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哦,
香雪
铁凝
现代文阅读
O XIANG XUE
问题领航
“哦”字在标题中的读音是什么?为什么题目中要加上这个字?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问题领航
哦
哦
ò
ó
叹词。
表示领会、醒悟;
表示惊喜、赞叹;
表示提醒;
叹词。
表示将信将疑;
表示疑问、惊奇。
表示承诺、应答;
暂且保留心中的答案,
待学习完文章内容,
再进一步回答。
PART.1
知人论世
WENXUECHANGSHI
作者简介
1957年9月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伊琳娜的礼帽》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
铁凝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
《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PART.2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整体感知
请根据小说情节来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4段)
(5-47段)
(48-63段)
(64-72段)
(73-82段)
火车开进小村庄。
姑娘们喜迎火车。
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
香雪换回铅笔盒。
香雪深夜归来。
层次划分
整体感知
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是什么?
主要人物有谁?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
主要人物
台儿沟开通火车之后。
香雪、凤娇、“北京话”。
整体感知
故事梗概
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富的情感。
作品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经历:她在停车一分钟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而这一举动的动力,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PART.3
内容探究
NEIRONGTANJIU
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台儿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为下文讲述围绕火车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
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台儿沟的环境:偏僻、贫弱。
引出核心事件:火车修进了小山村。
-内容探究
火车进入村庄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
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第1段)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度诚” (第5段)。
当火车开进大山后,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第5段)
“火车”“大山”“铅笔盒”
分别象征什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火车开进深山前:宁静、封闭保守、贫穷落后、质朴纯洁。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开进深山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火车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以往的宁静被搅乱;商品经济、现代文明走进了深山。
火车:
大山:
铅笔盒:
象征意义
象征封闭、传统。
象征开放、现代。
象征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
21段:“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 ”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阅读文章,分析具体情节
①分析这句话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②香雪的问话和其他女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深层含义?
“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 ”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①分析这句话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小声”,一方面体现香雪性格文静、不爱说话,另一方面体现了香雪的自卑感。联系上下文,小说还穿插了另外一些细节——在学校里,镇上的同学反复问香雪一天吃几顿饭,并对香雪一天只吃两顿饭表示嘲笑与挖苦,对此,香雪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因此当她看到火车上来自大城市的人们时,自然想了解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
“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 ”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②香雪的问话和其他女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深层含义?
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有关火车及车厢内的东西,而香雪问的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一天吃几顿饭。进而折射出,香雪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向往。也为下文写她执着追求“铅笔盒”埋下伏笔。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阅读文章,分析具体情节
该部分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有何用意?
作者用了四个“打听”,有何用意?
从表述方式上看:
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写出了她发自内心的渴望。
从“打听”的内容来看:
香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界、大学、诗歌、铅笔盒,表现出香雪这个乡村少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极度渴望,将香雪的内心指向、精神追求等都包含在内。
香雪人物形象特征?
1、外貌:美丽清纯
2、内心:害羞胆小
3、渴望知识,积极进取
4、纯朴诚信、自尊自强
5、坚毅执着
凤娇们,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这些文化用品。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相同点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都表现出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点
比较分析“香雪”和台儿沟的其他女孩有何异同?
次要人物
有人说,香雪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的表现,你是如何看待香雪的行为的?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你认为用四十个鸡蛋换铅笔盒的香雪是爱慕虚荣的人吗?
我认为香雪不是虚荣的人,理由如下:
1.铅笔盒对香雪来说,象征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
2.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3.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阅读文章,分析句子的含义
①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②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有意思了。
③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①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了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因为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她喜欢“北京话”,想和他多待一会儿;“更有意思”是说她对“北京话”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②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有意思了。
“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③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这段景物描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心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这段景物描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心情?
满月升起,使原本黝黑寂静的环境变得明亮,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渐渐放松,由原来的害怕转变为轻松,兴奋。
请根据景物描写,
用恰当的词句概括人物的心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请根据景物描写,
用恰当的词句概括人物的心理。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
害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找到勇气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犹豫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问题回顾
“哦”字在标题中的读音是什么?为什么题目中要加上这个字?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问题回顾
拓展链接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 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
表层义:
结合小说的情节来看,“哦,香雪!”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在香雪毅然踏进火车又夜半独自走了30里回到台儿沟时)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
拓展链接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 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
深层义:
香雪,为了那只铅笔盒,踏上火车毅然走了30里夜路,这种勇气说明香雪已打开心结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为香雪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
“哦”字所表达的是一种惊喜与欢呼。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独自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新生活的勇气与胆量,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哦”都读去声“ò”,表示赞叹之情、敬佩之意
PART.4
艺术手法
YISHUSHOUFA
艺术手法
YISHUSHOUFA
一、善用拟人手法。
二、巧用比喻和想象。
三、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性格,突出主旨。
四、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五、运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
PART.5
课堂小结
KETANGXIAOJIE
课堂小结
KETANG XIAOJIE
《哦,香雪》以清新隽永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中的铅笔盒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能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是香雪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而香雪的勇气何尝不是一盏灯呢?它正默默照耀着与香雪有着同样品质和追求的人。
火车不由分说地带来了洋溢着工业文明气味的物质信息,还带来了什么呢 20年之后,香雪的小村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了,而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就不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作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
——铁凝
拓展延申
积极地生活,诗意地栖息
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啊。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
有位我尊敬的老作家说过:在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想,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也已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积极的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我们梦想着在物欲横流的生存背景下用文学微弱的能力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
——铁凝
《百合花》和《哦,香雪》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两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
②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
③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
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两篇文章分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