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婚姻
古义:古时是指两个称呼,即婚是指女方 的父亲,姻是男方的父亲。
今义: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
解题
1、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文体常识】,使用双色笔圈点勾画重点内容,并进行积累与识记。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课文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注意难解的词和句
3.注意停顿
4.了解故事脉络
整体感知
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这个小《序》告诉我们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茕茕孑立: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茕茕孑立指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本义指没有腿却能跑。现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人物及矛盾关系图
刘兰芝
焦母
刘兄
焦仲卿
刘母
县令
太守
坚持
遣还
逼迫
再嫁
深挚
相爱
疼爱
理解
为子
求婚
为子
求婚
课文内容结构
一、(1自然段)引子——托物起兴
二、(2-6自然段) ——兰芝被遣(1-3小组)
三、(7-12自然段) ——夫妻誓别(4-6小组)
四、(13-21自然段)——家兄逼嫁(7-9小组)
五、(22-31自然段)——双双殉情(10-12小组)
六、(32自然段) ——魂化鸳鸯
休戚与共: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
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不能用来形容人)
学习目标:
以关键句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为切入点,研读文本内容,正确把握此句中所谓的“生人”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
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向往,而爱情的悲剧总是让人唏嘘,就如同本诗一样,一句“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生生的道出了当事人乃至作者和读者心中共同的悲凉,所以,请同学们不妨以这句诗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于诗文内容及其主题的理解。
1、诗句中的“生人”指的是谁,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法指导:请注意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入手进行解读。)
形体美
足 头 腰 耳 指 口 步
精妙世无双
品质美
勤劳:兰芝自诉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精神美
反抗性
焦母
兄长
聪明美丽 勤劳能干
温柔善良 知书达礼
坚强忠贞 富有反抗精神
对兰芝:
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对母亲: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
忠厚善良 忠于爱情
逐步叛逆 消极抗挣
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向往,而爱情的悲剧总是让人唏嘘,就如同本诗一样,一句“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生生的道出了当事人乃至作者和读者心中共同的悲凉,所以,请同学们不妨以这句诗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于诗文内容及其主题的理解。
3、是什么样的一段经历使得诗中的“生人”不得不“作死别”?
蛮横无理
独断专行
封建家长
性情粗暴
趋炎附势
尖酸刻薄
冷酷无情
4、“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是什么意思,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恨”?
封建家长制
真爱难保全
《礼记·本命》“七出”之罪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性格决定命运
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
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能坚持争取婚姻的幸福。
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争取婚姻自主,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无言到面前
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
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
默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
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
万世千生去
架上累累悬瓜果 风吹稻海荡金波 夜静犹闻人笑语 到底人间欢乐多 我问天上弯弯月 谁能好过我牛郎哥 我问篱边老枫树 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 再问欢唱清溪水 谁能和我赛喜歌 闻一闻瓜香心也醉 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 听一听乡邻们 问寒问暖知心语 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 休要愁眉长锁 莫把时光错过 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
其实,当今社会也不乏此类事件,今天、现代,我们又应该怎么去理解刘兰芝、焦仲卿最终以死殉情的无声抗争呢?
千言万语里 只有一句话就 能够让我们相偎相依
我爱你你是我的茱丽叶 茱丽叶 我愿意变成你的粱山伯 幸福的每一天 浪漫的每一夜 把爱 永远 不放开 i love you 我爱你你是我的罗密欧
罗密欧 我愿意变成你的祝英台
幸福的每一天 浪漫的每一夜 美丽的爱情祝福着未来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
牛郎和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
白蛇和许仙
梁山伯与祝英台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1、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曲折的情节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结合叙事诗的特征,理解诗歌内容主旨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文体常识】,使用双色笔圈点勾画重点内容,并进行积累与识记。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补充: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
汉 乐 府
原来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叫乐府,或乐府诗,就是一种音乐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乐府在风格上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风格,又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快速浏览课文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注意难解的词和句
3.注意停顿
4. 了解故事脉络
整体感知: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礼 磐石
拊掌 否泰 赍钱 踯躅 冥冥 摧藏
晻晻 仕宦
m
pīng
rú
wēiruí
pìn
pán
f
p
jī
zhízhú
míng
zàng
y n
huàn
难字字音
缢(yì) 箜篌(kōnghóu)
槌(chuí) 玳瑁(dàimào)
纨(wán) 珰(dāng)
纫(rèn) 窈窕(y oti o)
幡(fān) 婀娜(ēnuó)
鲑(xié)
再读文章,根据上下
文推断词句含义,
疏通文本大意,把握
全诗故事情节。
化蝶的凄婉和美丽,梁祝对爱情的忠贞,已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憧憬,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千百年来文学作品里演绎着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人间天上的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这个小《序》告诉我们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全文结构分析
引子(1):托物起兴
开端(2):兰芝被遣
发展(3-12):兰芝告别
高潮(13-21):兰芝抗婚
结局(22-31):双双殉情
尾声(32):合葬化鸟,告诫后人
这个爱情故事是发生在哪两个人之间的?他们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漂亮能干
勤劳善良
坚强持重
不卑不亢
有礼有节
举止得体
忠贞不屈
归纳兰芝形象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
焦仲卿:
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
他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
只是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
负重;他善良孝顺,为了爱情最
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充满了叛
逆精神。
焦仲卿
一、正面描写:
外貌
语言(对话)
举止
二、运用衬托的手法(侧面描写)
县令之子
求婚者地位
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娇逸未有婚
求婚者才貌
太守家迎娶的排场
太守之子
——都是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
1、焦母
——专横暴戾,心胸狭窄。
塑造该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划)
⑴斥责兰芝“无礼节”和“槌床”骂子。
⑵兰芝道别时“怒不止”。
⑶得知儿子要殉情仍骂兰芝下贱。
侧面描写(通过兰芝之口说出)
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爱慕富贵,不顾礼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
刘兄
质问:作计何不量!
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他们的结局怎么样呢?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呢?
独学思考
尾声化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和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你认为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封建制度规定: 妇女有“七出”(“七去”/“七弃”):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
无子,淫泆yì ,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恶疾。(《仪礼·丧服》)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
思考: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
不是
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因为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争取婚姻自主,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出爱情悲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它又是一首爱情赞歌,尽情地赞美了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的美好心灵和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精神。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诗歌的社会意义?
寻找相似的命运,思考本诗阅读的现实意义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陆游与唐婉是一对恩爱夫妻。不料陆母逼迫陆游休弃唐婉。在陆游的百般劝说、哀求而无效的情势下,二人终于被迫分开,唐婉改嫁赵士程,彼此音讯全无。后在一次春游中与唐婉偶然相遇于绍兴城南沈园。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上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怅然久之”,在沈园的墙上题写了哀婉动人的《 钗头凤》词。唐婉则写下-续《钗头凤》相答,唐婉由于伤心过度,不久就郁闷愁怨而死。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