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1 10: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作者信息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散文风格为浪漫主义,多用寓言,词汇丰富,妙趣横生,哲学意味很浓。
庄子九个小故事,九种大智慧
一、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翔,
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但是,庄
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到
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二、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
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
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
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
‘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
问我?”
三、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
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
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
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
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
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位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四、视权贵如腐鼠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
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梁国是不怀好意,想取代您的
相位。”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
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
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
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
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
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
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五、无用之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
大溪旁。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伐木
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
木材。用来做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
做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做柱子,
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
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
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
点头不已。
六、匠石运斤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
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
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
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
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
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
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
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七、鲁王养鸟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每见过这种鸟,
便以为是神鸟,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鲁
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
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
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
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活了三天就被饿死了。鲁
王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
八、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得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
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
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
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对,她
刚死时,我怎会悲伤呢?然而,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
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
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
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九、死亦可乐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
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
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
象。夕阳西下,暮野四合。
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
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
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
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
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
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
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
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
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
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
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
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
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
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
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原有52篇,现存33篇,
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书中
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
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
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
和比喻,文笔汪洋肆意。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解题

听录音,正音
1.大声诵读全文,关注重点字词的读音,感受庄子文章的气势。
庖páo丁 所履lǚ 所踦yǐ
砉xū然 向xiǎng然 騞huō然
中zhòng音 盖hé至此 批大郤xì
导大窾kuǎn 肯綮qìng 大軱gū
有间jiàn 难为wéi 怵chù然
视为wèi止 行为wèi迟 謋huò然
为wèi之四顾 踌躇chóu chú

文意疏通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第一段
介词,替
“所”字结构,
所接触的地方。
所倚靠的地方
所踩的地方
所抵住的地方
拟声词,皮肉分离的声音
向,通“响”

插刀裂物的声音
合乎音律
传说商汤时的乐曲名
传说尧时的乐曲名
节奏



xiǎnɡ
huō
本段主要讲述了什么?
描绘了庖丁解牛的画面
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 作用是什么
文本解读“解牛之美”
动作描写
描摹声音
两个比喻
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初见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


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桑林之舞”
“经首之会”
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吗?”
第二段
同“盍”,何,怎么
写文惠君对庖丁的夸赞,侧面写出了庖丁的技艺高超。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第三段
放下
超过
主谓间取独
天道,自然的规律
神,精神
遇,接触
具体的操作技术
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
介词,当、在
精神活动
没有不是(完整的)牛
未曾
试着从文章中找到体现不同解牛境界的语句,并概括。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第三段
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依照
肯,附在骨上的肉
綮,筋骨结合处
表递进
空隙
大骨
割肉
众,一般的
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磨石刀
空隙
引导,指刀进入
技,“枝”;
经,经脉
更换
kuǎn
qìnɡ

xínɡ
本来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余游刃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三段
骨节
间隙
阔绰的样子
没有厚度,形容刀口薄
即使这样
(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戒惧的样子
警惕
行,动作
为,因此

集中到一点,凝聚不动
騞然已解,如委土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第三段
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
散落,卸落
心满意足
指揩拭
割也
良庖岁更刀:
对比
折也
族庖月更刀:
刀刃新发于硎
臣之刀十九年: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新,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之重要。
直接:描绘场面
动作、声音的描绘
侧面:
文惠君的称赞:善!技盍至此乎?
本文是如何体现出庖丁技艺高超的?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第四段
养生之道
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是什么呢?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解牛
“养生之道”:
十九年若新
批大郤:避开硬骨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筋骨交错
导大窾:顺着空隙
保全、长生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社会
处世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用心处事顺其自然,不强求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莽撞,谨慎行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依 理谨 行藏 锋思考: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读到哪些人生道理?深入探究,联系生活六

鉴赏艺术
(1)层层推进。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2)善用比喻。庄子以庖丁解牛之道比喻养生之道。
(3)善用对比。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做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文言知识积累
2.结合注释,落实字词,梳理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
善刀而藏之
“向”通“响”。
“盖”通“盍”,何。
“技”通“枝”指支脉。
通“缮”,修治。
(2)古今异义
奏刀騞然
乃中《经首》之会
进乎技矣
所见无非牛者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
视为止,行为迟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
古义:进。今义:演奏,奏乐。
古义:节奏。今义:表示能力,会议。
古义:超过。今义: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
古义:会合,接触。今义:碰见,遇见。
古义: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道。
古义:行,动作;为,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连词,表转折。
古义:虽然这样,但是。今义:连词,表转折。
古义:很难下刀。今义:使人为难。
(3)重要虚词
①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介词,替、给。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3)重要虚词
②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技盍至此乎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而况大軱乎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疑问语气词,呢。
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疑问语气词,呢。
③然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虽然,每至于族
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助词,象声词词尾。
名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3)重要虚词
④于
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介词,从。
介词,对于。
介词,引出对象。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盍至此乎
视为止,行为迟
判断句
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1.游刃有余:现在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现在用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4.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
成语积累
成语积累
5.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6.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7.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8.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