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1 17: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学习目标
1
2
积累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
能根据有关语句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感悟王羲之的生命态度,并有感于斯文。
任务一:
预习:
将文下注释标注到课文相应字词旁,并勾画重点字词和疑难点。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之初,③会于④会稽山阴之兰亭,⑤修禊事也。群贤⑥毕至,⑦少长⑧咸集。
①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sì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②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③会:集会。
④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
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农历三月初(的某一天),(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⑤修禊事也:(为了)做禊事。禊:一种祭礼。
⑥毕至:全到。毕,全、都。
⑦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⑧咸:全,都。
修禊诗会
所谓“禊”是一种风俗祭祀,古人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到水边嬉游,举行祭祀、沐浴等活动,以祛除疾病和不详,之后文人会有饮酒赋诗的集会。
所谓“修”可以理解为“举行”,所谓“修禊”即指举行祛除不祥的礼俗之事。
此地有①崇山峻岭,茂林②修竹,又有清流③激湍,④映带左右,引以为⑤流觞曲水,⑥列坐其次。
①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
②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③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译: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我们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④映带左右: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⑤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后形容春日宴会。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⑥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
流觞曲水
把酒杯放在弯弯曲曲的水中顺水漂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喝酒。此古代风俗,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边聚会宴饮,以祓(fú)除不祥。后形容春游宴会。
虽无①丝竹管弦之盛,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③幽情。
①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②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③幽情:幽深高雅的情思。
译: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的感情了。
是日也,①天朗气清,②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③品类之盛,④所以游目⑤骋怀,足以⑥极视听之娱,⑦信可乐也。
①是日也:这一天。
②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③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④所以:用来。
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⑤骋:开畅,舒展。
⑥极:穷尽。
⑦信:实在。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②取诸怀抱,③悟言一室之内;或④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①夫……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译: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
②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③悟言:晤谈,对谈。悟:通“晤”,面对。
④因寄……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人的躯体。
虽①趣舍万殊,②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③暂得于己,④快然自足,⑤不知老之将至。
①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
趣舍:即取舍,爱好。
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②静躁:安静与躁动。
③暂:短暂,一时。
④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译: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⑤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及其①所之既倦,②情随事迁,③感慨系之矣。
①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求得。
②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③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连接。
译: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②陈迹,犹不能不③以之兴怀。
①向:过去、以前。
②陈迹:旧迹。
③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译: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
况①修短随化,终②期于尽。古人云:③“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①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②期:至,及。
③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译: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①契,未尝不②临文嗟悼,不能③喻之于怀。
①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②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③喻:明白。
译: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①固知……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乃。
一:把……看作一样;
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虚妄之谈。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悲夫!故①列叙时人,②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③其致一也。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⑤斯文。
①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②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③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致:意态,情趣。
④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⑤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任务二:能根据有关语句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李白
情感变化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朗读课文:
圈画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
李白
维度 文本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试着从这四个方面体验作者所乐之处。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宗白华《美学散步》
赏情由:(一)乐之因
生命的第一重超越
发现自我
赏情由:(二)痛之由
两晋时期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司马氏篡权成功后,更是惧怕舆论的褒贬,对有异议的人极为残酷。残杀名士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为了避祸全身,他们或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或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不再把积极入仕当成人生的理想。
个体生命
外部环境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
——《晋书 刘伶传》
思考1:王羲之在第三段中为我们列举了哪两种人生态度?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向内,深入内心世界,不务实际,聚众谈玄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魏晋风流:
饮酒、服药、清谈、纵情山水、狂放不羁……
向外,寄情山水声色,不受世俗礼法约束
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斗争之中,司马氏为了铲除异己,许多的名士被杀,所以许多当时文人学士对其很是蔑视和不满,但是又不敢正面反抗,于是谈说玄虚,用抨击名教和蔑视礼法的行为对司马氏表示抗议,因此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等思想主张,其中包括老庄为尊大谈玄学,玄学成为一种风气,许多老庄思想也就成为主流价值观甚至生命观。《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论》有句话“一死生,齐彭殇,生如寄,死如归”。就被很多魏晋名士所信奉,所以表现出炼丹服药、空谈玄学、不关注现实、醉生梦死的消极人生观。
五石散,其药方托始于汉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传说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唐代孙思邈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思考2:梳理两种人生态度的相同变化过程
第一阶段:暂得于己,不知老之将至。
第二阶段: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第三阶段: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第四阶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快乐难继
情感不恒
万物无常
生命有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思考3:体会作者在这句话中包含了什么情感?
对情感无常、万物无常、生命短暂的痛;
也包含了对“悟言一室之内”和“放浪形骸之外”这两种应对人生方式的否定。

总结:赏情由:(二)痛之由
生命的第二重超越
由发现自我到发现群体
赏情由:(三)悲之源
思考1:找到第四段中一个帮助划分层次的逻辑关联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因:悲的原因
果:应对悲的方法
思考2:找到第四段中的两种视角。
今人想昔人
后人想今人
今昔共同体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亦将
有感于斯文
(后之视今)
(今)
(今之视昔)
人生代代无穷尽,永远面对变化,永远带着遗憾。作者悲叹的是人面对生死的局限性。
千古同悲
“死生亦大矣”。
思考3:作者发出的“悲夫”之叹究竟是为何而悲
价值有高下
寿命有长短
人类群体在历史长河中不可改变的对生命短暂的哀叹。

探究:如何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恰恰是他的反面,是对人生、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望和留恋……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李泽厚《魏晋风度·人的觉醒》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痛 悲
思考4:比较悲与痛,谈谈它们的区别
共时
历时
悲:对生命价值的信仰更笃定,领悟更透彻。


——个体一世短暂,生死难测
——人类代代皆痛,永无休止
思考5:找到王羲之应对悲的方法
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赏情由:(三)悲之源
生命的第三重超越
——由共时思考到历时思考
任务三:悟情思
回到问题情境:我们有什么办法开阔胸襟,跳出人生的种种情绪旋涡呢?
1.寻求自己认同的人生价值排序,不以他人评价来锚定自身的价值。
2.在自然中放开怀抱。
3.在集会中直抒怀抱,怡情养性。
4.在与友人交往中思维碰撞,悦己达人。
5.通过阅读和创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6.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小结
王羲之对生命的认识由发现自我到发现群体,又由共时思考到历时思考,最终实现了对生命的三重超越。可以说,王羲之的乐是态度,痛是现实,悲是彻悟。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于生命价值的王羲之,也更明白生命本身的真谛。
课后拓展:【体会千古之悲】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
(曹丕)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
7
2
3
4
5
6
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这是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鲁迅在”绝望与深渊”中“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为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承认人生局限,更应努力奋斗。
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 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