: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你们觉得对吗?
生齐声:不对。
师追问:经过反复观察、疑问、猜测,到头来却得到个错误的结论,这不是白费了吗?还有什么意义呢?没有发现真理啊?(生沉默后思考。)
生:不要在乎结果,重要的是过程。
师追问:过程是艰苦,这能给人带来什么啊?
生:能培养人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能培养人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生:能培养人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师总结:是啊,尽管结果是错的,但在探索的过程中所养成的爱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是最重要的。
三、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纵观我们探究的过程,请大家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要用事实说话,找出有关句子。(生思考)
生:“我”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我是从“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师:请你将“勤于思考”写在黑板上。关于这个观点,谁还有其他的句子?
生汇报:“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为什么呢 ”我又问。
生汇报: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生汇报: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竭子与一般的不同。
师:还可以送给“我”哪些词?我们接着说。
生:善于观察,我是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师:请你,把“善于观察”写在黑板上。谁接着说。
生:我也是善于观察。我是从“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人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我是从“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看出来的。
师:也请你把“充满好奇心”写在黑板上。是啊!(师指着板书)这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四、联系生活经验,谈经历
师: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墙面上拱起个大包,我就一直很好奇。我就想人摔倒了会起大包,会不会墙也摔倒了,或是谁打了它一拳或踢了它一脚。后来听爸爸说那是墙里的碱太多了,一膨大就拱起来了墙面。我有一天抠开拱起的包,突然冒出来好多小虫子。我下坏了,再也不相信爸爸说的话了,这包分明是小虫子拱起来的。
生:我小时候,跟着奶奶下地。奶奶给庄稼打药,我在一边玩草。我拔起一根草叶含在嘴里,居然发现它是甜的。我就觉得草是有谁撒了糖。
师总结:是啊,这些往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也充满了天真的想象。这样的话我们不知说了多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事,那些想法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但请同学们时刻明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贵有疑”、“好奇心是科学之母”,在求索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