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史海遗贝:经过时间的冲刷,历史的海滩上留下了这些遗存
“世俗”人生
文艺复兴
“信仰”人生
宗教改革
“科学”人生
科学革命
“政治”人生
启蒙运动
人向何处去?
——欧洲文明的轨迹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向何处去?
社会何以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学科核心素养:
①唯物史观: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对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②时空观念:认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
③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④历史解释: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⑤家国情怀:了解近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培养家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01文艺复兴
“复兴”意味着重生,那是要重新找回一个伟大的过去,即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辉煌。而这也意味着,在伟大的过去和复兴的现代之间,曾经历一个“黑暗时代”——中世纪。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文艺复兴:
14~17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后扩展至欧洲各国的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宣扬新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文人巨匠身上无不体现了人文主义风采。
1550欧洲拟人化地图
——德国数学家塞巴斯汀缪斯特
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为何出现许多“拟人化”的欧洲地图?
人文主义
“女王”欧洲地图源自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公牛诱拐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故事
思考:
欧洲“女王”的人生之路迷失千年,为何至此时、此地想要重新找寻迷失的自我呢?
财富观
时间:14c
发源地:
意大利
纺织业中心
商贸中心
教育中心
纺织、金融中心
政治中心
商贸中心
意大利工商业繁荣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财富观:
热衷追求财富
材料一:1562《死神的胜利》——彼得·布鲁盖尔
社会心理变化
思考:
黑死病前后人们的心态有何变化?
材料二:
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我宁愿自己从未诞生:没有天庭的闪电,没有地狱的烈火,没有战争或任何可见的杀戮,但死亡弥漫。有谁见过如此可怕之事吗?
社会心理变化
黑死病前
黑死病后
平等观
幸福观
人有贵贱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来世幸福
现世享乐
14c中叶,瘟疫的阵痛让迷失的人开始反思宗教神学
人的“迷失 ” ---文艺发展背景
2.
经济(根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
社会:黑死病横行欧洲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市民阶层希望
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4.
文化: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人才: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1.
思想:基督教神权思想束缚
人的“回归 ”
实质:
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5.
科技原因: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巨人时代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初期
14c—15c中后期
“文学三杰”
莎士比亚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发展
15c中后期—16c
“美术三杰”
达芬奇
高潮
16c后
英国
人物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但丁 《神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其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 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思考:对比分析三幅美术作品的人物细节,表现了怎样的艺术发展趋势?
“在人和艺术的共同努力下,文艺复兴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向古典的人性理想发展。”
1285年契马布耶 圣母像
1513—1514年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
1503—1517年达芬奇《蒙娜丽莎》
神的视界→人的视界→世俗化的现实视界(蒙娜丽莎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人性理想
思考:
综合以上的材料,你对人文主义有什么认识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材料一:
天堂:贝特丽丝(银行家的女儿)
地狱: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还在世)
——但丁《神曲》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文明的发展
01文艺复兴(14—17世纪)
文艺复兴评价:
积极:
(1)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基。
(2)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扫清障碍。
(3)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到来。
局限:
局限于知识阶层,缺乏群众基础;同封建势力存在密切的联系;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膨胀。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威廉·曼彻斯特曾如此评价中世纪:
“这是统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渐分裂为不同文明体的时代,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
——《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思潮与文艺复兴》
02宗教改革
史料:当时的德意志帝国,疆域很大,但内部诸侯林立,四分五裂。教会占有的土地占全国的1/3。七大选侯国中,有三个国王是主教。——《世界五千年》
思考:
综合两段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教权(神圣)趋于世俗化
教皇逐渐走下神坛,王权逐渐上升。天主教会专制腐败,严重阻碍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国王
教皇
大封建主
红衣主教
封建主
大主教
小封建主
主教
骑士阶层
神职人员
农民、平民、市民、资产阶级(被统治阶级)
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欧政教二元格局
材料一: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当时的西欧
改革背景
2.
经济(根本):教会剥削阻碍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教皇的奶牛)
3.
政治:德意志四分五裂,王权虚弱
4.
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1.
思想: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改革序幕:1517年,路德在维滕堡教堂大门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公开否定赎罪券的价值。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改革内容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②“唯圣经”,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而非教会,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简化宗教仪式。
④“教随国定”,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天主教
①“因行称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从炼狱到天堂。
②中上层教会人员才有直接阅读《圣经》原文的权利。
③宗教仪式繁琐。
④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要接受罗马教廷支配。
个人自由
信仰平等
民族自由
改革扩展
基督教的演变
文艺复兴企图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与艺术的辉煌,宗教改革则要重新找回《圣经》和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两者不无关联,“人文主义之王”伊拉斯谟就与这两场运动均有关联……文艺复兴是一场精英运动,贵族运动,而宗教改革则涉及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人,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深刻。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1c的罗马帝国)
天主教
(中心:罗马)
东正教
(中心:君士坦丁堡)
11c第一次分裂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16c第二次分裂
①路德教②加尔文教③英国国教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教:40%
东正教:10%
政治运动: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社会运动:进一步解放人性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03科学革命
背景
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自由空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
主观:科学家的努力,面向现实、重视试验、崇尚理性的理性精神及科学观测手段和工具的进步
外因: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宇宙观:科学与神学
牛顿
将科学革命中产生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结合,对宇宙作出了综合全面的解释。
哥白尼
“日心说”否定天主教“地心说”,建立一种新的宇宙观。
处以火刑的布鲁诺
终身监禁的伽利略
天主教支持“地心说”,因此哥白尼“日心说”违背基督教教义,拥护日心说的布鲁诺、伽利略都被认作“异教徒”
文明的发展
03.近代科学的兴起(14-17世纪)
成果: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其他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进步巨大
解剖学: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著作《人体的构造》,1543年出版。
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
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磁学: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确立了静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之后,又对磁极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后
证明: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经典磁学理论。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04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社会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特权阶级
拥有神权
拥有政权
有钱无权
无钱无权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图:法国封建三等级制度
王权
教权
贵族特权
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星空
霍布斯
兴起
17c
英国
康德
孟德斯鸠
卢梭
高潮
18c后期
法国(中心)
伏尔泰
扩展
19c
德国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启蒙运动
中心法国
国别 思想家 主张 法国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 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①君主立宪制。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①社会契约;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激进)
英国 霍布斯 首倡社会契约论、否定君权神授 ;提倡无神论,反对宗教专制 洛克 《政府论》,首倡分权学说、 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宗教宽容 亚当·斯密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人非工具;自由也要自律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启蒙运动的影响:
(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为近代欧美社会转型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近代欧美社会转型。
(2)对美国和法国: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对亚洲:激励着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4)对世界: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宗教思想,是民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②促进了近代科技的进步;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④为民族解放运动做了贡献。
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追求人身解放到追求思想解放;
(2)由批判神权统治发展到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上升到社会政治制度层面,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3)出现了浪漫主义人文精神。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信仰生活
人从迷信的阻碍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科学生活
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人生路径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人向何处去?
引领人之所向
回归了人的真情实感
找到了人的灵魂自由
革新了人的自然认知
强调了人的思维深度
构建了新的社会制度
推动社会前行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成长的过程:批判对象由间接到直接;借助传统到直接战斗:由文艺到众多领域--批判宗教思想-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政治制度
。
补充:历史事件发生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阶段性特征明显;
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政治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历史的发展在继承创新中前行。正面的历史人物引领历史前行。
合作探究?: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近代思潮 近代思潮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主张 学习西方民权,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体制 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来宣传革命和民主,建立民主共和国 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
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空前的思想解放,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成为中国人民改造旧社会的思想武器
中国的专制主义,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带上锁链,但都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
——孟德斯鸠评价中国
康雍乾以道德来治理天下,这便是开明君主制的一个典范。科举制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评价中国
吾人皆知,启蒙时期之哲学家,皆深固有感于孔子之学说。——李约瑟
(1)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启蒙运动。(2)借中国文化宣传自身主张。(3)不一定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大家如何看待?
补充:启蒙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胸怀
永结同心心心相连
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
中国古代思想(哲学和儒学)、科技影响近代西方;中国近代思想、政治无不受近代西方的影响;世界文明相互借鉴,我们秉承大国胸怀,融入世界,为世界发展进步、贡献中国的智慧。
背景 人物 作品 思想主张 影响
文 艺 复 兴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部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教会的精神垄断,宗教戒律束缚人性发展; 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黑死病横行欧洲; 但丁 彼特拉克 波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莎士比亚 《神曲》 《十谈》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大卫》 《西斯廷圣母》《哈姆雷特》 抨击教会禁欲主义,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个性; 歌颂人的美及丰富的思想感情;体现人的意志和力量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崇尚理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扫清障碍;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到来。
宗 教 改 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教会剥削;人们思想解放; 德国的四分五裂; 专制王权得到加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马丁 路德 加尔文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先定论;民族教会、 教随国定、廉简教会; 王权高于教权 形成了新教;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欧洲各国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科 学 革 命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需求,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加深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解放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日心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推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启 蒙 运 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专制王权和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孟德斯鸠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亚当 斯密 《论法的精神》《哲学通信》 《社会契约论》《纯粹理性批判》《国富论》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权、法治、权力制衡; 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主张自由竞争 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知 识 整 合
A
随堂检测
1、(高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高考真题)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人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B
3、“综合运用”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9分)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真题演练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感谢收看!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设计
课题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历史 高一下
教 学 理 念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本课学习发挥历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2、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学 情 分 析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加强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同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 材 分 析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本单元包括两节内容: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中第八课包括四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这都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所以这一节在本章中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学习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和图片分析,抓住其特点的时间背景和时代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感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重点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难点 通过学习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学生理解思想改革对社会变革的重大作用。
教 学 思 路 本课的教学立意为通过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来探寻欧洲文明的轨迹。围绕“人向何处去?”(明线)和“社会何以发展?”(暗线)两条课堂主线展开。将教材的四个子目分别提炼成四个主题作为主要的四个教学环节:“世俗”人生、“信仰”人生、“科学”人生、“政治”人生,其中“世俗”人生(文艺复兴)和“政治”人生(启蒙运动)是本节课的教学中心环节。重点解析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对资产阶级新文化需求、资产阶级新政治诉求形成的影响,梳理出人之所向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对历史细节的把握和处理直接影响历史教学的成效,本课的疑难问题作为切入点:神权与人性的关系、教权与王权的关系、神权与科学的关系、人权与特权关系的演变,精选材料,精心设问,以历史细节教学的手段来“组成”历史,“鲜活”历史,环环相扣的历史逻辑推演,形成客观的历史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以时间轴导入:走入信仰人生 文艺复兴 学生观察: 构建时空观念
讲授新课 以本课四个发展阶段引入课题 出示材料:讲解文艺复兴概念 “复兴”意味着重生,那是要重新找回一个伟大的过去,即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辉煌。而这也意味着,在伟大的过去和复兴的现代之间,曾经历一个“黑暗时代”——中世纪。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4.出示三则材料: 归纳总结文艺复兴背景 并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牛顿力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完成表格内容: 人物代表作品作品特点但丁《神曲》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米开朗其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出示一组绘画作品,感悟绘画的特点,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涵。 出示材料培养阅读提取的能力 7.总结分析:文艺复兴的评价 走入世俗人生:宗教改革 1、出示材料和等级观念图 概况总结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理解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对比区分宗教思想不同 4.补充宗教知识和材料内容 走入科学人生 由于时间关系和课堂容量的内容直接出示背景内容 展示图片 走入政治人生:启蒙运动 出示材料和图片: 阅读教材了解人物及主要思想,完成表格 4、出示图片,理解启蒙运动的意义 总结本课解决学习内容 总结四个运动的内在联系 合作探究: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与科学革命给中国近代带来的变化 图片展示:现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出示图片,课堂小结 本课练习:略 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欲 阅读理解材料信息 学生阅读提取信息 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填写表格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与中世纪宗教画的不同 学生结合教材概况 学生观察理解宗教等级和对整个西欧的垄断与控制 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理清宗教发展史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 学生观察图片得出结论,理解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 学生充分阅读完成表格 学生结合教材, 学生观察理解本课四个子目录的内在联系 学生充分的讨论理解 学生讨论 观看图片,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与世界的友谊 学生观看, 学生完成本课习题 通过两幅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本课的探究 破疑解难,理解概念的涵义 补充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落实史料实证 形象直观理解人文主义兴起 为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构建时空观念,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阅读史料的能力,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知识的系统概况,形成知识体系 理解新的宗教思想更适合 社会发展需求 丰富拓展历史知识 构建知识的系统完整性 学生科学家为科学执着追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和必备知识 培养阅读提取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培养时空观念 培养阅读提取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知识的系统性 知识点的升华,更进一步理解资产阶级的成长过程和斗争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理解政治、经济、思想、课件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拓宽视野 知识的系统总结,构建知识网络,落实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板书 一、文艺复兴:信仰人生 二、宗教改革:世俗人生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人生 四、启蒙运动:政治人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学反思 1、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梳理知识脉络,理清教材知识结构线索。 2、教师在备课时,应对知识点进行筛选,提取重点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时间有点紧,有些细节没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